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资人回忆录:从热潮涌动到泡沫破碎
2018-12-20 12:11

硅谷投资人回忆录:从热潮涌动到泡沫破碎

本文作者:曾翔,原文标题:《从热潮涌动到泡沫破碎| 硅谷投资人回忆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历史亲历者的声音多数时候都值得耐心倾听。比如曾在互联网浪潮中趁势而起、也在泡沫破灭时见证一切的硅谷投资人。


作为老牌 VC,USV 创始合伙人 Fred Wilson 阅人、阅企业无数。1996 年成立的基金拉来软银和摩根大通当 LP,随后他和自己的 portfolio 经历了那场著名的互联网泡沫,九死一生。


2004 年,Fred 卷土重来,先后交出 Twitter、Tumblr、Foursquare 这样的漂亮答卷,至今依然保持非常不错的局面。


在这篇文章中,从业三十余年的老将复盘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之路,包括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提高业务能力,以及如何和创业者们游刃有余。


最重要的,他对 20 世纪末的泡沫破灭史和美国创投文化感触颇深。在当下这个节点回看,也许有似曾相识的恍惚感。


原文超 1 万字,来自 Sarah Lacy (王兴挺喜欢她)对 Fred 的采访实录。我将采访内容精简到 4000,希望你喜欢。


当你手握高额互联网公司股票时,先买套房


Fred Wilson:我成长速度其实挺慢的,花了至少 10 年才做到还不错的程度。我犯了一个错误,在年轻时就选择进入这个行业,在我看来,这可能更适合有经验的人来做。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大概呆了 10 年,发现真没什么好投的,然后互联网出现了。


这个时间点很巧,我刚开始对 VC 业务了解得足够深。因为有经验嘛,我知道如何找到人,说服企业家从我这里拿钱。1994 年的时候,没什么人懂互联网。


一直到 96 年成立了一家 VC ,我们还没有像样的投资策略。但还好,大家刚发现黄金的时候,我们挖到了金矿。


那个阶段我们投资了 55 家公司,一批成功,很多失败,然后互联网泡沫破灭,我们差不多破产了。


Sarah Lacy:但是你赚到钱了。


Fred Wilson:这倒是。落袋不少,但也有很多账面财富。这是我学到的很有价值的一课。


1999 年,我们把 Geocities 卖给了雅虎,我拿到不少雅虎的股票,当时很值钱。


我的妻子说:“我们去纽约市买栋联排别墅吧。”于是我们买了,而且把它翻新了。一年之后,这是我们的全部净资产,因为其他一切都化为乌有了。


我得到一个教训:当你拿着高价的互联网公司股票时,先把一部分换成纽约房地产。


Sarah Lacy:雅虎是一个经常性的买家?


Fred Wilson:我们把公司卖给了很多家公司,当然,雅虎买了不少。


Sarah Lacy:一些人觉得,没有实际业务经验的 VC 不适合成为董事会成员。你觉得呢,这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害吗?


Fred Wilson:是的,需要依靠其他方面来弥补。


比如,我的朋友 Jordan Levy,现在做 VC。我在 1991 年投资了他的公司,参加第一次董事会会议的时候才 30 岁,但我也开始提建议。


他马上阻止了我:“等等!你对这项业务一无所知,也没实际经营过一家公司。除非你来这里一个星期,在一家公司实际做份工作,否则我不想听你说的任何事。”


我当时想,“好的。”真的挑了一个星期去那里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至少他愿意听我说了。当然,他最后也根本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这对我不好的一个点是:几乎我的每个同事都在创业公司工作过。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学习曲线要陡得多。


但也有好处:因为我从未经营过一家公司,我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能做得比 CEO 好。所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始终非常尊重 CEO 的工作。


Sarah Lacy:挺有趣的。那作为董事会的一员,你怎么定义自己?


