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没有百强县?冤枉!
2018-11-08 15:00

广东没有百强县?冤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 乌头白。


广东佛山顺德航拍。昔日的顺德是一个县级市,如今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上排名第一。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生产总值达7.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长7.1%,比全省GDP增速还要高0.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足以体现广东蓬勃的发展活力。


有意思的是,在最近公布的中国百强县榜单上,却很少能看到广东下属县的名字,而在百强区、千强镇榜单上,广东却强势霸榜。这与广东的城市化进程有关,也跟百强县的评选标准有关。


上个月,由几所机构共同编制的《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整版刊登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和往年一样,该报告一经发布,其中的百强县榜单就引发了许多关注和讨论。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这份榜单中的综合实力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融合、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等五个方面,也就是说,各个县城、县级市的位次,并不完全由经济总量决定——当然,最能牵动大家内心的,还是经济数据。


今年的百强县榜单。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只要粗粗浏览一眼榜单就不难发现,“江苏”是其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在百强县中,江苏一共有二十三个县市上榜,包揽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名额,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和浙江,分别有十五个和十四个县市入围。光是在前十名中,江苏就占了六个席位,县级市昆山蝉联中国百强县榜首。


不过,更让人惊讶的还是广东。作为GDP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放眼百强县的榜单,广东只有一个肇庆市下属的县级市四会入选。对照2017年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四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似乎只有广东的县城们表现不够抢眼。


事实上,近几年来的百强县排名,广东的表现都始终不算突出。经济大省广东领跑各项经济指标,为什么缺少经济强县呢?这与广东的城市化进程有关,也跟百强县的评选标准有关。


西塔与东塔,广州珠江新城的地标建筑。


01


高度城市化的珠三角没有县城


在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位子上,广东连续坐了二十九年。几年前,做了二十多年“亚军”的江苏,GDP总量一度逼近广东,有媒体解读,江苏再次反超广东已经提上了日程,可到了最近两年,两省的差距再度被拉开。


在最新的前三季度统计数据中,广东的GDP总量首次突破7万亿,而江苏的这一数字仍是“6”打头,两省的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人历来喜欢看两强争霸的戏码,其实,地理维度上如此遥远的两个省份,又有多少面对面的竞争呢?说到底,广东和江苏有着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之路,而这种差异最直观的体现之一,就是面前的这份百强县榜单。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由无锡和苏州共建共用。图片来自:维基


看一份榜单,首先要看其评判标准。


“县”的定义包括什么呢?梳理上榜的一百个地区,我们就能知道,纳入统计的包括一般的县和县级市,虽然是同一级别的行政区,但地级市的市辖区不在统计之列。


由此,广东在百强县榜上的缺位就有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在广东经济版图中占比最大的,无疑是珠三角地区,2017年,广东全省GDP总量接近九万亿,其中广州和深圳加起来就贡献了近一半,而在这两座一线城市的行政区划里,早就没有了县和县级市。


也就是说,所谓的百强县榜单,根本就没有统计到广东经济核心地区。


高楼林立的深圳。图片来自:广东旅游网


其实,不仅是广深,整个珠三角地区,县和县级市大都已经完成了县改市和县改区。相比之下,江苏冲进全国前十的六个县市,都来自苏州和无锡两座发达的苏南城市。这也体现两个省份在行政区划上不同的思路。


榜单一出,一些入选的县市立即进行了转发、报道、宣传。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也有落选的县市感到不服气。比如经济总量位列盐城市第一、江苏省第18位的县级市东台,此次就未能入选。10月9日,东台市官方微信号“幸福东台”就发文质疑榜单“太假”——如果只看经济数据,东台排在榜单上的很多县前面。


“幸福东台”文章截图。


02


当年的广东四小虎听说过吗?


