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迟到了30年的邻居“龙猫”
2018-12-13 16:37

你好呀,我迟到了30年的邻居“龙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头图为电影截图。


明天,国内的观众终于能在大荧幕上与《龙猫》见面。


中国设计师黄海为《龙猫》重映设计的海报


有人说《龙猫》和《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的两个巅峰,有人说《龙猫》决定了宫崎骏的职业生涯和吉卜力的命运,还有人说《龙猫》已经成为了日本一代人的童年符号。


虽然我们和这部经典作品的正式见面,迟到了整整30年。



作为一部上映于1988年的作品,《龙猫》讲了一个距离当时30年之久,也就是1958年的乡村故事。所以电影的故事背景距今已经有60年,而动画的制作技术也是30年前的了。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爱着它,它为什么还值得今天的我们走进电影院呢?


我们的节目《神作!一看入魂的日本动画电影》特意为《龙猫》制作了一期番外,来讲讲龙猫身上关于宫崎骏、吉卜力的前世今生,还有它背后的日式童话和过去的昭和时代。


吉卜力的最大功臣


就算对动画毫无了解的人可能也会知道,宫崎骏对飞行器的热爱以及家学渊源。甚至“吉卜力”这个名字也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意大利飞机制造商卡普罗尼开发的一种侦察机“卡普罗尼 Ca.309”。


宫崎骏大学学的其实不是跟美术、动漫相关的专业,而是政治经济系,但是大学期间他就非常热衷于创作漫画,画了很多的画稿,毕业之后他就进入了东映动画,从事动画师的工作。


然而因为日本有着论资排辈的职场习惯,宫崎骏虽然在刚进入东映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常大的天赋,但是一直都被压制得很厉害,只能做一些短篇动画。


那个时候的宫崎骏制作了一部送给他儿子宫崎吾朗的动画短片,叫做《熊猫和小熊猫》,剧情内容几乎和后来的《龙猫》完全一样,这也就是《龙猫》的前身。


《熊猫和小熊猫》


后来,宫崎骏终于得到了执掌长篇动画的机会,拍了现在也很有名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但是做完了之后票房惨败,在东映公司遭到了雪藏。


宫崎骏最初的两部长篇作品:《鲁邦三世》《风之谷》


而尽管之后宫崎骏又和高畑勋制作出来了风评很好的《风之谷》,也单独出来成立了吉卜力,但是两个人撑着一个还未成形、更像是个皮包公司的吉卜力,依然风雨飘摇。


《风之谷》之后,吉卜力采取了宫崎骏一组人做《龙猫》,高田勋一组人做《萤火虫之墓》赛马的方式往前跑,但是两部作品上映之后的票房表现也都是平平。


同期上映的《龙猫》和《萤火虫之墓》


而这个时候的吉卜力终于迎来了转机,由于吉卜力的后台老板德间康快和日本电视台的老板氏家齐一郎的关系很好,就向他推荐了《龙猫》,放在之前专门放外国电影的“星期五剧场”这个栏目播出。


氏家齐一郎拿到《龙猫》之后非常喜欢,很快,《龙猫》在电视上与日本的观众们见面,而就此也迎来了吉卜力的春天。


在此之前,不管是宫崎骏还是吉卜力的名气都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所以《龙猫》只简单宣传了一下就匆匆上映,其实很多日本的观众都并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而等到在电视上向更大范围的观众播出之后,大家才恍然发现:原来日本也可以拥有能够和迪士尼抗衡的动画片吗?原来我们国家做的、说日语讲日本故事的动画也可以这么好看的吗?



经此一役,《龙猫》直接成为了一个类似于国民偶像的存在,人们陷入了对“龙猫”这个有着圆圆肚子的不明生物的狂热喜爱。



吉卜力光是靠着卖龙猫的周边产品就把自己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一下子实现了盈利。而《龙猫》的后续盈利更是支撑了吉卜力之后几部动画的开支。


由于龙猫对吉卜力来说实在是意义重大,工作人员直接把龙猫形象变成了吉卜力的厂标和吉祥物,只要是吉卜力出品的动画,你都能在片头看到一个熟悉的龙猫形象。



可以说,龙猫之于吉卜力,就等同米老鼠之于迪士尼。


无国界的童话故事


《龙猫》的原型来自于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的童话故事《橡果与山猫》。故事描写了一个小男孩收到一封上头写着“山猫敬上”的明信片之后,随即离开家,只身前往深山里的起风处。


《橡果与山猫》


宫崎骏说:“宫泽贤治的童话故事里面,我最喜欢《橡果与山猫》。巨大的山猫呆呆站着遥视彼方,脚边的小橡果嘎吱嘎吱作响地转圈滚动着……是我心目中的山猫形象。”


无独有偶,《千与千寻》里面经典的海中电车段落,其灵感来源也是宫泽贤治的小说。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最有名的一本小说,是他妹妹去世的时候,为怀念妹妹而写的故事。


