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见】电影票房赤秘技:跨界自编自导,必要时自演自嗨
2014-01-09 22:15

【娱见】电影票房赤秘技:跨界自编自导,必要时自演自嗨

自编自导自演自嗨,这是新晋电影导演们的赤秘技。

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在争议中火起来并大赚了一把,令同为八零后的韩寒也把持不住,宣布要开拍《后会无期》,这是要和围观群众们作别的节奏吗?同样,曾经令众多八零后屌丝一鞠心酸之泪、筷子兄弟自编、自导、自演的《老男孩》正式电影今天也宣布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

先来看看郭敬明。《小时代》系列绝对是2013年最具争议的电影,但这并不妨碍它票房飙高。其实看官们也无需惊讶,只要看看背后的制作和发行方是颇谙互联网营销之道的乐视影业就明白了。当然,除了充分的推广宣传之外,乐视影业称自己事前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调研。好吧我们姑妄信之。

再来看看还未上映的两部片子。

韩寒。我们并不知道韩寒是否是因为小时代又红又脑残票房还大卖导致他宣布亲自做电影,总之他这两只脚都迈进了“自编自导”的大坑。但拍电影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会找谁做制片、发行与宣传推广?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我们从新闻中只看到“有关人士”的身影,据此推测,也许是与之过从甚密的民间书贾路金波。

这样的推测是不是过于臆想?也许未必——韩寒本来就是路金波的万榕书业签约作家,近年来韩寒的许多动作也都是路在支招,“方韩大战”中路也与功甚焉。如果韩寒拍电影,路金波恐怕不会错过这头小金猪,因而在早期介入也是情理之中。

《后会无期》可能会因为韩寒的名人效应而大受裨益,但在成功之前恐怕得先过这么几关:

① 编剧关。大部分国产电影口碑差,票房差,多归因于编剧水平不够。韩寒本是写杂文和小说出身,也未受过专业训练,对剧本的把控能力如何,外人还未可知。

② 演员关。名写手自编自导的电影,最大威胁是请来花瓶导致演技不过关。郭敬明侥幸逃过一劫,得益于强大的宣发渠道和粉丝效应的遮盖,而韩寒一旦过不了编剧关和演员关,会像郭敬明幸运么?

③ 宣发推广与票房。虽然光线也不是每次都得手,如最近一拍脑门用两个月时间拍了部《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票房惨败,竟至难超300万,但它一手操办的《致青春》宣发票房都极为成功。因此,《后会无期》即便编剧烂、演技差,后期如果有实力强大的发行公司,也还能圈点儿钱。

筷子兄弟。《老男孩》从微电影终于跨到了大电影。从这个节奏中似乎可以看得出中国商业电影的新套路:从网络文学(《失恋三十三天》)、微电影(《老男孩》)、综艺节目(《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带着浓重互联网气息的环境中获取营养,拍成影片。

由于《老男孩》前期制作已经完成,所以我们目前能得到的消息比《后会无期》要多得多。包括制作除了有制作《致青春》经验的儒意文化,《老男孩》系列的起源地优酷也参与其中,而发行竟然是乐视影业——后两个奇葩的组合不能不令人大跌眼镜。

优酷有《风暴》的成功在先,乐视影业O2O经验十足,儒意也凭着“怀旧情结”大赚过。这都是有利消息,挑战是什么?

① 观众是否还买“怀旧”的账?概念这个东西往往头回热,二回温,三回凉。因此把握好宣传的度是个技术活儿;

② OTT发行讳莫如深。相关方面对于未来OTT渠道的版权发行似乎并没有个清晰的解答。如何平衡优先播出权与撒网赚钱,也是个技术活儿;

③ 互联网电影如何可能?优酷总裁魏明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互联网电影”。所谓互联网电影,不难定义为“艺术灵感起源于互联网,并与传统电影工业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推广和发行手段来达到以中低成本博取高票房”的电影。这种品类的电影确实适合当下观众的胃口,但在灵感环节(审查限制),制作环节(互联网文化与传统电影工业结合因话题不同而难度不一)多少有些限制,也容易出现传统电影的跟风思维泛滥。互联网电影或许能成为国产电影的新救赎。

自编自导乃至自演自嗨,成败皆由之。新晋电影导演们想在未来的电影工业中占得一席之地,得先摒弃自己“玩票”心理,沉下心来方有希望成功。

======

今天没有“伪采访”,小编心情指数(感谢@哎呦3 供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