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古装戏,为什么我们火的是宫斗,别人火的是《权游》?
2018-08-30 16:40

都是古装戏,为什么我们火的是宫斗,别人火的是《权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


播放量超过100亿,一部《延禧攻略》又把大家的目光聚集到了大清朝的后宫乱斗和美人天下,丝毫不输当年的《甄嬛传》。



而且这回,似乎还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态度——


据某些媒体报道,这回的宫斗戏不仅国内火,甚至已经“火遍全球”……但其实,真的还没火过东南亚。



虎嗅发文说:“过去中国向世界文化输出的是家长里短的婆媳剧,如今则变成了古装宫廷剧。”


但是,如果稍微仔细浏览一遍目前颇受追捧的这些“历史题材剧”,就可以发现:

论历史、论政治权谋,不如历史正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

论女性、论家庭政治,不如宫斗开山级作品《大明宫词》《金枝欲孽》;

倒不是没有优势,宫斗技术、特效时装,乃至三观都比《还珠格格》更与时俱进,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办公室政治心理;

可是论到现代人心理,又不如《武林外传》玩得溜。


豆瓣网友评《大明王朝1566》:



豆瓣网友评《大明宫词》:



豆瓣网友评《武林外传》:



那么现在《延禧攻略》又是何以成大势的呢?另外,即使“不如意”如《如懿传》又是如何引发热议的?


暂且忽略影视行业里的一汪深水,就剧本身而言,能让人忍不住追的秘诀好像就剩一个字:爽。


就如网友所评论:生活已经那么艰难,就是想看这种升级打怪的节奏。



可问题是,不管怎么爽,底子总还走不出言情、玛丽/杰克苏。


缺乏人文重量,这不是历史题材剧的问题,这是现在国产剧的通病。


中国对古装IP的迷思——国产剧里,我们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历史。


不是说国产剧没有未来,未来指的是题材。


按大类分,豆瓣上查到的近期20部电视剧,国产剧中古装剧就占了11部;日韩则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生活剧;欧美除了现代剧,明显多了描述科幻/未来的剧。



难怪有人说,“在电视剧里,美国找不到历史,中国看不到未来。”


对于这个观点,也有人辩解,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聊斋、梁祝、四大名著……这些题材拍个100年都拍不够。


乍一听没错,但如果稍微想想就会发现,上下五千年攒下的历史书库正在攒灰,那么多文学小说还在书架上发霉,大家争相拍的其实是这几年网络上速成的小说。


《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电视剧中,古代题材仅占18%,但TOP10的所谓超级剧集,古装占了一半,且全部是大女主剧、畅销小说改编的流量剧。


如果再联合网络剧一起看,情形就更加夸张,网剧几乎被古装剧霸占,TOP10 中,有8部全是IP改编的古装剧。











IP可以是小说、游戏、音乐,包括成功的旧影视剧,但为什么畅销小说类IP改编尤其受欢迎?


因为改编IP,比开发原创剧本成本低;改编畅销小说尤其是网络言情小说IP,年轻人爱看;年轻人爱看,就有观众,有流量;有了观众,多拖两集,既能吊胃口又能多挣两集钱;有了流量,就有利于品牌营销、衍生周边;再加上明星带来的流量,几乎堪称“完美”。


这个时候,剧集质量反倒变成了次要。


说好听了,是迎合年轻受众的口味,说白了,是利益至上。






这和电影改编IP其实是一个道理——


电影行业的人们逐渐发现 IP 是自带流量的——如果你把一个点击量很高的网络小说或者畅销书作为原始素材改编成电影,要比原创一个故事改成电影要卖得省力(并不一定真卖得好),哪怕电影差一点儿,也会在开拍的那一刻就有无数粉丝已经盯着了;只要把这些粉丝请进电影院,就能创造电影票房的辉煌。


于是投资者开始打响 IP 争夺战,把所有知名的小说改编权全收入囊中,内容平台公司估值提高且开始被大规模收购。


在这场争夺之中,每一个拥有 IP 的内容创造者都赚足了钱,没有IP的人称自己会打造IP,拿到了投资;还有一部分人,称自己是IP的运营者。


——摘自知乎电子书《娱乐的玩儿法》,作者刘莐





当然我们尚可以乐观地看到,2018年“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渐渐不起作用了。


可问题依旧存在:同质化、抄袭、制作不佳、演技堪忧……


还有一点,《局部2》第15集中陈丹青说:


在电视连续剧出现以前,连环画是纸本绘画容纳时间的容器,和连续剧一样,提供一程又一程漫长的旅程,几百个小时看下来,那种岁月之感、历史之思,什么其他的艺术都无法替代。


然而对照现在的古装剧,你很难体会到岁月之感、历史之思。


换句话说,轻飘飘的,缺少了人文的重量,只剩“看得很爽”。这种趋势下去,会不会有种在国产剧里“我们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历史”的感觉?


也许这话有点重,但对影视行业来说,多那么一点“忧思”未必不好。


中国的电视剧,技术在进步,品质在退步。


与其让我们看到P图技术的进步,看到特效摆脱5毛,与好莱坞看齐,不如研究下“找不到历史”的外国,他们是怎么拍出《空王冠》系列、拍出《权力的游戏》。


当然不能忽视市场、影视工业、政治环境等等的条件差别,不过此处借用《娱乐的玩儿法》中的话:聪明的影视从业者必然能取其精华,为其所用。


《空王冠·理查二世》剧照


从《权利的游戏》看影视误解——我们会因为电视剧学坏?


