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旅游,如何正确围观野生动物?
2018-09-30 17:53

长假旅游,如何正确围观野生动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作者:小白兔(塔夫茨大学保护医学硕士),编辑:Yuki,原文标题:《你只想“一饱眼福”,但它们却可能因此死于非命》。


从前有个叫卫玠的人,人长得特别帅,又很有才,每次出门都会被众多粉丝围观,把路围得水泄不通。卫玠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样的围观让他身心俱疲积劳成疾,最后英年早逝,于是有了“看杀卫玠”这个成语。


卫玠,图片来源:sina。


卫玠究竟是不是被“看”死的,我们已不得而知,但现今已有研究表明,过度“围观”,有时确实会夺命!


围观是件危险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态旅游项目给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提供了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也使游客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互动成为可能。但于此同时,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病原体在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几率。


新型人畜共患病已经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有研究显示,在1940年到2004年间发现的人类疾病中有70%来自与野生动物的直接、间接接触——例如有人因为在东南亚骑大象玩水而患上肺结核,还有一位游客从巴厘岛的长尾猕猴身上感染了猴泡沫病毒。


人们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存在巨大风险(人身安全/人畜共患病等),要注意自身安全。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接触人类的远亲——野生灵长类动物的危险性就更加不言而喻——那些来自灵长类动物的、臭名昭著的艾滋病和埃博拉都有一定概率传染给人,甚至有人在旅游时因近距离接触猴群而感染狂犬病。


被围观也是件危险事


然而,病原体并不止会从野生动物流向人类,人类也可能把病原体带给野生动物,特别是在游客喂食、逗弄以及近距离接触野生灵长类动物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近距离”可能比我们想象得稍远些:打喷嚏时,带有病原体的飞沫能飞出12米。毫不夸张的说,你打个喷嚏,10步之外的猴子就有可能染上感冒。


发达的交通系统也极大地帮助了病原体去环游世界。人们开开心心地坐着飞机跨越大洋,病原体也开开心心地准备在新的宿主身上落地生根——还不用办护照。因为当地动物可能从未领教过这些病原体,它们的全新作战策略,会让当地动物体内的抵抗防线一脸懵逼,很轻易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免疫系统对比。图片来源:工作细胞


关于“围观”灵长动物的研究


所以被围观可能会对灵长类种群造成什么影响呢?什么样的猴子更容易被游客传染疾病?科学家们在摩洛哥观察了叟猴和游客的互动,建立了模型来研究游客对叟猴疾病传播机制的影响,希望能够建立起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


叟猴,来源:pixabay。


研究者们发现,有个景点的叟猴们与游客的互动很频繁。一天中的很长时间它们都活跃在与人的危险距离之内,空气传播的病原体能轻易在人和猴子之间往来。游客也有可能被叟猴攻击或是因为给叟猴喂自己嗑开的花生(叟猴:我好大一只猴,还不会自己剥花生是咋地?)而给体液传播制造机会。更恐怖的是,哪怕叟猴或游客已经出现了疾病症状,这些互动还是会照常发生。


猴子的地位也可能影响到疾病在这个种群中的传播。在猴群中,地位较高的叟猴与游客的互动少于地位较低的叟猴,因此感染人类身上疾病的几率也较小。但不管猴群中是哪只叟猴先被感染,它们可能造成的疾病传播模式都是差不多的,不会出现“超级传染者”的情况。


但是,这个规律并不适用于其他灵长类,例如在日本猕猴中,比起“边缘猴”,“中心猴”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感染更多猴子。不过科学家们的确发现在猴群中,地位高的叟猴如果感染了疾病,那么潜在猴群疾病爆发的规模会更大。


叟猴妈妈和宝宝,来源:pixabay。


根据这些信息,科学家们总结出:


1、频繁和紧密的互动会很大程度增加游客与叟猴间的疾病交流几率;


2、猴群中没有“超级传播者”,证明针对叟猴特殊个体的免疫措施功效不大;


3、需要采用更为普遍的防疫措施:对游客进行教育、保持游客和叟猴间的安全距离、减少游客和叟猴间的接触等。


叟猴群的社交网络。点的大小表示与游客互动率的高低,灰色为雄性,白色为雌性;来源:Ecohealth。


一个被围观家族的悲伤故事


如果摩洛哥的叟猴是个防患于未然的故事,那么极度濒危的山地大猩猩就真的是个“看杀卫玠”的悲伤故事了。山地大猩猩至今约有800多只,在卢旺达、乌干达和刚果的丛林中生活着。除了面对栖息地破碎和偷猎压力,它们还要躲过传染病的威胁。


