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新:我始终对未来充满好奇
2018-11-09 15:58

张树新:我始终对未来充满好奇

虎嗅注:“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好奇心和想象力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泉,只有始终对未来充满好奇,才能更好地创造和拥抱变化。张树新从小博览群书,近十多年几乎踏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瀚海数据说(ID:ustcdata),作者: 张树新,文章为科大8112校友张树新在2018中城联盟论坛上的演讲, 瀚海数据说专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故事。



以下为张树新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未来,必须要感谢四十年前,没有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都没有今天,中国也不会有未来。


1978年的时候我15岁,念中学。读到了第一本与未来有关的书叫《小灵通漫游未来》。


这是作家叶永烈在1961年写的,但直到1978年才发表。1978年秋天,还在念中学的我读到了这本关于未来的书,觉得像开了天眼一样。这个小说里写到,有一个叫小灵通的小记者生于60年代,他有机会乘坐时间机器穿越到未来城市,这个未来城市在二十一世纪,就是我们现在;一个人在1961年写二十一世纪,靠的当然是幻想。在这本书里讲到了原子能气垫船、水翼艇、电视手表,水滴形的飘行在空中的车(也许《三体》里的外星杀器或许是受此启发)、机器人服务员、360度的环幕电影、太阳能灯、可人工控制的天气系统、反季节蔬菜(转基因食品)隐形眼镜等等,这是一个后来在北大学化学的青年人在1961年时的想象。当时15岁的我读到了这个小说,是对我想象力的重大开发,而正是这个开发导致了我对科学和科学可能导致的未来开始充满好奇。



然后我开始读《十万个为什么》开始关心天为什么是蓝的,鸟为什么会飞(空气动力学),鱼为什么会游。在四十年前,遥远的七十年代,《十万个为什么》就是我进入科学的启蒙读物。


从此,我开始读起科幻小说,而且上瘾。我读了《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好莱坞的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的主角小丑鱼Nemo,就是在向100年多前的《海底两万里》的法国作者儒勒·凡尔纳致敬。



1981年,我18岁,抱着成为居里夫人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去读化学,业余时间继续读科幻小说。那个时候的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始有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大概是盗版书?于是我读到了很多关于二十四世纪以后的故事,非常震撼!你无法想象会有人用如此庞大而缜密的思维想象着几百年后关于太阳系、银河系的复杂系统中具体而完整的星际战争故事,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我最近还刚刚还读完了阿西莫夫的最后一本书《永恒的终结》,他认为二十四世纪的时候时间力场已经形成,二十七世纪就可以进行时间旅行,是那种可以穿越到远古时代和几十万年后的未来空间的旅行。正是阿西莫夫写过《I, ROBOT》,那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就来自于这本书,我们今天讲机器人谈论人工智能很多,其实我们脱离不了过去的天才们对于很多东西的想象和定义。


1995年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创业,那时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大概只有一万人,基本上还集中在科学院和大专院校,因为有很多科研人员需要跟外界联系,只是个非常小众的服务市场。而今天光是微信的全球用户就已达到十亿!互联网今天已几乎无处不在。我在1995年时就曾执着的相信:一定有一天, 互联网就像电,像蒸汽机一样, 将会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如果你一出生就有网络,你可能无法想象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历过从无网到有网的时代,就像在前现代社会,人类是没有电的,你能想像没有电的生活吗?在法拉弟1831年发现电的应用、爱迪生1883年发明电灯的一百多年来,人类的文明生活已经被天翻地覆。


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年份是1969年,那一年的7月20日,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说出了"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句名言;这一年的10月29日,全球第一次用TCP/IP 分组包交换方式连接起来的两台主机正式相联,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两台主机,但只发出了 L 和 O 两个字母,就宕机了。但这是今天已联结全球30亿网民的国际互联网的开端!


同一年有一个叫斯图尔特·布兰德的人,他创办了一份纸质杂志叫《全球概览》,这个杂志你可以理解成为一个纸上的谷歌,或者中国的纸上百度。这个满脑子奇思妙想的人在当年就曾经想象把全世界所有可能有趣的工具都用一本杂志、用图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本全能工具手册。


经常写文章的人知道,有一类人具有上帝视角。就是这个人曾经想象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月球上(刚好那年我们已经登月了)俯瞰一下地球,然后把视线细分到最细微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样工具、它的剖面图?这个人生活在1969年嬉皮士大本营的旧金山,影响了很多人,这份杂志其实只办了六期就关门了,但是最后一期封底的一行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曾被史蒂芬·乔布斯终其一生引为格言。



