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偶像,门门有饭圈:天下苦粉丝久矣
2018-12-24 14:00

行行出偶像,门门有饭圈:天下苦粉丝久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你想象中的爱豆是个什么豆?演员?歌手?主持人?


那如果我说,上图中声势浩大的粉丝应援,主角并不是任何一个你所熟知的娱乐圈明星,同时这也不是演唱会,而是相声专场,你相信吗?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带你走进那些非典型饭圈,看看这些不饭寻常豆的粉丝们都在想些什么,而他们又给这些圈子带来了什么改变。


破圈层热爱:命运的意外


一个月前,“追星界段正淳”小周被YouTube推送了张云雷的一首《探清水河》,以及改编版的《照花台》,随即一发不可收拾。


笔者和她聊天的时候,她还沉浸在没抢到张云雷生日专场门票的忧伤中。


混迹饭圈多年,小周从高中入坑BigBang以来一直死磕韩流,是各路男团女团的路人粉,国内娱乐圈亦是墙头无数,“谁的剧正热播谁就是老公”。


小周在香港读书,YouTube上看韩团综艺MV看到停不下来是常事,但她没想过偶然点开的几个相声视频,在神奇的算法推荐下,变成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今年以来,相声圈爆红,张云雷一跃成为德云社的流量担当,背后是无数个像小周这样的饭圈老司机。


她们熟谙追星之道,应援、打榜、控评等一系列操作都是信手拈来,很快就把饭圈文化渗透到了这门传统曲艺中,把“太平歌词老艺术家”打造成了人气偶像。


两年前的夏天,里约奥运会期间,小王同样是在偶然的机会下知道了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


从“冷漠”表情包开始,这位乒乓国手开始被微博上的大众注意到,最后连纹身、撕衣服乃至小时候把刮胡刀片当巧克力吃的趣事,也被当作“萌点”翻了出来。



由于吸引了混迹欧美、日韩及国内娱乐圈的广大迷妹,张继科一度被称为“统一饭圈的男人”,连小王这样从未正经追过明星的路人也不幸沦陷。


饭圈文化不再独属于娱乐圈的鲜肉爱豆,而是走向了文体两开花、跨界无极限的道路。


相声和乒乓球都曾是红极一时的大众娱乐,最近两年的 “饭圈化”可以算作冷清许久之后的翻红。而像电竞、说唱乃至街舞这样的“非主流”圈子,则随着赛事和综艺的热度,逐渐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渐渐收获了主流的认同,以及声势浩大的饭圈。


小周认为,饭圈这个发展趋势,主要来自于迷妹群众日益增长的偶像崇拜需求和落后的爱豆产业之间的矛盾,而填平这个矛盾就得靠全行业偶像化:


“对比韩国,人口和我大中华根本没法比,红的明星感觉比我国还多,明星之间的竞争极其激烈。而我们这儿是粉丝和流量嗷嗷待哺,对于有点真本事又有点个人魅力的人来说,这是个极有机会的市场。”


饭圈或许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但饭圈女孩却是流动的。她们戴着心动滤镜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各大角落,往往能比大众更敏锐地发掘出那些拥有偶像潜质的人——什么样的行为是“苏”的,什么样的表情是“萌”的,什么样的经历可以造就何种酷炫的人设。造星这件事,她们做得比星探更好。


“颜值是那个1,其他是后面的0。有了1,我们总能发掘出后面无数个0。”


到如今,似乎一个公众人物甚至素人,但凡颜值端正(普通人中的帅哥美女即可),有一技之长,不论是性格魅力突出还是业务能力卓越,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个曝光机会,都可以迅速地完成人气的原始积累。


饭圈的出现:一种必然


聊完“为什么喜欢张云雷”,笔者试图问小周,为什么要用饭圈的模式去喜欢一个传统相声演员?


她回答:“习惯了,不然呢?”



追星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极强的路径依赖。对于她们这样的“饭圈老人”来说,见到可爱有魅力的人儿,想追、想夸奖、想为他花钱,早已成了一种下意识的直觉反应。


人要如何解释直觉呢?