1987年,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写了一篇题为《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对标当时的亚洲四小龙,文章将珠三角地区的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称为“四小虎”,从此,这一概念不胫而走,逐渐深入人心。


如果在那时候就排一个全国百强县榜单,四小虎一定能够入围,并且位居前列——当时,这四个地方还都是县一级行政区。中山和东莞是分别隶属于佛山和惠阳地区的县级市,南海和顺德则是佛山下面的两个县。


而在今天,按照百强县的标准,昔日的四小虎自然没有上榜的资格了,即使它们的经济数据能媲美二线城市。四小虎的变迁,是区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历过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县改区、县改市案例后,想要在高度城市化的珠三角找出一个名副其实的县,是一件难事。


以美食著称的顺德,经济也很发达。图片来自:纪录片《寻味顺德》


东莞、中山已经升格为地级市,也正因为两市从县级行政区脱胎而来,它们有着全国少见的行政区划形式:地级市不辖县区,而是直接管理街道和乡镇。


旧时广州三大县“南番顺”,顺德、南海成为了佛山市的辖区,番禺成为了广州的辖区,自然也退出了百强县的评选行列。不过,在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上,顺德第一,南海第二,番禺第十。回看过去几年的百强区排行榜,顺德和南海也稳坐头两把交椅。


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十名。


再比如洪秀全的出生地广东花县,在今天的地图上,你已经找不到这个名字了。1993年,花县撤县设市,改为县级市花都市,又在2005年撤市设区,成为广州的市辖区。在百强区榜单上,广州花都区紧随广州增城区之后,名列全国第20名。类似的例子还有历史悠久的番禺。


再以广东百强县唯一上榜的四会为例。


根据2017年公布的经济数据,在肇庆市下辖七个区县和一个县级市中,四会仅仅位列全市第二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四会之所以能够成为闯入百强县的“独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作为县级市,具备评选资格。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强县评选中总是默默无闻的广东,却能在百强区、千强镇评选中大出风头了。


虎门二桥连接的东莞,有许多经济强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03


大城市是县城发展的母体


展开地图上的各种县、县级市、区,对于不熟悉行政区划的人,光是看着这些名字恐怕都要犯晕,但今时今日,我国的县级市的数量还在增加。


针对县改市、县改区,国家一直以来都有经济总量、城镇人口比例等指标要求。同时也一直有声音指出,即便换一换名字,也并不能提升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宜居程度,但这似乎并不能消灭很多地方改名的热情。


撤县设市的最高潮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了上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四百多座县级市。而随着去年被叫停二十年的县改市重启,又有一批县级市诞生。


9月26日,随着河北省滦县撤县设市获批,今年全国新增的县级市达到12个,是去年一整年的两倍。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县正跃跃欲试变成县级市,也有越来越多的县级市正跃跃欲试变为市辖区——尽管这三者在行政级别上是一致的。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指出:撤县设市要实事求是,不能“赶鸭子上架”。


2018年6月8日,江苏省海安市行政中心门口更换海安市的标识。海安成为江苏时隔22年后第一个“解冻”的县改市。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说回广东,“没有县”的现象,基本局限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和广东省,还远远不能划上等号,查看地图上粤东、粤西、粤北的广大地区,很轻松就能找出几个县和县级市的名字来。


广东一共有二十一个地级城市,珠三角只占一半。除去所有市辖区,在全广东的二十个县级市、三十九个县中,只有一个四会能够排进全国前一百,也足以凸显一点:广东省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比如广东地级市中经济总量靠后的云浮:根据2017广东统计年鉴数据,云浮常住人口仅248万,全市户籍人口却有约301万,选择离开家乡工作的劳动力数量达几十万。而从云浮到繁华的广州深圳,只有区区不到两百公里的距离。


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区域发展不协调,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仍然是我省突出的矛盾。粤东西北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与珠三角都存在很大差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珠三角的一半。”


除了广州深圳这样的大都市,小县城也关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后劲。几年前,珠江新城还没有东塔的身影。图片来自:广东旅游网


东西两翼和北部的相对落后,也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在国家扶贫战略的大背景下,怎样让珠三角的经济繁荣惠及珠三角以外地区的广大县市,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去年的《县之荣耀》专题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曾经,大城市是县城之子;现在,大城市是县城发展的母体。”


随着粤西高铁的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广汕、深茂、合湛铁路和汕昆高速、汕湛高速等工程稳步推进,以及对粤西、粤东、粤北扶贫力度的加大,这种不平衡正在被切实改善。


相信不久之后,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上,我们能看到更多珠三角以外的广东县市的身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 乌头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