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照青年
2018-12-26 17:12

护照青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扯氮集(ID:weiwuhui_com),作者:魏武挥(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事实上,中国签发的护照数量,可能没有各位想象中多。


我稍许查了一下。


2012年,新华网在报道中国启用电子护照这个新闻时提到:


公安机关年均签发普通护照的数量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100万本跃升至1000万本,且仍以每年近20%的增长率递增,有3800万的中国公民持有普通护照。——中国电子普通护照正式签发启用 12-05-15 新华网


2016年,南都有这样的报道: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今日上午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出境入境管理法执行情况的报告透露,目前全国有效的因私普通护照持有量达1.2亿本。也就是说,差不多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人持有因私护照。  —— 公安部: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持有因私护照 16-11-05 南都


2017年,经济日报对电子护照的数量做了一个阶段性报道: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已累计签发电子普通护照9800余万本,按现有签发速度预计本月将突破1亿本,届时新号段证件将投入使用。——公安部:全国电子普通护照签发量即将破亿 17-04-10 经济日报


公安部官网也做了类似的信息发布。


综合上述报道,如果我判断当下中国公民(大陆地区)持有的私人普通护照数量不超过2亿,应该是一个靠谱的猜测。


而在这2亿本护照中,青年人肯定不是100%。这个群体占据了一个比例。考虑到老年人护照换发时间比较长(比如我父母就是十年置换),年轻人略短(比如我儿子护照有效期只有五年),大部分青年人所持有的护照,都应该落在“电子护照”这个突破一亿本的范畴中。



昨天我和几个朋友聊天,提到了这样一个群体:持有护照的人。这群人有一定的视野,知道东西的好坏,希望使用好的优的美的这样的产品,相对较挑剔。在整个中国人群体中,比例较小。


经过商讨,我觉得可以凝结为:护照青年。即拥有一本私人普通护照的青年人。


拥有护照,不一定出过国。但你若想出国,大概率需要一本普通护照(可能有小部分人持有因公护照出国,但我想他们也应该拥有因私护照)


当趣头条、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兴起时,人们发明了一个词,叫小镇青年。小镇青年和消费降级这个词有一定的关联性。


而护照青年,在我看来,是相对于小镇青年的一种存在。他们可能有交集,但他们应该有不太相同的地方。



先说说对于小镇青年的我的理解。


小镇青年不是屌丝,他们物质上由于各种原因,未见得有特别贫困之处。但他们的精神层面上相对匮乏。


小镇青年的生活缺乏非常明确的目标。可能他们也会有“我想发财”这样的愿景,但愿景缺乏可操作性,很难成其为一种目标。


小镇青年的社交网络是非常贫瘠的。微信官方数据说,微信用户平均好友150人。虽然是均数不是众数,但也可管中窥豹。


由于某些原因,我最近不得不启用了一个新的微信个人号,在捞回过去的社交关系中,我深刻认知了微信上只有小几百人的朋友圈。


有一天我感慨了一句:200人的朋友圈,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


还有一天,我在课上和同学们说,以前我发一条,十来个赞那是打底的。现在么......


课间爆出一阵心领神会的大笑。



小镇青年的特点,使得他们的信息接受行为、消费行为等,都有其独特的值得注意的地方。但这不是我这篇文章重点想讨论的。


护照青年才是我更关心的。


护照青年和“大学生”这个群体,应该有较大的重合。


当王兴说中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只有4%的时候,我当时是震惊的。我还专门去查了查,大致差不离。如果放宽到大专(这也算高等教育),大概可以到8%。


虽然经济下行,使得很多护照青年的消费行为,似乎与小镇青年也有些类似。我有学生开玩笑说,已经开始使用拼多多。


但他们骨子里是非常不同的。


这就像上世纪初经济大萧条时,依然有女士,愿意使用画出丝袜的操作来假装穿上了丝袜。请注意那种微妙心态。



护照青年的社交网络,远比小镇青年来得广阔。这使得护照青年号的朋友圈,与小镇青年有很大的区别。


这意味着,尽管有可能他们在经济上差不多(其实还是有些差别),但精神领域是不同的。更进一步,参照群体是不同的。


参照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社会学有所谓基本群体(相对固定)和参照群体(也可以叫标准群体)的说法,而参照群体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标准树立。个体会努力适应和学习参照群体的群体规范和意识形态,以求未来这个参照群体能成为ta的基本群体。


对于护照青年来说,参照群体高于ta的基本群体。


这使得他们有可能会自嘲比较丧,但内心深处那种向“上”的欲望,依然火焰不灭。


护照青年对“改变”的原生动力,远远高于小镇青年。



我一位好友,向我透露了网易严选的退货率。这个数字很高,令人吃惊。


我和网易的同学私下聊起这个数字,一是他们不太相信,但毕竟不是严选体系的员工,所以也不能完全断定为假,二是严选无理由退货时间高达30天,可能也是退货率高企的原因。


我倒是可以理解这个事。


这里面有个消费者预期的作用在。


当严选告诉你这个是新秀丽代工但品牌叫严选牌的箱子时,尽管已经足够知情这不是新秀丽牌箱子,但你可能或多或少总有点期待:这就是新秀丽箱子。


货到后可能有的心理落差,概率上存在让你想退货。


这是严选商业模式中绕不过去的一环,既然绕不过去,就可以视为严选模式天然的一个特点,你可以从负面去看,也可以视为平常。有些销售模式,天然就有比较高的退货率,这并不等于这是一个行不通的低效的商业模式。


严选的ta就是护照青年。


我甚至觉得,整个网易,它的ta都是护照青年。这意味网易在公司规模上,不改变这一点就永远无法和通吃8~80岁所有人的BAT旗鼓相当,但这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虽然它真的很抠门。


网易锁定的人群,他们想要的,始终比他们能得到的,高那么一点点。


这是向上的原动力。


这个叫:追求。



财新本月19日刊发了一篇题为《救得了IPO救不了估值 境外上市超六成公司破发》的文章。


看题目就知道做pre-IPO那一轮的投资机构(PE),损失有多惨烈。


即将到来的2019年,会是相当艰难的一年。而这个艰难,恐怕也不是一年就能结束的。


消费降级、五环外人群、小镇青年,各种词甚嚣尘上。


我不否认这些词的合理性,作为一个投资人士,也相当明白顺势而为的必要性。


但我始终坚信,社会是应该向上的,是应该向前的,是应该要追求点什么的。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


这好像是《星球大战》里的一句台词。


台词归台词,口号是口号,我们总是要为我们相信的东西,去做点什么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扯氮集(ID:weiwuhui_com),作者:魏武挥(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