问她们为什么要把相声演员、运动员、电竞选手乃至畅销书作家当偶像追,就好像你问一个左撇子为什么不用右手拿筷子一样奇怪。


而另一方面,饭圈的江湖看似复杂,其实早已形成了一套极为成熟的话语体系和运作机制,复制粘贴起来很容易。譬如,追星女孩们曾经为“山争哥哥”徐峥吹过一场盛大的彩虹屁,一天之内就可以给山争老师如法炮制顶级流量的全套待遇。




因此,在每个意外走红、人气高涨的非典型饭圈中,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大粉”。


她们追星经验丰富,把前圈的规则平移过来,为这个新生的饭圈定下基调,建立组织,并成为最早那批反黑组组长,打投榜主力,以及前线应援的送花代表。最后饭圈成形,她们也坐拥十几万微博粉丝,获得了圈子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然,也会有很多追星新人涌现。


在小周的印象中,就有不少80后的“老阿姨”都把第一次饭爱豆送给了张云雷,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之余跟着她们做数据(投票、转发、控评)


对于这部分新鲜群体而言,她们并不受惯性影响,为何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饭圈?小王会告诉你,这几乎是一种必然,尤其当你粉的是一个娱乐圈聚光灯之外的人物时


在爱上张继科之后,小王突然发现,自己无法拒绝饭圈了。


“你喜欢一个演员或者歌手,他总要上综艺,总会有宣传期,他知道怎么取悦粉丝,怎么营业,就算他不会,公司和团队也会的。很多时候你不混饭圈,也可以轻松地接触到这些东西,这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但运动员完全不是这样。”


虽然同为公众人物,但比起演艺明星,这些新兴爱豆的主要曝光依旧局限在他们的专业领域,所属的机构显然也缺乏专业的公关经纪能力。如果说偶像是一个“提供有关亲密关系想象素材的数据库”,那么这些半路出家的“爱豆”们能给到粉丝的素材相当匮乏,不得不靠饭圈里各位勤奋的迷妹来女娲补天。


媒介会改变人的平衡感,就比如粉丝们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了偶像,但却没有足够多的偶像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种心理失衡带来的焦虑,只有在密切关注偶像动态的饭圈可以找到出口。


乒乓球粉丝自发为中国乒乓球队提出的人气运营方案


对小王来说,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人间不值得,但微博超话和B站值得:


最前线的炮姐会实时发来哥哥训练上下班路上的精修照片,有时还会有内场训练小视频;有才的剪刀手up主则会搜罗出哥哥十四岁的比赛视频,并剪辑各种可爱/帅气/性感/鬼畜合集以供循环观看;而知名的站子还会发售哥哥的写真集和周边,让粉丝得以收藏……


“当你可以离他近一点、了解他更多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偶像:贩卖梦想的职业


“为什么要离他近一点、了解他更多呢?看比赛不就好了。”


笔者把小王的话转述给了资深电竞粉丝小张。小张喜欢一个电竞选手,就会看他的每一场比赛和直播,花无数时间去钻研他的技术风格,而不是在微博上转发他最新的照片并配文“啊啊啊啊啊啊我死了”。


饭圈文化的入侵,一定会引发这些圈子里原生爱好者的不满。


“她们好奇怪啊,还给拍照修图磨皮的,而且比赛输了还要吹…...竞技体育,菜是原罪啊。”小张真心对这些新粉的行为感到困惑,一如乒乓球迷指责张继科的迷妹不懂球,比赛时大喊大叫太吵,以及郭德纲评价张云雷的那句“相声说成这样,你也是欺了祖了”。


KPL人气电竞选手AT


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壁垒,来自于他们情感诉求的基底不同。


饭圈有句名言:“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像小张这样“只吃鸡蛋,不关心老母鸡”的硬核爱好者永远不会懂,许多人看到就那只鸡就是因为它漂亮,和蛋都没关系,怎么可能不关注鸡呢?


