为什么说“投行化”是外界对腾讯最大的误解
2018-08-24 10:39

为什么说“投行化”是外界对腾讯最大的误解

虎嗅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周刊中文版”(ID: businessweek),原标题《独家专访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投行化”是外界对腾讯最大的误解》撰文:李好 编辑:胡心悦。


从474元到最低319元,腾讯股价从2018年1月最高点最多下跌逾29%,市值蒸发超过1500亿美元。


如何看待腾讯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在股价调整的同时,2018年以来《腾讯没有梦想》《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等多篇文章对腾讯这家全球市值前十的科技公司进行分析和批评。其中腾讯投资成为众矢之的,“腾讯过度投资削弱产品竞争力”“投资给腾讯的战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等批评声音呼啸而出。


腾讯投行化了吗?腾讯投资是否阻碍了业务部门的创新?近日,在北京新源8号的启皓大厦,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的李朝晖接受了《商业周刊/中文版》的独家专访,回答了外界一系列质疑。作为投资部门的关键人物之一,李朝晖少在媒体前露面,一撮标志性的小胡子乍看不像投资人更像艺术从业者。


李朝晖表示投资部是探索腾讯未来可能性的一个团队:“我们不会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边界里,只为腾讯当下的某个战略、某个业务服务。这不是我们运作的方式。我们也不是一个只顾挣钱、只看财务回报的团队。”他还透露,投资部门一直在聆听外界批评,并积极进行反思:“对于如何做好投资,腾讯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认知。希望大家相信团队的反思能力,不要对投资进行非黑即白的简单解读。”


腾讯投资部门在过去战绩显赫却鲜有发声。2008年开展投资业务之后,腾讯共投资了超过600家企业,整体投资金额超过千亿,触角延伸到金融、文化、出行、教育、新零售等多个领域。被投公司名单中既包括美团、滴滴等超级独角兽公司,也有阅文集团、搜狗、众安在线等多家上市公司,还有特斯拉、Snap等海外公司。


在决定初创公司在中国消费者和市场中成败方面,腾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彭博社曾在2017年将腾讯总裁刘炽平评为“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表示刘炽平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正为腾讯贡献越来越多的价值,他通过一系列交易重新定义了投资者、竞争者和客户眼中的腾讯。


一名要求匿名的美元基金投资人在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评价腾讯时表示,认为腾讯从产品思维转变为投行思维、腾讯投行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腾讯的产品仍然很强。如果没有微信等强产品在手,谁有兴趣跟腾讯谈呢?业务和投资是互相成就的关系。”该匿名的风险投资人认为,腾讯投资过去为腾讯生态体系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应在腾讯遭到波动时,否认投资之于腾讯的战略意义。但他也认为,发展到今日体量的腾讯,应该从更高角度,通过投资影响和带动未来科技趋势。


李朝晖认为投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腾讯的速度和航向。他说:


“我们一直对前沿领域保持密切关注,也许这些领域跟我们目前的业务离得远一点,可能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才会产生价值。但我们会始终保持对前沿技术和模式的探索,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专访李朝晖:


(Q:《商业周刊/中文版》 A:李朝晖)


Q:有观点认为投资在阻碍腾讯的自有业务创新。你怎么看?


A:把投资业绩和自有业务放在对立面完全不对。比如投资做的好,导致了业务做不好,或者某个业务不好是因为腾讯把更多精力转到投资上面来,这是对我们的误解。


一方面,腾讯投资对主营业务的贡献是非常直接的,比如对游戏领域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和核心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关系,确保我们在全球都能拿到最好的游戏。另一方面投资跟腾讯业务有非常强的协同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远不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赚了多少钱那么简单。


Q:跟业务的协同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投资给腾讯提供了很多向新领域扩张的机会和可能性。最典型的案例是电商。如果没有投资,腾讯很难进入这个领域。腾讯之前有拍拍网,做了很多年,之后进入电商业务就是通过投资来控股易迅,它当时是京东最大的竞争对手。之后我们投资了一些垂直电商、新型电商,比如拼多多。


还有和线下业务结合,比如我们不太可能去运营一个线下自行车的生意。这种方式只有通过投资上面的强绑定,才使得腾讯有可能去用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的红利来助力这个业务。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投资部门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Q:但是很多合作关系的确立不是只有靠投资只能做到的。比如最近星巴克和阿里达成了合作,但它们并没有股权合作关系。


A:腾讯业务部门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是互联网+最大的推进方,和各种合作伙伴包括地方政府都有业务合作关系。再比如每年我们所代理和发行的游戏成千上万款,不可能和每家都是投资关系。


Q:你们为什么要进入这么多行业?这被称作“撒胡椒面式”的投资。


A:投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腾讯对其他行业克制的态度。我们思路比较清晰,只投和腾讯业务相关的,主要是消费互联网tips:消费互联网是指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场景的应用形式,具体表现是个人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如果你说我们在不断进入新的领域,那么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互联网在进入很多新的领域,我们在跟着互联网的趋势走;二是太多的行业和领域在发生融合,你很难简单归类一家公司到底是什么。


Q:有什么是绝对不投的?


