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亿票房!暑期档中国电影的新纪录与新挑战
2018-09-02 09:33

173亿票房!暑期档中国电影的新纪录与新挑战

文|浮萍


2018年的中国电影像是开了挂一般,一路高速前进!


从春节档57.43亿票房的创纪录成绩,到2018年一季度率先突破200亿元大关,再到今年暑期档提前6天完成163.46亿元的票房,正式超越2017年暑期档,今年的每一个重要档期,中国电影都能产生新的纪录。


如今在暑期档结束之际,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暑期档大数据报告》显示,暑期档(6-8月)整体173亿元的票房总成绩(含服务费)再添一份新纪录,让整个市场再次振奋,冲击600亿元年度大关应该是稳了!



可喜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电影正在面临的微妙变化:口碑越来越重要、发酵的时间越来越短;互联网与影视产业加速融合,在拉动观影需求和用户触达方面持续释放增长动力;电影在争取24岁以下年轻观众时面临严峻挑战……


单日最高5.8亿、总票房173亿成就史上最强暑期档


如果说总票房成绩173.8亿元的暑期档是一个整体概括,不够感性的话,下面几个微观层面的新纪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暑期档的成绩。


单日票房新纪录5.8亿元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8月10日这一天中国电影单日总票房高达5.8亿,成为历年暑期档里的单日票房最高纪录。


这一纪录产生的原因是《爱情公寓》《一出好戏》《巨齿鲨》三部电影一起上映,其中《爱情公寓》是典型的粉丝向电影,在首日就取得了3.03亿的票房;《一出好戏》是慢跑型选手,集齐黄渤、王宝强、舒淇、张艺兴几个一线的明星,首日票房1.52亿;《巨齿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风格,首日票房1.11亿成绩意料之中。


观影人次创新纪录


猫眼研究院暑期档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档观影总人次达到5亿,同比增长6.3%;这说明暑期档的观众数量还在持续增长,观影人口红利还在持续释放;暑期档上映影片数量高达137部,同比增长1%。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今年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供给充沛、观众消费热情依然活跃。


三四线城市仍然在释放巨大市场能量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8年暑期档三、四线城市观影人群占比分别为17.6%、23.5%,与2017年暑期档相比,下沉势头有所减弱,但暑期档与2018上半年其它时段相比,三四线城市观众更加踊跃。这表明暑期档这样的大档期,票房增长依然主要靠三四线城市推动。



头部效应更强,头部影片丰富度提升


今年同时出现2部25亿+、5部10亿+的电影。区别于去年《战狼2》超56亿票房的一枝独秀,今年的头部影片发展更均衡,口碑好评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票房分别为30.98亿、25.19亿;其他口碑较好的《一出好戏》《巨齿鲨》《侏罗纪世界2》票房也都超过10亿,内容创作者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中国电影新力量崛起,新导演新题材影片获得更大成长空间


韩延的《动物世界》、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黄渤首次执导的《一出好戏》、小成本漫改电影《快把我哥带走》都是让市场惊喜的作品,或是导演展现非凡才能、或是题材大胆突破,探寻华语类型电影的新空间,这些都是中国电影的新希望。



国产电影内容成熟+互联网赋能宣发,助推暑期档新纪录诞生


为什么今年暑期档能够创造出这么多的纪录?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在暑期档的结束的第一天文娱商业观察回头来总结,或许更应景。


首先一定是整体内容质量的提升。猫眼研究院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暑期档影片猫眼评分均值8.0,明显高于去年暑期档均值。其中9分以上影片数量增多;头部国产影片质量有所提高。



这表明中国电影内容的成熟,也代表着国人对中国电影的信心。据猫眼大数据报告,今年有23部进口片在暑期上映,明显高于往年。尽管如此,但进口票房占比却继续走低,仅占市场份额24.4%,低于2017的29.7%,创下三年以来暑期档新低;但国产片票房占比表现优于去年同期。暑期档票房前五名影片中,有三部国产片与一部合拍片,在与好莱坞大片同场竞技中,中国电影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加速与影视产业融合,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线购票占比继续上升,线上化率84.2%,较2017年80.9%明显增长。以猫眼为代表的互联网在线票务平台深耕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线购票率的提升带动观影人群的进一步下沉,释放了观影消费动力。



加速融合还表现在互联网赋能宣发,成为电影宣传营销的主要通道。以猫眼为例,其腾讯生态系+美团生态系可以精准触达10亿消费人群,可以展开线上线下一体化宣发支持。


今年暑期档,猫眼就利用微信小程序特有的砍价、拼团、红包裂变、CPS、小游戏等社交场景展开线上互动营销,尤其是在《一出好戏》的营销宣传上,猫眼为“一出好戏团建行”路演活动提供落地支持,并结合猫眼拥有的全国400多个城市100多万线下异业品牌营销资源,为《一出好戏》做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支持。


2018暑期档,“内容+渠道”的联合助推影片高口碑和高票房的双赢局面更加明显。


中国电影的机会与挑战:电影观众成熟、24岁以下增长放缓、多元化娱乐方式彼此竞争激烈


暑期档的成绩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电影内容的成熟,也同样意味着中国电影观众的成熟,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创造出中国电影增长的机会。


猫眼研究院的资料显示,类型、题材、影片质量成为电影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观众更加理性、也更具电影消费审美和判断力,对内容、故事的判断力提升,更愿意为好故事买单。



硬币总是两面的,机会的另一面意味着挑战,至少在今年的暑期档,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开始加速显现,显现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


从大的层面来说,电影面临着与其它娱乐方式争夺消费时间的挑战。今年的暑期档从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到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的崛起、再到传统的剧集、综艺、游戏、网络文学、动漫等娱乐方式,都在激烈地争夺着用户的娱乐时间。选择多样化的情况下,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动力受到一定的挑战。



从观众层面来说,年轻用户有流失的风险。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虽然春节档35岁以上的观众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是24岁以下的用户却面临着流失的挑战。      



最后从作品本身来说,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数量149部,同比增长10%,但是票房Top10影片拿走73%的票房,68%的影片票房不及1000万,但欣喜的是5—10亿票房的影片明显增多。



头部内容票房高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橄榄形结构,即好片和烂片票房占比都相对较小,票房主力应该是中腰部影片,即5000万到5亿这个范畴。


现在中腰部力量明显偏弱,意味着这个市场上大部分内容制作者还是难以盈利的,对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总之,站在新纪录的起点上,中国电影产业成绩有目共睹、机会长期利好,但是挑战依然不可忽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