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2019-01-14 08:56

苹果: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作者:包总,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2010年6月8日凌晨,苹果发布会上,当乔布斯揭开严格保密的iPhone 4的最终面纱时,在场的果粉陷入了疯狂。


尽管有过前3代产品的体验,他们还是无法抑制此时激动的心情——它太美了——亮黑色机身、双面钢化玻璃加不锈钢中框,展现精致的品质感和工业设计之美;还有新技术——视网膜显示屏(Retina),多点触控,iSight摄像头结合系统级优化的拍照效果,首次引入多任务处理模式的iOS 4,以及拥有20万个应用程序的App Store……


(iPhone 4)


iPhone 4宣告了苹果手机时代的到来。


至今,苹果一共发布了12代、20款iPhone,累计销量达到14亿部,这让苹果公司站上了世界之巅。


如今,苹果手机却频频传出了负面消息。去年底,手机产业链上就不断传出苹果砍单的新闻。上周,库克在给投资者的信中承认,苹果最新季度的销售收入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iPhone销售不佳。这几天,在国内几大电商平台上,最新款iPhone XS和iPhone XR开始大幅降价……苹果手机似乎出现了滞销。


稍有年纪的人不禁会联想到诺基亚,它曾经也同样辉煌,它在2008年前后开始陨落。再有些年纪的人,或许还记得摩托罗拉,它是在1998年前后跌落神坛的。


似乎十年一代,手机产业就会出现一场变局。


1983年,摩托罗拉制造了历史上首款商用手机——“大哥大”,它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到1994年,摩托罗拉手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32%,独占鳌头。当时的无线通信采用的是模拟技术,而摩托罗拉是整个模拟通信网络的建设者,所以它的技术最好、通话质量最高。


就在1994年,欧洲国家联合推出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2G),即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数字通信和GSM标准后来成为大势所趋。而摩托罗拉先是固守模拟通信技术,后来又选错了数字通信的技术路线,最终彻底输掉了竞争。


1998年之后,摩托罗拉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一直在走下坡路。2014年10月,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被联想收购。


摩托罗拉输在了技术被颠覆。


颠覆者是两家欧洲的企业——诺基亚(芬兰)和爱立信(瑞典),正是它们推动GSM标准成为了全球通用的标准。和摩托罗拉一样,他们也采用通信设备和无线终端双线发展的策略,他们一边承建世界上主要的无线通信网络,一边把手机产品卖到全世界。


1998年,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2000年之后的整个2G时代(直到2008年),手机的主要功能一直是语音通信,数据通信主要用于收发短信,这段时间技术进步缓慢,诺基亚手机“强者恒强”。


在很多时间里,诺基亚可能只需要换个外壳、升级部分性能、增加一些小功能,就算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就能打开市场,让用户加价买单。


历史上总销量前10名的手机单品中,7款来自诺基亚,前两名分别是诺基亚1100和诺基亚1110(累计销量均为2.5亿部);而这两款手机看上去就很相似。



2008年5月,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正式发布。3G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手机开始连接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时代呼之欲出。


2008年6月,苹果发布第二代手机产品——iPhone 3G,支持3G网络,内置APP Store,再搭配上iOS操作系统和一块电容式触控大屏幕,这部手机已经具备了现在智能手机的雏形。


而这个时候的诺基亚手机,仍然停留在“移动电话”的产品层面,虽然已经开始模仿iPhone,但主要模仿的是“大屏幕”、 “触控屏”和“无键盘”等表面上的设计,它还是运行那套老旧的“塞班系统”,自始至终也没有变成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时代已经来临,但诺基亚还活在功能机时代,它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2012年初,诺基亚从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位置上跌落,结束了长达14年的霸主地位。2014年,诺基亚把手机业务卖给了微软,退出了手机市场。


2007年1月,第一代iPhone发布,当时有媒体赞誉这是一台“上帝手机”。


但其实,当时还是2G时代,这部iPhone也只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最早的iOS操作系统比塞班系统还要卡,上网功能更像是一个噱头。倒是它的样子让人眼前一亮——“大屏幕”和“无键盘”,让它看上去就和别的手机很不一样。


iPhone 4才是真正的“上帝手机”——它具备完美的工业设计、流畅的操作系统以及丰富的内容生态。当时的3G网络已经成熟,iPhone 4的一切设计都符合了市场的需求,而且超越了消费者的想象。


iPhone 4一共销售了9480万部,它是苹果第一款爆款iPhone,却也是乔布斯生前发布的最后一款iPhone。


现在来看,第一代iPhone就是为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设计的,而iPhone 4完美实现了这个理想。乔布斯预见了移动互联网,并且做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手机,而且做到了近乎完美。


iPhone最伟大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把互联网装进手机”的这个想法,二是一开始就近乎完美的工业设计。


今天看来,乔布斯“把互联网装进手机”的创意也不过稀松平常,手机是现在的样子,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发明都是这样——有人捅破了,那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没有人捅破,人类就得继续在迷雾中徘徊。


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感谢乔布斯。


(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


乔布斯为iPhone浇筑了一个灵魂,又打造了一个完美的躯壳。后来的人们只是在他的工作基础上“小改小动”,今天所有的智能手机,本质上都和当年的iPhone 4没有区别,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包括后来的iPhone系列,也是在iPhone 4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改进,这些改进只是“1到n”的过程。


从3G时代到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一次变革,网络速度的大幅提升,数据通信快速发展;互联网由此迎来了一场革命,但智能手机没有发生质变。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可能始终没有超出乔布斯当年的想象,所以他发明的手机能够贯穿这个时代。进一步推演,如果移动互联网技术没有发生本质变化,iPhone应该还能延续它的“优秀”。