A:很多。比如前几年很多跟我们业务无关的A股上市公司找我们做定增,只要我们愿意对方就会给参与增发的额度,有非常确定的盈利性,但我们不做。TMT领域的新材料、通讯器材,我们很明确的不投,因为不了解。反过来,我们看到一个公司,亏损、管理经验很不成熟,但很有价值,能满足大量用户需求,即使它面临很多的困难,我们也愿意投资。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


Q:有投资人建议你们应该学阿里做更多的并购、整合,你认为有道理吗?


A:这不是判断题,非错即对。对于并购,我们有很强的敬畏心。并购本身是件非常难的事情。阿里做得好,我们觉得非常了不起,值得学习。如果去看阿里的并购,都是在它相对熟悉的领域。我们也在做,比如游戏、文学领域。


“赚钱不难,达到平衡很难”


Q:在腾讯做投资,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A:最困难的是外界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如果是一个外部独立基金,IRR(Internal Rateof Return,内部收益率)很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提供钱让你们进行投资。但在腾讯,如果我们做得太好,就会有声音说是把腾讯战略带坏了,这个责任太重大了。


怎么做财务和战略的平衡很困难。坦白说赚钱不难,达到平衡很难。


Q:外界对腾讯投资最大误解是什么?


A:腾讯的“投行化”。外界这样对比,背后大的假设是投行化是很不好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低端的服务,有非常多的执行工作。但是一个好的投行并不那么简单。真正想把一个交易做到完美非常不容易,是技术加艺术的结合。


少有人知的是,我们在操作全世界最复杂的交易。比如,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这是当年全球第二大科技类并购。复杂程度上,我和团队花了一年的时间,超过一半的时间在这个案子上,执行里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



更重要的是,腾讯投资不是一家投行,我们如何评估一家公司,如何建立和获得信任,这里面需要我们很多对产品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同,这背后有许多我们和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否则有再好的技术手段和财务的手段,所谓财技,都是没用的。


Q:你们和VC、PE有什么区别?


A:我们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人。不仅资金本身比较长期,没有一般基金三年、五年的限制,更代表我们关注被投企业长期的产品、商业模式上的成功,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表现。


我昨晚刚见了一个公司,很纠结,这是一家非常早期的公司,而且已经拿到了很多的termsheet,项目本身亏不了钱。如果从早期基金的角度来看,是个很好的项目,它在下轮、下下轮就能有个几倍的增长。但是再往后,它是否能吸引足够大的用户、成为一个对整个社会产生足够影响和价值的公司,我有很多担心和顾虑。


如果是一个外部的早期基金,能赚钱就进了,不会想很靠后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算是个A轮的机会,我也要想C轮、D轮,甚至更久之后的事情。在判断标准上,如果我们觉得没有给商业社会带来足够的价值,或者商业行为非常浮躁和不负责任,即使很赚钱我们也不投。我们选择在经营和文化上更加谨慎和实事求是的公司,这对我们很重要。


Q:你们做一个投资决策的时候,核心考虑是什么?


A:业务协同和财务回报都会关注。一个大的原则是,需要产生价值。可以是非常直接的业务兼并或者是收购产生价值,也可以是从投资公司本身体现价值,但是最终需要产生价值。


有些业务不能产生短期利润和估值上升,但给我们的业务提供了强大的壁垒、间接地产生价值。比如我们投资了很多互联网基础服务公司,这类公司是不太赚钱的,也很难有大的爆发机会,但它对于腾讯和整个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的提升是有价值的,这是纯粹的战略价值。在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之间,我们努力地寻找平衡,两者都会考虑。


Q:什么领域是腾讯绝对不会做的?


A:在我们擅长的领域和战略框定的领域里面,腾讯是非常努力的。比如游戏、社交、视频、云等等。其他的比如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行业,我们会坚决地支持别人来做。


Q:你们是否把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也引入到了外部,让被投公司和腾讯自己的业务进行竞争后,决定资源倾斜给谁?


A:这不是赛马。腾讯内部现在也许有成千上万个项目正在诞生,我不可能要去看某个产品前,先去每个部门问,你们是不是在做,然后让他们比一比,比出结果了再考虑是不是去投资。投资不是这么做的。外部投资人也是一样,他们也不可能把所有项目跑一遍,把项目都去打分、评估。我们所有的决策都在信息高度不对称和高度稀缺的情况下做出,而且这些决策是极具前瞻性的。这是我们要承担的风险。


Q:你们上半年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为什么节奏这么快?


