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鬼市,最“鬼”的终究还是人
2018-12-14 14:53

北京鬼市,最“鬼”的终究还是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ID:heyupflow),作者:放学堵他,编辑:大锤。


刚刚经历了双十二剁手节,北京某写字楼的月光族小李不免又在办公室里哀嚎抱怨。没想到平常沉默寡言的老贾却凑到小李跟前耳语一番,说要带他到一个好地方,不用怎么花费就能淘到好东西。



要是真一不留神捡个漏,虽不指望走上人生巅峰,但是还个花呗信用卡啥的还是有希望的。


老贾神神叨叨地说的,这地方其实就是鬼市。虽然北京的顽主们都知道,但没听说过的还是会被这个“鬼”吓着。大多数没见过鬼市的人,对它的了解可能都来源于各种影视作品。



网剧《河神》中的鬼市


鬼市在外国电影中也经常被提及 | 来源:日本电影《鎌仓物语》


 “鬼”自哪里来? 


带着疑惑,小李赶紧让老贾带自己去长长见识。鬼市一般说的都是北京鬼市,每周二晚至周三凌晨,以潘家园和东五环的大柳树市场最为出名。不过到了以后才发现:这不就是夜市么?跟鬼有什么关系?



其实稍作了解就能知道,北京的这个鬼市并不是志怪小说中魑魅魍魉进行交易的场所,说白了就只是一种以售卖估衣古着为主的地摊儿。


但是因为市上假货多,来历不明的东西多,经常有李鬼充李逵的现象。再加上它通常只在夜里出现,天刚蒙蒙亮就如晨风吹雾一般散去,来无踪去无影,所以人们又把夜市称为“鬼市”。


北京大柳树的鬼市 | 来源:新浪时尚


除此之外,鬼市的由来也有一些更具历史渊源的解释。


相传鬼市最早的发起者是清末的某个落魄贵族,他们家族的败落只因吸了两口大烟。



到最后无产可卖,只能拿出自己的被褥衣衫去换钱。由于毕竟自己有着贵族身份,还要点脸面,所以就趁着天不亮看不清脸时出市售卖,天刚露鱼肚白就赶紧溜回家中,生怕熟人知道了之后数落自己。


传奇的鬼市摊主:光绪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清朝坎坷潦倒贝勒爷载涛


紧随这些落魄贵族进入鬼市的卖家就是老北京的“佛爷”,“佛爷”在老北京切口(隐语)里指的是小偷,取自千手千眼佛之意。


经典盗墓题材影视剧《老九门》中著名的“张大佛爷”张启山,不过在故事中他“佛爷”的名字是来自家中的一尊大佛像


“佛爷”顺来物件后也拿到鬼市售卖,因此后来在鬼市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问物件的来源,因为问了也不能说。可见鬼市虽没有成文规矩,更没有专人管理,但里面大家默默遵守的规则还真是不少。


 在鬼市,鬼都不知道自己能收到什么 


如果说鬼市上有那么多文物贩子和小偷,万一自己真买到了岂不是成了买赃?这难道不是犯法的嘛?很多第一次趟(tāng)鬼市的人应该也会有这样的担心吧。


为此小刘还专门又找了个老摊主问了问,然后被告知现在的鬼市里早就没几个真“佛爷”了,经常看到的也大多是一些装神弄鬼的杂货贩子。


图片来源:肖殿昌


现在的鬼市更像是一场自发的集市,你永远不知道晚上自己能遇到卖什么的人。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鬼市变得充满不确定性和神秘感,有时候还真能淘到不少好物件儿。


图片来源:肖殿昌


比如老贾最喜欢在鬼市掏书,什么初代初版,限量典藏都能在鬼市里掏到。而且价钱要比其他地界儿便宜许多。在鬼市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淘到什么稀奇古怪的物件儿,只要你有心,肯扒拉。




喜欢老物件儿的时不时能在鬼市淘到好东西,女孩子们也能在鬼市遇上心仪的物件儿。


充满“老东西”的鬼市也会吸引大量年轻的女孩子 | 来源:肖殿昌


异域风情的挂饰配件,可能比代购还靠谱的包包化妆品,不知道真假的大牌墨镜,在鬼市应有尽有。


二手名包 | 来源:新浪时尚


各种香水 | 来源:新浪时尚


60块钱淘来的眼镜 | 来源:新浪时尚


所以想要带妹夜游鬼市的真可以了解一下,这不但是一种挺有情调的约会安排,很多稀罕东西也不贵,想买就买。


常来鬼市的,没几个不是抱着捡漏这样的侥幸心理。


在收藏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地摊儿淘到古玩宝贝一夜暴富。


认真鉴别珠宝的女“行家” | 来源:肖殿昌


可惜鬼市里面“鬼事”多,滥竽充数的“鬼人”也多,三教九流的手艺人都会到鬼市里讨生活。这种情况下,纵使行家也有砸眼的时候。


老贾原来老家的邻居就是这样一位手艺人,听他说90年代中期的时候,刚出炉的瓷器,童子尿泡半个星期入土,隔一旬扒拉出来,就敢到鬼市里称祖上传下来的宝贝。


旧社会下九流有一门手艺叫“做旧”


