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当艺人成了快消品
2018-09-28 17:30

当艺人成了快消品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我没有想过要留下什么,因为太难了”,4个月前在一次采访中,鹿晗如是说。此时,鹿晗的流量已大不如前。


2017年10月,他公布了与关晓彤的恋情,瞬时造成微博服务器瘫痪。然而,这似乎在一时间透支掉了他的大半流量——在此之前,鹿晗几乎常年在各类网络影响力榜单上霸榜,如今却难以复现其盛况。


演艺江湖素有所谓“四大流量”,鹿晗之外、还有吴亦凡、李易峰、杨洋。他们的流量能力在2018年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冲击,影响力较之去年有了明显下滑(见下图)。事实上,2017年,“四大流量”已开始下行,而鹿晗能逆势上涨还真多亏了公布恋情。



所谓“流量”,指的是以流量换资源、以代言显逼格,以综艺稳人气,以IP多元化开发带身价,以商业价值带高片酬的流量型影视艺人。其概念始于2014年,彼时吴亦凡、鹿晗相继归国发展,他们携有组织、有能量的大批量粉丝,动辄能带来巨大的宣传效果和代言产品销量,令国内娱乐圈正视了“粉丝流量”的作用。因此,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鹿晗等,称之为“初代流量”。


以往对流量艺人的报道和研究主要集中于粉丝端,探讨粉丝们为什么会为了偶像一掷千金以及他们瞬息万变的口味,却很少有人从艺人工业的角度来探讨过为什么流量艺人会出现,被制造,会发生如此快速的更替,以及其对整个商业世界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在艺人工业中,流量制造已成演艺行业的显学及标配,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种新型态的品牌经营、营销推广方式。这种新的可被制造出来的流量,就是我们本篇所要主要分析的“工业流量”,他晚于“初代流量”诞生,但更具商业上的研究价值。


而工业流量的操作手法不止可以用于艺人,也能够推而广之,为一般商品所用。而艺人制造、生产手法变化背后,也反映出消费者/粉丝们幽微的心理感知变化。


同时,艺人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也让其商业价值的内涵发生变化,而与之强关联的商业代言方式也正在革新。


因此,今天的深案例,虎嗅精选特呈现的艺人工业与流量制造的运作逻辑,它重点回答了三个问题:


艺人、明星,为什么越来越像昙花一现的流星,这对于商业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消费者、粉丝的口味瞬息万变,该如何抓住?

渠道、受众越来越分散,能怎么运营用户?


本文的作者为德塔文科技,这是一家专攻影视、艺人数据挖掘、分析,并提供评估、咨询服务的公司。


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流量制造


从没有流量的概念,到工业化制造流量,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流量模式成型大概用了4年时间,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会有更多艺人尝试这一模式,对市场形成更大的影响。

 

初代流量:成于粉丝,发端自电视剧


本土流量艺人诞生于2015年。在唱跳歌手缺乏舞台的中国,本土化的“粉丝流量”首先诞生在演员身上。


那时,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正是如日中天,伴随平台快速上升,一批新品牌、新艺人找到了与用户/粉丝对话的新阵地。


于是,随着《古剑奇谭》《盗墓笔记》等剧先后热播人气快速凝聚,李易峰成为了第一位能与吴亦凡、鹿晗抗衡的坐拥众多粉丝的流量艺人。几乎同期,杨洋凭借和李易峰共同出演《盗墓笔记》并形成捆绑而快速出位,成为了前工业化流量的一次成功尝试。“四大流量”概念在这时候形成。



 德塔文科技把这类在自发形成的流量艺人,称之为“自然流量”。自然流量主要集中崛起在2014-2015年,全盛于2016年,并在2017年先后进入盘整期,2018年起,自然流量艺人的流量生涯进入转型期。


如果说韩国工业化流量制造靠的是选拔练习生、偶像组合出道、团综塑造人设的模式,那么,从李易峰和杨洋开始,中国的工业化流量制造就看到了一条不同的路:以知名青春向剧集的影响力为基础,有意识地短时间、大批量投下各种物料塑造人设,快速吸粉拓展影响力,制造流量演员。

 

 

通过统计2016-2018上半年德塔文艺人网络影响力月榜的榜首,可以发现,杨幂和鹿晗分别作为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的代表,各上榜5次。其中,杨幂5次均来自电视剧热度,鹿晗分别有综艺2次、电影1次、歌曲1次,私生活1次。鹿晗与杨幂上榜原因的差异,正体现出流量艺人与传统演员(甚至包括流量花旦)的运营路线差异。



