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才是日本人的生存哲学
2018-11-06 14:41

暧昧,才是日本人的生存哲学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


日文“あいまいな”(曖昧な),音同“哎呀妈呀”,类似中文的“暧昧”,有“不太清楚,比较含混”的意思。


中文常常用暧昧包装爱情,比如许多情歌里唱的那样,“暧昧让人受尽委屈”或者“反正现在的感情都暧昧”。日剧中其实也有这类“中式暧昧”,比如《胜者即是正义》里小黛律师和雅人叔之间的感情关系。



除此之外,日本文化里也有一些中文语境不太常见的暧昧场景,比如前段时间热映的《小偷家族》里,奶奶在海边用沙子盖着自己的老人斑说,“哎呀斑点越来越多了呀。”这是对死亡的无憾,还是懊恼?


再比如,奶奶和安藤樱走在开满樱花的桥上,奶奶说:“是我选择了你,你也选择被我拖累。”安藤樱笑着说,“是羁绊。”


树木希林 (1943-2018) 饰 老奶奶初枝


“羁绊”是日剧中常见的词,有一些无奈,也有一些心甘情愿、何其荣幸。


还有一幕,下着大雪的冬夜,堆完雪人回到屋里,哥哥问爸爸:“当时我摔断腿,律师说找上门时你们正准备逃跑,是打算扔下我吗?”爸爸说:“嗯。对不起。”哥哥说:“嗯。”这是能够依靠的亲情,还是需要互相体谅的底层脆弱?


国产剧、好莱坞大片,总愿意让观众明确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蛋。相比于这样“文以载道”式的表达,日式暧昧更倾向于给观众更大的空间,他们希望观众可以自行想象剧情可能的发展方向。



日本文化不喜欢把中心思想用露骨的语言表达,他们认为那样会破坏掉文学艺术本身的气场。


《小偷家族》是典型的日式暧昧,它对于底层亲情的描写极为细腻。它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对于日本文化来说,道德审判和审美体验是两套系统,审美并不承担道德的责任,一旦进入到审美体验当中,道德的善恶就被暂时放弃了。


这与中国的区别是,中国儒学的道德主张扩展到了美学领域,并消灭掉了美学的独立性。而日本暧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抵抗住了道德的沙文主义,给了不完美一个生存的土壤。


在美学的领域中,它愿意欣赏道德的不完美。


今天这篇文章要与你分享的,就是一些典型的看上去不太完美的日式暧昧场景。这些场景,你或许会觉得又有趣又好玩,又或者你会像看完《小偷家族》的那个晚上一样,长久地沉默。


 暧昧 1.0:了不起的顾客,您是一颗尊敬的洋葱



在日本服务业,服务人员常常尊称顾客为“様”。“様”简单地说,可以翻译成“大人”,比如“神様”,就是“神明大人”的意思。


“様”的汉字也就是中文里模样的“样”,模样是怎么表示尊敬的呢?叫人模样,日本人真实要表达的是:了不起的顾客,您真实的自己是多么丰富,而我是卑微的,我只能够认识到您表面的模样,所以我只能用您的模样来称呼您。


用模样去指代一个人,仍然存在一些小风险。如果是一个在英美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这很疯狂。


英美文化十分在意中心和边缘的区分,他们觉得人的实质是重要的,表象(即模样)是不重要的。实质有真理的意思,表象则表示虚假。在不暧昧的西方人看来,叫人模样,大概类似于说对方是个假人。


对于英美人来说,每个人都是颗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里面是重要的,壳不重要,被叫糖炒栗子壳,没有人会开心,被叫糖炒栗子仁才开心,好吃。


日本人看人,是看成洋葱。洋葱外面剥了一层还是一层,里面一层外面一层也没什么区别,剥到最里面,就看到一个字——空,啥都没有。因此,叫人模样,也就合情合理了。


 暧昧 2.0:我不开心了,你难道不知道吗?



日本人说话,还喜欢把事实和情绪、价值做打包处理。


“山田さんは奥さんに逃げられた”直译成中文是“山田先生被他的太太逃走了”。这句话的真实的含义是,“山田先生,很不开心的,被动地接受了他太太逃走的事实”。


逃走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开心是一种价值判断与情绪反馈。而这句话里,情绪被隐藏起来了。“不开心”变成一种有心人之间的暗语,它要求你进入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体会他的说话意图。


在日本,事实与情绪、价值的暧昧,使得谈恋爱成为了一件需要“你猜我猜”的事情。



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有意思,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再进一步,怎么暗示呢?比如他喜欢花子,他没话找话,指着某处的圆珠笔,对花子说:“这是圆珠笔。”花子一看,这支笔实际上离说话人并没有很近,在这种情况下,中文应该用“那”来表示。


男生用“这”,是在暗示什么?暗示咱俩关系蛮近的。在这时候,女孩子接茬不接茬就很重要了。她如果仍然说“这”,就说明她接受好意了。如果她坚持说“那”,就表示“诶,不要得寸进尺,咱们是普通朋友”。


远近大小的景物客观事实里,没想到日本人还能塞入社会关系的小秘密。这种很细微的小东西,是与日本人交际时,外国人很难掌握的。


 暧昧 3.0:一粒米里住着七个神灵 



去日本,走在京都的大街上,随便一抬头,就可能遇见一座神社。


日本有悠久的神道教传统, 他们相信,世界上应该有800多万位神,他们跟凡人一样,游走在各处。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神,你能想到的,都有一位专职的神在庇佑。比如有保护树的,保护眼睛的,还有庇佑美貌的。每年的农历10月,就是神的聚会,他们会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日本岛根县的出云大社拜见大国主大神。


