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也是人,心中的痛苦向谁说
2018-12-26 16:18

大妈也是人,心中的痛苦向谁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知乎日报,作者:程毅南(腾讯用户研究)。


其实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业务来说,“大妈”是个不重要的群体——我们的新产品、新功能和新业务总是围绕着年轻时尚有梦想肯花钱的年轻人,而“大妈”就被留给传销、鸿茅药酒和不靠谱的理财产品去围猎。同时,大妈也承受着很多社会污名,在外面她们跳着扰民的广场舞,在家里她们催子女结婚生子,有时候还会在火车上霸座,或者去拦着婚车要钱。曾经在滴滴声名鹊起的日子里,人们担心中老年人疏于科技,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牺牲品,这对他们不公平。而时过境迁,也绝少再有人提起她们。


然而,大妈其实对用户研究来说极为重要。正是因为大妈们不熟悉互联网产品,他们没有像年轻人一样遇到过那么多 bug 和千奇百怪的设计,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不知道也许左滑或下拉就能看到更多信息,他们不知道也许在 APP 中的某个地方还埋藏着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功能……他们不擅长探索,他们不敢试错,甚至,他们发现无法实现需求时,会怪罪自己,觉得是自己太笨,玩不懂年轻人的东西。然而,如果你希望能从最基本的认知习惯出发来改进产品,你恰恰需要通过这些“新手”和“傻瓜”的眼睛来看问题。所以,在可用性测试时,比起遇到问题马上就能尝试其他路径解决、明明遇到很多问题但最终还是麻木地表示“还行吧,能用”的年轻人,我更喜欢邀请“天真无邪”的大妈来做测试。


我就遇到这样一位大妈。


在开始测试时大妈就明确表示,自己不太熟悉在网上买东西,总也买不好,所以她都是在线下买东西,“你们年轻人的东西我用不惯,我喜欢传统一点”。后来我发现,就连她自己信任的品牌、熟悉的产品,有 5~6 年的购买经验,几乎买遍了这家全部的东西,也都还是要在线下买。我问:“那您这么熟悉,肯定也不用摸不用试,如果能在网上直接买了送到您家,会更方便吗?”大妈也爽快,“当然方便,我太想这样了,但我就是不会用啊!” 所以我确信,大妈也想方便,她们不是老顽固,只是有东西横在她和互联网之间。


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排序的逻辑、提示的方式、页面的布局、颜色的误用,等等等等。我们研究的这款产品问题格外多,无论是大妈还是小年轻,甚至一些产品专家(在装成自己是傻瓜时)也无法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这些设计问题我就不详细说了,我就说说大妈。


当这位大妈遇到她的第一个困难时(也是一个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简单尝试了两下后,发现无法解决,向我表示自己没法找到商品完成任务。为了保证测试的专业性,我不能直接教她该如何“正确地操作”,因为我们需要看用户遇到问题时如何自己克服探索,于是我就问,“那怎么办呢?”大妈很直接地一摊手:“那我还是去实体店里买罢”。


“啊??”我这声惊叹倒是发自真心。一般来说,被试对于“那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回应是马上去尝试一下别的路径,我真的没想到大妈这么快就放弃了。这才是她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而就我们 40 分钟的任务设计来看,这样的问题她恐怕要遇到 7、8 个,年轻用户往往能趟过这些坎最终完成任务,我原本猜想大妈也只是比年轻人慢点,但没想到大妈直接就放弃了。


我只好鼓励她“您先别放弃,再试试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于是大妈尝试、失败、尝试、失败,周而复始……为了推进测试,我只好多给出一些提示和执导,大妈有时恍然大悟表示原来如此,有时摇摇头表示我真的看不懂。同时我也在不断安慰她“确实是产品做得差”,“您的问题非常合理,真的是他设计得不好”,“我第一次用我也这样”……但我隐约察觉到,大妈其实一直都很困惑和懊恼,觉得是她自己不会用,而不是我们做得差。测试越多我越感到愧疚——大妈很努力地在坚持、在尝试突破自己,而我们对她的回报就是一个又一个设计缺陷。


漫长的旅程总算走向末尾,再差的体验也需要个了结,于是我恬不知耻地问大妈,既然了解了这么个渠道这么个工具,以后会不会用?出乎我的意料,就算整个过程很难用,大妈依然觉得这个 APP 很有帮助,以后买东西之前都会看看,至少可以和线下门店比比价,看看哪里便宜,要是 APP 便宜就在 APP 买了——大妈对某款商品原价 299 在 APP 特价 199 记忆犹新。我感到欣喜,同时我想到还有一个功能没有测——商品线下扫码——既然大妈说她会比价,那她说不定会用呢?于是我就再得寸进尺地问:“那您会在店里用吗?”


出乎意料的回答又来了——“不会。”


“为什么啊?”


“我觉得在店里用手机 APP 比价,店员不会喜欢,会嫌我们大妈讨厌、爱占便宜。”


我和旁边负责记录的同事,两个 90 后,面面相觑:“不能吧,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在店里拿手机出来拍照、扫码、看价格再正常不过了呀?”


大妈苦笑一下,“我不敢这么做,我觉得年轻人(店员)不喜欢我们在店里用手机。年轻人觉得我们都是“大妈”,“大妈”你知道吧,跳广场舞扰民的那种大妈,手机不会用,小孩也不愿意教我用,嫌我烦。早两年我还经常拿着 APP 问别人该怎么用,现在我就不怎么问了,也不怎么用了。”我其实已经察觉出来了,她真的是这样,一旦发现自己用不好,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是自己不适合。


“冒昧问一下您小孩今年多大?”


“18 岁。”


“刚上大学?”


大妈点头。


“正是叛逆的年级。”同事评论道。


我一下想起早几年我妈问我某些 APP 怎么用,我也总是光顾着自己玩游戏懒得教她,而且口气很不耐烦。现在我不这样了。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漫画,讲父母是如何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蠢问题,而且很多问题一遍又一遍,还有些天马行空的问题成人也不知道,但还是要硬着头皮说,而当他们老了,孩子们却开始嫌他们的问题烦。我一想到这个漫画就充满愧疚感。当然我妈已经是个网购高手,但她也总有不会用的新东西,其实有时候我也不会用,但我觉得我可以帮她探索然后再教给她,反正我不怕把东西捣鼓坏了。


大妈用比较平静的语气讲道:“我觉得手机这些东西是你们年轻人的东西了,我们老了,不适合这些新科技了”。


这话我听着很心酸,我觉得并不应该这样。科技应该为所有人服务,而设计就是沟通科技与人的桥梁,桥没修好,人过不了河,难道要怪人不会飞?甚至反问人为什么要过桥、呆在桥这边不是挺好嘛?固然随着年龄增大,人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都在下降,但很多产品的设计本身也很差,大妈们不会用并不完全是因为她们笨或者他们不学习,而是一些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根本就没考虑对他们笑脸相迎。我从这些粗制滥造的设计中,感受到了一种残酷的排斥感,一种你用不来无所谓,反正你也不是 Target Customer 的傲慢,一种权力阶层对弱势群体的蔑视。


我觉得这并不公平。我们现在还年轻,有些人还在嘲笑老人不会用手机,而如果二三十年后我们也老了,到时候 VR/AR 或者什么更酷炫的科技成了人类的日常,我们这一代人也要被抛弃了吗?我们会不会也成为一群新的广场舞大妈,比如“触屏大妈”、或者“徒手开车糟老头”?


如果我们的科技公司一直保持着这样缺乏温度的性格,那么即使我们的经济持续腾飞,我们的社会还是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是“人人平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知乎日报,作者:程毅南(腾讯用户研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