可以看到,电视剧是制造流量的最大利器,其次是电影和综艺,但私生活也是流量艺人们保持流量的重要砝码。


二代流量:工业制造,综艺、电影拉动


但是,从2016年到2018年,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的流量制造能力快速下降,而综艺的流量制造能力明显上升,电影则异军突起,《战狼》、《我不是药神》等都具备了顶级的流量制造能力。


流量艺人们的事业版图,正在从电视剧异化到电影和综艺两极。然而,电影需要演技,综艺面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等新生代的竞争,两者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当前的新流量,是需要适应电影和综艺两极化格局的新流量,可以界定为,电影型的文化引领流量和综艺型的消费引领流量。


在这种消费流量、制造流量的探索中所生产出的流量艺人,与过去那些初代流量艺人还有一些差别,从前的自然流量初代流量艺人完全是靠粉丝流量,而后来的流量逐渐向网络流量转化——这是因为,当人们意识到粉丝流量最容易变现的宣传价值时,人们并不需要完全死忠的粉丝,而是只要这个艺人的出现能够引起关注,甚至是负面关注,就都具有了相当的流量价值。粉丝流量更多的是兑现在购买力上。


于是,先凝聚关注,再培养粉丝的流量路线开始了。


既然流量可以被制造,那么就可以被工业化批量生产出来。人们发现了所谓流量的秘密——粉丝流量的价值亮点在于宣传带货;它无法高效转化为影视价值,甚至它的网络影响力优势还可以被制造被替代。

 

工业流量演员模式 V.S. 工业流量偶像模式


于是,流量制造全面进入工业时代,网络流量开始被批量制造,并重塑为侧重影视价值的“工业流量演员”和侧重带货价值的“工业流量偶像模式”两个方向,创造出两种不同的流量艺人制造方式。


工业流量偶像模式,由于有死忠粉为支持偶像事业愿意一掷千金,所以无论是杂志还是代言产品都能短时间内创造高销量,具有高“带货价值”。


工业流量演员模式,因为通常都曾有影响范围广泛的影视作品打底,一般都是高知名度演员,非常容易将汇集的流量转变为收视和票房,并且流量还能进一步推高收视和票房。


这两种取向的不同,起因是网络影响力的根基不同:


微博是粉丝的聚集地,也是粉丝流量艺人的优势领域。


但是除此之外,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新媒体领域,大众知名度高的演员模式艺人才更具有眼球效果。由于两者的受众性质和广度有相当差异,造成了两者都具有宣传能量,但传播范围和结果相当不同。


根据德塔文的数据监测,我们发现,以2016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演员模式流量艺人稍显劣势,这年之后,演员模式流量艺人后来居上。这也侧面反映了,整个演艺行业全面掌握了流量制造这门技术。


在演员模式流量艺人逐渐上风的同时,偶像型流量艺人则有所衰退。

 

同时,近期德塔文通过舆情监测也发现,微博正在变得愈发封闭,其设置的话题只在微博小生态中发酵,却难以传导向大众,这也导致依托微博孵化的工业流量偶像型艺人的影响力下降。


以7月12日的待播剧景气指数为例,我们监测到,《霍去病》这部剧,在微博话题一直以张若昀为核心,因而与他主演的另一部剧《庆余年》关联紧密;但在大众话题层面,此前一两日感兴趣的是毛晓彤生父的八卦,其次是卫青这位历史人物;张若昀粉丝刷的话题,并无法引起大众的兴趣;其次是《橙红年代》,微博话题围绕陈伟霆的戏剧人物“时樾”,也是粉丝热议的结果,但是在大众这个层面,大家感兴趣的是戏骨刘奕君。



这充分体系了微博和大众层面兴趣脱离的现象,也导致了演员型艺人和偶像型艺人的不同戏剧实际表现。


同时,还可见,正是拥有网络流量的演员比拥有网络流量的偶像更容易转化为影视作品的真金白银这一点,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流量演员模式的诞生。


工业流量如何操作出来?


