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夜间动画帝国崛起史
2018-11-28 10:59

美国夜间动画帝国崛起史

来源:机核(ID:gamecores)

作者:开开开开


第一次看完《瑞克与莫蒂》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创作出这么聪明、好玩、疯狂、酷炫的剧集?这种感觉很少出现——即便是在看完一部伟大电影的时候。


因为严肃的艺术作品通常是有“疆界”的,它们代表着某种匠人之心与哲学力度;而“非严肃文化”却是没有疆界的,它们挑战的,正是某一特定时代观众的想象力与接受能力。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不是该系列的主创 Justin Roiland 与 Dan Harmon。实际上,在翻阅幕后资料的时候,我的注意力被“Adult Swim”吸引了。基本上,所有在 Adult Swim 旗下播出的动画作品,都与《瑞克与莫蒂》具有相似的气质,有时甚至是相同的品质。



那么,什么是 Adult Swim ?


简单来说,Adult Swim(下文简称[as])是美国有线电视频道 Cartoon Network 的“夜间板块”。


白天,Cartoon Network 会播出像《飞天小女警》《三个艾德》这样老少皆宜的动画,而晚上9点至凌晨6点之间,则全权交给了 Adult Swim——


在[as],你可以看到这个:


《饮料杯历险记》


这个:


《机器肉鸡》


还有这个:


《大屁股侦探》


是的,[as]会很认真地制作一部“以屁股为主角”的侦探剧。


而在凌晨四点——一个迷幻、恍惚,最容易产生奇怪念头的时间段,打开[as],你将看到这个:




《停播》


起初,Cartoon Network 开辟这片夜间版块有点“自产自销”的意思。管理层认为,既然收看其频道的主要观众群(青少年)都已入睡,不如搞点好玩儿的东西自娱自乐一下。


然而我们彻夜不眠。我们被这个疯狂、自我、喜欢制造混乱的频道迷住了。十几年来,它从一个节目版块演变成为一种风格,一种语调和态度,它改变了电视本身可以成就的概念,乃至成为一代人所产生的独特的个性。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介绍这档疯狂的频道:[as]的崛起历史、[as]的做派及其旗下作品的特点,最后一个部分是“推荐片单”——包含了剧集、真人秀、短片和广告四种形式(是的请相信,[as]的广告特别值得一看)


对繁杂的幕后向内容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转到第三个部分,但是那样你将错过[as]与其他电视频道、油管频道及流媒体相比,最最引人注目的特质:收看[as]的最大乐趣,不在于观看其每一个独立的节目,而在于持续观看它一整晚内容的奇特体验。


一、Adult Swim 的崛起



故事得从八十年代开始说起。1980年初,美国媒体大亨泰德·特纳创办了电视新闻网“CNN”,开辟美国有线电视24小时无间断播放新闻之先河。该频道大获成功后,特纳有意效仿自家模式,创立一个“全天播放电影或动画”的频道,而在将此想法付诸行动之前,他做了三件事情。


1986年8月,特纳以15亿美元的价格,从时任“米高梅—联美”总裁的科克莱恩手中买下了这家几近破产的公司。然而由于无力负担债务,仅在成交75天以后,特纳便将米高梅“还给”了科克莱恩——但却保留了 MGM 部分电影及动画的使用权。


《纽约时报》对“特纳收购MGM”一事的报道版面


1988年,特纳推出了自己的第五个有线频道:主打电影、电视剧和体育赛事的综合频道“TNT”。在将《乱世佳人》等经典电影放出并得到极高收视率后,特纳在之后的三年内陆续收购了 Hanna-Barbera Productions(改公司恰好是MGM两位动画师组建的)等动画公司,进一步为自己的“媒体资料库”夯实地基。


仿佛一切已时机成熟,1992年,24小时无间断播放动画的 Cartoon Network 成立了。在最初的节目列表中,白天此频道会播放一些米高梅及Hanna公司的经典动画,晚上则以不太卖座的1930年代黑白动画做填充。


尽管通过“绑定销售”的方式,Cartoon Network 在成立之初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订阅CN的观众也可以收看TNT和CNN部分节目)。然而媒体大亨自己也知道,仅靠“重播经典动画”来填充节目清单绝非长久之计,观众的热情迟早会消耗殆尽。


于是两年以后,Cartoon Network 第一款原创自制动画《太空大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听》诞生了。可以说,正是这款动画促使了日后[as]的诞生,而它也是[as]旗下所有作品的风格雏形。



