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年的日记:《纽约时报》媒体人的一天
2019-03-25 14:00

跨越50年的日记:《纽约时报》媒体人的一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1969年出版的《〈纽约时报〉的一天》一书,记录了这家百年老店的24小时。50年后,《纽约时报》的幕后(Time Insider)栏目决定回顾这本书,看看今天的新闻编辑室的24小时如何运转。



打字机在噼里啪啦作响,记者们在搜集新闻线索,电话的另一头链接着全球,编辑们争分夺秒将四个版面确认付印。赶在截止日期前结束这一切后,编辑部才有人点起了一支烟。


这是1969年的《纽约时报》。


还是在1969年,2月28日,时报记者撰写了几篇备忘录,描述了日常的活动和动向,细节详实。随后发给了时报内部资讯《时报说(Times Talk)》的资深编辑Ruth Adler。


人人都知道,Adler女士对《纽约时报》了如指掌。1997年,在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时,Adler已经陪伴时报度过40多年,成为了一本时报百科全书。当时的Adler无意间选择了2月28日这个日期,用这些备忘录写下《〈纽约时报〉的一天》。230页的书中,她记录了从东海岸早晨3点开始,每小时发生在各州、各国、各时区的故事。


Ruth Adler


半个世纪后,当我们重看这本书,个中细节显得有些过时,比如电报机,配苏格兰威士忌的午餐、“女士版面”、纯纸媒、白人编辑室。


不过,许多事情依然不变。比如,《纽约时报》的使命依然是发布公正的报道,其发展的基石始终是坚持不惧怕也不偏袒,只不过,时报在纸媒的基础上,探索出视频、图表、音频等形式,去年甚至推出了电视节目。记者的报道选题,依然覆盖美国和全球各地。权威评论家们也会在电影、艺术、美食等话题上贡献观点。


效仿50年前的24小时日记,《纽约时报》也在2019年2月28日记录了编辑部的24小时。


3:00 - 6:00


亚欧时间


此时的纽约,时报记者已经入睡,香港和伦敦的国际编辑部接过接力棒,搜集美国的最新消息,处理本区报道,跟进一些故事的新进展。


东海岸4点,早于纽约13小时的香港编辑室终于能稍微放松一下。伦敦此刻是早上9点,编辑们通过视频会议和伦敦编辑部进行工作交接,列出选中的头版文章,提醒需要关注的事件动向。接下来便是伦敦的工作时间,根据需要编辑和更新消息。


一系列已分配、归档或发布的文章已经开始传播。伦敦部的周末编辑Yonette Joseph将这一过程比作为“奥运会的马拉松接力赛”。


除此之外,其它国家还有外部记者正在工作,西非办公室总监Dionne Searcey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当地做企业新闻和重大突发新闻报道。



《纽约时报》在全球设立了31个办公室,从开罗到喀布尔再到墨西哥城,除了南极洲外已经遍布全球。


6:00 - 9:00


晨起更新


工作日6点的东海岸,150万订阅用户都会收到由伦敦编辑Chris Stanford制作的晨报(Morning Briefing)。新的一天,读者们从简报上了解接下来一天需要关注的新闻。


时报最火的播客栏目《每日时报(The Daily)》也更新了。这档一周五更,时长20-30分钟的节目里,主持人Michael Barbaro会和一位记者就其自己的报道进行深入对话,同时简要介绍当日的头条新闻。


播客创始制作人之一Andy Mills拍下了Michael的工作一幕


早晨第一批进入时报纽约总部的记者已经扑到快讯台——突发新闻中心。在编辑部分派选题之前,他们需要跟进每一条突发大新闻。


在美国东半部地区,纸质版时报已经派到了订阅用户手里。位于皇后区的College Point是时报的主要印刷厂,这里和全国26个印厂一起,彻夜工作以印出足够的报纸。