我们本篇中所谓的“工业流量”,是以爆款剧为基础,给艺人“人设赋值”或者给演员“戏路赋值”,背后团队再辅以有技巧的推送,快速走红全网的模式。


换言之,他是能将已经具备演艺能力的艺人,更好的推向用户/消费者。


去年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就让胡一天在短时间内迅速出位,成为网络影响力常能进入全网前十的艺人;今年的《镇魂》更加给力,朱一龙演戏多年不温不火,《镇魂》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他快速爆红。

 


新人能以流量途径起家,熟龄艺人也能以此途径翻红。熟龄艺人往往具有一定国民认知基础,劣势仅在于微博粉丝不足,但“工业流量”模式的形成,让熟龄艺人经过适当操作,也能在微博短时间内制造高话题,例如近期徐峥的“山争哥哥”就是一例。


近两年都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潘粤明、雷佳音同样是这一工业模式的受益者。尤其是雷佳音,流量+作品滚动循环,曝光几乎没有停顿,从“前夫哥”到“大头”,多个“萌点”设置精准,推广得力、作品口碑好,让他上升速度飞快。


流量制造法


工业流量制造的方法如下:

 

工业流量通常以微博广泛投放围绕人设的萌点物料为起点,激起讨论和好评,建立演员的口碑和形象,在微博和论坛引发热点,从而吸引媒体报道,进一步推广到大众平台,让演员快速爆红。


操作模式见下图:



《彭博商业周刊》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偶练操作艺人流量的手法:


《偶像练习生》总导演陈刚,从2004年《超级女声》到《2017快乐男声》,积累了十几年选秀节目经验。他指出,与传统选秀节目不同,为了把“人”推出来,《偶像练习生》搭建的是内容矩阵,而不是以往大家理解的常规节目。


《偶像练习生》的内容矩阵包括两部分。每周五上线的近3小时节目正片只是练习生生活的基本逻辑梳理,除此以外,每天都有近200条练习生的短片不断通过爱奇艺泡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向外推送,到达粉丝移动端。节目组充当的角色只是粉丝和偶像内容交互过程中的载体,节目组输送内容后,再根据全民制作人的反馈做出调整。


为满足庞大内容矩阵的运作,《偶像练习生》仅内容体系就有超过400人的团队支持,除此以外还有平台方技术、运营等部门配合。内容矩阵让节目和练习生的关注度实现了翻倍的效果,“每周传播的短视频和节目正片的流量是持平的。”陈刚说。


一开始艺人的流量虽然可能是人工制造的,但有趣物料总会逐渐汇聚真实粉丝,从而形成自然流量,再依靠自然流量保持一定的流量水准,争取更好的资源,到下一部戏推出,如此循环,江湖地位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堆叠起来。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艺人人设不崩。

 

在适当的操控下,一个新人演员能够通过这样的途径,快速跻身流量艺人行列,并且,因为是演戏起家,这位艺人通常不会面临如鹿晗、吴亦凡等偶像艺人会面临的对其演技的天然不认可,影视之路会通畅许多。

 

而正是这种抓住了内容赋值、谁都能流量化的工业操作,让专业演员流量大增的同时口碑不坠,形成了对初代流量艺人的最大围剿。


人设赋值


今年上半年的影视艺人商业价值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流量艺人(典型如初代流量艺人)都没上榜。无论是电影榜还是电视剧榜,正当道的都是演技派艺人,并且这些艺人大多深耕于某一领域,以专业演员为主。


譬如电影榜冠军是专攻动作喜剧的王宝强,电视剧榜冠军是尤其擅长都市题材的靳东。电影榜、电视剧榜前十名基本上都是演技派艺人。应该说,电影电视的商业价值正在回归专业。



此外,虽然从艺人自身来讲不喜欢被定型,然而工业流量化后的演员,除了快速增长的知名度和受众年轻化,也等于拥有了经过大众选择后明确可行的“人设赋值”或者说“戏路赋值”,在这个范围内接演角色,接受度更高更容易凝聚影响力。比如,以《红海行动》拿下今年至今电影票房冠军的张译,此后的硬汉演技派形象也深入人心,近期还参与了解放军最新征兵宣传片的演唱。



现在艺人经营的趋势,是为专业演员寻找人设,塑造工业化流量,而不是在初代流量身上挖掘演技,这是鹿晗、吴亦凡初代流量艺人影视变现不顺,纷纷跑去做综艺节目导师的一个原因


初代流量艺人的走弱,既不来自对高片酬的攻击,也不来自于对他们是不是敬业的怀疑,而是流量这一最大卖点的弱化。


艺人快销化


前面说到,工业流量演员模式,是以快速制造“网络流量”起家,以吸引眼球见长。而新生的工业流量偶像模式,则是快速制造“粉丝流量”的尝试,以吸引荷包为目标。

 

