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启示录:不是局中人,谁解其中味?
2018-12-19 16:29

ofo启示录:不是局中人,谁解其中味?

ofo进入了寒冬季节,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随着小晚的一篇10万+文章“ofo剧中人:我不愿谢幕”,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彻底凉了。


成王败寇既是历史也是现在,古今中外皆如此。尽管你同情项羽,但是刘邦还是会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实际利益。道德很多时候只是对弱者的同情。很残酷,也很现实。



ofo的注意力挤兑危机


现在的戴威就好像在火上烤一样, 曾经有多耀眼,眼下就有多狼狈。表面上是一场退押金危机,实际上是被资本冷落后的“注意力挤兑”危机:当你不好的时候,所有的媒体都来报道你。


媒体需要素材,媒体需要不断有热点出来,媒体需要流量。大众也有个跟风效应——而没有官方背景的民营企业几乎是没有禁区的。大众被压抑的言论表达权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


任何民营金融企业怕挤兑,任何民营企业也怕陷入舆论的漩涡。墙倒众人推是媒体的一个特征,持续说你不好你就会真的不好了!即使你原来本身还没有那么不好。


所以走下坡路的企业,尤其是明星企业,千万避免落入媒体焦点区间。但貌似又是不可能的。


甚至我在想有没有一个公共关系层面的“举白旗策略”。当一家民营企业陷入舆论漩涡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向外界发出“投降认怂”的信号,这样有的媒体会不再深度跟踪、放你一马,暂时让你度过这个热点。


因为民企几乎无法进入舆论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不仅仅是ofo一家的事情,这是所有民营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原本可能没有想去退押金的人,因为媒体的报道,就会积极地参与到退款的队伍,大家都怕自己来晚了没钱了。当然不是说用户申请退押金是错的,本来就是用户的钱,用户要钱也是天经地义的。只是很多事情都有模糊的空间,地铁押金每年沉淀好几亿没人会去要,那是因为大众不会觉得地铁公司会倒闭。预期很重要。


ofo线上排队退款用户已超1000万 待退押金至少约10亿


对于大众来说,一旦在一个事件上倾注过多,就会产生执念。这有点像看球。很多时候一个人特别希望一个球队赢,球队赢了并不是他能够获得多少钱,就是感觉爽。


最悲催的莫过于贾跃亭,按说现在已经开始专心造车的他,应该会得到舆论的宽恕。但是骂你骂顺口的大众怎么可能希望你翻身呢?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当然,也因为他之前确实欠债太多,这里面有利益的因素在。


大众就是想你死——民营企业在风头正盛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最风光的时刻,是不是正在积累日后挨骂的素材。


资本的保守对于创业者没有太大的好处


ofo的这场危机,其实也是资本拿钱给中国的所有创业者上了一课。


资本有资本的逻辑。资本捧你的时候是因为你有很好的预期,当你未来预期暗淡的时候,资本跑的比谁都快。这不怪任何人,这是资本的属性决定的。现在苛责资本的声音很多,但是我想说的是资本的保守对于创业者没有任何好处。


这个世界哪有纯理性的人,很多投资决策也是带着感性做的。你们都骂烧钱是蠢的,是浪费资源,人家投资人何必呢,出了钱还被当罪人。


如果要投一个就成一个的话,那还叫什么风险投资?如果投资人群体整体开始保守了,对于创业者没有任何好处。作为有钱人,LP即使去买理财产品,日子也可以照样过得很滋润。可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没了弹药,有可能会错失好的机会,甚至陷入困境。


即使对于媒体或公关行业,没有那么多资本支持的创业公司,自己的收入从哪里来?创业大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产业链上下游都不好过——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ofo究竟错在了哪里


1. 共享经济是不是错误的?


我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共享经济的。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没有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情况下,我出门是怎样的窘境。


共享单车这个市场的需求不是伪需求,没有ofo还有摩拜。阿里巴巴也大力在推哈罗单车。所以,已经被教育过的市场已经完全接纳了这种模式。


2. ofo有没有投资价值?


