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门作家到阶下囚,这届奥斯卡我最喜欢她的故事
2019-02-26 12:15

从热门作家到阶下囚,这届奥斯卡我最喜欢她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夏雪宜


在文坛大骗子系列(一)中,我们介绍了作家 A.J.费恩,一个痴迷于编造谎言的“连环撒谎者”和文坛大盗。这次,系列(二)的主角是美国文坛最出名、文笔最好的女骗子之一。她曾经也是《纽约时报》榜上有名的畅销书作家,还曾得到赫本的认可。高光时刻结束后,她连给猫看病的钱都出不起。失意女作家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猫,走上了犯罪之路。她的罪行不是杀人放火抢劫,而是……


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你能原谅我吗?》,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女主的饰演者梅丽莎·麦卡西入围最佳女主,演员理查德·E·格兰特入围最佳男配。



那个时候,传记作家李·伊瑟列尔(Lee Israel)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没有东西可写。那个时候,她离出版社不敢找她出传记的日子还很远。那个时候,她以为就算不混作家圈,不费心思跟出版社、作家经纪人搞好关系,凭借自己的一身好本领也可以靠写作活下去。


现实生活中的伊瑟列尔


当时,她已经出了两本备受评论界好评的传记。第一本写给美国戏剧界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演员塔卢拉赫·班克黑德(希区柯克早期电影《怒海孤舟》的女主)。第二本是关于美国传媒界顶级 icon 女记者多萝西·基尔加伦(公开质疑沃伦委员会关于肯尼迪总统遇刺案的调查报告,并写了几篇有关该主题的文章),这本书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画圈部分为塔卢拉赫·班克黑德


这两本传记出版前,伊瑟列尔靠给杂志写专栏为生。《时尚先生》给她布置了写赫本专访的任务。正是这篇人物专访,让出版界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位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人物传记类杠把子的文学新星。


一篇出色的人物专访,两本五星好评人物传记,如此优秀的开局已经可以完全“秒杀” 70 岁才在美国出版作品、获得好评的亨利·米勒。然而,第三部作品让伊瑟列尔上了出版界黑名单,文学经纪人看见她的名字就绕道走。


电影《你能原谅我吗?》中的伊瑟列尔


受到出版社的邀请,伊瑟列尔写了本化妆品女王雅诗·兰黛的传记。


在创作过程中,雅诗·兰黛那边的人联系过伊瑟列尔好几次,希望用一笔钱阻止这本书的出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伊瑟列尔对雅诗·兰黛的出身产生了疑问;再加上,这本传记很有可能暴露雅诗·兰黛的真实年龄。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反正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就被雅诗·兰黛公司“盯上了”。


本来,伊瑟列尔对雅诗·兰黛的兴趣并没有大到要写一本关于她的传记。她用完成作业的心态,接下出版社的任务。但是,经过雅诗·兰黛那边的人这么一折腾,伊瑟列尔的热情反而被点燃。


伊瑟列尔的三本传记     


几乎在伊瑟列尔这本传记问世的同一时间,雅诗·兰黛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一本别人写的传记,一本化妆品女王自己写的书,不用思考就知道哪本会卖得更高。不仅如此,评论家对伊瑟列尔的这本传记也进行了“围追堵截”。在美国,一个作者的生杀大权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评论家手里。


再加上,平日里伊瑟列尔不是在图书馆查资料,就是在家写作、喝酒、陪猫咪玩。她从未花心思去讨好文学经纪人,或是去参加文学圈的酒会,说一些吹捧红人的话。在这样一个名利场里,没有人会献爱心式地为伊瑟列尔介绍工作。就这样,伊瑟列尔的文学梦被雅诗·兰黛吹灭了。



有人可能会说,又不是只有写书一条路,只要能维持生活,什么活不是活。但是,对于伊瑟列尔来说,只有写作可以养活她。一方面,离不开酒精让她没法从事普通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她的个性,第一天上班就会成为整个办公室的刺头。她好几位朋友都在采访中提到:“伊瑟列尔绝对无法适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伊瑟列尔工作艰难其实也有肥胖的原因,身材过于庞大的她选择不多。伊瑟列尔也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她打过几份不同种类的零工,从便利店小时工到私人助理。无一例外,没有一份工作是伊瑟列尔能长久做下去的。



这时,伊瑟列尔已经 50 岁出头。一个没有生存技能的文艺中年,带着一只步入老年的猫,日子该如何继续下去?