Fred Wilson:consigliere(军师,黑手党的黑话)。我喜欢把自己当作企业家、CEO 们需要建议和咨询时,所信任和倾听的人。


关于互联网泡沫与创业文化


Sarah Lacy:我想聊聊互联网泡沫。那段时间你在纽约对吗?我 99 年搬到硅谷,也经历过巅峰。似乎纽约更疯狂?至少在硅谷,确实有很多真正的科技公司,比如 Sun Microsystem,虽然股价被高估,但它们都有科技的基因。


Fred Wilson:我觉得这背后折射的是创业社区、创业中心的文化底蕴,这会影响几代人的成长。比如硅谷,当时可能是第六代、第七代了。


从第一代的一两家公司成长、成功、上市、创造大量财富、培养大量人才开始,财富和人才不断被投资到下一代。


第一代像是仙童半导体、惠普这些公司,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然后下一代多出了几个,再下一代数量再次翻番。可能到我们这一代能有 50、100 家标志性的公司。就像一棵树,长大,开花,结出种子。


当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纽约还处于第一代。这棵树没有根茎,没有孵化出较成熟的公司,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投机泡沫。


这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情况,每个人都在某个时间段赚钱,但大多数都是“假公司”。


Sarah Lacy:你当时是什么想法?只是笑笑说,“虽然弄不懂,但这似乎能赚钱。我们继续投吧”?还是真的有投资策略,认为这是新经济,还算理性?


Fred Wilson:我认为这不合理,因为我确实有金融背景,考虑过基本面和真实价值。我在商学院学到的是,公司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结果。一家公司怎么可能在没赚钱的时候就拿到 200 亿美元的估值,更何况它看起来可能永远不会赚钱?


但是每个人都卷入了这样一个事实:“嘿,我们今天加注 1 美元,一年后可以收回 10 美元。继续玩吧。”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在赚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入游戏。我当然也明白,总会有一天,这一切都将以某种糟糕的方式结束。


我们开始尽可能快地出售公司。1999年,我们已经投出好几十笔,这一年大概卖掉了 12 个。然后我们打算继续新的投资。


结果,音乐戛然而止。


Sarah Lacy:那时纽约大部分人是什么样的?是真的有优秀人才还是比较投机?


Fred Wilson:有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些人出于正当理由创办了公司,但也有很多人出于错误的原因创办了公司。


还有很多人进入这些公司,他们从未在创业公司工作过,曾在银行、经纪公司、广告公司、媒体等行业工作过。他们进入创业公司,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比如,你可能聘请了一位曾在 500 强企业担任营销副总裁的人,他们一进来就说,“好,我需要 500 万的广告预算,以及 20 人的营销团队。”我们当时实际上已经给到他们。


但这其实挺疯狂的。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根源在于这里没有地方性的人才库和创业文化。


现在我们当然有了。大家都吸取了教训,知道如何精益求精,并以创业的方式做事。


但那时候,根本不是这样的。


Sarah Lacy:在情绪层面上,周围人是如何影响你的?比如大家经历过负面的事情之后可能有不同反应。你呢?


Fred Wilson:首先,我并没有对互联网失去信心。我们为投资者赚的钱多于我们损失的钱。


泡沫破灭时,我们的 portfolio 中有 36 家公司。关了十几个,十几个等差不多稳定了卖出去拿回一部分钱,还有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后来的确变成了大公司。


这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经历。我学会了分类和取舍,哪些公司是长期有价值的,哪些是不得不关掉的,哪些应该尝试抢救一下。


当然,在那段时间里我也在学习和观察大家的行为方式,有些人的确不负责任,甚至不再参加董事会会议。告知别人说:“我们注销了基金,不想再收到你们的消息了。”然后就离开了。


也有人坚持下去。现在我周围的伙伴有一部分是 99 年就开始合作的,我对他们抱有很大的尊重。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经历。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错误,以及到底什么样的公司 work,什么样的策略有效,为什么失败的那些不 work。


当我们后来成立 USV 时,很快就投了一些公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的学习和反思。


关于泡沫的反思和教训


Sarah Lacy:可以把经验和思考用具体例子分享一下吗?