《银河铁道之夜》


主要内容是讲两个小孩坐上了一辆银河铁道列车,在银河上漫游,一会而是天鹅座,一会儿天琴座,最后有天蝎座的大流火,而且车上不断有人下车,一些看不清的人在下车。最后他的朋友下车了之后,他才明白是他的朋友死了。



宫泽贤治的作品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审美爱好,里面有大量的物哀感,有大量的那种惆怅和浓重的乡愁的感觉。


他的《不怕风雨的歌谣》《要求特别多的餐厅》和《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国民级的童话和歌谣,每个日本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宫泽贤治。


而我们能够通过宫崎骏的展现,看到他心中的宫泽贤治是什么样子的——是黑夜中巨大的山猫坐在树顶,看风吹过整片森林。



也是非常安静的一辆列车在海上行驶,路过一些道口,有一些人上下,这些人是影影绰绰的,在阴阳边界穿梭。



而与此同时,宫崎骏又能够把日式核心的童话故事处理得没有国界、没有门槛、放之四海而皆准。


国际上对宫崎骏的认可就是《龙猫》和《千与千寻》,这两部动画让对亚洲文化完全陌生的欧美观众也能毫不费力地看懂,并且从中获得乐趣。


《龙猫》是讲一个日本乡下的农村小孩遇到了一个怪物,就发生这么一点小事,特别淳朴。



它的故事设定也很简单,就是1958年,由于母亲得了肺结核,需要在医院里住着,父亲就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一个乡下的旧房子,然后遇到了神奇的动物龙猫,和它展开了非常有童真色彩的历险,夹杂着一些乡间的趣事。你说这个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就是纯粹,《龙猫》就胜在做得特别纯粹。


宫崎骏把日本1958年左右的乡村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和描绘,高度地提炼,还原出来之后是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故事。



如果让一个都市人真的去乡下生活,可能住两天你就腻了,开始想念都市的繁华了。


但是在宫崎骏的世界观里,乡下这个地方简直太美好了,别墅农田,亲切的人,神奇的动物,小的煤球精藏在家的缝隙里,大的毛茸茸的龙猫在森林深处摊着肚子睡觉。



甚至有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种气氛能够从屏幕里洋溢出来,你能闻到太阳的味道,能感受到在细雨里撑一把小伞的感觉。观众能透过屏幕,体会到画面所能描述的、所不能描述的美好。



也就是说,宫崎骏所描绘的故事,符合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教育、任何一种审美、任何一个环境下大家对于童话的认知。


“童真”和“童趣”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让任何一个国家的小孩或者大人看完了觉得“真好玩,真可爱”,却是一个极难完成的课题,而宫崎骏做到了。


两个时代影子的交叠


其实《龙猫》和《千与千寻》在剧情上面也有着相似之处,就是一开始都是主人公在搬家。



《龙猫》里的昭和时代的女主人公搬家是积极的、主动的、她们特别体贴地要和父亲一起投入新天地的感觉,对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她们说的都是“哎呀,太好玩了,这个乡下真有意思。”“小煤灰真可爱。”“龙猫这种动物竟然真的存在吗!”



而到了《千与千寻》里面,我们的平成时代的90后女主人公,就是直接对着新家的方向吐舌头、做鬼脸,说:“还是以前学校好,不想动,我不想去哪也不想去!”



里面千寻的父母,也是两个昭和时代的人。她父母身上其实很有昭和时代人的特点,是那种很积极、很“open”的人,他们迷路了也说的是:“我看到一个新地儿,咱们去看看!”。


甚至后续剧情的推进也是因为他们一些过于“open”的举动——父母在没有老板的店家里肆意吃起了东西,而千寻则完全没有办法理解,在旁边跳脚求他们不要吃。



这可能不只是仅仅存在于故事里的矛盾,还是两代人之间普遍的、现代家庭里常见的一种矛盾。这个其实就是宫崎骏作为导演看到了社会的变化,伴随着他成长的这个社会有哪些成长?有哪些沉沦?他都看到了。而且他如实地把这一切反映到了自己的作品的边边角角里面去。


在《千与千寻》里面,我们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千寻在片子中的成长,但就是千寻一开头明显的平成年代生人、90后的特点让很多同是90后的观众有了代入感,观众才能对女主人公有了认同,故事才能顺利地继续下去。



但是如果不是这种设定,如果一上来还是一个《龙猫》里面那种昭和时代热情洋溢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主,那她其实是没有成长空间的,你也很难想象之后的故事能够会一个怎样的发展。


所以当我们再回看这些很多年前的动画,也许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自己童年的影子,也不只是故事和动画技术的影子,很多时候动画只是一个载体,里面承载了某个时代和时代里的人。



欠了30年的电影票,又可以还了。


明天见呀,我的“龙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头图为电影截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