资本是傻子吗?一个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项目,就能吸引到这么多顶级投资人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ofo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共完成四轮融资,从C轮到E轮,总融资额超过12.8亿美元,约合88.9亿元人民币。涉及投资方包括滴滴、阿里、小米、蚂蚁金服、DST、中信产业基金等十多个明星资本(同时期摩拜披露的融资额超9.15亿美元,约合63.5亿元人民币)


那么,当初投资看上了ofo的什么?


除了天量的用户和天量的订单,共享单车肯定有自己的盈利模型设计。我不相信这么多投资机构的投研和尽调都是忽悠别人用的。


3. 烧钱模式是错的吗?


快速烧钱占领市场,通过占据行业数一数二的地位,攫取行业的丰厚利润,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打法。占领行业的第一名有多重要,这是投资人应该一直强调的事情。


前有滴滴快的补贴大战的借鉴,滴滴通过大量的烧钱获得了天量的日活订单,从而在腾讯爸爸那里卖到了一个好价钱。


投资人怎么没想过在共享单车身上再次上演一个翻版滴滴的神话?现实是,投资人曾跟戴威明确地说:“跑到市场第一,这是你唯一的目标,钱的事你不用管。”


互联网烧钱模式是一个传统,然而这个传统已经开始不灵了。


4. 管理的滞后以及缺乏对商业规则的尊重


看了ofo内部情况的报道,甚至能够读出“狂热”两个字,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个商业组织却没有人去思考商业本质的问题。


快速的发展掩盖了矛盾,花钱花得大手大脚,管理跟不上,对用户的权益缺乏敬畏之心,夹在巨头之间,成为巨头博弈的棋子等等,都造就了今日的ofo。



共享经济模式需要多方参与


我们应该都看到过共享单车坟场的图片。是资本的凶猛才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共享单车是一种公共服务,那就不应该仅仅是几家企业的事情。社会各界、政府有关部门都应该有所作为。


地铁,尤其是人流量大的地铁站旁边,是否应该开辟专门的自行车停放位置?城管是不是每天把没收多少辆自行车,作为自己的绩效指标?还是把每天摆放好多少辆自行车、开辟多少辆自行车停放点作为绩效指标?这样的工作其实城市管理者也已经在做。


共享单车也是检验和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个机会。它就像一个照妖镜,照出了一些人的丑陋。它也像一个公共课堂,给很多人提供了一次使用公共产品的培训。


它也是一场演练:如何通过一个地铁站和附近居民的数量来统计早晚高峰地铁站附近共享单车的数量。如何用确定的资源来应对不确定的人群?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到地铁站之前不会先向系统报备。这其实为社会管理做了预演。


绿色出行的口号喊得很响,可是在自行车道的建设上,在最后三公里出行的落实上,政府、小区物业都有很大的话语权,仅靠共享单车公司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共享单车的成功,不仅仅是几家企业几家投资机构的成功,共享单车这种高效的分享经济模式的失败,也不仅仅是几家企业几家投资机构的失败。


共享单车全部消失了,上班族就开心了?我相信,当马路上的共享单车逐渐减少之后,很多人就会怀念它。共享经济之路才刚刚开始,不论ofo后面会怎样。


不是局中人,谁解其中味——作为创始人,“你应该”的事情太多了


在旁边说话往往比较轻松,但是当你自己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也许并不比别人高明到哪里去了。


作为创始人,“你应该……”的事情太多了!一切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管理的挑战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一切内部成本支出却都是确定的。


没有被股东和员工责难过的创始人不知道有没有,我感觉很少。


很多事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事也是成王败寇而已。


怎样的失败可以被原谅?怎样的失败可以被同情?几乎没有。所有的失败都会有一些别人看来很愚蠢的理由。局外人往往是各个聪明,局中人往往是蠢的不符合逻辑。


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多人的青春烧掉了,留下一个好故事——青春不就是用来燃烧的吗?


泡沫是经济的助燃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泡沫。从来就没有过没有泡沫的增长。


看着下面这个被点赞最多的评论截图,不知道创业者会作何感想?



这是真实社会的反应:既要……又要……吃瓜群众永远是对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