Fred Wilson:当然。


我们认为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双向沟通的媒介。如果你看我们在 90 年代所做的大部分投资,都是真正利用互联网这个优势的企业。那些没法成功的公司,只是尝试把线下业务生硬地套上互联网的概念,并没有利用互联网的任何原生优势。


比如把“纽约时报”搬到互联网上,其实和互联网本身关系不大。但像 Craigslist、eBay 这些公司,试图搭建一个双向、甚至可以无限拓展的网络。这是我们学到的一件事。


我们学到的另一件事是精益。在种子轮、A 轮中花费很少的钱意义不大,因为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我们而言,做一千万美元的种子轮是没有意义的。


然后我还学到一件事,要明确哪些人你一定不投,因为你可能投资的人很多,必须非常谨慎地挑选合作伙伴。


Sarah Lacy:你很看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企业家不同意你的意见时,怎么办?


Fred Wilson:他们通常会赢。因为这是他们的公司。


多年来,我做了一些不错的投资,并且因为我做得很好赢得了声誉。我认为,如果我真的对某些东西感兴趣,企业家更愿意听我说。


尽管如此,我仍然不断发现,我们必须接受的是:这不是我们的公司,是他们的公司。


当然,确实存在某些危机时刻,公司没做好,或者管理团队有问题,董事会必须采取行动。


这不应该是因为投资者对企业家的行为感到不舒服,而是因为有更大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我认为,业务足够优秀的人能够理解,我们是为企业家服务的。


Sarah Lacy:你如何看待炒作?包括 Tumblr、Twitter、Foursquare、Zynga,在不同的时间都烧钱 pr。你的看法是什么?


Fred Wilson:这是一种毒品。作为企业家,你无法抗拒。但如果你选了这条路,也得承担后果。


Sarah Lacy:我们来谈谈 VC 行业的变化。我发现,总有人评价一家公司,“他们肯定活不到下一轮”。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他们确实筹集到了下一笔资金。再比如大家都说,“这个行业肯定赚不到那么多钱”,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涌入。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悖论,每个人都在说,“这不可持续,我们不该投入更多的钱。”但他们都在谈论其他人,自己却希望继续投入更多资金。


这怎么解决?能解决吗?


Fred Wilson:我认为没法解决......从我的视角来看,VC 行业是个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行业,例外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只会有一小撮人闯入精英圈子。


如果你的公司被认为是行业中最好的公司之一,那么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企业会想和你合作。


但这不意味着你赢了,因为还有其他公司被认为和你一样好,你必须打败它们。如果你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你必须说服他们与你合作而不是其他人。


这些公司才能真正为 VC 带来回报,而投给其他公司的钱基本都打水漂。VC 行业一直就这样,只有极少数人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A16Z 是我认为的一个极少数案例。


Sarah Lacy:所以你们也是这种情况?


Fred Wilson:是的,而且我们成功了。


在 2007 年的三个月里,我们投了 Zynga,Tumblr 和 Twitter。当时我打电话告诉 Ev,“我认为你应该让 Twitter 独立出来,我给钱。”他说,“你会来旧金山吗?我们想跟你谈谈。”


于是我们和 Jack、Ev 坐在一起,他们问了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用哪个产品做这事?要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吗?怎么样的思路?”大概这样聊了一个半小时。


然后他们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但他们还想弄清楚,哪家 VC 最容易满足他们的期待。所以我想,我们静静等着就好。果不其然,等飞回纽约后我打给 Ev,他说,“你们是最合适的,给我们发 TS 吧。”于是我们顺利投了这家公司,这就是我们的方式。


至于 Zynga 和 Tumblr,我想,我们恰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方。


当然,这是因为我们始终睁大眼睛。我们知道应该投什么,然后去投了。从那以后,我们做得都还不错,所以人们认为,想融资的时候应该和我们聊聊。


如果我们在接下来五年做得很糟糕,肯定会很快败掉自己的名声,希望不会吧。


英文原版地址:

https://www.startups.co/articles/risky-business-startups-co-interview-fred-wilson-co-founder-union-square-ventures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