先来介绍一下这款剧集。


1994年的《太空大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听》(Space Ghost Coast to Coast),其实是对1966年《太空幽灵》(Space Ghost)的一次“二次创作”。原版动画,可以看作是某种“超人+星际迷航”混合而成的产物,讲述具有隐身能力的“太空大侠”,与船员一起驾驶着飞船,穿梭在各个星球保卫宇宙和平的故事。


1966版《太空幽灵》


Cartoon Network 的自制剧却将“太空大侠”这一人物单独提取出来,令其担当一档无聊“太空节目”的主持人——嘉宾则是现实中的三流演员、午夜播音员、被老板剥削的推销员等奇怪角色。先来感受下画风:


1994年《太空大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听》


“动画+真人”这种破次元的玩儿法,在《太空大侠》之前不是没人做过。难得的是,收看这档节目你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首先,主持人太空大侠与嘉宾的互动总是极为尴尬的。太空大侠似乎并不知道面前的人类与自己并非同一种族,类似于“您是否参与过20XX年X星球战役”“是否接受过X星球大使的接待”这种问题,会在节目中频频出现;而嘉宾的回答也总是驴唇不对马嘴,他们经常会盯着屏幕五秒钟,然后给出一个与问题完全不符的回答。


很难说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档……跨次元太空综艺节目?


再者,太空大侠与其搭档之间的关系也明显有些奇怪。螳螂 Zorak 永远在接下茬儿,“制片人” Moltar 则经常打断节目,滔滔不绝地对观众发表自己莫名其妙的演讲。


Zorak 与 Moltar ;剧情中,正是后者绑架了太空大侠,逼其主持这档节目


如今看惯了各式动画的我们,其实完全可以 get 到《太空大侠》的风格与笑点,然而在当时,集讽刺、恶搞、解构、拼贴为一体的玩儿法不可谓不先锋。那么我们不妨再进一步问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以《大力水手》观众群为收视主力军的频道,会将这样一档节目,作为自己的第一部“原创动画”?


原因很简单——因为1966年原版《太空幽灵》是由 Hanna-Barbera 公司制作的。即,Cartoon Network 不仅拥有这部动画的改编权,更拥原作庞大的原稿素材库。以此做二次创作,省钱省力省时间,实乃不会赔本的买卖。



《太空幽灵》原版素材


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期,随着Fox《辛普森一家》的热播,以成年人为主角的动画开始流行起来。此前 Cartoon Network 其实也打过一些“擦边球”——在深夜时段播放诸如《鲍勃·卡朋特秀》《俄罗斯狂想曲》等曾被MGM毙掉的争议动画,但因故事过于老调,收效甚微。


洞察商机者如泰德·特纳,他令时任夜间节目主管的 Mike Lazzo(后来晋升为[as]主管)构思一档“以成年人为目标群”的动画,先在深夜档试水,收视好的话可追加其他剧集。条件是,除了工资,前四个年头不会给制作组一分钱制作费。


于是 Mike 开始想起自己儿时夜夜观看的那部超英剧集了。他将《太空幽灵》的原始画稿统统调出,将之与真人录像相结合,使过气的超级英雄在全新的情境下诞生出一种奇特的笑点。1994年至1999年期间,《太空大侠》共播出107集,算得上颇为长命。


超帅的Mike Lazzo


《太空大侠》的诞生至少影响了两件事情。其一,那种独特的“尴尬笑点”本身就足以成就一种喜剧风格。回想一下《办公室》或路易·C·K的一些喜剧,它们都是让主角在一个严肃的环境中自说自话:环境通常为面试、约会、节目录制现场等正式的社交场合,角色说的一般都是那种很mean的真理。主角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失礼,因而形成一种极具“模仿意味”的幽默感,学术界通常将之称为“Cringe comedy”(难堪幽默)


《办公室》


其二,在《太空大侠》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几年里,Mike Lazzo 正带着团队秘密开发四部全新剧集:《潜至未来》《三流超人哈维博德曼之律师生涯》《太空海盗的邻里乡亲秀》及《饮料杯历险记》——风格上全部使用“模仿老片”质感的低保真技巧,内容上则更加成年向。后面三部的主角则直接源自《太空大侠》,因此可算作《太空》的衍生剧。