伊瑟列尔开始卖家里的东西,然而这些不是什么珍贵稀有品的旧书并不能支撑她的生活。连猫做检查的费用她都付不起。



偶然间,她发现以前写传记时被当做资料的名人书信,在有闲钱又想彰显身份的中产阶级那里可以成为价值几十美金,甚至几百美金的收藏品。而她之前接受过的写作训练可以直接运用在伪造书信这项骗子工程上。


伪造名人书信这份非法工作,她不需要持证,也无需接受培训就可以上岗。伊瑟列尔找到了比之前写传记赚得多的新工作——伪造已故演员、作家、编剧的书信



刚开始,她只是用老式打印机将名人书信打印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在正文和署名之间加一句简短但有料的话,比如“请原谅我”“我这丑陋的大鼻子”……渐渐地,她开始“创作”完全不存在的名人书信,并把这份工作流程化。



首先,伊瑟列尔细心挑选伪造目标。只有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作品才可以被伪造:


  • 原作必须是打印出来的;

  • 这位名人没有使用特定名贵纸的习惯;

  • 这位名人的签名比较容易模仿。


她从二手市场淘来雷明顿、皇家、阿德勒、奥林匹亚等老式打字机,并将打字机“分配”给对应的名人。接下来,她不定期去图书馆,从过期期刊的背面撕下空白页,确保伪造信件的纸不会出错。电影《你能原谅我吗?》里有这样一幕:伊瑟列尔把纸放进烤箱里,烤出年代感。



在正式开始写信之前,她要看大量资料,从中找出细节,然后把细节扩充为一封信。比如说,海明威曾经表达过对斯宾塞·屈赛出演《老人与海》主角的不满。伊瑟列尔就把海明威的不认可写进一封信里。


作为一名传记作家,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看作是为伪造书信的练习。反讽自嘲、仿拟、调查——她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对这件事情有利。她运用她的才华,模仿出名人的语气。


因此,她伪造出来的作品基本没有什么事实性错误,语言也完全是原作者的风格。有时,她的文笔甚至超过原作者,成为比原作者还要传神的伪造者。



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伊瑟列尔伪造的两封书信被当做真品,收录在 2007 年出版的《诺埃尔·科沃德书信集》里。(科沃德是英国著名演员剧作家、演员,曾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两年后再版时,编者才把这两封信删掉。


《纽约时报》的记者曾说:“伊瑟列尔比科沃德还科沃德。”伊瑟列尔也曾毫不谦虚地说:“我比科沃德还多半个科沃德。”



有一次,买家怀疑信件的真实性,找上门来算账。只要伊瑟列尔付给他 5000 美元,他就放过伊瑟列尔这个书信山寨女王。这件事情过后,伊瑟列尔不再伪造书信,而是走进图书馆和资料馆偷原作。用她的话来说“自己真正变得邪恶”。


她把之前写传记时的一份授权书改了改。拿着这份授权书她畅行无阻,可以在各大图书馆的珍藏区看到名人手镐。通常,第一天她进图书馆勘察情况,记录原作;晚上回到家,完成原作的仿制品;第二天她再次进入图书馆,把原作和仿制品掉包,将原作带出来卖掉。



伊瑟列尔的犯罪活动持续了一年半。她一共伪造或篡改了 400 多封信,其中有几封是偷来的原作。这些信的作者包括海明威、福克纳、亨弗莱·鲍嘉……罪行暴露后,伊瑟列尔被判六个月软禁,五年缓刑。美国大部分图书馆都禁止她入内。


联邦调查局开始调查后,伊瑟列尔毁掉了所有为了伪造信件而收集的资料


在一次采访中,伊瑟列尔说了件罪行背后值得玩味的事:她为每封信都编造了一个故事,内容包括这封信是怎么来的,怎么落到她手里,她又为什么要把它卖掉。然而,收货的经销商根本不关心她编的故事,只看这封信有没有料,能不能找到买家,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有时候,真假都不重要。



这个案子过去 15 年后,伊瑟列尔出版了自传《你能原谅我吗?一名文学伪造者的回忆录》。因为这本书,一部分读者给世界六大出版商之一的西蒙与舒斯特写信,谴责他们给犯罪者搭建用罪行来赚钱的平台,还有一部分读者怀疑伊瑟列尔这部自传的真实性。


一个不出名的文艺骗子,难道不会加一些名作家的名字在自己伪造的名单里?毕竟《你能原谅我吗?》出版前两年,美国发生过一起文学诈骗案。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弗雷的自传《百万碎片》被记者发现捏造内容,夸大事实。当年,《百万碎片》的销量仅次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为了防止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商对《你能原谅我吗?》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实。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让很多人认识了这样一位沉迷于玩模仿游戏的作者。而且,一封信一旦被贴上“伊瑟列尔伪造”的标签,它的价钱会翻好几倍。



“你能原谅我吗?”其实并不是伊瑟列尔想对大众说的话。这句话出现在伊瑟列尔为美国作家、批评家多萝茜·帕克伪造的信中。假的帕克在信中为自己前一晚酒后失态的行为道歉。相比于愧疚和悔恨,伊瑟列尔更“享受”这段犯罪经历。她隐藏在名人背后,不用接受读者和评论家的批评和指责。


电影《你能原谅我吗?》主创在片场偶遇伊瑟列尔的朋友。主创问作家的朋友:“以你对作家的了解,她的自传被拍成电影,她会高兴吗?”朋友回答:“伊瑟列尔不关心高不高兴的问题。她只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人们的关注。”


电影里,伊瑟列尔在法庭上承认:“我不配成为作家。”


你觉得她配成为一名作家吗?伊瑟列尔终生未婚,身旁一只猫、零星几个朋友。比起“你能原谅伊瑟列尔吗?”,“伊瑟列尔能原谅自己的自卑吗?”更贴合她的人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