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休哥
2019-01-11 15:02

梁文道: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休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讲述:梁文道,来源:八分


不知道你小时候的生活里,有没有出现过一个聪明的光头小和尚,他遇到难题时总是喜欢在脑袋上画圈圈,不出一会儿就能想出解决的好办法。


他就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又译《一休哥》)里可爱的一休。


去年年底,一休的配音演员、日本著名女声优藤田淑子不幸因癌症去世。



在她去世之后,许多人开始回忆起小时候看“一休哥”的经历。其实,一休在历史上,确实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这位一休师父小时候,也确实像动画片里那样聪颖睿智又天真无邪,可是如果你了解过长大后的一休和尚,相信也会非常“毁三观”。


今天,道长就和大家说说一休和尚的故事。


一休,是“狂僧”也是“皇子”


一休宗纯(1394年2月1日-1481年12月12日)日本后小松天皇皇子,幼年出家,是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


一休,在日本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传奇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最主要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像动画片里演绎的那样,小时候的他那么聪明可爱,而是因为他长大之后,表现得疯疯癫癫。



尤其是中年之后,在他40多岁的时候,有一回来到了大阪附近的堺市,他手提一把木剑就在市内四处闲逛。旁人见着他就问到,“大师,您这把剑是用来杀人的,和尚是要救活人的,你拿着它做什么呢?”


他解释道,“这个时代的出家人就好比这把木剑,剑在鞘里很中看,就像出家人在禅堂。一旦离开禅堂,就好比木剑出鞘,完全不中用,连杀人都不可能,更何必说是要救活人?”也就是说,他的这场“行为艺术”完全是为了讽刺当时的出家人。



为什么他要讽刺当时的出家人呢?这是因为在一休生活的那个年代,日本的佛教,尤其是他所修行的临济宗禅宗变得十分堕落,很多人表面上道貌岸然,看着都是高僧大德,但私底下酒肉不忌、私养女人,不守清规。


一休早年修行的时候,其实一直是个艰苦修行的僧人,但在40岁之后,他也变得又酒又肉,佛门清规也一概不在乎。不过和他所厌恶的那群出家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有什么作为都是不藏着掖着,直接就做出来,就有人指责他的放浪行为说,“你身为出家人,一天到晚逛青楼,这像话吗?”他却回答:“名妓谈情,高僧说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至他78岁,他还和一位盲女艺人恋爱,还写下很多艳诗,比如有这么一首——


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鸳鸯私语新。


新约慈尊三会晓,本居古佛万般春。


其实一休法师就是这样一位出了名的“狂僧”。



他成天说话颠三倒四,酒肉淫食,放浪形骸,可是又喜欢在街头陪老百姓一起欢乐,偶尔还会帮助大家,同时还常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语,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这都是为了教化人心,总之是个古怪癫狂的出家人,所以他在日本非常出名。


而且,一休的父亲还是天皇,一休其实是位皇子。可是,由于当时日本内乱,所谓的日本“南北朝时期”,而他恰好是南朝人,所以在南北朝时代结束之时,他便被迫出家,就和《聪明的一休》里演绎的一样,由于掌权的将军害怕一休这一脉南朝后人,以后可能会颠覆他们的权势,所以就逼迫他们进寺院出家。



今天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京都就有这么一座小寺庙,一般人并不太常拜访,就叫做“一休寺”(酬恩庵 一休寺),其实这座寺庙原本并不叫“一休寺”,后来被称作“一休寺”就是因为一休法师是被葬在这里。


这座寺庙和一般寺庙十分不同,埋葬一休的这个地方是由日本的宫内厅管理,也就是由日本负责皇室事务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而且禁止一般人参拜,这就是由于一休的皇子身份。


酬恩庵


一休寺里的宫内厅立牌


一休法师修行的是日本禅宗的临济宗,其实临济宗最有名的一座寺院就是京都的大德寺,一休晚年时曾做过该寺庙的住持,早年也曾在此修行。


日本和尚吃肉喝酒、娶妻生子的由来


佛教,正如任何其他宗教教派一样,到了哪都会出现本土化的情况,中国有中国的一套,日本就有日本的一套。


而日本的佛教相当奇怪,原来日本的出家人真能吃肉喝酒,还能结婚生子,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到日本寺院观察,会发现他们在修习阶段其实非常规矩,有很多非常严苛的准则,对学僧的训练也相当严谨,让他们上专门的佛教大学,可以说都是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


可是唯一与中国佛教,或者我们传统认知的佛教最为不同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不守所谓传统的“声闻戒”,或者汉传讲“四分律”,这是什么概念?



