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还有多少个群没屏蔽?
2018-09-26 10:10

你的微信还有多少个群没屏蔽?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张盐。


有关群聊的讨论,几乎从互联网社交产品诞生之初,就没有停止过。这一话题最近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还要从一位女士被移出群聊说起。


根据媒体报道,这位郭女士的女儿学习成绩不错,她时常在老同学群里晒女儿的成绩。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跟着夸几句,但郭女士在群里秀得多了,老同学们便少有回应,逐渐变成了她的自说自话。


终于,在郭女士秀出女儿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并配以“清华录取书就是大气!”之后,她被移出了群聊,并被老同学拉黑。



郭女士的同学:“求求你,别秀了!”


面对媒体,郭女士很委屈,她的老同学们想必心里也好受不到哪里去,这一招釜底抽薪,为的也是以后长久的清静:清华宿舍就是大气、清华食堂就是大气、高级写字楼就是大气、清华毕业生就是大气、清华毕业生生娃就是大气……如此无休无止地秀下去,郭女士倒是过瘾了,群里的同学们该作何感想?


信息冗杂,效率低下,不自在,是很多人对群的吐槽。群聊被设计出来的初衷,想必是提高沟通效率。但在我们的社交实践中,它却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以至于让很多人患上了“小红点恐惧症”。


01 被小红点支配的恐惧


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过清爽整洁、只有个人消息的聊天界面了?


打开各类社交软件的消息列表,你会发现,真正的双人交流窗口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大小群聊挤占了生存空间:从小学到大学的班群、宿舍群、家庭群、家族群、家长群、工作群、项目群、拼单群、代购群……更可怕的是,上述的每一个群,还会分化成一个个小群,慢慢把你的生活毁掉。


群的功能从一开始单纯的多人会话、小组聊天,到被发掘出晒娃、拉票、推销、砍价等衍生功能,或许也是产品经理始料未及的。


更恐怖的是,有人最喜欢拉群。刚刚打了个盹,就被拉进了一个新建群,手机突然显示的一百多条未读能把社交恐惧症吓出来。看着里面的几个陌生人和唯一的熟人大聊特聊,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好不尴尬。


在工作中,这些因为某个具体事项而临时建立的群,初建时来势汹汹,生龙活虎,热闹非凡,而事毕后最常见的归宿,大概就是沦为一个新的拉票或砍价群:“群里的亲们麻烦帮我砍一刀”“正在抢票回家,麻烦大家帮忙加速”……久而久之也就安静下来了,最终在某一次手机清理中消亡,走完了一个群的生命轮回。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感觉,群聊已经打扰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仅有14.4%的受访者认为,群聊并没有占用太多的时间。还有0.8%的受访者,从来没有加入过任何群。


列表里的红点点越来越多,当代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崩溃。



很多人开始害怕手机振动。


自然有“佛系”网友可以做到“任群消息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而更多的,是我们这些不得不一个个点开,在各类群聊之间疲于奔命,以确保没有漏掉重要消息的凡人。


02 如何避免在群聊中感到不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群的地方,更是一样——因为群里的人格外多。


前段时间,上海某小学的班级家委会竞选上了热搜:群里的家长为了进入家委会,使出了浑身解数。家长们把自己知名外企高管、名校学历、幼儿园家委会工作经验、能够助力班级发展的个人爱好、人脉资源等,全都在这一方小小的班级群里和盘托出。一时之间,群里你来我往,语带机锋,云诡波谲,刀光剑影。这是社交高手的比拼,更是家世的对决。



网传家委会竞选宣言。


也许并非每一个家长群都牛人辈出,但在老师的每一条通知后,都跟队形发十几条“老师辛苦了!”的群,你一定不陌生。


面对水如此之深但又不能退出的家长群,除了尽量不打扰别人、不增加垃圾信息之外,能做的可能只有默默选择“免打扰”。


如果说家长群离你太远,那么事关工作的各个群,你还敢“免打扰”吗?


有网友曾经吐槽过群聊的扩张,将工作和生活搅成一团,上班和下班的界限变得模糊。领导下班时间在群里发言派活,不管你是在看电影,还是在健身,你总要及时回复,否则会惹怒领导不提,还大概率会错过工作。



有的群,没法屏蔽。


但经验告诉我们,在群里聊工作,效率却不一定高。群里的讨论沟通,看似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们集结到一起,提高工作的效率,事实上却比线下的面对面交流多了数倍的无意义信息往来,最后,漫长的七嘴八舌会在某一个冷场中戛然而止。


然而,即使我们洞悉了群聊的种种弊端,仍然逃不开秒回领导消息的魔咒。


毕竟,那些放着领导发到群里的消息不回,反而发了声色犬马的九图朋友圈的职场人士们,也许已经被现实的车轮碾过好几回了。


如果“免打扰”都拯救不了你,那除了硬着头皮隔三差五就要看看手机外,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03 群聊的问题,在于打破了分寸感


人们之所以爱上网络社交,除了高效便捷之外,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分寸感。


每一条朋友圈都可以分组可见,每一个不喜欢的人都可以拉黑,每一句无聊的话都能够置之不理,这种恰到好处的社交体验,很好地区分开每个人社交圈的层次。分寸感,是从小在压岁钱违心的来回推让中长大的国人很难体验到的。



你怀念电话时代的纯粹沟通吗?


但是群聊,在很多时候打破了这种分寸。


工作群和家族群,俨然一场按照地位排好了座次的大会,不回复不行,回复错了更不行。至于在大群里两人对聊,不顾他人观感,或者在大群里直接@某个人,都是一种越界行为,在伤害这种分寸感。


久而久之,群聊里也刻满了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章法,变得一地鸡毛。


但是,嘴上常抱怨群累赘烦人的人不少,真正痛下狠手断舍离的人却没有几个。推崇“信息就是王牌”的今天,群不再是单纯的群。它用加速、砍价、拉票和中国的人情社会完美接洽,用学习群、资讯群、工作群和现代生活的焦虑与躁动联结。


当群聊变得和线下交流没有差别时,自然也就变得和现实生活一样纷乱,一样复杂,一样令人疲惫。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张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