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矫情了,2小时的通勤杀不死年轻人
2019-03-11 13:40

别矫情了,2小时的通勤杀不死年轻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 new-weekly),作者:阿准。


哪怕靠得再近,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也得在各自的轨道上维持独立运行,就像宇宙中真实存在的两颗星球。


那些每天乐此不疲,穿梭于两座城之间的人,是他们完成了这其中的能量守恒。



清晨,若要搭乘开往一线大城市的地铁,你绝不会感到孤独。


大城市的白领还没起床,泱泱的人流就已从ABCD口涌入小城市的地铁站。他们要么低头专注于手机,要么表情放空,任由身体自顾自地前行,但都是以小跑的速度,熟练且有序地,通过安检口、闸机,最终在屏蔽门前停了下来。


一两个小时过后,大城市才逐渐清醒,恢复运转。他们从地铁站出来,再混入写字楼的白领之中,也和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没什么两样。


地铁最挤的时刻:早高峰、晚高峰、早晚高峰之间的高峰。/ 全景网


有人喜欢富有挑战的工作,选择了大城市;有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搬到了小城市;而跨城上班族全部都想要,所以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度过这样的早晨,起得比鸡早,走得比马远。


住在同济路的阿来昨晚故意没看《杀死伊芙》的大结局,就是要留给今早到体育西路的一个半小时,没有4G信号的地铁旅程。上了地铁才发现,片子只下载了一半,他原地立刻翘班的心都有了。



没有手机,坐地铁的痛苦程度就翻了10倍。


天津的妮妮今天要给领导讲ppt来着,可是昨晚有个姐姐从济州岛回国,大家聚了聚喝了点酒就把准备这事给耽误了。第二天爬起来,她觉得幸好自己要搭半小时城轨,坐大半程4号线再倒10号线。


刚在上海找到工作的二朵,第一天搭乘11号线上班,她准备路上看的书根本没掏出来,倒是买来当早点的小笼包都变成小笼饼了,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魔都的魔幻……


1. 跨城上班,比取经还漫长的通勤路


又想要大城市的工作,又想每天回家的人,就得接受更多的不容易。


地铁是挤的。


像北京,依靠堵门大汉和志愿大妈的奇迹蛮力,大多数人都能一次性被塞进地铁。


每个城市的地铁都需要这样的魔术手。/ 财新网


特别是在人人都穿大衣羽绒服的漫长冬季中,每一次人与人的碰撞都有富含弹性的羽毛与空气做缓冲,原以为已挤到极限的地铁,会在正常行驶之后,恢复到一个尚有余裕的空间。



体育西路站常常被广州上班族戏称为“地狱西路站"。


广州地铁则不一样。南方人身材小巧但更灵活,他们只擅长将自己压缩进地铁,不会什么奇门功法的你,等三四趟地铁是常有的事。


即便是挤上去了吧,也必定是要长时间地维持类瑜伽式的动作站立,坚持锻炼你的腰肌、腹肌、肱二头肌。而每年长达9个月的湿热“夏季”,只会让整个车厢都弥漫更加不堪的味道。


气到起飞。/《爱乐之城》剧照


马路也是挤的。


每天都见两遍的景色,早已无法激起你心中的任何波澜。倒是隔壁的车屡屡加速抢道,还乱刹车,这就足够让任何一个好脾气的上班族火冒三丈。


手机装满各种乘车付款APP,就不怕地铁卡突然没钱了。/全景网


上下班的路总是漫长的。


因为要把一天中太多的时间花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所以自己能控制的时间要能省则省。


从哪个口下地铁排队安检的人更少;去哪里买票充卡最快;到哪个站台上车,换乘的时候不用走很多路;怎么样坐远两个站,避开“地狱西”;开车的绕哪条小路,可以躲开红绿灯和车流,这些技巧已经深深刻在了跨城上班族的潜意识里。



如何在地铁上辟出一小片舒适空间,这是上班族持续几十年职业生涯的研究课题。


等他们像超级马里奥一样快速通过了所有关卡,剩下的坐车时间就像是通勤游戏赠送的bonus。是看脑残剧让自己放松,还是抓紧时间赶一个提纲出来,抑或是在120秒红绿灯前补个妆、打盘斗地主,这都交由他们自己把握。


再漫长的通勤旅程都会因为日夜的重复而变得合理起来,那唯一让人难受的就只剩周末了。



加班狗的内心毫无波澜。


对呀,为什么连周末的地铁都要这么挤呢?


