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最重要的信息:政府工作报告五大不寻常
2019-03-05 16:15

这个春天最重要的信息:政府工作报告五大不寻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ID:zgtrend),作者:严九元、S博士、旺角黄局长


中国政策工具箱大变,为何与其他国家不同?没有提“房住不炒”,楼市会发生什么变化?一面大规模减税,一面提房产税,两者有关系吗?年减税额超过特朗普,为何如此大决心?为什么说2019年外部风险比2018更大?


一、宏观政策巨变


报告透露的最重要信息,是中国宏观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宏观政策主要谈的是两个: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各国政府靠这两招来调节经济。但这一次,中国新加了第三个:就业政策。


报告明确说:


“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关于宏观政策的完整阐释是:


“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看待这一重大变化?


1. 就业压力大


经济增长的下调,必然引发就业困难。最近半年来,各大公司裁/员/新闻屡屡曝出,中小企业的日子也遇到挑战。


高层显然注意到了这个动向。今年对就业目标的设置出现了微调。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不能超过5.5;


今年报告是: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可以超过5.5。


从“以内”到“左右”,显示了就业形势的巨大变化。


2. 就业对中国非同寻常的意义


基本上,稳定压倒一切的中国,对失业的容忍度低。就业不仅关系着经济增长,背后更是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以及合法性的基础。


所以稳就业成了六稳之首(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说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就业政策这次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首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但让不少人迷惑的是,就业政策作为一个工具如何来用?


在很多国家,就业是作为目标,而不是工具。比如美联储的两大目标是物价稳定、就业最大化。货币动作最后是要为就业服务的。


货币、财政天然带有工具属性,可以灵活变化。


比如加息降息,货币政策在动态中影响经济。比如制订投资计划、发政府债,财政政策不断调整影响经济。


两者都有抓手、闸门可以随时调整,货币量、财政支出可升可降。


就业政策如果是工具,那应该怎么调?充分就业本身就是一个目标,难道要一会儿把失业率调低点、一会儿调高点?有像利率之于货币政策这样的抓手,能随时调整就业吗?


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把就业政策作为主要宏观工具,确实是可以动作的空间不大。


就业政策很多是长期性的,不可能像加息降息一样随时变化,也缺乏调节的抓手。政府不太可能指挥企业马上雇一批人或裁掉一批人。


那中国为何把它当作政策工具呢?能做到吗?


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实际上已有漏风。


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2月19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稳就业的政策优先序和实施原则》,作者是官方智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该文实际上是对就业政策在政策工具箱中位置的调整作了系统阐释。


结合该文我们可以看出,就业政策在中国可以成为政策工具的原因有:


1. 有调节空间


比如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职业教育等,有较大的政策变动空间,稍微动一些改革就将极大地影响就业现状。


而在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基本成型和成熟了,政策没有施展空间。


2. 周期的出现


长久以来,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就业蓄水池,中国就业市场与经济周期关系不是很大。经济不管上行还是下行,就业市场的波动不大。


但最近几年发生了变化。根据蔡昉的阐述,就业市场的周期性开始显现,与经济周期联系紧密。这使得市场要把就业的位序往前提。


3. 政府类型的不同


中国仍然是以行政为主导,不管是货币、财政还是劳动力市场,政府的干预都显然比西方大。


这一宏观政策的重大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1. 对经济增长的重视会更加强。就业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市场的周期性出现),刺激和宽松的取向更大。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会成为底线思维的基础。


2. 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小企业?为什么一再减税降费?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部分。


3. 户籍制度会进一步放松和变革。除了少数几个特大型城市,人口迁移会越来越容易。人口流入区,不管是经济前景还是房价,都值得高度关注。


4. 职业教育会迎来大发展。今年报告关于就业,很大部分就在阐述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政策上,而且政府真金白银上会扶持。


二、房地产边际放松


最近关于“楼市小阳春”的论调,正在撩拨着市场情绪。前有燕郊房价回暖,后有大湾区下来后,没有像雄安、海南一样关门打狗升级调控。持续30个月之久的调控政策到底会不会放松,房价会不会涨,刚需客的神经可以说是很紧张。


毕竟在今年一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历史新高;当月社会融资增量4.64万亿元,同比多增1.56万亿元,又创历史新高。天量信贷让市场惊呼,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政策拐点已到。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句话去年也有,保持了一致,看起来似乎仍有定心丸的作用。


不过,去年的立场可是非常严厉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到了今年,这段话的前几句直接就删了。报告当中没有提及房住不炒,这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呢?


