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被谋杀了,剩下楼盘广告
2019-03-26 14:17

诗被谋杀了,剩下楼盘广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 ikanlixiang)


今天是海子的三十周年忌辰。1989年3月26日,海子带着四本书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有人说海子虽然走了,他留下的诗会在人们心中永生。但是三十年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出现在了众多楼盘广告上,他的诗还活着吗?


 #那些被谋杀了的诗# 






以上只是被滥用得最多的几个例子,而下面的这些你想必也不会陌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


所以,是什么让我们逐渐感受不到这些经典诗句中的诗意了呢?


在2008年的时候,道长就和廖伟棠老师讨论过现代诗被滥用的现状:


我们总是感觉写现代诗的人可以尽情地风花雪月,但是现在的诗人其实正在负担着一个更重的责任:怎样继续活化现代中国的语言。尽管现在的文化的大环境可能已经比30年前好多了,可是我们仍然常常感觉到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贫乏。


比如我们总是每一两年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流行、然后泛滥到让人看了就作呕的一些句型,这些句型从流行到被滥用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大众总是在找一些共鸣,而这个共鸣越是直接、越是简单,就越容易被大众获取和传播,因此最后留下来的往往就是看起来很深刻的几句话。


而这几句话在几十年前曾经是一句意蕴深远、需要好好品味的诗,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传播、数以万计的人对其发散性的理解或者是曲解,就变成了一句烂大街的、被时代淘汰了的口号。



想来不禁让人感到难过,现代社会的诗意正在被谋杀,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凶手。



一个死于“诗意”的诗人


作者:廖伟棠,来源:看理想APP《诗意》


(文稿经编辑)


有人曾经跟我说,你们诗人其实是不是一些语言骗子。


我不知道他是褒义还是贬义,如果是褒义的话,他可能是觉得我们把语言用的太花巧了,太漂亮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我们想要灌输给别人的思想来一个暗度陈仓,让大家不知不觉地被我们的想法用美好的辞藻洗了脑,这是我善意的理解。


要是贬义的理解,那他真的觉得我们就是巧言令色,实际上空洞无物,甚至就是故弄玄虚,让大家吓得一惊一乍的,看不懂就觉得你们特别高深莫测。其实后者才是问题之所在,很多人对新诗的第一印象就是读不懂。


说新诗读不懂,有一个潜在原因就是,他还是对新诗比较质疑的,觉得这些诗人未必值得他信任,新诗跟已经经典化的古典诗歌毕竟不一样


因为对于经典化的东西,我们有一种心态在那里,就觉得它是高山仰止。如果读不懂,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还要努力。


最近有一件事情对我打击非常大,有一个据称是我多年的粉丝,声称非常热爱我的诗歌, 我们加了微信,我在他的微信看到他说,他最爱的诗人除了廖伟棠,就是席慕蓉,我几乎要哭出来。


但是哭的同时,我也感恩,他说的是席慕蓉,而不是汪国真。


这样说有点刻薄,其实诗歌也像冯唐说的,的确是有一条所谓的经线的存在,这条线以上是诗,这条线以下是不是诗呢?这当然不由我们来决定,只是说诗歌的确是有好坏之分的:


更加认真的诗, 跟人的心性更加相关的诗,和更加虚假的诗,或者说是汪国真那种格言体,用格言来营造它的销量,营销性的诗。


我那位粉丝他把席慕容跟我并论,我还算是没有太惭愧,慕容毕竟也是写过一些好诗的。而且席慕蓉老奶奶还是作为一个诗人,不谈跟她诗的分歧,这个诗人还是蛮可爱的。


不过现在我们因为把诗发表在公共网络,这就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好、也是不好,你会碰到很多很多所谓的非专业读者。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要求诗需要专业读者来读呢?唐诗、宋词估计是不会有这种要求的,但是慢慢随着诗歌的精致化,随着诗歌的门槛逐渐提高,对读者的要求我们也不能不提。


但现在我们在公共网络发表诗歌,那就无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对你评头品足,其实说你诗读不懂、写得不好那种倒无所谓,我最怕的是一种叫捧杀。


这种捧杀还不是说一种到位的捧杀,比如说经常会有人跟你评个论说,你这首诗挺像顾城写的,或者说你这首诗有点海子的余味,或者更糟糕就说,你这诗太诗情画意了,太浪漫了。


这样的评语真的很伤一位新诗写作者、一位认真的实验者的心,这是非常简单化的捧杀,把你符号化了。


因为他只了解或者说只接触过顾城、北岛的诗。如果你写一首有点政治隐喻的诗,他就会说你像北岛;如果你写一首意象跳跃的或者说装疯扮傻的诗,他就说你这不就是顾城吗。


这种误解当然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去归咎于说是我们诗教、我们诗歌教育不力,或者说我们诗人太脱离人民大众,这样说也很容易,好像也立得住。


但其实更深处地去想,我们认真地从一个诗人、从我对我自己的事业的这种忠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认为在我们现在的语境里面,日常语言和诗歌语言这两个语言体系之间的误会和冲突实在太大了。


诗当然是没有门槛的,但诗又是有很高门槛的。人人都可以写诗参与我们诗人的队伍,但是只要当你选择了写诗,你就一定要努力精进,把诗写到最好,让你的母语在你的诗中得到一种新的面目,得到一种新生。我想这就是日常语言和诗歌语言最重要的不同。


日常语言是在频繁的使用之中,让你的母语变得越来越熟悉,但是也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失去诗意,失去它的光彩,但诗歌语言就是在不断地擦亮它的母语,让它重新焕发出光彩。


它使用的是追溯语言的源头和破坏语言的承袭,就是你们都这么用语言,已经用熟用烂了,我就偏不这样用,我要挖掘语言的潜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擦亮我们习惯了的语言。


当然这都给诗歌给写诗和读诗都带来了难度。 这也就是我们读诗为什么会有惊喜感,会有新鲜感的原因。因为这种难度让语言换了一个面目,换了一种全新的面目在我们面前出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 ikanlixia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