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以后可能没有云替你挡太阳了
2019-02-27 16:05

对不起,以后可能没有云替你挡太阳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 Guokr42),作者:steed,编辑:喵酱。头图来自:东方IC。


“向白云大声地呼喊,说声我爱你”


“如果云知道,想你的夜慢慢熬嗷袄~~~”


在不少脍(暴)(露)(年)(龄)的歌曲里,都不难找到“云”的身影,仿佛云理所当然地存在于我们的世界。


然而,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如果全球温度继续升高,天上的层积云将可能迅速消失。到那时,地球将会迎来高达12℃的升温——这种变化无疑是毁灭性的。



5600万年前,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激增,短短几千年内气温陡升5℃。陆地上动植物被迫向两极迁移,海洋生物则因为海水酸化和缺氧而大量死亡。这一事件在世界各地的地层中留下了丰富的证据,史称“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而当时二氧化碳激增的速度,只有今天的1/10。留存在地层里的历史记录,让气候学家有机会检验他们的气候模型。然而,即便考虑了当时地球上跟今天不同的地理、海洋和生物环境,气候模型根据二氧化碳增加而推演出来的气温升高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地质记录里的实际气温增幅。他们的气候模型,似乎漏算了某个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可能是云。


自然界里美丽的云 | unsplash.com


在如今的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2/3的地表被云层覆盖。相对于颜色更深的陆地和海洋,白色的云层会反射更多的阳光。然而,随着地球变暖,云也会变少。这会带来一个恶性循环:气温升高→云变少→反射阳光减少→吸收阳光增多→气温升得更高→云变得更少……


这一效应此前在较为粗略的模型中就有显现,但直到现在,气候学家才有能力使用超级计算机,细致地模拟升温过程中云量的具体变化。确切来说,他们模拟了高度较低、降温效果最显著的层积云。


在3*3千米的天空范围内模拟层积云(仰视视角) | A World Without Clouds / quantamagazine.org


把这一因素纳入气候模型之后,他们发现,对于当年的那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气候模型的结果终于跟地层里的记录对应上了。二氧化碳浓度增长导致气温升高,再加上云量减少带来的恶性循环,足以解释5600万年前地球的温度骤升。


这一成果,在2月25日发表在了《自然‧地球科学》这本顶级刊物上。但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值得兴高采烈,反倒有理由让我们更加忧心忡忡。因为接下来,气候学家就把经过检验的气候模型,套用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计算机模拟显示,云盖的消失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1200 ppm,层积云就会变得不稳定而迅速消散。前面说过,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激增的速度,是560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10倍。仍像现在这样照常使用化石燃料的话,超过这个临界值大概用不了100年的时间。


气候变化对云的影响 | A World Without Clouds / quantamagazine.org


如果只考虑温室效应,临界浓度会让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4℃。可别小瞧了这个数字。跟上一次冰河世纪相比,今天地球的平均气温不过高了4.5℃而已。5600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赤道区域变成不毛之地,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也只是因为气温升高了区区5℃。而现在,如果新的气候模型是正确的,超过临界浓度之后,云盖会迅速消失,让地球表面吸收更多的光照,导致平均气温在温室效应已经升高的4℃之上,再飙升大约8℃。那可就是12℃的升温呀!这样的气候剧变,从各个层面上说,都将是毁灭性的。


当然,乐观一点来看,新的气候模型可能也未必准确,更何况还有差不多100年的时间,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概没什么机会亲眼看到那一天的到来。大概率来说,这件事与你无关,可以高高挂起了。只不过,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话,人类文明的末日大概就真的不远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 Guokr42),作者:steed,编辑:喵酱。头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