可以大胆预测,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边际变松的可能性。今年减税降负的力度特别大,远远超过市场的预期。李先生说了,“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


整个系统从上到下,保增长的压力都比往年大了一些。所以今年调控不会一刀切,以“一城一策”之名,赋予财政压力大的地方一些弹性空间。


当然,这里边也是有个前提的,就是楼市必须平稳健康发展,既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其他你们自己折腾去。所以,今年各地的抢人大战、户籍放松等开窗行为,还会层出不穷,持续升温。


此外,今年的报告中又一次提及了房地产税——“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去年的表述是“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今年换了一个字,把稳妥改为稳步。


这个微妙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前几年房地产税还处于吹风阶段,民众接受度还不高,不敢贸然进行,只好说 “稳妥推进”。经过近来一系列的吹风之后,大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可以卷起袖子好好干了,所以就用了“稳步推进”。


因此,今年房地产税绝对会有实质性的立法动作。不过,有一点要记住了,房地产税并不能降低房价,大家千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该税种落地之后,不排除有杠杆过高的炒房客受不了持有成本,形成一股集中抛售潮,使得房价波动,但长期来看,房地产税并不能把房价拉下来,相反,它还会导致房价上涨。


因为目前中国的楼市是供小于求的,属于卖家市场,具有主导权的卖家很容易将房地产税的负担转移到消费者,导致购房成本增加。


不过刚需客们也不必过于恐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一句伏笔,“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


其实就是在敦促地方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只要地方政府能够扩大土地供应面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就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从而对冲房地产税带来的房价上涨。


三、外部风险升级


今年,中国政府对世界经济大环境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外部风险升级”。


2018年的表述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2019年的措辞则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


两段话的第一句都属于定性,一个是继续复苏,另一个则是放缓,表示中国政府大大调低了预期。


后面的不同表述也是在强化相同的认知。比如提到不稳定因素,去年是“很多”,今年是“明显增加”,而且还特别强调要警惕“外部输入性风险”。


外部输入性风险,从前我们警惕的是美国加息,外资出逃;但今年需要警惕的恐怕是,国外需求减少,拖累进出口。


当然,风险还有中美贸易摩擦。


四、真正大减税


如何应对经济最严峻的一年,官方给出的最强经济手段之一就是:“更大规模”减税,加“更为明显”的降费。


减税,中国近些年每年都在做。不过,顶层思路虽然早已确定,具体执行却是扭扭捏捏。


一会说中国宏观税负不高,一会谴责美国减税是单边主义。在内部,官方说力度很大,但企业却说感觉不明显。


过去的减税力度,相比今年都将相形见绌。2019年减税的力度直接反应在增值税税率下调方面:


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方向迈进。


这些举措的范围加上去年的个人所得税调整,已经堪比特朗普号称美国四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了。


如果这个还看不太清楚,那就直接说数字吧。


特朗普税改,据美国国会税收联合委员会的估算,未来十年将为企业减税6538亿美元,简单的算术平均一下,相当于每年653亿美元,合4250亿人民币。


而中国此次直接下调税率,下调企业社保缴费,不对社保缴费进行集中时历史清理,官方统计是可以为企业全年减负2万亿。


即便算上执行效果打个六折,1.2万亿也远远超过美国减税了。如果是和去年相比,2018年的减税估算减税额度超过4000亿,今年当然称得上是“大减税”之年。


不过,这么大的力度,显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不那么乐观也有直接关系。


五、数据变化


(图表梳理:并瓦野人;制图:小五)


1. GDP增速的预期调低了


去年定的目标是6.5%左右,意思就是允许上下浮动,可能低于6.5%,也可能高于6.5%。


今年雄心明显消减,直接定一个区间值6%-6.5%,意思是今年最高也不超过6.5%了,甚至有可能低至6%。


其实,这个动作是有痕迹可寻的。全国两会之前,31个省市区都公布了GDP增速目标,仅有海南、湖北两个地方调高了目标,其余多数省份要么和去年持平,要么低于2018年目标。


这明显是对经济下行的正常反应。要在困难时期逆势而行,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和智慧。


2. 失业率容忍度变大了


相比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更能真实反映就业市场的情况。


2018年报告讲“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今年则不强调“以内”了,直接用“左右”替换。这其实是下调了失业率控制目标,提前给民众打上预防针。


5.5%左右是多少?6%算不算呢?以中国8亿多劳动力人口,城镇4、5亿算,0.5个百分点的上下那就是几百万人的生存问题。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的基础上。这更加反衬了中央把稳就业首次列入宏观经济指标的“战略性考虑”。


3. 地方专项债规模扩大了


去年实际完成1.35万亿。今年预期是2.15万亿,实际有可能更高,同比至少激增近60%。


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就是了。纵观整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可谓诚意满满,政策大礼包一个接着一个。盘子就那么大,要让民众获得感强,地方的财政支出势必要加大。收入不够怎么办,发债来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ID:zgtrend),作者:严九元、S博士、旺角黄局长,并瓦野人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