这一观感来自今年最流行的两档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


并且,我们悲观的认为,两档选秀节目对市场的影响,绝不是中国唱跳偶像市场的崛起,而是选秀制造快销艺人的模式开始形成,工业化粉丝流量艺人越来越明确的成为某种商品。


更急迫的艺人变现


这两档节目通过剪辑,操纵观众对艺人的观感、提炼艺人人设,通过投票汇聚忠实粉丝,短短两个月就培养起一大批新流量偶像型艺人,的确是十足有效率的操作。


结果也是显著地——上半年,以蔡徐坤和杨超越为代表,两档节目的人气选手一度网络热度超过顶级流量。


现在,如果你关心这些新流量的近况,多半会瞠目于这种流量变现的急迫:


偶练顺利出道的:蔡徐坤登上杂志封面还拍摄欧莱雅广告;尤长靖为《扶摇》唱人物主题曲;陈立农为电影《解码游戏》唱主题曲;

没有偶练出道的:钱正昊为电影《墨多多秘境冒险》唱主题曲;朱星杰为网剧《亲爱的活祖宗》唱片尾曲;董岩磊为《她很漂亮》唱推广曲;还有许多练习生自己公司的团综、广告合作。

最近,101出道的火箭少女因为伊利要求粉丝买够产品才给她们代言人资格的新闻也闹得很大,变现得方式如此的赤裸裸,难怪粉丝也要奋起抗议。

 


为什么这么急?


一方面,暑期将至,很多新选秀蓄势待发,包括新一季的更名为《中国新说唱》的有嘻哈2,很快,观众注意力就会转移。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伴随着这两档综艺的热度,近期各大公司都在大肆招揽练习生,下一个101、下一批练习生很快就会到来。因此,手中的练习生需要被快速消费掉,以求变现。

 

再有,在过去,为影片唱主题曲、为品牌站台可都是由大牌流量艺人们包办的,但今年品牌主大肆启用流量艺人。


前不久,资生堂宣布请《偶练》出道的范丞丞为资生堂某系列产品代言时,资生堂中国总代表藤原宪太郎表示,他们“现在想要找到话题性、爆发性更强的营销方式”,还计划启用更多本土流量明星为品牌宣传造势,在数字化、移动化媒介上触达更多受众。而这一策略的选择,是因为25-35岁年轻人已经成为了资生堂高档化妆品消费的主力。


不用大牌流量,而选择新流量艺人的背后原因一部分在于:大牌流量艺人贵只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身兼太多代言,粉丝荷包早已被分薄,购买欲望上绝不如这些刚刚出道、地位未稳、急需价值肯定的艺人粉丝卖力,换言之,新晋艺人的粉丝更有购买力。


快消艺人批量生产

 

德塔文认为,工业流量模式已经形成,能够被快速包装生产出的艺人如此大批量,且前仆后继,所产生的后果必然是对其价值的快速压榨。可以预计大部分新人会像去年暑期的《中国有嘻哈》选手,为麦当劳、支付宝、雅诗兰黛等大品牌站台一波后,消失在大众视野,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快消艺人”。


可以说,无论是观众还是他们的公司,恐怕都对长久经营偶像没有什么兴趣或信心,于是,“选秀新流量们以自己可能是一生巅峰的流量作为快消品,为各种品牌或作品站台”这一模式已经形成,并且将侵蚀掉一些传统流量艺人的领地,这一现象恐怕会不可逆转。


观察“德塔文超新星网络影响力榜”,可以发现,由于缺乏后续资源的支持,这批新艺人的网络影响力如预估那样的显著下降,人气几乎月抛,形成了“新偶像以自己可能是一生巅峰的流量作为快消品,为各种产品站台”的模式。



当然,这不意味着所有“快消艺人”都会很快消失,毕竟《偶练》《101》和《有嘻哈》还有所不同,我们推断,偶像选秀中的粉丝投票顶级选手,例如蔡徐坤、孟美岐的幸存几率会高一些,因为他不但是节目的代表人物,也形成了最高的自然流量——强大的、不厌其烦刷数据、打榜的粉丝,与早期的韩团粉丝非常相似,这让他们有最大的筹码去交换后续最好的资源。


而这些能够幸存并成为顶级流量的那些练习生,则会走上类似吴亦凡、鹿晗走过的老路,同时,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会快速分走一大块宣传广告的蛋糕。