佛教,尤其大乘佛教有一种“声闻弟子”的说法,指的就是当年佛陀在世,初转法轮的时候,那些跟随在他身边,听到他说话,听他的教诲,随之悟道的这批弟子,被称为“声闻弟子”。


这个时候他们传下来的戒律,或是世尊颁布给他们的戒律,就叫“声闻戒”。


声闻戒里就包含了一些我们今天觉得很基本的戒律,比如要保持独身、不能喝酒,到了中国汉传之后还加上了不能吃肉的戒律,这是到了中国之后,佛教出现的一个新的变化。


其实传到日本,本也应该如此,可偏偏就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这就要说到在日本佛教历史上,在一休之前就曾出现过一位影响力相当大的人物,就是今天日本佛教最大宗派之一——净土真宗的创始人亲鸾法师。


亲鸾


亲鸾法师有一个很独特的主张,他是修习净土宗的,净土宗在中国也是最为流行的宗派之一,强调一生一心念佛(唯一修行念佛) ,认为只要诵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得救,即完全相信一种他力救济,而不是靠自力救济。


他有一套观点,因为他特别慈悲,尤其关心一般老百姓能不能得救的问题,于是他首先发现许多猎人、渔夫、屠夫、下级武士,他们往往都要做一些杀生的事情以此为生,如果按照“因果”的观点,这类人死后都将堕入恶道。


可是如果要让他们不杀生,他们的生活都成问题,又该怎么办?所以亲鸾就说,善人尚且都能够得救往生,何况这些所谓的恶人,他们并不是存心要作恶,而是没有办法,所以也要想办法救他们,他们怎么能够得救?那就需要坚信“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就能够得救了。



然后,他再往前推一步,说到传统上要求出家人遵守的那些戒律,比如不能喝酒、不能吃肉、不能娶妻、不能生子,这些戒律就好像认定,出家人只有通过这种种戒律才能够得救。那么一般老百姓都要娶妻生子,还有一般的女子,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他就认为,其实男女都能够得救,而且即使结婚生子一样可以得救,由此再推导而来,其实出家人也根本没必要谨守独身戒条,一样可以娶妻生子,尔后亲鸾自己也还真的娶了老婆。也是从那时开始,大家就认为,日本还真有这样一个传统了。


日本和尚又酒又肉,原来也受到明治维新的影响?


可是一般我们都会认为,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因为直到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日本还是有很多寺院,严格遵守清规戒律的。即使今天去日本旅行,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寺院门口,煞有介事地立着石碑,上面写着荤腥等物不能进入寺庙范围内。不过,其实这一般也只是给观光客参观的一处古迹而已,寺庙里其实仍然又酒又肉。


这就要提到明治五年(1872年)当时的日本政府宣布了一则命令:从今以后,僧侣可以随意肉食、娶妻、蓄发。


当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次运动?如果你听过看理想的《明治维新10讲》就会了解,明治维新是个力图日本全盘西化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底下,当时的日本政府有很多特别的想法和考虑,比如关于吃肉的问题,其实原本不只日本的出家人不吃肉,连一般老百姓都几乎不吃肉,今天日本菜系里的和牛寿喜烧等等,其实都是从明治维新之后才流行起来。


因为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人基本上只吃鱼肉,牛猪羊马这些动物都是不吃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是不好的东西。当然也有些人发现这些肉还真的挺好吃,便会偷吃,但是一般都会被认为,这是一种很让人鄙视、十分低贱的一种行为。


可是当时日本的明治政府却认为,为什么这些“老外”打仗那么牛、那么厉害,肯定是因为人家身体素质好,为什么他们的身体这么好?那是因为他们是吃牛排,于是明治政府决定,日本人从今开始也要吃肉,明治天皇还带头吃肉。


而且,不仅一般老百姓吃肉,出家人也得吃肉,这是为什么?因为出家人也得身体好,现在全民都在预备当兵服役,出家人也同样是国民,也得当兵。


更重要的是,当时还发生了一个运动叫“废佛毁释”,什么叫废佛毁释?


