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编辑部的故事》学扯淡
2018-09-04 08:27

跟《编辑部的故事》学扯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ID:yurii-says),作者:余晟。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差不多30年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反正我是印象深刻。当时虽然年纪不大,但总觉得“这里面的人说话怎么那么逗乐。”后来看电视剧发展史才知道,《编辑部的故事》是大陆电视剧史上不可忽略的作品。


在《编辑部的故事》之前,电视剧总是要承担教化的职能,当年万人空巷的《渴望》,也是“要把中国文化中所有的美德集中起来”展现给大家。《编辑部的故事》却不同,它基本从头到尾都是不正经,几乎百分百的戏谑,尤其喜欢用宏大正经的语言来叙述鸡毛蒜皮的事情。这种解构,是欢乐的来源,也是荒诞的根源。


《编辑部的故事》里有些桥段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个段子是这样的:“天泉”冰箱来找编辑部,要投放广告,但是要编辑们想一句广告词。


老刘:“天泉冰箱,给您把功能添全”,这个挺顺口,你们觉得怎么样?


李东宝(葛优):不行,老刘你这太俗,没有新意。


老刘:你别光说我,你想一句广告词啊。


李东宝(葛优):我想了一句“天泉冰箱,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牛大姐:哎我说小李子,要说我们老同志,可能没有你们年轻人跟得上时代,但论政治意识,你们还得向我们学习。噢,一个冰箱就“一旦拥有别无所求”了,那人类理想呢,民族前途呢,国家命运呢……


这个段子实在太经典了,到如今,无论我复述给谁听,无论年龄大小,听到的人95%以上都会笑喷——从冰箱的广告词能扯到人类理想、民族前途、国家命运,这纯粹是抬杠嘛。


不过我发现还有更好玩的,这个段子拿出来讲,人人都会笑。但把这个段子套件衣服、换张面具,许多人就认不出来了,反而被一本正经、念念有辞的模样唬住,哑口无言,点头称是也不足为奇。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段子入手来掰扯掰扯,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掉到同样的陷阱里去。


仔细看看牛大姐否定“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的论断是如何展开的,我们会发现有两项关键手段:第一是“抽象”,第二是推演。


通常说的抽象,是从要论断的事物上提取某些重要的、深层次的信息,同时忽略其它方面的特性或信息,方便集中精力讨论。但牛大姐的“抽象”,目的并不是提取重要的、深层次的信息,而是提取出可供批判、值得批判的信息——无论你怎么编广告词,总是可以提炼出政治觉悟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桩简单的买卖纠纷,抽象出国籍,就成了民族大义问题;对滴滴顺风车客服流程的批评,也可以抽象出“滴滴顺风车”来:好,原来你就是见不得顺风车好;甚至可以进一步抽象出“滴滴”来:原来你敌视滴滴,一贯跟新事物有仇。


实话说,这种“抽象”难吗?其实真的不难,基本上可以随便“抽象”。有个朋友某次和人约见面,听电话时差点要被气哭:“你快来吧,我在广场上的球对面。” 广场正中间有个球形雕塑,广场上的每一处都可以说是“球对面”,你还无言以对。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真的花心思,总可以找出一个刁钻的角度来抽象。最简单的,两个普通人发生了简单的争执,你也可以“抽象”出许多角度:高个对矮个,南方人对北方人,吃辣的对不吃辣的,单身的对已婚的…… 只要节奏带的好,观众不一定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说完了抽象,再来说牛大姐的第二项关键手段——推演。虽然牛大姐的表述很自然,但她还没有用到最常见的表述:“要照你这么说的话”。这个表述的杀伤力巨大,无数的争论,都在它前面败下阵来。


你说电视上的偶像看着比较娘不够男子汉气质——“要照你这么说的话,整天不洗脸不刷牙,一个月不洗澡,头发胡子邋里邋遢,这样大家就喜欢了?”;你反对在强制小朋友看的节目前放13分钟——“要照你这么说的话,一点广告都不能有,就纯粹做公益?你排队一小时带孩子坐一分钟过山车怎么不说话?你塞给孩子iPad看垃圾动画片怎么不说话?”。


热衷“要照你这么说”的人,往往还振振有辞:我这是归谬法,让你知道你的逻辑不通。但真正逻辑不通的其实正是这些人。要知道,任何观点都有前提,都有适用范围,只是因为人类语言的特性,这些前提往往存在于上下文语境中,而不会时时刻刻都要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


所以如果真要讨论,应当搞清楚这些前提,而不能一味推到极端。“看着比较娘”强调的是反对脂粉气太浓,而不是不洗澡不洗脸不刷牙;“反对13分钟广告”强调的是广告时间长的过分了,超出大家的容忍范围,不是让电视台一心做慈善,至于“排队一小时坐一分钟过山车”、“塞给孩子iPad看垃圾动画片”更是胡扯,姑且不说是不是提出批评的家长都这么做,即便这么做了,电视台与家长对孩子的权力和责任也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那么,符合理性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我以为首先要守住“就事论事”的态度,搞清楚讨论的核心问题,尤其要避免不正确的“抽象”。央视播了13分钟广告,家长觉得过分了,时间太长了,这就是核心问题;滴滴处心积虑给顺风车“加料”,客服流程又死板僵化,导致悲剧发生,这就是核心问题。抓不住这些核心问题,讨论就没法进行下去。


其次,不要在搞不清上下文的情况下,极端推演对方的观点,用“难道滴滴关掉你们就开心了”来论证“滴滴顺风车就这定位,滴滴客服就这水平”的合理性,甚至发挥编剧的想象力,用“排队一小时坐一分钟过山车”、“给小孩看垃圾动画片”来论证“逼你看13分钟广告”的合理性。这样的所谓辩驳,无论叫得多么凶,调子多么高,说穿了,无非是牛大姐式的扯淡而已。


只不过,人家《编辑部的故事》已经事先声明:本片故事纯属虚构。今天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扯淡的小丑们,你们敢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ID:yurii-says),作者:余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