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赛道要充满敬畏地去挑战
2019-01-28 15:50

对赛道要充满敬畏地去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曲高和众(ID:m15875),作者:孟庆祥,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找到一条大致正确的道路实在是不容易的,不管国家、公司还是个人,走到一条正确道路上都是很难的。


事后诸葛亮是很容易当的,大多人没有意识到用后知后觉否定当事人的伟大是多么愚蠢。


“农村包围城市”有什么啊?抗日战争显然是持久战啊,中国装备不及日本,但有战略纵深,短期日本很难把中国搞定,长期耗下去对日本不利。


改革开放有啥牛逼的,说白了开始就是一个包产到户,后来就是引进外资等等。回顾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奇淫巧技,就是让人们干活,生产力自然而然就发展了。


马云、马化腾都有狗屎运,在那个年代,他们稀里糊涂地撞上了一个爆发式的应用。然后就发了,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说的。


我有一个读者说华为有啥了不起,某某技术华为来了好几个人都搞不定,我一出手就OK,这说明华为也很菜。


凡是有以上想法或者类似想法的人,都犯了“大不敬”之罪,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是没有人给你判刑,也不会有人掌嘴。但认知停留在这个层面的人,一辈子见不到后脑勺,注定会经常碰壁。


如果不服的话,你可以去炒股试试。炒股的特点是纯粹靠客观结果检验,绝大部分条件、信息都明明白白摆在那里。考验你看看哪条赛道更粗壮、更具有远大前程。


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过去都经历过艰难探索。今天觉得很难的事,等找到出路了,发现也就是一层没有捅破的窗户纸。


不妨我们做个思想实验,键盘侠也好,打工族也好,可以设想一下自己当个小老板,不是被别人雇佣,而是自食其力或者雇佣别人。


你立刻就会发现,好难啊,干点啥好呢?你会发现所有你想干的事都有人干了,而且你没有信心跟别人竞争,红海和蓝海都有各自的困难,投入金钱和精力和痛苦,到头来你做的东西顾客喜欢的概率不大。做蓝海,你觉得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服务极其多样化,所有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找不到创新点。做红海,竞争者已经人满为患,因为你刚起步,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别人,根本就挤不进去。


但你的问题自古就是一样的。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也是很难开拓商机的,比如管仲时期(723~645,BC)就为解决就业问题犯愁,因为大家找不到事干,管仲除了一个馊主意,说烧火的柴禾要雕上花之后再烧,煮鸡蛋之前要在蛋壳上彩绘。管仲还大兴土木、把娼妓行业做大走强。他做这些就是为了扩大就业、刺激经济发展。


当年为什么要搞上山下乡运动?因为和平年代一下子来了,抗生素普及了,新生儿成活率一下子就高了,人口迅速增加,解决不了就业,虽有许多需求,但经济的轮子转不起来,把城市待业青年号召到农村去社会就稳定啊。


有人会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么多需求,只要满足这些需求不就创造了就业,经济就发展起来了吗?那么,现在很多人都想在大城市有套住房,有更大的住房,有两三套住房,那社会系统为什么不去满足呢?


顺便说一下,与一般的键盘侠相比,我总是对古人、对先人、对现在干事的人有一种尊敬,少一点苛责,知道他们其实都不容易的,旁观者的视角往往忽略当时、当事人开拓赛道的困难。


每个时代每个企业、每件事情都有具体的困难,大道理则是相似的,开拓出一条可以运行的赛道是很难的。


前些年,我就琢磨建筑业一旦歇菜——随着建筑物需求量的饱和必然歇菜——怎么解决大量的建筑工人就业问题?结果,送快递、送盒饭的赛道开拓出来,吸纳了大量的男性劳动力,正好解决了建筑行业劳动力的挤出。就在前几年,我还写文章说送盒饭、O2O根本没戏,每个小区边上,每栋楼下都有很多饭馆,干嘛吃装在盒子里的、味道变差的饭菜?结果我低估了人们的懒惰,就在前几天,我听到居然有很多人打包火锅觉得甚是新奇,但人家确实把赛道开拓出来了。


爱迪生1877年就准备把弧光灯(弧光灯太亮,无法装在家庭里)改造成电灯,基本条件就是灯丝温度必须高,不然无法发出明亮的光,必须能够在持久的高温下工作,还必须不太贵。从推理来看,满足这几个条件并不是很难,就找耐高温的金属一个个试就可以了。真实的发明过程是试验了几千种材料,试验笔记薄多达150多本,1879年发明了碳丝灯泡,算是具有了实用性,直到1809年才发明耐用、廉价的钨丝灯泡。掐指一算,从想改进电灯到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了。


