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阿里、腾讯们都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战略?
2019-03-12 14:17

谷歌、阿里、腾讯们都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战略?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作者:文飞翔


对中美两国的很多创业者、投资人而言,Google、阿里巴巴、腾讯(GAT)的收购是一个很好的退出策略,但具体到 GAT 三家而言,收购不仅仅是财务计算、战略价值更为重要。


从 IT桔子、Crunchbase 的数据可以看到,GAT 三家在投资、并购领域,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超过了绝大多数 VC、PE 的布局。我们今天从数据库中整理了 GAT 三家过去并购金额的 TOP10 案例,管中窥豹一般来看三家巨头的并购布局。




* 数据说明:Google、腾讯、阿里的部分收购,因为没有披露具体金额,不排除有更高金额的并购事件被遗漏,请见谅,也欢迎和我们联系、补充数据。


对比以上数据,来做一些分析:


1、花钱方面,阿里巴巴最多,10 家公司花去了 273 亿美元、平均 27.3 亿,超过了 Google 的 11 家公司(因为最后 2 家并购金额一样)合计的 260.5 亿美元。相比而言,腾讯花钱最少,10 家公司收购花了 137.94 亿美元、平均每家 13.79 亿美元。


2、巨头收购、战略优先。从 TOP10 并购案例的行业来看,都是紧靠主业或者战略业务。


对 Google 而言,这些交易反映了 Google 的战略演变:广告技术(AdMob,DoubleClick)、技术储备(ITA Software,Postini)、海量信息 (Waze,Youtube)、移动互联网 (Motorola Mobility,Apigee,HTC-Pixel Smartphone)、AI 人工智能 (Nest,DeepMind)


阿里巴巴同样如此,尤其是解决了几个关键领域的“门票”:零售 (高鑫零售)、本地生活 (饿了么)、跨境电商 (Lazada,Trendyol)、金融 (恒生电子,WorldFirst)、内容 (优酷土豆,文化中国),UC 优视、高德地图的大额收购帮助其拿到了“移动互联网门票”、饿了么的收购意义同样如此。


对腾讯而言,收购更为集中,仅仅围绕互动娱乐这个领域,在游戏、网络文学、音乐进行资源整合,尤其是游戏下了重注。


还有一点也值得思考:Google、腾讯收购基本都是未上市公司,但阿里巴巴对上市公司非常青睐,大手笔收购和控股了 4 家公司。其实腾讯也投了很多上市公司、甚至是不少公司的最大机构股东(比如京东、58 同城、猎豹、同程旅游等),但没有绝对的控股、干涉这些上市公司经营也有个限度。


3、收购“国际化”十足的是腾讯,TOP10 并购标的有 6 家来自海外、国别也比较分散;阿里有 3 起并购来自海外,Google 绝大多数收购是美国本土公司、仅有 Waze 来自以色列和 DeepMind 来自英国。


4、收购很难保证事事成功,巨头也有惨痛教训。


Google 史上最大并购给了摩托罗拉移动、3 年过后就以不到四分之一的价格(约 29 亿美元)卖给了联想;腾讯 86 亿美元收购的 Supercell 目前也面临着收入下滑、利润减少的压力;阿里巴巴在饿了么、优酷土豆、文化中国、Lazada 等案子上可能也付出了更高了溢价。当然目前一些业务整合也还在进行中,商业效应还有待观察。


5、GAT 花这么多钱、买的到底是什么?时间、人才、财务报表?各家想法其实不太一样。


对 Google 而言,人才可能最重要,尤其是在准备大力布局的 AI、移动技术领域,不是本身擅长的,买了团队来继续研发、和业务有个融合的过程。


对阿里巴巴而言,花钱更多在买时间,电商、金融业务给了阿里大量充沛的资金,哪怕是在自己非常熟悉擅长的电商、零售领域,也来不及时间去精耕细作,而是先大手笔买下来、再做整合。显然整合所需要的时间是跨越不过去的,这样导致融合挑战更难,花的大笔资金是否划算、确实只有自己知道了。


对腾讯而言,人才、时间、财报比较均衡。就游戏而言,买的这些公司都有精品游戏、流水也非常好看,或许能在某个方面弥补游戏研发人才短板、但可能时间因素和财报也很看重。事实上,投资也已经成为腾讯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从并购、投资的占比来看,显然 Google 收购占比更高。


CB Insights 的统计显示从 2006 年以来、Google 累计收购了 100+公司、占比接近 20%,但在 IT 桔子数据库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收购事件基本在 30 家~40 家、占整个对外投资的比例 5% 左右。


7、GAT 的收购,给 VC、PE 退出带去了更好的机会。


比如 Google 收购 Nest Labs、其背后的投资方 DST Global、KPCB、Shasta Ventures 等都回报颇丰;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UC,背后的 VC 们如金沙江创投、经纬、红杉中国等也都拿到了现金回报;腾讯收购 Supercell、背后投资方 Accel、Index Ventures 等同样在短时间内退出。


这也难怪国内外投出现了不少“To 巨头收购”项目。放在当下的资本环境,巨头公司的收购对于退出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综上,在当下全球互联网、风险投资持续融合的大背景下,并购将成为所有创业者、投资人们重点关注的资本方式,不仅是退出、变现,更是在全球竞争环境下、战略和业务演变的资本手段。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