在日本,人们喜欢用“5元”来向神灵请愿,因为“5元”用日语读出来,是愿望成真和幸运的意思。碰见神社,你可以进去求签,大吉的签请你带走,大凶的签请系在神社的树上,神灵来帮你消化。


日本注重环境卫生,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信,树有树的精灵,如果你把森林弄脏了,就是对神灵不敬。


在神道教影响下的日本家庭,家教和中国的家教差不多,都主张吃饭时要把米粒全吃干净。但背后的道理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道理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日本人的道理是,每一粒米里面,都住着七个神灵,你不好好吃,就是对不起神灵。



所以日剧里,日本朋友吃饭之前都先要拍拍手,说“我开动了”。它真实的含义就是,感谢食物把精气贡献到了我的身体里,使得我的生命可以延续。


食物也可以像人一样对话,这是日本文化对生死的界限。


 暧昧 4.0:扑面而来的命运,接受它,甚至欣赏它



1945年8月9日,B29轰炸机飞到小仓上空,发现云把小仓给遮住了,炸弹扔不下去。于是他们计划去炸离小仓比较近的备选目标——长崎。此时长崎晴空万里,炸弹扔下去,长崎顷刻化为废墟。



这是个偶然事件,在现实世界中,毫无疑问长崎被炸了,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可能世界:可能世界中,长崎上空的云也闭起来了,使得美国人也没有轰炸,长崎就没事了。


正因为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初始条件非常接近的,不过就在于一片云彩和两片云彩,它是不是遮住了视线。而它造成的后果差别又非常巨大,长崎存在和不存在,而这就使得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观感产生了巨大的“偶然性感觉”。


我们当然无法否认长崎市被炸的客观历史事实,但是要加上“偶然”这样一个很重要的模态副词,伴随着模态副词,也许是其他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就是可惜、可怜,要不是这样,那就那样,我们都能够体会。


这件事如果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会怎么看?西方哲学的代表莱布尼茨曾经与人讨论上帝。来人问莱布尼茨,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为什么人间还有苦难?莱布尼茨回答说,上帝造了很多很多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可能世界。你是不是看到我们房间有很多灾难?你到别的房间里面去看一看,别的房间苦难更多。


西方哲学放大了命运的必然性,而这件事在日本人看来,却带有了一种极其偶然的美学属性。



什么叫偶然性?如果我们说得诗意一点:偶然性,就是必然性和不可能性在邂逅的一刹那撞出的火花。


不可能性和必然性交织在一起,这事就可能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决定它的只是一些很小的因素,对于长崎来说,就是一片云的事。


而长崎事件中最神秘的是,为什么风此时此吹开了长崎的云?此时科学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们来得这么巧。


而这,在日本人看来,就是“扑面而来的命运”。命运有好有不好,个人要紧的是一种旁观者心态,接受它,甚至欣赏它。


日本文化相信,在人看到的现实世界旁边,还有一个与它非常近的可能世界,只要稍稍小小的参数变了,情况也就变化了。


人根本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参数被调到此刻看到的位置,而不是另一个位置。这种没有办法解释让世界产生了模糊感,产生了暧昧感,产生了神秘感。日式暧昧哲学相信,这是世界的本相。


这种对于命运的暧昧感,让日本人多少有些相信水到渠成的缘分。暧昧似乎成了一种更容易让人开心的哲学。它把人间的苦难当成常态,有一点快乐就蛮开心。



日本人追女孩子,如果对方不乐意,他可能反过来就会想,也许是缘分就没有到。反之,他们也会想,两个人要合拍是件很难的事,如果拥有那就要好好珍惜。这种哲学让他们得以避免做出一些对于外部世界的过度索求,而满足于现在所获得的东西。


除此之外,相信命运以及世界的不可解释型,也让日本文化具有了一种反大数据的美德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被数字控制的世界,有人主张大数据就可以把整个社会管理得很好,但日本的暧昧哲学不会赞同这个观点。


数据主义的核心是形式,它关注人的形式,认为只要将人放到超级算法里,就能预言人下一步的行为。比如你要去吃顿饭,根据App里的推荐,你也许就下好了单。


但日式的暧昧哲学反对这一点,它主张你去到餐厅,按照自我感受,来决定这一餐的内容。


生命不能够被算法形式化,只有感受是真实的,而大数据只会导致平庸。



在日本,平成时代即将过去,一些公众号发文说,日本这届年轻人不行啊,太颓太丧了。在中国,90一代也面临着同样的批评。不难看出,日式暧昧跟前段时间流行的“佛系青年”有些类似。


为什么日式暧昧会成为一种年轻文化里的流行态度?


或许是它更为宽容,不要求积极向上,或许它在尝试理解,理解80年代以前的人生不太谈到的生与死、快乐和不快乐。



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哲学或许才是一种更为温柔、甚至更为成熟的价值观。


它不做道德审判,更多的是一种审美体验。它要求语境解读,不断章取义。它放大世界的偶然性,把快乐看作幸运,苦难当作命运。它不过分看重对于外部世界的物质索取,更多地主张回到内心,发现个人的真实。


这是我们对于日式暧昧的名词解释。


如果生活让你疲惫,想要放弃,那么请到温柔的暧昧文化里,暂作休息。比起外界所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暧昧文化的建议是,你需要停一停,好好想想你与万物的关系。


如果人生让你痛苦,那么希望你好好感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