类似造假的手法屡见不鲜,他还见过一位手艺人亲手贴瓷,把崭新的瓷器敲碎了,补上几块老瓷,真真假假合在一起,甚至让老教授都吃了哑巴亏。


鬼市小白怎样不被人当傻子 


北京的鬼市里行家那么多,人多眼杂。到底怎样才能让初次来鬼市的人显得不是那么外行呢?毕竟到时候像个傻子一样丢人现眼是小,别再把骗子们招来了……



首先老北京人到鬼市逛,不能说“去”。“去”字大有一去不复返之势,那可就不大吉利了。也不能说“上”,更不能说“逛”,这两个字毛病虽然不大,但是缺了一番敬畏之心。


老北京人用“趟”字,多了几分“水深水浅,水急水缓,自己趟着试试”的意思。这些还是得知道一下,别再一不留神触了谁的霉头,被人家报复了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


趟完鬼市车被毁了 | 来源:微博


鬼市没有公用的照明系统,所以趟鬼市的行家打眼都是自备光源。而这光源也分三六九等,据说练摊的卖家会根据买家自备的光源看人给价。所以小白初趟鬼市一定要有配套的行头才行。


最好别是“狼眼”那种专业级别的手电筒,铝皮手电筒就行,即那种七八十年代户户必备的家用电器。


提着这种手电筒趟鬼市才是身份的象征


除此之外,在鬼市看到上眼的物件千万别着急着下钱,鬼市里所有东西的售价都是看人给价。


而潜规则是买家拦腰砍价。买家不还价卖家心里还不舒坦。总要揪扯一番双方才能都满意。老一辈儿的行家在鬼市里砍价,甚至还有自己的切口。


佛爷:前半晌搂的底儿,您擎好。(刚来的新货,您瞧瞧?)


倒爷:怕不是破瓷儿?(货有瑕疵啊。)


佛爷:撇净儿,有毛丫养的。(完好无损,骗你是小狗。)


倒爷:三山登顶。(三块钱买了。)


佛爷:五岳独尊。(五块钱少一个子儿也不卖。)


倒爷:四通发达,往来是客。(四块钱吧,交个朋友。)


佛爷:青山不改。(得嘞,收着吧,下回您再来。)


注:有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



鬼魅散去,终究成为人的江湖 


在提前做了诸多功课之后,小李终于找了一天晚上跟老贾黑着眼圈儿来到了鬼市。可没想到趟多久便没兴趣了。原来老贾口中的稀奇之地,走进一看也就是个A货市场,感觉跟普通的两元店没什么区别。


要真说差别,可能就是鬼市门口缺一个不断循环《我们不一样》《浪漫土耳其》之类土味歌曲的扩音大喇叭。



说来也是令人惋惜,曾经风光无限的鬼市现如今含金量直线下降,越来越像一个单纯的夜市。“鬼市”不鬼,你甚至能在鬼市邂逅烤肠和毛鸡蛋。让人不禁感叹:原来“鬼魅”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啊!



尽管只要有买卖的地方就难免有人投机倒把,动点儿歪心思占点儿小便宜。


但曾经常在鬼市趟的行家们可瞧不上那些蝇头小利,格局太低,按他们的话说是太跌份儿。大家来这儿就是看个缘分,东西出得了手就出,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大家的兴趣爱好都差不多,交个朋友也挺好。


图片来源:新浪时尚


而现在鬼市里有的手艺人甚至都开始藐视买家们的智商,各种禁忌和规矩没有了,鬼市“鬼魅”的神秘感也就消失殆尽。在这种环境下,真正的行家和稀罕物件儿只会越来越少,最后最“鬼”的又成了那些挖空心思赚小钱的商人。


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传统的鬼市,已经快被粗制滥造的假货淹没了。这实在有些对不起老北京“鬼市”的这个经典文化符号。



另外随着城市规划的刚需,一些鬼市被楼房什么的所取缔,鬼市或将成为时代的眼泪。而那时,恐怕喜欢趟鬼市的人也少了一个可以让自己享受“淘”乐趣的地方吧。


参考文献:


[1]孙凝异.潘家园鬼市[J].中华手工,2017(11):124.

[2]老忻.逛鬼市淘老相机[J].照相机,2016(08):76-79.

[3]刘玉琪.鱼龙混杂的“鬼市”[J].文史博览,2014(06):53.

[4]余野.鬼市“捡漏”也要有个方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02):116-117.

[5]元尚.北京收藏品市场的历史变迁[J].北京档案,2010(03):48-49.

[6]佚名.老北京的“鬼市”[J].文史博览,2006(03):58.

[7]崔金生.逛“鬼市”长学问[J].艺术市场,2004(09):13.

[8]金受申.老北京的“鬼市”[J].民间文化,1999(03):56-57+55.

[9]霜林.京城“鬼市”春秋[J].北京经济瞭望.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95(01):60-61.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