谈到条件问题,如果真有一群爱岗敬业的影视从业者,前两个条件劣势总还可以克服,最难攻克的,恐怕是从上到下的制约、从传统到大众的误解。


《锵锵三人行》里曾以美剧《权力的游戏》为例,谈到中国影视文化中一个不断被讨论但始终跨不过去的观念障碍——


《权力的游戏》剧照


窦文涛在《锵锵》里提到,有人在朋友圈上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就谈到中国电视正在走向反智的倾向,认为电视台被收视率追迫,于是彻底地走向“反智”。


反智,因为它必须以无下限的姿态照映最普遍、最底层的人群,可是这样其实是没有希望的,因为现在统计数据大量表明,高、中收入阶层的观众已经越来越远离电视。


换句话说,通过洒狗血、爽剧这样迎合群众心理的剧情,向文化理解或接受能力价低层次的人群倾斜,虽然在短期内看似得到了收视率,可是如果从长远看结果,最终,不是变成幼儿园,就是变成动物园。


最后甚至,可能是“幼儿动物园”。



反观类似《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影视剧,虽然总有人评价,这些国外电视剧的剧情,它们的三观都是负面的。


但你要知道,它是给成年人看的。包括《纸牌屋》,它所呈现出的政治居然这么黑暗。没错,它正是帮助美国观众看清,这些所谓政客,同样有欺骗你们的可能。


《纸牌屋》剧照


这些所谓“负面、三观不正”的电视剧,通常是给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所看。


《权力的游戏》让你看到人性以及人性的黑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看这些电视剧的观众就会变坏。相反,他们非但不会变成坏人和魔鬼,反而更像是拥有了一双“上帝之眼”。


他看到了一切,让观众站在一个上帝的位置上看到了一切。


梁文道也在《锵锵》节目里提到过,关于影视剧的传播上,我们直到现在,还流行一种传播学上很过时、很古怪的理论,这种理论总会认为,电视剧、电影或者其他大众媒体,只要它呈现什么内容,观众就会按字面意义照单全收,并且模仿学习。


这显然是一种很过时的传媒理论,“如果按照这个讲法的话,莎士比亚年代的人就全都想杀爸爸或者怎么样,对不对?或者是杀姐姐、杀妹妹,但为什么没有,就是它从来都不是真的。”


我们好像总不愿意承认,其实从来,观众也都具有自己的判断力。


这样一种“理论”的通行,也大大制约了我们能看什么与不能看什么的选择权利。



如今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文学艺术,都太过强调所谓“教化功能”,而这种教化,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而更像是强制“三观正确、内容正面”的政治化导向的教育。


许子东就在《锵锵》节目中用文学概论解释过,文学的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认知功能,二是教育功能,三是审美功能。但中国当下的文艺作品,过分强调“教育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便难免导致影视剧作品题材的严重受限,与其做些吃力不讨好的内容,不如走向IP流量的轻松怀抱。


这方面,还是看过两千集电视剧,自称“电视连续剧专业户”的陈丹青老师看得透彻:


我把连续剧当生活看,不当艺术看。当它艺术看,你就计较艺术,看生活,你计较什么?



国产剧的未来?还请“上下而求索”。


说回来,其实《延禧攻略》火不是件坏事,至少说明这是“畅销小说IP改编”方针的胜利,是“迎合年轻受众”战略的胜利,我们也真的看开心了,也看到了影视制作正在更加用心。



不过,往后国产历史题材剧除了后宫美人的尔虞我诈,是否还可以探索别的方向?


梁文道曾经采访过《走向共和》的编剧张建伟,问及以电视剧论述历史有什么局限或发展空间,张建伟答道,大概两点,一是呼唤客观理性,二是拓展历史时空,总结起来——


这其实就是那句老生常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是现代人,我们述写过去的历史,必须为当代人提供新的对历史的认知,否则便是多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是治史的唯一道德。


《走向共和》剧照


另外,也请影视剧从业者不要小看或者误解年轻受众的审美品位,难道他们就只爱看言情小说、宫斗剧吗?


必然不尽如此,看看网上总能红极一时的国外影视剧作品就知道了。这些剧集还能一季季拍下去,也就说明——


既具人文,又具娱乐,同时还有极高商业价值,又能适应社交网络玩法的电视剧,是存在的。


或许这是国产电视剧终将求索的未来。



以上碎碎念,还可以无止尽地谈下去,暂且打住,眼下从大火的古装IP剧延伸到庞大热闹的中国电视剧现状,也许正如陈丹青分析:


中国雅文化的裤腰带至今仍栓在政府那里,俗文化、流行文化、电视连续剧之类反倒如家里的阿三阿六放出去白相,野在外面学港台、学日韩,遂花样越弄越多,一发不可收拾。

再者,是亚雅文化被长期管束,弄得像动物园品种,喂一身膘,腿脚到底不行,精力活力,便窜到俗文化那边……“最大限度笼络受众”去了。

而中国影视业俗文化只能“笼络受众”,距真正的传播业“胜景”还早……论市场,比起西方日本港台,眼下中国的电视业才刚起步,节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管制还在,节目的“料”与市场严重失衡,以至畸形……


幸运的是,虽然网络剧仍以古装IP为主,也不乏越来越多的好“料”登场,或未来可期。


但,原谅我这种想得太多又挑剔又欲求不满的观众忍不住最后一问——


试问:“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料”何时能出现?”


或答:“待聪明又敬业的影视从业者出现,待文化的裤腰带放松,路漫漫其修远兮。”



参考资料:

陈丹青《谈话的泥沼》,理想国出版

《锵锵三人行》20150707期

首都影视发展智库《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

刘莐,知乎电子书《娱乐的玩儿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