9:00 - 中午


总部时间


早上9点,伦敦编辑早已补上纽约国际编辑的空缺,跟进已发生的新闻和突发资讯,这些或重大或古怪的消息,要在半小时后的头版选题会上拿出来讨论。


部门总监、头版编辑和偶尔到访的客人一起进入到玻璃房会议室,开始当天最重要的选题会,华盛顿办事处则在线上加入。选题会上会列出当日的重大新闻,以及编辑们希望发布的内容,决定接下来数字版报道的主导方向。


不负责突发的日间编辑和记者,通常会在10点到达公司。部门领导分派选题,和记者沟通确认,决定他们的报道版面。


华盛顿办公室,也就是15个美国办公室中最大的一个,此时也已就位。根据华盛顿的情况,跑高级法院线的记者如Adam Liptak或许已经会外出开始工作,如果是国会开会,他们就会去到国会大厦,在那里的《纽约时报》工作区开始工作。



中午 - 15:00


报道、写稿、重复N遍


当纽约办公室结束半天工作时,西海岸的记者们也开始了报道。近些年,《纽约时报》开始扩大对加州的报道,这里有时报最广大的用户群体,甚至不输于纽约地区。


纽约的国内部副编辑Julie Bloom负责报道加州和部分西海岸的新闻,她要联系记者,沟通选题,预测事件的走向,此时还是西部的清晨时间。报道过程中,记者于鏊时刻和Julie保持联系,并随时更新和同步采访、对话要点。等到下午,Julie需要和《今日加州》邮件通讯的Jill Cowan沟通,计划明日内容。


纽约到了午餐时间,这也意味着在总部高级自助餐厅的午后小憩,下面这张图来自广告部高级副总裁。午休之后,工作节奏开始加快。



每个选题、每个办事处都会面临自己的问题。华盛顿办公室的挑战则是常常发生在下午的突发新闻。


华盛顿办公室的助理编辑Mikayla Bouchard说,“这些重要时刻,我们必须尽可能抢在对手之前,迅速发布新闻。”


这也意味需要提前准备报道(HFO,机Hold forOrders)。重大事件的新闻通常会提前写好,一旦发生就要立刻更新和发布,比如司法部长Jeff Session被解雇。如果没有HFO,记者和编辑则需要及时完成至少一篇重大新闻头条,以备第二天的头版。


文章发布后,新一期的《每日时报》也开始录制。团队会在早上制定相关计划,然后在下午早些时候完成音频录制。剩下的时间,制作人则要耗在剪辑上。


在播客的执行制作人Theo Balcomb看来,“我们最为关注的,是找到对听众们最重要的报道。”


15:00 - 18:00


继续推进


助理管理编辑Alison Mitchell召集了一个午后会议,准备印刷版相关事宜。高层编辑就文章和照片的选择进行激烈讨论,最终选出6篇左右报道用于头版。


之后编辑在定制的绿色版面纸上布局草图,通常是由创意总监Tom Bodkin完成。设计师进行细节优化,提交到A1版面分页编辑Tom Lalito,随后进行数字化生产。


第一版开始排版,编辑室里开始有了窸窣的对话,到下午6点,报纸才会开始不断印刷。随着记者们不断打磨内容,提交终稿,更多版面进入最终环节。编辑们要拟出简洁有力的标题,捉虫、重写或填坑。


但这些也并非全部,也不是没有轻松的部分。美食版作者Melissa Clark经常能在忙碌的早晨,得到一个甜蜜犒赏,只是因为一个新食谱。



“通常来说,我会在早上做饭,中午吃掉,这份工作对我来说特别好。”Melissa正在做一个新专题:“零食”蛋糕三部曲。


4点半,部门主管和报头编辑再次召集大家进入玻璃会议室,讨论晚上将发布到主页上的内容。


18:00 - 21:00


全速冲击


夜晚,排版印刷部进入高速运转,Tom Lalito继续编辑A1版,其他编辑撰写标题和导语,设计版面,编辑图片,Tom力求在6点半之前完成所有工作。


“接下来我就要好生照顾这个版面了”,如果版面有调整,或是突发重大新闻,Tom需要及时进行更新。


夜班负责人Steve Kenny在7点时开始,监控数字版和印刷版的运营情况。一小时后他需要查看A1版,查阅装订副本。再隔一小时,Steve会记下应该调整和重写的所有条目。接下来的整个晚上,Steve需要和华盛顿的夜班编辑Jaime Swanson保持密切沟通。


