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干掉豆瓣评分,我们第一个反对
2018-11-21 14:06

谁要干掉豆瓣评分,我们第一个反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 安老板。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越来越多不混豆瓣的人,也习惯在买书看电影之前,先瞄一眼豆瓣评分,这种信任会在几番诉讼之后加强还是削弱,就要看豆瓣的能否坚守下去了。


豆瓣又挨骂了。


继逐梦演艺圈的毕志飞怒怼豆瓣评分不公,近日国内另一家视频播放平台,“以名誉权纠纷为由起诉豆瓣网运营主体,要求删除侵权文章公开赔礼道歉,提供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赔偿经济损失50万。”


带领一艘注册达到1.6亿,月活跃用户达1.3亿的大船往前行驶。在面临新的挑战,豆瓣CEO阿北选择固守,还是改变?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逐梦演艺圈》的豆瓣低分似乎没有受到官司影响。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事件中,豆瓣用户表现出其他平台少有的团结,他们发扬一种护犊子精神:“豆瓣只有我能骂,还轮不到外人插嘴!”话里话外全是对这个平台的爱。


长期以来,豆瓣的社会形象都保持在一个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久而久之,也有很多网友拿豆瓣用户拿腔拿调的文青做派开涮。打分只是豆瓣诸多功能中的一个,但却往往引来最大的争议,只因为这个极具影响力的分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不混豆瓣的人,也习惯在买书看电影之前,先瞄一眼豆瓣评分,这种信任会在几番诉讼之后加强还是削弱,就要看豆瓣能否坚守下去了。


这样的评分对于片方的刺激,想必不小。/ 电影《爱情公寓》评分


一、在中国,还有公正的打分平台吗?


国外有烂番茄,中国有豆瓣。


豆瓣打分机制非常简单,电影、书籍、音乐三大版块,五星最高,一星最低,最后豆瓣按照人数算出均值。没有“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这种利害关系,所以豆瓣评分就成了文艺青年们的“扫雷指南”。


此外,烂番茄有的豆瓣都有,烂番茄没有的豆瓣也有。上豆瓣找兴趣小组、找兼职,甚至租房,已经是成了不少人生活习惯,可以说豆瓣已经渗入到用户的方方面面。


看评分成了很多人买电影票之前必做的事情。石家庄,电影院里的人戴着3D眼镜。/ 视觉中国


看起来很火热是不是?并非如此。尽管豆瓣有一个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但是却不怎么赚钱,这让投资人都感到“恼火”。对投资人来说,豆瓣CEO阿北可以说是非常难搞那一类,不温不火、不爱好赚钱,简直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豆瓣的出现,阿北将其解释为“基于兴趣和生活发现”的社交圈,而且是“兴趣”大过了一切,这就意味着豆瓣一开始就不以挣钱盈利为目的。


再往后的各种设计里,豆瓣也没有出现什么版块,可以让人开发一下然后看到无限商机。更不像其他聚合平台,商家林立,用户数量一涨,钱自然就流进来。


除了用户基数大,豆瓣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理由让人投资了。面对如此状况,阿北陷入了“迷思”,尽管他直言:“ 豆瓣现在对内进入一个务实的阶段。”但如何创造赢利点?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甚至不能想象要是豆瓣赔个50万,程序员们会不会“造反”。


盈利一直是悬在性冷淡豆瓣头上的一把剑。


二、“独裁统治”的阿北


人们写阿北,会像网友@陶程这样来一个经典开头:“2004年10月,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多了一位 30 多岁的中年人,他固定的每天下午抱着苹果笔记本点一杯咖啡,然后就开始写程序。”


这个叫杨勃的程序员,自称“阿北”,于是大家就稀里糊涂叫他阿北了。


清高、文艺、固执的中年程序员阿北,整出来一个“豆瓣网”,然后又花了13年时间将豆瓣网打造成了“无用之地”,日后就成了无数文艺青年的精神乌托邦。


豆瓣创始人杨勃。


媒体报道过关于阿北的这样一个细节:


