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些陌生社交应用一星评价:95后们想要什么
2018-10-20 10:45

给这些陌生社交应用一星评价:95后们想要什么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跟随灵魂,在苍白的世界中找到你。”


轻轻地放下手机,郭伟聪轻蹙眉头,思索着朋友圈看到的这几条关于陌生人社交话题的评语,字里行间的那股小清新,让他不由得轻吐了一口气:“我去!”


“请大家给Soul、一罐这些应用评一星。”


郭伟聪是一名标准的95后,这个就读大学三年级的年轻人,因为在不少新贵社交应用上发起“一星评价运动”,得到了周围圈子里不少95后、00后的支持。


“我的目的可能有些自私吧。”他告诉懂懂笔记,所谓一星评价,并非这些社交应用存在严重的BUG。而是希望通过用户大量的一星评价,让这些应用不被分发平台推荐,减少推广、微商关注、下载和使用的几率。


“一星对于研发团队来说,可能是噩耗。但作为一名年轻用户,我更担忧纯净的社交环境被那些发广告、做微商的侵蚀,我并不希望这些社交软件什么人都在用。”郭伟聪表示,虽然这个想法比较自私,但发起“一星评价”呼吁,的确是为了“保护”这些社交应用新贵自由、简单的社交环境。


与80、90后用户相比,很多95、00后在社交过程中有着更浓烈的领地意识,希望社交行为与娱乐、熟人圈、工作彻底区分开,更有一部分人苛求新社交文化能变得更加纯粹,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成为一种完全脱离约P、贪欲的社交时代。


柏拉图式社交


“我觉得社交,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支配,自由选择。”


95年出生的周燕妮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告诉懂懂笔记,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不少朋友一样,拥有三个毫无交集的社交圈子,分别是亲友、同学、同事。


然而,在她看来,这三个圈子关系的建立都不纯粹,或是家庭、或是学业、或是工作,有的甚至关乎切身利益。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并不那么自由自在。


“工作压力也好,情感压力也好,都需要有对象可以倾诉。然而一想到朋友圈、亲友群里那些人与自己的关系羁绊,不少话到了嘴边都不愿意说。”周燕妮坦言,她和身边不少同龄人一样,社交圈子都十分局限。交友虽易,但交心很难。


因此,拥有一个既陌生又自由的倾诉环境成了她的潜在需求。前不久一个大学同学向她推荐了一个社交软件Soul,并表示很好玩,可以试一试。


“通过测试的方式,为用户匹配兴趣、性格类似的同伴。”周燕妮告诉懂懂笔记,Soul最吸引她的一点,就是可以自由设置昵称、选择二次元虚拟头像,在性格专属的“星球”上,选择喜欢的伙伴配对或发起聊天。


如今,她已经习惯向性格相仿,却又彼此陌生的Soulmate倾诉工作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宣泄情绪上的不满。遇到不能够理解自己的Soulmate,她也可以自由选择结束这一段通过“灵魂”匹配的社交关系。


“小年轻玩社交,有点像使用小程序,有即用即走的需求。”85后社交应用创业者吴锡坤告诉懂懂笔记,如今城市青年(95后、00后)的社交对象,并非固定、一成不变的。


在他看来,这个群体也在分层,城市群体的陌生社交有一个新趋势,趋向于柏拉图式的,与纯粹为了情欲的陌生社交时代有了不小的变化。


有可能在某个话题上,年轻人彼此能够聊到一起。要是换了一个话题,彼此观点不同,就有可能另觅倾诉对象,直到对自己价值观一致的社交伴侣出现。


“因为彼此不了解,即便倾诉了比较隐私的内容,也不用担心有后果。”吴锡坤表示这种心理需求会是一个方向。无论是Soul的“灵魂”匹配也好,一罐的匿名社交也罢,都满足了一些年轻群体一言不合就解除关系,自由选择陌生社交对象,情绪宣泄即用即走,没有任何隐私风险的普遍需求。“这也不是完全普遍存在的现象,说白了95、00后这一代的社交需求,太难把握了。”


在Soul、一罐等社交新贵上,懂懂笔记通过近两个月时间与近百名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年轻用户进行了交流,发现有超过八成用户的社交观点是:不需要看“颜值”,仅凭性格、兴趣的陌生社交方式,能让双方关系建立更加自由,聊起天来肆无忌惮,毫无保留。


而除了自由之外,功能简单、方式直接也成了小年轻们选择社交应用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层和分群


“娱乐是娱乐,社交是社交,聊天是聊天,我的区分很清晰的。”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李倩莉是位00后,在她的手机中,密密麻麻装满了一大堆应用,有游戏、直播、短视频、即时通讯、社交等等。


她表示自己手机里的很多应用现在都有社交功能,但这些试图通过应用承载的主题,如游戏、直播等,让用户建立社交圈子的方式,让她感觉很乏味。


“我虽然刷抖音,看直播,玩美妆,但不会在上面进行任何社交化的动作。”在李倩莉看来,游戏是寻求刺激的,短视频是用来杀时间的,直播是拿来娱乐的,“认识朋友还是要用纯粹一些的应用。”