2001年9月2日晚10点,四部原创新剧加一部从UPN手中救回的《私家电影》,正式组成了 Cartoon Network 夜间板块最初的“节目清单”——在这个全新的节目时段,美国深夜动画帝国,Adult Swim 诞生了。


2001年9月[as]正式上线时的“节目导视 ”。在这款诡异的“免责声明”中,老人们在公共泳池惬意地游泳、聊天,而一旁的管理员则用“扩音器”大声广播:“所有孩子请离开泳池,注意,所有孩子请离开泳池。”


二、我们为什么热爱 Adult Swim 


前文说了,收看[as]最大的乐趣,或许不在于观看其每个独立的节目,而在于“持续观看它一整晚内容”的体验:节目导视、免责声明、剧集、短片、音乐、留言板,任性的字幕卡片和脑洞突破银河系的广告,每一个版块都像是狡黠的创作者精心为你准备的礼物。


这感觉大概有点像找彩蛋,尽管其主要作用,是为主体内容添砖加瓦增情助兴。然而一旦你看到了这样的小心思,还是会为之兴奋不已,乃至成为整个观影体验中的最大乐趣。请想象一下,在看完《瑞克与莫蒂》之后,我们以为自己接下来看到的是一款复古“购物广告”,或是一段有点奇怪的“节目导视”:


《太多的厨师》


结果过了5分钟——可能是你去厨房拿了一罐快乐水之后,回来时你看到了这个:




凌晨5点,看完《停播》的早晨,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药品广告:


《一头熊的未剪辑影像》


1分钟后,我们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



之后,之后就来不及了……说实话,看完这则“广告”的当晚,我半夜未眠。


对我而言,以上两款“广告”,其实恰好代表了[as]一众节目之所以如此特立独行、引人入胜的原因:打破第 N 堵墙。


《一头熊的未剪辑影像》打破的是“影像主体”(故事)与“虚假载体”(广告)的墙,类似的手法还有《瑞克与莫蒂》第一季第一集的结尾。只不过,《一头熊》是“假广告真故事”,《瑞克》则是“假故事真广告”——瑞克喊了多少遍自己网站的网址来着?



《太多的厨师》打破的是“角色”与“制作者”的墙。角色只存在于虚假的影像宇宙之中,而代表了“角色背后演员”的演员介绍表,则隶属于真实世界;而在短片后半段,我们看到角色演员表竟然附着在角色身上,随其一起跑了起来,甚至具有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还有[as]标志性的黑白字幕卡片  ,它所打破的,自然是观众与荧幕的“第四堵墙”


“Adult Swim可能含有使部分观众感到不适的怀旧内容”


而我认为,所谓破墙破次元手法的最根本作品,还是要追述到[as]自家的首款原创作品——《太空大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听》,Mike 将虚假的动画角色与现实人物置于同一个宇宙中,本身就是一种挺先锋的手法。好玩儿的是在后来的《停播》等剧中,[as]又让“太空大侠”穿越在自家剧集的宇宙中,成为了一个彩蛋式的人物:


《停播》S01E01


[as]这么会玩儿,自然离不开其背后一群鼓励冒险、以制造混乱和挑战观众底线为最高目标的节目制作人。


除了传统动画,他们同样鼓励音乐、插画、平面设计、实验动画、纪录片等不同形式的创作者向自己投递作品。有时,节目制作人自己也会在推特、脸书、vimeo、Ins上寻找有趣的人,邀请他们参与制作[as]的各式节目——《瑞克与莫蒂》的主创 Dan Harmon,就是因为一部“恶搞《回到未来》”的短片而引起了[as]的注意,当后者邀请他参与动画时,Harmon 甚至一度因为“自己只是电视剧从业人员、不懂动画”而想要拒绝邀请。


想想看,如果没有[as]的邀请,就没有《瑞克与莫蒂》,一个没有《瑞克与莫蒂》的世界,该是什么样?



除了发掘各式艺术家、为他们的作品提供平台,[as]的另外两大贡献是“接盘被砍剧集”,以及首度将日本成年动画带进美国观众的视野。


2001年,[as]创办之初便引入《星际牛仔》,Bebop引领了老美窥探日本动画之潮流,甚至一度使日本动画成为了[as]的台柱节目。


2003年,Fox《恶搞之家》第三季播出不久后被砍,制作组带着没播完的“最后一集”转投[as]。当前三季在[as]重播时,收视率较Fox提高超过200%;不到一年后,Fox便续订了《恶搞之家》第四季。


为了感谢[as]使剧集重新焕发生命,《恶搞之家》后来还在新剧某集的片头制作了一段模仿[as]风格的“字幕卡片”:



“问你点事儿,为什么要在Fox上看这部剧?”