我这十年一直都在环球旅行,为什么旅行?因为我一直充满好奇: 这个世界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达芬奇博物馆里,除了那些著名画作之外你会看到很多达芬奇画的手稿草图,最重要的两个草图是画于1478年的《仿人机器》和 《自动驾驶的汽车》。现在有一个著名的手术机器人的名字就叫"达芬奇",我相信这是在向那位伟大的天才幻想者致敬。



我去年曾专门在南太平洋上跳岛旅行,路上一直在读一本书叫《库克船长日记》, 库克船长是1769年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个上校,他当时接受了一个任务,帮助英国皇家地理协会测量金星凌日。他当时驾驶的是一个三桅帆船叫"努力号",他用很多非常原始的工具 测量海湾海岛海流以及南太平洋一带的天文地理。他那个船是无动力船,因为那是1769年,瓦特刚刚发现了蒸汽的作用,但即使是这样,库克船长所描绘的新西兰海岸线和澳洲的南海岸线包括太平洋的洋流依旧在指导着我们今日的海洋地图。在大航海时代,有多少这样的无动力帆船,就这样去探索和发现世界。他们拥有着什么样的精神和怎样的好奇啊?!



在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几百年来大量关于植物的编录,有一个瑞典人叫林奈,他发明了植物命名法,因为有了植物命名法,才让全世界的植物有了科目属,当年每个远洋探险的船上大都有植物学家和画家,去世界各地搜寻发现新的动植物,描画出来或带回标本,然后编入植物学志。


在大英博物馆读到这段历史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上海世博会时的英国馆为什么是一个种子馆——一个巨大的球,里面放有全世界所有已有植物的种子,他们假设如果有一天地球毁灭,球里有同样的种子在英国一个地方埋在很深很深的防核爆级别的地下,他们希望能在人类的尽头时刻为地球保存自然物种!



1903年在美国有两个小镇青年叫"莱特兄弟",他们一直希望能像鸟儿一样飞,做了很多次的实验,1903年那一天终于起飞了,那个飞行器叫"飞行者一号",那个小装置只在空中滞留了一分钟。但如果没有这个一分钟,怎么可能有后来的空客和波音?


1937年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发表了《论可计算数》,他描述将会有一种通用计算机的可能,那纯粹是一种理论推测,但这就是我们今天可计量可计算这个世界的一切的基础。


1947 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


1952年美国数学家维纳的《控制论》出版,这本书差一点儿就起名叫《人工智能》!


1965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一位创始人戈登·摩尔(后来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提出了摩尔定律:他写在一个论文中,是一个预言,一个典型的自证式预言(当这个预言出现了,大家都朝着这个预言的方向走)。他的预言是说从1965年开始,每隔18个月,半导体芯片的计算速度将翻一倍,而价格可以降一半。到今天为止,计算机行业、通信行业,网络服务业,也有可能在将来的AI行业,已经有五十几年了,一直按着摩尔定律运行。


去年曾有几位朋友一起讨论,AI 行业的今天相当于当年互联网行业的什么时候,有人说相当于1994年,意思是离全面爆发还差一年。1995年网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那一天被标志成互联网商业时代的到来。今天以AI为标识的广义互联网已让万物可数,万物可测,万物唤醒,万物互联,我们已经进入摩尔定律的后一半了。"国王的棋盘"上有64个格子,从1965年按摩尔定律发展到2015年的时候恰巧棋盘过了一半。那后一半呢? 后一半的加速度和指数增长的模式将更是不可想象。



1995年我刚开始互联网创业时读过比尔盖茨写的《未来之路》,书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们人类无法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在那本书中比尔盖茨就已经谈到了数字神经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今天的科学技术正促使人类文明面对拐点,所有的一切都在加速度中,你必须要有想象力, 有好奇心,要对自己可能未来生存的世界有足够想象和关怀。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曾经在2016亚布力论坛上有个讲话,讲什么叫创造力?人的创造力从哪里来?他认为创造力等于知识×好奇心或想象力!如果你学了很多知识,博士毕业了,但是你的好奇心是零,那你可能沒有任何创造力。


在未来的时代,所有人类的已有知识原则上都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人类之所以有自由意志,有创造力是因为人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今天机器系统的创造和想像力似乎还不那么完备,但也许有一天他们可能比你还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只有永远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的人才有资格与未来谈谈!



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的时候,曾经创作过一个叫《非同凡响》的广告,广告中回放了18个人物,都是些在人类历史上最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伟人,其中包括爱因斯坦、鲍勃迪伦也包括甘地和毕加索。广告词中这样写道:


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不认同他们,反对他们,


颂扬或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是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


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


或许,他们是人们眼中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张树新


与各位共勉,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瀚海数据说(ID:ustcdata),作者: 张树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