工业流量时代,流量艺人出路何在?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艺人行业正在面临一个历史机遇期。当艺人可以被工业化的批量制造的时候,流量的重新分配也就随之开始了。德塔文认为,这会造成几种结果:


1,会有越来越细分定位艺人出现,他们会与某类人群形成气质上的呼应,成为更细分人群中的王者;


2,流量加速二八分化,此时会出现真正意义的新一代巨星,现在江湖未定,平台、经纪公司、制作方都在为手中艺人跑马圈定,以求占领大众心智,毕竟,人脑中能容纳的记忆量是十分有限的,除了快速抛弃旧友拥抱新人,就只能记住标志性最强烈的真正头部;


3,余下的腰部和尾部艺人会被更快速的代谢掉,他们的人设会像消费品一样被“定位”及“标准化”,可批量操作——就像芭比娃娃和肯的真人版那样,而他们的职业生涯会变得更工业化、流水线化。

解释而言就是:通过大数据方式,这些艺人会被赋予更加丰富、复杂、精准的个性化标签,艺人商业化的流程会被标准化,与消费者、品牌精准匹配起来。就像芭比娃娃的骨架是既定的,但可以变换不同的发色、眼睛颜色、衣服,摆出不同的姿势,换不同的名字(你可以把这些元素看做不同芭比的标签)。虽然看上去很丰富多元,实际上其内核非常固定,所有标签都是可以被快速工业化的部件。



眼下,初代自然流量艺人在流量演员和流量新偶像双面夹击下,面临的是不得不转型的压力。同时,工业化流量艺人在拥有首批流量之后,同样面临如何继续将流量变现的问题。

 

初代流量艺人该怎么办?我们观察到了一种特色化内容经营、卡位的趋势。而这四人中,吴亦凡和李易峰是我们认为转型在成功路上的两位。

 

吴亦凡当前经营的是高端时尚、国际化、嘻哈形象,由于外形和语言的优势,也由于《中国有嘻哈》的爆红,吴亦凡顺利度过了偶像人设崩塌期。


与嘻哈文化绑定的卡位使之成为了潮流先锋,这种“引领文化”的能力让他在国际大牌中始终是香饽饽,宝格丽、巴宝莉等国际品牌都给了他全球代言的殊荣,吴亦凡高端国际化的形象在国内小生中还是无人可比的。虽然作为演员的专业认可度还不够,但只要商业价值还在高档,又有过去电影票房成绩加持,总还有机会。

 

李易峰选择了重新擦亮演员招牌的低调转型,以演艺技能点为自己的人设赋值。他先后选择了《心理罪》和《动物世界》两部题材深刻、具有挑战性的电影磨练演技,力图重塑专业演员形象,幸运的是《动物世界》口碑成功了。李易峰原本就是具有高国民度的艺人,口碑一旦重振,回血速度也会比别人快,专业演员形象的打造会让他的演艺生命续航至少3年。

 

四大流量中的另两位,杨洋当前的后续《武动乾坤》和《全职高手》,虽然原著都很红,但是毕竟只是快餐文学,逼格有限,演员地位也难以因此有很大提升,只能说还在原本框架内;鹿晗当前的最大问题则是定位有些模糊,缺少独树一帜的卖点,虽然粉丝流量还在,甚至因为与关晓彤的恋情曝光,国民度大增,但是频频上综艺对于当前的鹿晗的帮助已经越发有限。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传统流量艺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是第一波流量艺人,因为曾经惊奇于这种盛况,媒体对他们的报道十分广泛,造成这些流量艺人的国民度都很高,知名度基础牢固,经得起一段时间的沉浮不定,一旦拿出了获得肯定的作品,就能成功回血。

 

除了四大流量,今年还有一位非常明显成功续航的流量艺人,就是黄景瑜,原本只具有死忠粉丝流量的黄景瑜,通过出演《红海行动》这部巨制,一举刷出正面国民印象,为自己成功重新赋值了“敬业硬派演员”这一新内容;《结爱》网剧又是高口碑作品,也吸了一波新粉;国民度和粉丝流量的同时进步,堪称流量艺人最稳妥的经营路线。

 

应该讲,在“流量”价值被分享的情况下,流量艺人的生存之道,必须是另外具有一项特色卖点,可以是个性化的形象、个性化的戏路;也可以是演技能力或时尚价值;或者票房或收视能力。并且,随着工业制造流量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流量以外的另一项卖点才是艺人真正的竞争力。而那些原本就拥有另一项卖点的非流量艺人,也会有人加入到流量艺人的竞争中。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