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应增强未来感
2019-02-20 15:02

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应增强未来感

作者:孙佳山(中国艺术研究院)



恐怕没人能预料到,这个春节档的两部高概念、高文化工业水准的国产科幻电影,在北美也成了热点。《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票房火爆,在北美、澳新地区也同步上映,覆盖近60个城市的超百家影院。大年初一先行上映的IMAX版本,当天上座率超过90%,这也是中国电影首次以IMAX版本在海外发行。


截至2月16日,该片北美、澳新票房超382万美元,创下了近年来中国电影海外开画的最佳成绩。与此同时,《疯狂外星人》却因为所谓的“倾向性”问题,在已经完成北美档期排片的情况下,被AMC等院线“临时”撤档。


无疑,“走出去”又遇到了新问题。颇具意味的是,上一次中国电影在海外取得如此反响,还是2016年年末的《长城》。从《长城》到《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也为我们反思以电影为代表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照。



虽然《长城》的缺点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但也正是由于影片本身的硬伤,使人们忽视了《长城》背后的真正问题。《长城》在北美地区的上映规模高达3326家影院,首周票房即1800多万美元,最终票房4000余万美元,各项指标均远高于《流浪地球》。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城》在北美的发行方环球影业,因为熟稔北美电影发行的各项规则,在美国电影协会明确分级为PG-13(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因此获得了在北美各大院线大范围上映的机会。



因此,对于以《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为代表的,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中国电影工业而言,在“走出去”的具体过程中,在影片内容、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应充分吸纳上一阶段以资本运作为显著特征的“走出去”的经验教训,有效了解和利用各国家、地区的以电影为代表的各项文化规则,为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国文化的“走出去”,既不是一国政府官方单方面推动的结果,也绝不是过去臆想中的纯粹自由市场竞争的产物,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文化保守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语境下,我们更要放弃既往“市场万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好莱坞之所以能够收割全球票房,除了由于美国具备完善的文化工业体系之外,美国国防部、中情局,在从军队、军事装备等人员、道具的“借用”,投资方、剧本的审查,到电影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几乎参与到了一部电影从投拍到发行、放映的全流程。


所以,在新一轮的“走出去”过程中,我们也要具备足够的“未来感”。以春节为例,以往在国外传播春节文化,我们大多是在某个知名城市的知名景点、广场、街道进行舞龙舞狮、扭秧歌、敲锣打鼓等传统民间文化的展演。然而这个春节档的科幻题材之争,却有力地说明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当代影视、网络文艺等多维艺术门类,拓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形态,让世界各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层面的中国文化,真正接上外国的“地气儿”。



而在这背后,是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学习美国政府—好莱坞背后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机调动从电影局、文化部等我国的相关文化管理机构,中影、上影等国企或国企背景企业;到诸如参与了《流浪地球》拍摄、出品、发行、营销的北京文化、登峰国际、腾讯影业这些来自民间、来自互联网的文化资本等各类社会活力,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面向未来的“走出去”协同机制。


因为完备、灵活的“走出去”机制,意味着可以更好地释放从官方到民间的,全产业链各生产要素的有机活力,成熟的文化工业也理应在一个国家内部起到政府、社会、文化资本等多方利益的集中、聚拢作用。


在新一轮“走出去”的过程中,来自民间、来自互联网的文化资本,既要更多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还要有计划地生产出更多正面讲述中国故事,具有正面中国形象的文化产品。



有关国家机构应将《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这些我国文化产业的精品佳作,纳入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系统工程之中。 我国的各类驻外文化机构,要有意识地紧密配合,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元素,也推广具有当代中国风物气息、精神面貌的现代文化工业产品;进而为疏通、开拓以影视、网络文艺为代表的,我国文化产业的精品佳作的海外传播、发行、销售的路径、渠道,做好整体性的长期布局。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打造出更多贴近当下世界现实的新的中国文化符号。


这或许是这个春节档给我们带来的,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启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