尽管饭圈组织以及规则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将这些迷妹迷弟区别于普通爱好者的核心要义只有一个:他们追求和偶像本人建立强而直接的联系,而饭圈就是粉丝对偶像的集体占有。


《从练习生到虚拟爱豆,孵化的不止是流量》这篇文章中曾提到,无论是亲妈粉、姨母粉还是女友粉、男友粉,他们都试图建立一种“想像性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需要互动来维持,而和高人气偶像的互动恰恰是一种稀缺资源:


“韩国竞争激烈的是偶像,中国竞争激烈的是粉丝,一场相声专场,你也想见张云雷,我也想见张云雷,当然是价高者得或者近水楼台了,不付出代价根本什么联系都建立不了。”



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圈子,一旦火了,都会面临资源分配的难题。此时,引入饭圈的等级和贡献机制就成了维持稳定和公平的刚需:运营后援会的大粉可以优先拿票,负责美图产出的站姐被允许站前排,周边买得多超话刷得勤的粉丝被抽中的概率更大…..


“我觉得有必要区分人气和饭圈带来的影响。很多人,包括很多圈子里的老粉丝,往往觉得是饭圈化带来了很多幺蛾子,但其实是我们在解决人气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并且让它们有利于这个圈子和偶像本人发展。”


小周的说法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庞大的饭圈为何能运转得如此有序。即使是那些默默无名、没有一技之长的粉丝个体,也被有条不紊地收编到了饭圈队伍中,并获得了很多赢取“参与感”的可能性:不会剪视频,你还不会发弹幕吗?没钱没时间去现场,你就不能动动手做点微博数据吗?


很神奇的,这些粉丝经济长尾效应里的尾巴,本该拥有身处饭圈底层的被剥夺感,却通过“付出”体验到了“收获”的美好,仿佛自己也参与到了偶像的人生中。


诚然,如全媒派之前的饭圈战斗粉图鉴所描述的那样,在兢兢业业做贡献之外,像个战斗粉一样骂人也成为了某些粉丝刷取存在感的选择。而这恰恰是小周无法解释的部分——粉丝过于维护自己爱豆而引发的骂战,确实破坏了这些圈层原本正常的讨论生态和自由的批评文化。



曲线救国之后,何去何从?


有组织的管理,让饭圈更好地把饼分匀,动员起粉丝的热情,而这就带来另一个好处:更高效地把饼做大。


国乒许多年前就开始提“三次创业”,但最成功的商业化IP赛事,却是里约奥运会之后第二年举办的“地表最强十二人之杜塞尔多夫选拔赛”。这仅仅是一场世乒赛名额的队内选拔赛,年年都有,唯独那一年开出了演唱会的效果:现场横幅招展,人山人海,带着手幅和头饰的女孩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浪。


永远收藏在小王心里的一个瞬间是这样的:某场张继科的比赛,比分胶着到她逃到场馆外面透气,但一边又忍不住关心赛况——张继科的粉丝太多太热情,她光听场内鼓掌欢呼的音量和频率,就能听出他是否得分了。


而就在里约奥运会之前,某场乒超联赛中,甚至还出现过全场只有一个老大爷的冷清局面。


不论是对于传统艺术、冷门体育项目还是曾经非主流的行当,饭圈和饭圈背后的人气,都给他们的商业变现以及文化推广,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尽管不是大多数粉丝的主观目的,却造就了这样的客观结果。


这些粉丝的心意是很难改变的,譬如要求他们爱相声多过张云雷,爱乒乓多过张继科。他们的热爱的出发点,使得他们不太可能被同化成一个单纯的球迷或者票友,唯一的方法就是和他们好好相处,尽量引导,有效利用。


拥抱粉丝,或许就要冒着自身文化受损的风险,而推开粉丝,就失去了绝佳的转型和变现机会,这道选择题很难。好在,每个经历饭圈文化入侵的圈子都没得选。


毕竟,粉丝要涌入,你以为你挡得住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