实际上,日本自古以来是以佛教为社会的核心宗教以及核心的意识形态力量,但是明治天皇时期需要重振天皇的权威,天皇的权威从何而来?这就需要谈及天皇万世一系,天皇是神的儿子等等,但这一大套说法都离不开日本本土的原生宗教,那就是神道教。


但是,在明治以前很长的时间之内,神道教一直被认为是附属于佛教的,是被佛教吸纳掉的宗教,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神道教的神社和日本的佛事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



神社的管理权、财政权,甚至神社中受人参拜的一些主神都是归佛教管理,归佛教僧侣主持。由于明治政府现在需要重抬日本本土的宗教观念,要将中国传过去的佛教打压下去,也就是一个爱国主义的表现,所以叫“废佛毁释”,废佛毁释也就有了这样一个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背景。


除此之外,当时他们认为日本的佛教已经十分堕落了,江户时代的佛教被政府养得很好,寺院占据了众多田地。由于寺院被养得非常好,所以出家人也变成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很多人就选择出家,还当成一类职业工作。



当时的日本政府当然就觉得,这很不像话,所以必要进行大力改革,逼迫许多出家人还俗,还毁掉了许多寺院和佛像。接着,就把神道教与佛教强行分开,同时抬高神道教的地位,以此打压佛教。


“废佛毁释”时期被毁坏的佛像


日本世俗化的和尚,已经变成一种特殊的身份阶级


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以为日本佛教是由于过去有亲鸾那样古怪的佛教思想家,有一休这样的狂僧,直到明治时代才完全转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这个说法恐怕还是有问题的,为什么?


我们试着再回到更早的日本历史去看,你会发现其实日本的出家人娶妻生子这件事可谓由来已久,在十世纪左右就已经出现。早期这样做的仅仅是一些特殊阶级,也就是皇亲国戚这些贵族。


当时的佛教是主流,很多这些贵族因为仰慕佛教,因为当时纷纷认为出家是件好事,所以很多贵族都会选择出家。但其实当时的出家也不正规,他们都还是有老婆孩子的,和平常生活好像并没有太大区别。


日剧《朝5晚9:帅气和尚爱上我》


甚至比如一些天皇退位后,出家去当了法皇,他在寺院的管理方法和他在皇宫其实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他生下来孩子们将来说不定还会继承他所在寺庙的住持之位,所谓“真弟”。


所以,中古日本的寺院和我们一般理解的那种出世的状态,其实是非常不同的。


在寺院里,很普遍地分成多个不同阶级,有些阶层是真正我们一般严格意义上,受“声闻戒”的出家人,但是还有很多僧人实际上非常的世俗化。


这种世俗化的状态,甚至到达一个地步,就是一般人都可以称作“出家人”,出家人和俗人之间几乎看不出什么分别。



最后总结一下,到底日本的佛教和出家人发生了什么事?佛教在日本为什么会变得那么俗世化?


那就是因为,佛教的地位太高,政权太过关注它,太过追捧它,有权力的阶层太过喜欢佛教,甚至到一个地步,就是权贵纷纷想当出家人,出家人也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身份阶级。


由于出家人变成一种特殊的、珍贵的、了不起的身份阶级,而且能够得到种种特权,包括田地资产,免赋税等等,佛教的势力大非常之大的时候,它就开始变得不太像原来我们所认知的佛教或那种宗教力量了,反而变成了一种社会身份。


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说原来佛教的一些传统内涵皆被冲淡了。


直到明治时代,明治政府发觉这是个大问题,需要好好整顿,然而整顿的结果却使得日本佛教更加世俗化。


到了现在,日本的佛教基本上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很多的寺庙成为了一种家产,比如主持死后,由主持的儿子继承寺庙。


此外,一般的日本人也常常把寺庙当成是个办丧事的地方,所以寺庙也变成了一种特殊工业,同样难以摆脱世俗化,难怪很多日本佛教徒或者佛教学者都认为,日本的佛教已经堕落,或者存在难以摆脱的危机。


这样强烈的世俗化,使得日本佛教几乎失去了它原本的凝聚力,没有了一般宗教带给人的那种向心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会出现很多其他的新兴宗教。


所以,如今日本佛教的状况,其实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与它的宗教信仰相互牵扯太深之后,彼此水乳交融,所产生的一种后果和结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讲述:梁文道,来源:八分,转载请联系该公众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