开拓赛道具有不可描述之困难,但成功的概率也没有低到吓人的地步。2018年,全国有大约2907万家注册企业,其中饭馆有580万家。也就是说大约有3000万个自己创造生意的老板,每千人就有21家企业,每20多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个老板。


通常,预期挣钱越少的事情相对更容易干成,摆个烟摊,开个小理发店。这些严格来说谈不上是开拓赛道,他们主要是用行动适配已经被证实可行的商业。适配也是有难度的,看看你周围的小店能存在多久,就知道做成某个生意成功的大致概率,不要以为其它人都是统计数字,你不在其中。我发现,不管干什么,数学概率这东西真是不容易超越。


不管是创造赛道还是适配赛道,都是从无到有,创造一种持续的可行性。


经济赛道就是可较长期维持一些购买和盈利;政治的赛道就是能够较为长期地稳定运行;学习的赛道就是按着某种方法能持续收获和提高。


搞定赛道的主要困难有两个,第一,路比较多;第二,坑比较多。


当你干一件具体的事情,若不是别人已经给你规定好了干啥,你就会发现无路可走或者可选项太多,歧路亡羊。一件事情一旦开干,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坑。


我前面文章已经说了,路多、坑多的问题是一个复杂性问题而不是一个难题,因此,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和智商的相关性不是很大,经历、实践、运气比推理能力更重要。


经历


当你知道全国有近3000万老板,会感到挺吃惊的,不管干什么,都会感觉到找到一种持续赚钱的事都不太容易。


那么,这3000万人是怎么搞定的?


我毫无根据地估计,起码90%以上的老板都是从原来的老板处学来的。许多天然分散的行业不需要太多的要素就可以运行,企业员工是极其容易跳槽另立门户的。


就像我以前文章写的青海华隆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莆田医院、桐庐快递等等,都是一个跟一个学学来的。


其实没有地域群落特征的企业也是这么来的,我常去理发的理发店已经分蘖出好几家理发店,理发师傅熟悉了开店的所有环节,找个地方就成了小老板了。


在硅谷,据说创业公司至少70%都是某个公司的员工出去干的某个业务。


经历解决了赛道最关键的几个问题:


有路可走,不至于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知道那条路可行,避免了大量的尝试;


避免了很多坑。


这三个问题恰恰是开拓赛道最关键的问题,对于毫无经验、毫无经历的人来说搞定这三个问题是小概率事件,死亡率相当高。


如果知道经历是创造赛道最主要的依据,大概就知道大众创业,大学毕业出来直接创业基本上是不靠谱的。不要看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贝索斯之类的,他们除了有极其罕见的天赋还有非常小概率的各种因素。


事实上,人们的行为会自然选择是否应该另立门户。在网上查了一下,我知道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就是2013年到2018年,中国注册企业的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


实践


经历解决了90%的问题,但赛道是有变量的,比如开店的话就有选址的问题,在这个地方能成功不代表在另外一个地方也能成功。


小区附近的店铺生意好,是因为有积累很多年的熟客,离开这个环境,就不一定火了。


很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晓的一些要素决定着赛道是否走得通。很多大公司的高管出去了干同样的事情,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了。即使智力很高的人通常不知晓一项商业为什么会成立,比如,最近华为手机卖得很火,倘若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火,其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如果你存心较劲的话,他说的每一条都可以找到反例,即人家也这么干了,却门可罗雀。


实践是位列经历之后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假设已经有经历作为基础,实践就是摸清楚变量,找不同,用合适的方法适配新的环境。有生意头脑、或者有悟性的通常能从实践中快速领悟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找到一个可行的、更健壮的道路。


运气


运气的重要性主要是指你走的一条路恰好就是那条概率较小的可行之路。马云说阿里能够成功的概率就像超天上放了一枪,打了一个蚊子正好落在你碗里。


基本上所有成功人士都认为自己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有运气成分,这并非谦虚之词。把一个成功商业的起源放在它起步时的环境去考虑,就会发现万事俱备,只差“芝麻开门”这样一条咒语,在最合适的时机,捅开了那层窗户纸,前景就一片光明。


人们即是总结不出来这些条款,也会大致从现实中领悟出来某种不太能够清晰表述的经验。比如,风投折腾了这几年,逐渐发现还是投资于业内有经历的人靠谱,这其实就是对经验和赛道关系的领悟。华为尽管说不出来手机是怎么火的,每件事情怎么整,日常怎么调试各种动作也是有方法的。古人读私塾是不太注重方法论的,天天死背硬记,搞时间长了,也能悟出一些门道。


如果我们更注重方法论,更注重思考。更注重理解其中的道理会让探索的路径变得更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曲高和众(ID:m15875),作者:孟庆祥,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