生态旅游越来越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08年夏天,生活在卢旺达的4个接受生态旅游的山地大猩猩家族爆发了呼吸系统传染病,家族中超过1/3的个体出现呼吸系统症状;2009年夏天,4个家族中的Hirwa家族再次爆发疾病。


Hirwa家族由1只成年雄性、6只成年雌性、3只亚成体和2个小宝宝组成。在2009年的爆发中,整个家族的12只山地大猩猩中有11只都出现了中度到重度呼吸系统疾病症状,9只接受了治疗(远程投药或麻醉后治疗),未接受治疗的2只死亡。


2009年6月30日,一只成年雌性山地大猩猩出现咳嗽和嗜睡症状,但依然能够进食。7月3日早上,她离开了晚上睡觉的巢,但并没有加入她的族群,并且出现了严重的疾病症状。大约7月4日中午1点,人们发现它已经死亡。


2009年7月23日,一只刚出生3天的山地大猩猩宝宝被发现死亡,死前未观察到任何症状。


经检验,两只死亡山地大猩猩体内都发现了人类偏肺病毒。成年雌性山地大猩猩虽然死于肺部细菌感染,但兽医认为这可能是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的继发感染。虽然科学家们不知道病原体是何时、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了山地大猩猩族群,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人类病毒。


因为感染人类病毒,山地大猩猩宝宝也难逃一死,图片来源:pixabay。


科学围观,安全你我它


“你瞅啥?”


“我不瞅了还不行吗?”


“不行。”


成年雄性山地大猩猩,银背,来源:pixabay。


以山地大猩猩为例,观猩业的收入不仅要给周围社区和世界各地的人创造了解山地大猩猩的机会,还要维持它们栖息的国家公园的开销,这对于这一极危物种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野生灵长类游览模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发布过一份最优类人猿游览指导,其中针对游览者的建议包括以下几条:


1、如果感觉不适,请主动报告并放弃游览。推迟游览行程并不可靠,因为有可能症状消失后病原体的传染性依然存在。


2、 如果与野生类人猿的距离将小于10米,需要佩戴N95口罩。佩戴N95口罩后与类人猿的的距离不得小于7米。


3、游览时如果要打喷嚏或者咳嗽,即使戴了口罩也要把头转开,不能摘下口罩,可以请工作人员提供新的口罩。 


4、小于15岁的少年不得进行类人猿游览。


5、 游览途中不得吃喝。


6、不得携带食物到距离类人猿500米之内。


7、游览者不得在类人猿旁逗留超过1小时。


8、如果在游览途中需要方便,排泄物需要进行30厘米深的掩埋并距离类人猿500米以上。


十一长假,如果你也准备携亲友去动物园或生态旅游景区“看猴子”的计划,请一定仔细阅读上面的建议,理性围观、科学围观。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让作为围观者的我们和被围观的它们都能健健康康,互不打扰。


长假旅游,正确围观野生动物。图片来源:Pixabay


参考文献:

1.Palacios, G., Lowenstine, L. J., Cranfield, M. R., Gilardi, K. V., Spelman, L., Lukasik-Braum, M., . . . Lipkin, W. I. (2011).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fection in wild mountain gorillas, Rwanda. Emerg Infect Dis, 17(4), 711-713. doi:10.3201/eid1704.100883 

2.Carne, C., Semple, S., MacLarnon, A., Majolo, B., & Marechal, L. (2017). Implications of Tourist-Macaque Interactions for Disease Transmission. 

3.Ecohealth, 14(4), 704-717. doi:10.1007/s10393-017-1284-3 

4.https://www.rvc.ac.uk/news-and-events/rvc-news/are-critically-endangered-mountain-gorillas-at-risk-from-human-disease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3/110328151738.htm

5.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17/4/10-0883_article

6.http://latimesblogs.latimes.com/greenspace/2011/03/respiratory-disease-humans-linked-to-deaths-wild-mountain-gorillas.html

7.http://igcp.org/gorillas/threat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作者:小白兔(塔夫茨大学保护医学硕士),编辑:Yuk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