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23:34

遇冷十几载,2020东京奥运会设计师的逆袭之路

什么才是“未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隈研吾给出的答案,是一栋由众多浮夸元素堆叠起来的M2大楼。

大楼建成不久,日本经济泡沫即告破裂,M2被视为浮夸建筑的代表。那之后12年里,隈研吾没在东京接到过项目。他被迫出走东京。

2020年,这座城市将再次举办奥运会。而隈研吾,是主体育场的建筑师。


东京,是隈研吾的命运之地。


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隈研吾年仅10岁。在参观完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后,他立志成为一名职业建筑师。

10年后,隈研吾成为一名建筑系学子,却开始对引他入门的“现代主义”产生质疑。

日本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源于上世纪初期的西方,它主张建筑师应脱离传统建筑形式,创造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崭新建筑。

这让年轻的隈研吾不喜:日本建筑界只在乎标新立异,却不考虑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日本建筑设计师 - 隈研吾


  丹下健三设计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但到了1985年,在他结束哥伦比亚大学的进修返回日本时,却也成为其中一员。

他选择在东京开始他的事业。

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大批资本在“泡沫经济后期”进入建筑市场,无论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在追求更醒目、更怪异的建筑。


  青年时代的隈研吾


为了在建筑圈站稳脚跟,隈研吾决定,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

M2大楼位于东京世田谷区,原是一个汽车展销商店。耸立中央的巨型爱奥尼亚柱、俄罗斯建筑主义的列昂尼多夫天线、高速公路的隔音板——这些毫无联系的元素被他大胆地融于一个建筑,来展现汽车在现代工业中的科技感与未来感。

熟悉隈研吾后期简朴风格的人,很难想象M2出自他手。

大楼建成不久,日本经济泡沫破裂,M2被视为浮夸建筑的代表,后又改建成殡仪馆。


  隈研吾在“泡沫经济”时期的浮夸作品——M2


那之后12年里,隈研吾都没有在东京接到过项目。他原本带着创造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从海外回归东京,这座城市却不再有他的发声之地。

他似乎被东京建筑界遗忘。

为了糊口,隈研吾到高知、爱媛等偏远城镇参与一些小工程。

如今已到耳顺之年的他,回忆起那段经历仍颇有感触:“在东京时忙于完成工作,根本没时间静下来思考。在乡下能就地取材、与当地匠人一起工作讨论,这反而变成一件好事。” 


  转型之作——爱媛龟老山展望台


  “负建筑”代表——高知梼原木桥博物馆


与当地工匠的合作,让隈研吾深入了解了各种自然材料、各地的建筑传统以及工艺,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各个地方当地的自然材料做设计。

这个思考让隈研吾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建筑理念——负建筑。



  利用当地自然材料做设计的建筑理念——负建筑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醒目招摇的商业建筑。欲望使人们忘记建筑的目的是居住与容身。负建筑则是隈研吾对此的自省——最适宜的建筑,可以与周围环境统一,融于此地,直至“消失”。

离开东京12年后,隈研吾不仅仅让日本建筑界重新看到了他的名字,还把自己的作品版图扩展到海外。



融于自然环境,从城市中“消失”


无论是在日本东京的三得利美术馆,在中国北京长城脚下的竹屋,还是在美国波特兰的日本花园,隈研吾的建筑有一个共同点——就地取材,与环境融合。他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物能融于自然环境、从城市中“消失”。

“就拿北京前门的改造项目来说,我们将最精华的四合院部分保留,部分改造成艺术空间,融于环境却又自成一体。”他说。

在构筑杭州民艺美术馆时,他又和团队尝试了许多不同方式,呈现“瓦”的温度、手工感。


长城脚下的竹屋


波特兰日本花园


杭州民艺美术馆


2020年,东京又将举办奥运会。

在这个命运之地,隈研吾不再是奥运会的参观者,而是主体育场的建筑师。 

他选择木材作为建筑主体材料,还在场馆里种了很多树。

他说,希望当人们站在竞技场附近时,能感受到杉树的香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文:Audre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