A:上半年,我们在新零售领域做了一些投资,确实金额上很大。其次我们加码了一些和我们相关的比较重要的领域,比如电竞。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投资的累积效应产生。我们在今年上半年做了很多已投公司的再融资,这些公司的体量其实已经很大了,发展确实又非常好,我们对它们也很了解,所以参与了融资。整体上,除了新零售,我们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新的领域。


Q:为什么大手笔地投零售,为了和阿里对抗吗?


A:外界认为是应对阿里的策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O2O的机会。我们认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的结合和渗透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将是长期的。所有人都在问我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去投一个线下的零售,因为我们觉得以后没有线下的零售,零售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的。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本身是我们看重的。


“错失机会只会激发我们的热情”


Q:你们投资失败的公司比例有多少?


A:失败的公司不少,但完全失败的比例并不高。全球没有一个公司,像腾讯一样数十年如一日,持续的对游戏进行投资,并且有很好的回报。游戏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行业,我们选择接受这样的风险,讨论一个绝对的失败比例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Q:你们怎么看待失败?


A:投资需要承担风险,所以市场也需要给予我们一定的试错空间。


Q:你们内部复盘的时候,有哪些觉得遗憾的或错过的公司?


A:很多。可能所有可敬畏的竞争对手都应该更早投资。但竞争是不可能停下的。我们从来不会为错过而后悔,因为这就是商业的乐趣所在,这不仅仅是投资的乐趣所在,也是腾讯作为一个这么大的公司,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能够成长起来的乐趣所在。只有竞争对手越强大的时候,腾讯才可能变得越强大。当我们错失了一个机会,只会激发我们捕捉下一个更大机会的强烈想法和热情。


Q:你是否认为外界在以很高的标准在看待腾讯投资?


A:我特别感谢大家以这么高的标准要求我们,这说明我们还是做到了一些事情。当然我们也花很多时间复盘和反思。我们会思考这个投资到底给腾讯带来什么,给更广义的商业社会带来了什么。


Q:反思得出结论了吗?


A:投资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腾讯也是一个挺复杂的机体,不是一个传统企业发展的道路。投资背后是我们对腾讯的业务和腾讯所打造的生态体系的理解,过去我们花了八年到十年的时间来探索,未来会持续做这件事情。


Q:反思一直是在持续的进行,还是说今年到了一个拐点上?


A:反思是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的。Pony(马化腾)是一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管理者,“小心”也是我们部门长期的一个工作态度。虽然我们是一个花钱的部门,但是我们非常谨慎,极度关注花钱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战略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今年由于各种原因,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更多一些,我们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反思。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Q:有什么事情是不管外界怎么评论,你们仍会坚持的?


A:投资的方向不会变,仍是围绕腾讯的主要业务,然后再加上边界的扩展。另外就是我们投资的大原则,比如我们只投看得懂的东西。同时我们对估值还是挺敏感的,即使在市场非常热的情况下,我们也尽可能的不去追估值。


Q:为什么是这种风格?


A:因为我们手里的钱都是辛苦挣来的。当你手里的每一分钱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时,心态完全不一样。每次我跟业务线的同事聊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多么辛辛苦苦地把钱挣进来,所以投资并购部在某种程度上对腾讯是有很大责任的。这意味着非常强的信任,才会把这么多钱交给我们来管。


“很多创业者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


Q:除了资本和流量,你们给被投公司还能带来什么价值?


A:最重要的价值是我们可以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下,提供他们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经验,这样创业公司才能走得远。对于早期公司,一个战略决策或者在某一次融资里面的一个行为可能决定了生死。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为创业公司提一些想法和意见。


腾讯是一个挺大的体系,我们会帮助创业公司做很多内部连接工作,比如广告的投放、云服务的获取。另外我们也在努力更专业地帮助被投公司,比如组织能力的提升。


Q:腾讯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A: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在变化,我们其实不断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也不断在修正我们的答案,因为中国市场很特殊,它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机会又特别多。对创业者的评估,很难用一个过去成功者的profolio来进行总结,大家成功的因素太不一样了。


整体上,我们喜欢的创业者需要对市场的格局能够有清醒的认识,视野开阔;他需要对于消费者和产品足够敏感,对消费者需求足够尊重。我们看到很多聪明的创业者,他们其实不太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或者说他知道了,但是他并不太承认,他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来判断消费者。


优秀的创业者需要有深入的思考能力。当你想把一个事情做到足够大的时候,你所遇到的挑战、所遇到的竞争、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不同的。你需要更多的思考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业务的本质是什么、产品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经常会和直觉相反。在这时你到底选择更长期更正确的道路,还是选择一个更短期更快速的方式,会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


这些之外,我们看重创业者有非常强的执行能力和搭建团队的能力。


Q:你主导投资了拼多多。怎么发现这家公司的?