“你对豆瓣的未来规划是什么?譬如用数字来描述?”一次讲座上,阿北被这样询问,当时他刚刚透露豆瓣的估值约为几千万美元。


但他沉吟了数秒说道:“我对豆瓣的期望,不能用数字来描述。我希望它能促进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譬如,即便是很生涩的书,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道中人,无论多匪夷所思的爱好,你也能在豆瓣小组中发现同好。”


不能用数字描述,就意味着外界看起来“高于一切”的流量,对豆瓣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用户至上”,才是阿北的初心。


微博大V阑夕这么形容豆瓣:“就像一个存活于时间管辖以外的永生产品,它见证了论坛、博客、SNS、微博等一代又一代浪潮兴衰,自己却驻留在时空停滞的地方,颇有‘山中方两日,人间已千年’的得道风范。”


三、“四分五裂却高度集中”的豆瓣


在豆友们眼中,阿北就是娶回家好好捂着的“丑媳妇”:只能自己嫌弃,不许别人瞧不起。


阿北对用户的体验太关照了,所以被阿北聚合起来的豆友们,简直开始蹬鼻子上脸。他们同样将流量、热钱、盈利视为“粪土”,并在这片自由、平等之地怼天怼地怼自己,甚至生起气来连阿北都骂。


“过分”的豆友不仅吐槽“Less is more,阿北 is core”“阿北在自己地盘还不如他的猫受宠”……甚至建立了“反对阿北独裁”“阿北找不着北”等小组,专门怼豆瓣各种更新后出现bug、不符合用户习惯等。


阿北的豆瓣主页,下面还留着他2015年的一篇关于电影评分的文章,其中写道:“豆瓣电影评分在过去十年里一直中立地还原观影大众的平均看法,影视市场的爆发正给这一工作带来更大的外部压力,我们会继续满怀诚意地保护公众对豆瓣评分的信任。”


这还不是全部,豆瓣人群分裂与聚合的特殊程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豆友@门柱称:“没有价值”的豆瓣是互联网版图上的大英帝国。


“豆瓣,其实是互联网版图上的英国:它对外是个联合王国,内部却分成好多国家,拿着一样的护照,但谁也不搭理谁;它有个名义上的统治者,偶尔发发言引狂转,但其实功能只是个吉祥物;它社会内部各种隐秘鄙视链,互相觉得谁跟谁都不是一拨,但当共同面对法国人时才发现,还是对自己国里的人才有认同感。”


这种“分裂”指的就是那些奇奇怪怪的豆瓣小组。奇怪到什么程度?要是说微博是娱乐八卦是非之地,那大概是你没有听说过豆瓣八组鹅——娱乐八卦中的战斗鹅,明星离婚、出轨、家暴等狗血大戏,没有能逃过八组鹅们福尔摩斯般的双眼。


纷繁的豆瓣小组看似无所不包,又有别于其他的网络社区。


再举个例子,你能想象“我们爱讲冷笑话”小组和“营造学社研究”小组搭尬吗?能想象“THE GAP YEAR 间隔年”小组和“古怪知识”小组有交集吗?不存在的,这种可能性比破次元的几率还要低,可以用“老死不相往来”形容。


一年过去,一年又来,豆瓣依然存在。尽管在这个半死不活的圈里,大家各玩各的,相互鄙视,却毫不妨碍各自骂阿北,也会团结一致护犊子。


我们缺少的不是高分而是低分,留下豆瓣这么一块地方,能时刻提醒以后的观众不要踩雷。/ 《富春山居图》豆瓣评分


豆瓣固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是,它的分数里或许也多多少少掺进了水分。但如果没有了豆瓣,一眼望去,其他电影评分都在9.5之上的画面不是不能想见。到时候,在纷乱的网络评语里迷失的观众,每一次走进电影院,都是一场玩心跳的赌博。


参考资料:

@阑夕,《豆瓣:一家“慢公司”的发展之路》

张潇潇,《慢公司豆瓣:只要不死,就让我们这样丧着吧》,网易科技

林宇,《阿北向何处去?豆瓣还有未来吗?》,《商业人物》

@陶程,《豆瓣创始人阿北(杨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乎

@门柱,《“没有价值”的豆瓣是互联网版图上的大英帝国》,豆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 安老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