她觉得朋友圈里刚兴起的一些陌生社交软件,因为基于纯粹的社交应用功能,才是用来建立社交圈子关系,尽诉心中事的。


因此,她并不很喜欢那些整合了强大娱乐、游戏功能的社交平台,也不喜欢使用起来需要进行大量资料注册设置的应用,功能单一成了她选择社交应用的主要诉求。


“现在的年轻人,是为了社交而社交,无需任何话题作连接。”去年底,吴锡坤所属的创业团队,就曾以社交功能需求为由,向不同地区的近四百名95后、00后年轻手机用户,进行过一轮在线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认为社交应用仅需具备匹配、聊天、表情、轻展示功能的年轻人超过了75%;还有近三成受调查者认为,语音对话、语音聊天功能其实也都可以剔除,只保留最纯粹的文字沟通方式。


而在接受调研的手机用户中,认为社交应用有必要具备游戏、娱乐等功能的,仅占不足两成;觉得需要填写个人详尽资料的,竟然不到15%。


“尽可能保持简单、直接,维持更少的交集,是越来越多年轻群体在进行社交活动时的主要诉求。”吴锡坤发现,不管社交应用的功能设计多么简单,表情功能对于95后、00后用户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或许是年轻用户彰显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太懒。


问卷调查的结果,让他和团队在设计新的社交产品时有了更多的启发。与跟多80、90后相比,更为年轻的用户群体在社交过程中,越发表现出了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看来,大部分95后、00后生活中、工作中那种直来直去,丝毫不会拐弯抹角的率直性格,也反映在了社交过程中。简单易懂、没有套路的配对、沟通方式,才是跟多人理想的社交场景。


在这些年轻用户的眼里,就连最常用的微信、手机QQ,也不能算是社交应用,顶多就是个联络亲友,沟通工作的通讯工具罢了。


匿名社交是一种瘾?



“不加微信,坚决不加,加了就没意思了。”


每当有Soulmate提出加微信时,Joe总会委婉地拒绝。她告诉懂懂笔记,这几年她注册使用过很多陌生社交软件,许多用户在聊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提出互加微信的请求,“这些人安装应用估计还是想着约P呢!”


Joe认为,一旦双方互加了微信,“灵魂”社交、匿名社交的关系都将随之结束。在朋友圈,她不敢肆无忌惮吐槽室友的奇葩行为,无法毫无顾忌地吐槽父母的各种约束。


“Soul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片净土,一个自由的空间。”她坦言,如今她把许多微信朋友圈的内容都“搬”到了社交主页上,喜怒哀乐只和新应用里的陌生人分享。


而朋友圈里,她仅保留让老师、同学、父母可以看到的励志宣言、心灵鸡汤。如果你同时看到她的社交主页和朋友圈,一定会以为Joe拥有双重人格,一边积极向上战胜困难,另一边却像怨妇般,宣泄着滔天的负面情绪。


“有时候觉得,(匿名)社交里的我,比微信里的我更真实。”


从事编程工作的杨世清在北京上地的一家创客空间工作一年多了,作为一名95后北漂,他坦言自己喜欢在匿名社交应用中频频发布动态,是因为没有人认识他,任何关注者对于自己动态的评论,都是十分中立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这比过去在朋友圈发一条宣泄、吐槽,先要屏蔽家人、领导、同事等好几个分组,的确省了不少功夫。在他看来,只要有熟人存在的圈子,就不容易说“真话”。


“我平时已经够累的了,发个朋友圈还要装,太特么累了。工作之外我最喜欢泡在这(陌生社交应用)里面放松。”杨世清告诉懂懂笔记,一同合租的几位同事也是如此,每天下班之后,都躺在屋里沉浸于各自感兴趣的匿名社交圈子里发牢骚,寻找倾诉对象,倾听别人的故事。


然而,如今可选择的匿名社交平台似乎却并不多,无非都是Soul、一罐、积目等几个在经历了一轮轮行业洗牌后仍然存活的应用。而在资本浪潮和生存现状的压力下,这些社交软件的功能简单、玩法直接,不知道又能坚持多久?


在交流中,杨世清、周燕妮、Joe等人普遍感到惋惜的是,一方面不少新的社交应用,为了实现商业化加入了大量娱乐属性;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匿名社交平台,因运营成本攀升难以为继,而选择结束运营。


有人说,匿名社交考验的是人性。当人在完全隐蔽、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下,是否能够管控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不少95后、00后用户,因为这种“自由”放荡形骸、暴露人性的丑陋;也有不少年轻用户不仅约束了自己,还希望能够有更多人维护这一自由、开放的社交环境。


真实,有时候可能是一种别样的痛苦。有些人需要一种社交状态,让他们释放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者简单做自己,这或许正是一些渴望真实的95后、00后,比其他年龄层更热爱纯粹社交关系的原因吧——让简单的灵魂遇到简单的,让复杂的灵魂遇到更复杂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