A:我很早就知道这家公司,但没有见到创始人黄峥之前,你其实很难想象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腾讯投资拼多多很大的一点原因在于对黄峥本人的判断,我认为黄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业者。


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峥


Q:哪些地方了不起?


A:他对于整个商业前景的判断,他的远见、执行能力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见过他一面之后,基本上就做了这个决定。


Q:它在售假问题上饱受争议。


A:拼多多实际上对于打假是不遗余力的。我有一次跟黄峥聊天的时候,他出去接一个电话,回来就跟我说,他们在杭州的办公室被人砸了,因为扣了售假商家的钱,对方直接冲到办公室里面,把他们的一个员工打伤了。那是非常早期的时候。我相信团队的初心,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他们要想售假的话,很容易挣到钱。这么大的流水和交易量,你手松一点和手紧一点差异是很大的。当然拼多多到了今天的规模,成为了上市公司,确实是应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商业环境。


Q:拼多多能起来,很大原因是因为有微信的扶持。


A:其实微信并没给什么额外支持。拼多多从很早期、在得到我们的投资前就在微信生态里做了非常多的商业创新。


Q:你眼里拼多多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A:拼多多看准了微信的红利,看准了社交电商的红利,但是更重要的是看准了淘宝的商户溢出效应和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看到了电商生意的本质不只是流量。


“过多的评论对于历史是一种掩盖”


Q:现在科技创业者都会面临阿里和腾讯站队的问题。怎么看这种现象?


A:我们希望有一个公平和合理的环境,不要逼着大家站队。我们不太愿意来做逼人站队的事情,我们更愿意激发创业者自己的能量。


Q:一些风险投资人说,不希望创业公司太早拿腾讯或阿里的钱。这种观点的流行会不会迫使你们的投资更往后期走?


A:不会。在早期站不站队也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因为未来所有人也看不太清楚,也不是早期因为你站了队我们就会给什么,阿里就会给什么。


Q:很多创业公司都已经认识到中国的科技行业可能长期处于腾讯和阿里博弈的阶段,需要在这个前提下去考虑自己的商业策略。


A:大家多虑了。我觉得创业公司应该更好的去考虑自己该干什么。中国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里面有足够多的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在各个成熟和不成熟的行业里面,机会仍非常多,哪怕你做细分领域的精细化服务都还有很大空间。创业者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是最重要的。


Q:除了和阿里的竞争,不断有公司在对腾讯发起挑战。


A:遇到挑战,是更有意思的事情。对于投资并购部来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的捕捉外部的新机会。


Q:怎么定义腾讯的投资?


A:投资并购部不在于说是怎么样被定义的,而在于怎么去使用。


腾讯的投资部门既是探路先锋和突击队,要发现市场上的新机会、去提前建立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后方的防御性武器。


我们的使命是探索腾讯未来可能性,所以不会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边界里,说我一定是为腾讯目前的某个业务、某个战略服务。或者腾讯现在的股价跌了,所以我就少投一点,下半年形势不同了,又转变策略。这不是我们运作的方式。同时,我们也不是一个只顾挣钱、只看财务回报的团队。这都是对我们的过于简单化的认知。


Q:你们怎么定义一个投资是不是成功?


A:经济利益的回报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毕竟我们做的是投资而不是公益。如果其中能够跟腾讯业务产生战略的协同,就是锦上添花了。


同时,我们会从不同维度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包括就业,包括对民众生活的改善、便利性的提高,这都是巨大的价值。如果一家公司不是非常赚钱,但是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也高度认可。


Q:未来我们会看到腾讯在投资上出现什么变化?


A:未来会有不同的投资渠道、投资产品的出现。比如现在有很多被投公司都上市了,我们面临如何在二级市场上更积极的管理投资组合的新议题。另外,我们会始终保持对前沿技术和模式的探索并一直在思考如何进入这些领域,也许它看起来跟我们目前的业务离得略远,有的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后才会产生价值。但作为一个前瞻性的团队,我们不做这样的事情,谁来做?


Q:未来的投资计划、投资节奏是什么?


A:我们会按既定领域继续投资,同时也兼顾市场节奏。


Q:外界对腾讯投资有很多分析和批评,你最想解释的是什么?


A:希望大家不要把投资看得非黑即白,如何投资包含了我们对很多领域和业务的探索,也许这个探索在很多年以后被说不好,那也没关系,但是现在对投资进行简单的对还是不对的评价,太早了。


我觉得最好描述可能是多年以后,用一本很厚的回忆录把腾讯或者腾讯投资部的故事都记录下来。这是还原历史最真实的方式,过多的评论对于历史是一种掩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