晚上7:15,第一条重大新闻副本印刷版确定,发往纽约州之外的全国版将在次日8点半时送到各地。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评论人和记者在继续奋战。报道古典音乐、舞蹈、歌剧的艺术版作者,纽约餐厅评论人PeteWells,他们会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开始创作,甚至还会在更远的地方。


如果是颁奖季,通常意味着需要去加州出差。今年的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时报摄影师Josh Haner抵达现场拍摄到场明星。其他作者,如关注好莱坞动向的BrooksBarnes,颁奖礼专栏作家Kyle Buchanan等也悉数前往洛杉矶。



这场娱乐业的年度竞争之夜,召集到了时报的一支强大团队。总部编辑室的员工们,横跨文化、风尚、摄影版,全员上线报道这场盛典,这些内容或许就会在隔天见报。


21:00 - 午夜


太阳永不落山


世界另一头,香港办公室的一天已经开始。Gerry Mullany是这里的第一个员工,如今担任国际新闻编辑。这他开始浏览亚洲地区新闻,分配选题。


纽约已经入夜,香港正是清晨10点,编辑们陆续抵达办公室。两地编辑开始远程会议,讨论需要在社交媒体和时报官网更新和推广的内容,确定亚洲版的跟进方向。


此外,香港部也需要从纽约版挑选优质资讯进行发布,比如体育和欧洲简报,有时也需要华盛顿版的资讯。2017年拉斯维加斯发生枪击案,2018年加州大火,香港编辑赶在正处深夜的美国记者前及时进行了报道。


目光再次回到纽约。发往纽约州(包括新泽西,康涅狄克和宾夕法尼亚)的版本已经开始印刷。皇后区的这家印刷厂已在晚上10点准备就绪,这里承载了时报一半的印刷量,每小时印出40000份。


在这里,每晚影印600-800页面,56种报纸。每一种连起来都能长达10英里,有一吨重。



第二个版本也在深夜送达纽约和全国各地付印,新版本做了更新和调整,有时还会加入新内容。如果夜间有类似超级碗或奥斯卡之类的大事件,或其它深夜突发,附言则会在12点半送至印厂,以便有最新版本的报道送到读者手中。


“尽可能成为第一个”,这是Mike Connors的目标。这位印厂的生产部管理总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3年,也是家族中在这里工作的第四代。


2:15,最后一份报纸结束印刷,开始准备装进卡车,送到各个分发站点


深夜 - 3:00


纽约:晚安


纽约办公室几乎走光了,Steve往往最后一个离开。1点时,他发送了一份夜间笔记,记录晚间发生的事件,提醒“关注决议进程”,又向写出高传播度稿件的记者提出表扬。做完这些后,他将工作交接给香港的Gerry。


“以往到了凌晨1点,报社已经关门,但现在有数字编辑部,还有香港和伦敦办公室。时报已是24小时运转。”


香港是唯一一个有印刷部的国际办公室,生产《纽约时报国际版》。不同于美国版,国际版的头版通常由专栏和四个故事构成,关注的多是国际大企业。


香港慢慢进入中午,欧洲的太阳也升起来了。在伦敦,Chris在当地时间6点已经开始工作,编辑美国版每日简报,不久后,其他员工陆续抵达。


在时报,不只有通讯员需要出差做报道,工作时间不确定。驻纽约的记者也常常需要做跨时区报道,除了本地新闻,还有全国新闻和海外内容。


视频记者Ben C. Solomon带着他的摄像机和无人机,穿梭在全世界进行报道。他最近和Henry Fountain一起,在瑞士做了一部关于气候变化的报道,为了完成报道,他们曾在清晨穿越冰川。


随着第二天的到来,交接棒再次从一个大洲传到另一个大洲。而在《纽约时报》,1550个新闻人推动的新闻引擎,没有一刻停止转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