你不过是要回去加个班而已。比起那些立志让整个世界充满爱的情侣们,比起那些对大城市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们,比起那些春夏秋冬都在珍惜好时光的老人们,你真是最无意义也最疲惫的存在了。


夜晚,又变成跨城下班族的你可能还想去同事家做客。同事家就在公司楼下,跟着他回家,就仿佛自己也到家了。晚一点再重新出发,坐地铁,坐公车,人更少了,而你不过是在睡觉前散了一个漫长的步而已。



跨城散步,最为硬核。


2. 广佛双城生活,好与坏都是双倍的


所有一线城市中,广州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在大家的普遍认识中,高昂的生活成本才是人们不愿意在大城市生活的主要原因。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为人们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谋生方式。轨道的一头是更高的工资和房租,另一头则是相对低的薪水与食宿花销。在花钱还是花时间这个问题上,许多年轻的打工者自然而然选择了后者。


年轻人,时间很多,钱很少。/达利


据21数据新闻发布的2018年7月各大城市平均房租数据显示,广州平均每平方米的月租为53.05元,与北京的92.33元、深圳的78.3元,以及上海的74.48元相差甚远,甚至还微低于准一线城市杭州的平均月租。


在比赛着往上飙的一线城市房租中,广州的表现并不“出色”。但这没有为这座城市留下更多的租户。


在极光大数据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中,广州的跨城通勤人数占比6%,位列全国第一。这意味着藏身于广州各大写字楼中的蓝白金领们,每100人中就有6人会在夜幕降临时离开这座城市,回到另外一个城市休息。


小蛮腰亮起来的时候,许多人在忙着离开广州。/全景网


房租可能不是人们在广州来来往往的唯一原因,佛山人则可能是让这种可能性变大的存在。换算一下数据,在之前那6个要离开广州的人当中,很可能不只1个人会回到佛山。


广佛两城旧时能被“南番顺”一词笼括,发于同源的广府文化与饮食习惯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改变,从佛山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祖庙,到广州小蛮腰,不过是开三十多公里车,过十几个红绿灯的距离。


2010年国内第一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广佛线”开通,更是让广佛人民的来往方便了许多。2011年后,广佛同城发展的概念更是被强调了许多年,佛山15条规划、建设中的地铁线路,明显条条抱紧广州。



广州人最爱寻味顺德。


对于这两个成百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老百姓的来回走动,就像小老哥到小老弟家串门吃饭一样稀疏平常。


早上爬完西樵山,晚上再去白云山附近谈个生意;或者早上在ifc见完客户,晚餐再去顺德和老友记吃鱼生,都不是什么难事,1小时内就能转换生活状态。


但也有可能你早上开车出门,佛山是怎么堵的,广州也是怎么堵,塞车塞了许久,生活也没发生什么变化;也有可能你在广州喝早茶排不上号,到了佛山也得排大半个小时。


你们得共享这两个城市好与不好的一面。


图/百度百科


对比整天“腻歪”在一块的广佛人,从其他城市前往广州工作的人,似乎拥有更多必要而隐性的出发点。


在同一份通勤报告中,每天来广州的人,还有0.9%回到深圳、0.3%回到清远、0.2%回到湛江。而另一份更早一些的《滴滴出行大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间,广州最远的通勤距离是178公里,从河源出发,光上班就花了3小时。


可能他在深圳的豪宅比广州的出租屋舒服许多?可能他们客家人十分看重每一晚与孩子相伴入睡的时光?可能他实在戒不掉那一口湛江走地鸡和海鲜的味道?