“《恶搞之家》放[as]上播有意思多了。因为我们不需要砍掉最有趣的段子。”


“你一定以为自己现在还在[as]上看这部剧,对吗?好吧,并不是。你看的还是Fox。”


当然,[as]也经常砍掉自家的节目,不过可能正如油管博主 Kristian Williams 所说:


“Adult Swim 砍掉了你最喜欢的剧集?Good!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曾经存在过。你看到了它,享受了它,它成了你此生最爱的一部剧集。制造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甚至从没想过要做一部长寿剧集。这些剧本本就该随风而逝。也正因如此,它们才会显得如此特别。”


三、在 Adult Swim 上看什么?


应当说明的是,以下片单所选的15部作品,包含了动画剧集、真人秀、短片和广告四种形式——排名根据鄙人私人口味及外网观众投票而来;入选的标准是由[as]制作或在[as]上首发的作品,因此像《飞未》《星际牛仔》这样的杰作,并没有计入片单之内。



15.《人类的历史》Human History(2016年)


在1分21秒内,重复用两个词概括人类历史。尽管令人惊叹,但此类脑洞、此等品质的短片在[as]上可能只占千分之一,各位自己领略吧。


14.《她的心在呼喊》The Heart, She Holler(2011年~2014年)


美其名曰“史诗般的南部哥特”真人秀。全剧充满各种沙雕,各种假的不行的道具,各种 drama,各种欢乐。


13.《热带鱼缸秀》FishCenter Live(2014年~2017年)


选入这部倒不是因为此剧质量有多高,而是为了论证[as]自娱自乐自产自销的做派已经夸张到了何种程度。


全季《热带鱼缸秀》的画面始终都锁定在一个热带鱼缸上,起初此剧单纯就是一款“鱼缸转播录像”,后来被节目组增添了几种新玩儿法:在鱼缸上P一个“九宫格”,让鱼群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玩儿一种类似于“消消乐”的比赛……鱼群比赛的同时,旁边还会配有两位解说员激情澎湃的演说;有时二人会接通一些观众来电,同对方聊一些有的没的……



12.《美丽的脸去屎》Your Pretty Face Is Going to Hell(2013年至今)


[as]上正在热播的真人秀。基本可以算作一部……职场剧,只不过故事的地点被搬到了“地狱”。


主角 Gary 是地狱中的一名基层员工,一直梦想着将大批人类的灵魂召唤至此,进而实现自己“升职加薪”的梦想。自然,笨手笨脚的 Gary 总是失败。其实如果将主角变成普通人类,《美丽的脸去屎》依旧算得上一部挺好看的喜剧;而将正常写字楼变成地狱办公室的额外好处,大概是能看到“人骨小便池”这种颇具创造性的小道具了。



11. 《放屁直升机》Fartcopter(2014年)


[as]旗下“假广告”大抵分成两种,一种严肃怪异,从一片祥和宁静演变成怀有深深恶意的情景和画面;另一者复古搞怪,从“假正经”最终爆发成一场闹剧。《付费编程》(Paid Programming,[as]第一款假广告)属于前者,《放屁直升机》属于后者。而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你根本、也不需要搞清楚屏幕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10.《星际拾荒者》Scavengers(2016年)


全片8分钟,讲述两位与地球失联的宇航员在异星探秘的故事。当中诸多元素,明显承自《异形》,但整体画风与氛围却给人一种宁静、孤独,又神秘的感觉。此片于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的最后八分钟在[as]上首播,一如[as]一贯做派,播出前并未有任何宣传,我想大概是因为[as]想将这部短片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大家吧。



9.《埃里克·安德烈秀》The Eric Andre Show(2012年至今)


此剧灵感直接承自《太空大侠》,节目一始,主持人安德烈会例行公事地咆哮、打滚、跳舞,然后疯狂地砸坏所有东西。之后,现场嘉宾“凭空入画”,与安德烈聊一些漫不经心的话题。


