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暴跌是因为产品不行?不如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看
2019-01-07 20:41

苹果暴跌是因为产品不行?不如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看

最近最热门的财经事件莫过于苹果市值的暴跌了,一边是财经媒体计算着苹果又跌掉了几个“百度”,几个“京东”,一边是各路财经评论家开始分析苹果暴跌是因为订价失误贪得无厌,是因为竞争对手追赶,是因为对产品的不思进取,库克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这个锅真的完全是库克的吗?


苹果作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它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完全由管理层作出的,而是会不断被股东们所影响。毕竟苹果的重大决策背后都涉及多个利益团体的博弈,而不再是乔布斯的一言堂了。


事实上,乔布斯的去世不仅仅是改变了苹果的创新模式,更是深刻的改变了苹果的公司治理模式。


苹果公司权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公司行为的变化,这才是苹果事件的根源所在。与小米、华为等竞争对手不同的是,苹果作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苹果的主要股东是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创始人及管理团队,而这些投资机构占的比例都不高,清仓退出难度不大,并没有达到和苹果长期捆绑的地步,因此行为更加短期化。



对于苹果这种现金储存极为充沛,眼前危机又不明显的公司,这些机构股东早就对其中储存的财富摩拳擦掌,对于投资机构为主的股东而言,只保持公司安全和发展所必要的资金,而把苹果每年赚到的几百亿真金白银返还给股东落袋为安,是一个喜闻乐见的选择。


如果公司因为高比例分红和保守的经营政策导致公司逐步落后,反正自己占的比例也没大到和公司捆绑的地步,选择用脚投票卖掉就好。也就是说,这种分散的股权下,其实股东们并没有太大动力鼓励苹果去进行一些冒险的,颠覆的行为,更偏向于把该赚到的钱赚到手分掉,少风险的最大化股东利益即可。


(苹果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分别有先锋基金,黑石,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等资产管理公司)


但乔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够镇住它们,但乔布斯去世,库克即位后,苹果内部就开始了持续的变化,苹果开始从一个重点服务消费者导向的公司变向了一个以直接给股东带来短期报酬为导向的公司。


众所周知,乔布斯时代是从来不分红的,更不用说回购这些花哨的动作了,但是库克时代,用于分红和回购的现金可以说是一飞冲天,金额不断攀升,达到每年数百亿的额度,今年五月,公司甚至直接宣布了新的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直到股价大跌,苹果依然坚定地宣布执行股票回购计划。



可能有人说,不要紧,苹果可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回购些股票怎么了?分红怎么了?股东又不是慈善家,难道不应该赚钱吗? 这说得都没错,可是问题在于,苹果的回购+分红金额已经逐步超过了它所能赚到的钱。


从13年库克开始大规模回购+分红开始,苹果的用于分红回购的金额就已经和赚取的利润不相上下,到了18年,干脆就直接分红回购的金额就高于赚取的利润,就是不但赚的钱要分掉,以前存下来的也要拿出去回购抬高股价。



然而,苹果毕竟还要有钱用来维持新的投资和研发,利润全分掉了怎么办?那就借啊。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一分钱带息债务都没有,但是库克却年年举新债,反正苹果大公司,利息低,没钱了多借点就是。


于是苹果的债务/权益比开始一飞冲天,苹果不但创新上从0到1,债务/权益比 上也实现了从0到1点跨越,账面上的债务余额直接超过了账面上的股东权益,与此同时,负债率也节节上升,已经逼近70%。



在这一系列运作下,财务上来看,苹果虽然表面上还拥有两千亿的现金储备,但是背后已经背负着上千亿的带息债务和上千亿的经营性负债,和当初手握两千亿现金,但是背后却没有多少债务的苹果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苹果为了维持利润率,变本加厉的压榨自己的供应商,将其利润率越来越薄。对于强势的,无法压榨的供应商,则甚至不惜牺牲消费者体验兵戈相向(高通诉讼案),这些行为逼迫供应商开始主动多元化业务来源,甚至扶植苹果的对手以保障自身的利润和财务安全。


(图:苹果中国供应商利润率)


对于消费者,苹果的开出几乎两倍于竞争对手的定价以维持利润率,但却连一个快充头都不配,被网友戏称为祖传5W充电头,可以说摆出了一副要赚到消费者最后一个铜板的嘴脸。


苹果宁愿牺牲消费者体验,宁愿与供应商为敌,不断削弱自己长期以来立足的根基来赚钱,赚下来的钱却用于以百亿为单位的分红回购来实现机构股东的短期利益最大化,如果用一句古话形容,那就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这种行为的后果,著名美国保健品公司GNC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这家上世纪30年代成立的保健品公司从2012年开始,不断的低息借债,将自己负债率提升到70%以上,同时使用高于经营现金流的自己回购公司股票,一度回购了接近30%的股份来推高股价,然而,当它的竞争对手向它发起进攻时,高杠杆下的GNC由于无力增加研发和营销费用,导致无法应对竞争,最终一度暴跌90%。


当然,苹果的经营能力远远超过GNC,苹果也仍然掌握着2000亿美金以上的现金储备,拥有稳定优秀的管理层,但面对创始人团队直接掌控公司决策权的小米和华为,苹果的股东们很可能成为它发展的掣肘。


同时苹果其实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随着一家公司真的实现跨越周期的长期发展,终有一天原始股东和创始人团队都会离去。当新的股东不再愿意为公司的远大理想承担风险和亏损时,新股东的现实利益和公司长久发展之间的利益,该究竟如何取得平衡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8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