3. 赶不赶得上末班车,你始终都要回家


末班车上坐着的是城市中最疲惫的一群人,也是极幸运的一群人——他们至少不用花大价钱打车回家。


接近于末班车钟数的时候,你可以在地铁站看到很有意思的景象。



成龙绝不是唯一着急坐地铁的人。


有拼命冲刺到喘不过气来的人,也有不紧不慢继续玩手机哼歌儿的人,还有左顾右盼,观察工作人员脸色的人,他们赶的都是同一班地铁。


上了车,你终于能在这个城市的地铁上拥有一席座位。空荡荡的车厢中,你能看清每一张面孔上的神情,偷偷哭泣的人,疯狂傻笑的人。


广州1号线靠近广佛线换乘站西塱的地方有一小段路,地铁会来到地面上。因为是靠近郊区了,车外也看不到什么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倒是什么花地湾、坑口、西塱几个站长得都挺像的,所以常有下错站的情况。



西塱站不久前还写作“西朗”站,这里曾是广佛地铁唯一接驳的地方。


长时间地远离居所工作,可以让人的判断力与自主行动力丧失为零。这时候,只要有人起身,你便有随他移动的可能性。人的本质是复读机,这句话也是真理无疑。


明明要到西塱回佛山的人,在坑口就早早下错了车,只好在原地等候下一趟车。通透的地上站台,让你的尴尬无处躲藏。更尴尬的情况,是你刚刚正是从末班车上下来,只好打车回家。



久违地到“地面上”行走,可以看到更多风景。


也有眼看过了末班车点,排了几百号人的队后,从CBD成功打车回家的情况。


若是从广州打车回佛山,你一定会经过珠江,上面还停着几艘五彩斑斓的邮轮,岸边高楼的每一扇窗户都散发着精英的光芒,这是你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


经过长长一段漆黑的郊区和农村之后,你又能回到熟悉的生活区。这里的每一盏路灯的光都是友好的;每一条路上都有你曾经走过的记忆;甚至每经过一家宵夜档,你都能想起来它的味道。这是你愿意夜晚回来的原因。



“卫星”也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马切提恒值”是意大利城市学家提出的一条定理。人是领土动物,有守家和扩张之本能,但人日常的活动领土,也有一个天然的限度,即每日大致一小时的“出行预算”,也限制着一个城市的范围。


地铁越建越多,城轨与高铁也渐渐赶上进度,日后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可以1小时内到达,我们城市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广州与佛山,北京与廊坊,上海与苏州,深圳与东莞,前者是一切资源的中心,后者就像一颗卫星围绕着它运转,同时享受着中心城市强劲资源辐射。


像月球这样的卫星,就对地球人有异常的吸引力。/《E.T. 外星人》剧照


可哪怕靠得再近,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也得在各自的轨道上维持独立运行,就像宇宙中真实存在的两颗星球。


那些每天乐此不疲,穿梭于两座城之间的人,是他们完成了这其中的能量守恒。


他们的第一次跨城,或许都是被熠熠发光的中心城市吸引,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但在成功摆脱原重力场之前,他们还需要先习惯这种来回流浪的生活方式。


跨城生活没你想的那么惨,也没那么浪漫。/《阿飞正传》剧照


我更相信他们是自愿的。


不要把跨城青年想象得和张国荣的“无脚鸟”一样浪漫,什么从出生开始一直往前飞,没办法停下来,至死方休。


他们其实更像在打巴菲特经典“篮子与鸡蛋”的算盘,一个城市承载梦想,一个城市积攒资本。


毕竟,和发展成熟的一线城市相比,在发展中的小城市里,一夜暴富的可能性还大一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 new-weekly),作者:阿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