像太空大侠一样,安德烈也会用尽全身解数使嘉宾感到不舒服。最牛的一集可能是采访海利·乔·奥斯蒙的那段,能看出奥斯蒙是真的非常尴尬。不过与《太空大侠》相比,《埃里克·安德烈秀》更为进步的一点,可能是主持人总能自带一种人格魅力。有时你会觉得他并非是“为怪而怪”,而是真的随时可能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8.《一头熊的未剪辑影像》Unedited Footage of a Bear(2014年)


除了后半部分那种令人不舒服的疯狂,从“熊”转至“广告”的部分其实也很值得玩味。


PS: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油管上搜[as]的假广告,这段假广告的广告也会比平时看的广告更奇怪些……


7.《饮料杯历险记》Aqua Teen Hunger Force(2000年~2015年)


[as]迄今为止播出季数最多的剧集(11季),最初作为《太空大侠》的衍生片而被制作。一杯自私病态的奶昔+一盒聪明善良的薯条+一个心思单纯的肉球,想想都是非常可爱的。


6.《冒险兄弟》The Venture Bros.(2003年至今)


很难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冒险兄弟》的风格:最早,此剧以《乔尼大冒险》为蓝本,炮制出了一位超级科学家、一个魁梧保镖和几个性格各异的冒险少年。然而六季以后,《冒险兄弟》所牵扯出的故事宇宙,可能完全能达到与《瑞克与莫蒂》相媲美的程度……


当然,观看这种动画,重要的或许不是攀比故事的复杂程度,而在于剧集作为喜剧的单纯笑点,以及角色与角色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剧情张力。



5.《暴力监狱》Superjail!(2007年~2014年)


刨除单集剧情和笑点不说,仅凭剧集本身的大设定,《暴力监狱》也值得一看。


所谓“暴力监狱”,指的是一所建立在火山之下的与世隔绝的空间;空间之内的时间,则完全基于监狱长“异想天开的脑洞”。这点在首季的“回环叙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故事通常由监狱长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开始,经历众人一系列的推波助澜,最终在结尾十分钟走向疯狂。


4. 《停播》Off the Air(2011年~2017年)


大概是[as]旗下最受追捧的实验剧集。系列主创 Dave Hughes 出身于MTV,此前曾做过一些个人实验短片,因此《停播》的声画结合,自然是十分令人享受的:全剧无解说词,每集围绕一个松散的“主题”,配以照片、录像、及任何形式的动画,给人的感觉则时常从“愉悦”到“黑暗”,最终归于“平静”。该剧于2011年开播,去年宣布“停播”,目前尚无回归意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四季第三季“Death”。



3.《机器肉鸡》Robot Chicken(2005年至今)


形式是黏土、手办、玩偶、定格动画,内容是以热爱的态度恶搞一切流行文化。尽管目前已经出了九季,且[as]暂时还没打算叫停,然而每一次观看《机器肉机》,都让我有一种“因为怕看完而想省着看”的感觉。


《机器肉鸡》最早是作为一档“合集动画”在索尼网站Screenblast.com上播出的,收视率并不乐观。剧集被砍后,制作人找过Comedy Central、Mad TV、NBC等频道,均遭拒绝。最终,还是[as]这个接盘侠拯救了这款动画,它给予创作者经费,重新制作并更名后推出了现在这款动画。


2.《太多的厨师》Too Many Cooks(2014年)


从“有点儿意思”到“无聊”,再到“非常非常热闹有趣”的完美节奏范例。


对于观众来说,只有忍受了前七分钟的漫长重复,才能体会到后半段突然炸裂般的乐趣。本片于2014年10月28日凌晨四点在[as]首播,之后又作为一款洗脑短片,持续在[as]上放映了一周(“Too Many Cooks”在片中一共出现了126次,也就是说,那周这个短句在[as]上被重复了126x7=882次)


在导演最初的设想中,本片的目的是用一款“伪电视购物广告”致敬七、八十年代电影——没想到后来越玩儿越大,后期制作就花了一年。肯下如此时间成本,足见创作者之用心。私以为,或许这也是[as]旗下作品相对于其他以“实验”为目的的短片、剧集更能吸引我的原因——玩儿是要玩儿起来的,但即便玩儿到飞起,东西还是要下真功夫去做。


1.《瑞克与莫蒂》 Rick and Morty (2013年至今)


没啥疑问了。


感谢 Justin Roiland 和 Dan Harmon,感谢 Mike Lazzo,感谢 Adlut Swim。谢谢你们让我平平无奇的生活在想象的宇宙中,焕发出如新生婴儿般对世界的好奇与乐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