但是环顾今天苹果手机面临的困境——iPhone销量开始下滑,市场份额被华为超越,和高通在各地打专利官司……苹果手机的星光正在逐渐暗淡。


苹果是智能手机的发明者和领先者,在这个层面上,苹果很像当年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透过它们的历史命运,我们看到这样一条规律:一代霸主的陨落,重大技术变迁是一个必要条件。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是唯一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还无可替代。在这个背景下,苹果所面临的困境——不过是智能手机领域内争夺领土和利益的故事,这是苹果熟悉的游戏,极少有霸主会在自己熟悉的游戏中陨落。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变革,这些故事还不足以引发一场革命。


智能手机产业经历了十年,像一个旧战场,苹果是这个战场上的老兵。但就像麦克阿瑟的那句名言:老兵永远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几天前,库克接受CNBC采访时回应了苹果面临的困难,他在一开始就谈到,苹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创新文化”。


但恰恰就是因为创新不足,苹果才失去光芒,库克还在打官腔。


(库克)


高通的事情就是一个例证。苹果虽然拥有自己的手机芯片,但这个芯片不包括基带芯片,好的基带芯片只能向高通采购(另一个供应商是intel,但信号不如高通),但苹果认为高通的收费不合理。于是就出现:苹果指责高通太“黑心”,高通控告苹果侵权。很多法院都支持了高通的诉求,高通要求苹果停止销售相关的产品,其中就包括了iPhone X。


苹果的这个麻烦,根本在于缺乏核心技术。


而华为,通过自主的研发,拥有了自己的“麒麟”手机芯片,也拥有了“巴龙”基带芯片——华为未来将不受高通的制约。相比之下,为什么财大气粗、起步领先的苹果,如今却处于被动的局面?


可以观察这样一组数据:


2018年,苹果公司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为5.4%,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为3.5%;(高通2018年的研发强度为25%,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为22%)


2017年,华为的研发强度为15%,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为12.4%;


苹果2018财年的研发费用为142亿美元,过去10年的总和为634亿美;


华为2017年的研发费用约为137亿美元,过去10年的总和约600亿美元; 



苹果的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为3.5%左右,而华为每年都超过10%。苹果的收入规模超过华为的两倍,但两家公司过去10年的研发投入总额却相当接近。在2018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将超过苹果。在研发投入上,苹果明显落后了。


2018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在全球的销量首次超过了苹果。如今,苹果1000美元以上的iPhone XS卖不动,但是华为10000元以上的Mate 20(保时捷版)却很抢手。如果华为打败苹果,这或许是十数年努力应得的结果。


真正的科技创新,一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库克所说的“创新文化”,更像是在说文化传统,而不是创新能力。这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该有的价值取向,更像是一家消费品公司的作风。或许,苹果已经从一家科技公司变成了一家品牌消费品公司。


在乔布斯时代,苹果充满了“极客精神”,乔布斯的理念是:不是用户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而是我设计什么用户使用什么。这代表了苹果对追求极致和创新的态度,那个时代的苹果真的做到了。


库克治下的苹果,没有人再提这个理念。


库克最早分管苹果的运营业务,后来又分管了销售和技术支持业务,最后成为苹果CEO。很显然,他和乔布斯是两种不同的人,这也决定了苹果的走向——经过近10年的时间,最终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别。


据说,苹果公司年薪最高的人,不是库克,更不是研发或产品团队的人,而是主管销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她2017年的薪酬总额为2421万美元(库克为1280万美元);在业绩更好的2014年,她的薪酬高达7340万美元。而在来到苹果之前,她是奢侈品牌Burberry的CEO。


(安吉拉·阿伦茨)


销售主管拿最高薪,这不算什么新闻,但这正是消费品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比如Burberry。对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如果研发或者产品团队没有拿到最多,或许是因为公司内部的重视排序不是第一,也或许是他们的成果不够份量……


苹果越来越像一家品牌消费品公司,连销售策略也很像——升级一些性能,然后不断涨价。


品牌消费品最在意的是品牌,而不在产品本身。Burberry每年的风衣只是款式不同,最重要的还是Burberry品牌。如果iPhone最重要的价值是“被咬掉一口的苹果”,它注定要走向平庸,因为苹果公司其实并不真正关心它了。


当超过1000美元的最新款iPhone卖不动了,库克说是因为经济的原因,还有区域市场的原因……他其实应该反思,iPhone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变得普通。


他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科技消费品和其它消费品是不同的,消费者因为科技创新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如果没有了创新,科技品牌将暗淡失色。


当年iPhone 4发布时令人激动狂喜的时刻,后来再没有出现过。iPhone像一个老兵,虽然不会是死去,却在慢慢凋零。


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巴菲特开始大举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这是“股神”少见地买入所谓的“科技股”。一直以来,巴菲特最喜欢的是“消费股”,例如可口可乐;他还喜欢公司持续稳定地给他分红。


至今,苹果公司累计回购了2384亿美元的股票,慷慨地回报了股东;这个金额远远超过它投入研发的费用。对股东而言,分红是实得的,投向未来的价值却是不确定的。苹果变成了华尔街喜欢的样子。


在华尔街眼中,卖手机的和卖汽水的没什么不同,只要同样赚钱就行。


乔布斯曾经为了说服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考利加入苹果,乔布斯说:“你是愿意一辈子卖汽水还是和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如今苹果只要赚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作者:包总,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