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得了大病治不好?不吃药或许都有救
2019-03-27 08:47

苏大强得了大病治不好?不吃药或许都有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医药魔方Pro(ID:yiyaomofangpro),作者:曼话,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都挺好》第45集,苏大强宣布自己得了“大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


明玉得知后说:“我们明天就去上海、去北京,再不行就去国外,我就不信这病治不好。”


遗憾的是,正如剧中医生所说,目前全球医学界对这种病仍束手无策。仅有的几种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患者的认知问题;还没有药物能够延缓AD的进展,更别说治愈AD了。


目前可用于AD的几种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acrine、rivastigmine、galantamine和donepezil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memantine(图片来源:摄图网)


新药研发屡战屡败


AD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不明;多发于中老年,正影响着全球几千万人;是60%-70%痴呆病例的病因;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身体机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死亡;确诊后通常预期寿命为3-9年。


从1910年首次被命名至今,投入在AD药物研发上的人力和金钱几乎都“打了水漂”。AD已成为研发失败率最高的疾病领域之一,也是最缺乏有效疗法的严重疾病之一。


就在《都挺好》热播期间,AD研发领域又传来了“噩耗”。3月21日,制药巨头百健/卫材因“疗效不足”宣布终止AD药物aducanumab两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Aducanumab是一种抗体药物,靶向的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大脑中Aβ异常聚集,形成毒性斑块是AD患者的一个主要特征。近几年,除aducanumab外,同类单抗solanezumab(礼来)、crenezumab(罗氏)也都未能挺过III期临床。


AD领域另一类被看好的新药——BACE1抑制剂也屡遭“不利”。默沙东的verubecestat、礼来的lanabecestat相继研发失败,止步III期(BACE1是参与生成Aβ的关键酶,负责催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分解成Aβ)


除Aβ沉积外,Tau蛋白(Tubulin associated unit)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元内缠结形成也是AD患者大脑中的经典特征之一。一些靶向Tau蛋白的AD新药正处于不同的临床开发阶段,其中,进展较快的是TauRx的TRx0237以及礼来的18F-flortaucipir,均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靶向Aβ连遭重创后,Tau蛋白会不会带来惊喜还需等待临床数据的结论。


“光照+声音”联合疗法疗效惊艳


图片来源:Cell


药物开发的“屡战屡败”让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其它的AD治疗途径。3月14日,美国MIT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1]发表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突破进展。不用吃药,通过“光照+声音”联合疗法,神经科学家们改善了小鼠类似于AD患者的症状。这种非侵入性的疗法通过诱导被称为“γ振荡”的脑电波发挥作用,大大减少了小鼠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产生电信号,而这种信号会同步形成几种不同频率范围的脑电波。有研究表明,在AD患者中,γ频率振荡(25-80赫兹,与注意力、知觉和记忆等大脑功能有关)出现了损伤。


图片来源:Nature


2016年12月,MIT的Li-Huei Tsai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2]首次报道了修复经基因改造后易出现AD症状的小鼠大脑中γ振荡带来的益处。


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40赫兹的闪烁光对小鼠进行处理(每天1小时),结果发现,这种治疗降低了Aβ斑块和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同时刺激了具有碎片清除功能的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小胶质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负责“清理”中枢神经系统,清除斑块、受损细胞和其它废物)。不过,由“闪烁光”治疗带来的这些改善仅局限在视觉皮层。


图片来源:Nature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Tsai教授等开始探索是否有其它办法能够改善大脑的其它区域,如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结果发现,连续7天,每天听1小时40赫兹的音调显著减少了听觉皮层和海马体中Aβ的数量。其中,听觉皮层负责处理声音,海马体是位于听觉皮层附近的关键记忆区域。


图片来源:Cell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听觉刺激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周的治疗后,当在迷宫中需要记住关键地标时,小鼠表现地更好。它们能够更好地识别之前“见过”的物件。此外,研究还发现,听觉治疗不仅会诱导了小胶质细胞的变化,还会引起血管的变化,这可能会促进Aβ的清除。


既然光刺激和声音刺激都“有效”,那么,结合在一起是不是会更“棒”呢?研究结果让科学家们非常惊喜:“光照+声音”联合治疗的效果比单独治疗更好。淀粉样斑块在大脑的大部分区域减少,包括前额皮质(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发生在该区域);此外,小胶质细胞的反应也更强烈:它们在斑块周围堆积起来。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健康的志愿者中测试这种“光照+声音”联合疗法的安全性,并且,他们正开始招募早期AD患者,以调查这种疗法的治疗作用。


基因治疗即将开展人体试验


除了治疗方面的创新,科学家们近期在AD预防方面也有了新进展——基因疗法


尽管AD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但有一个“事实”几乎无可辩驳:携带不同版本ApoE基因的人患AD的风险差异很大。


上世纪90年代,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ApoE基因(编码参与胆固醇代谢、运输的蛋白质)。通过对121名AD患者进行测序,他们发现,ApoE4这个版本的基因在这类患者中异常普遍。


2017年发表的一篇Nature指出[3],ApoE4不仅会促进Aβ聚集,而且会加剧由Tau蛋白引发的神经损伤;同时还会引发免疫反应,攻击神经细胞。


图片来源:Nature


根据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数据,约65%的AD患者携带至少一个拷贝的ApoE4。携带两个拷贝ApoE4基因的人患AD的可能性是携带ApoE2 和ApoE3的人的12倍;这类人到了85岁,患AD的几率高达91%。


不过,如果一个人携带一个拷贝ApoE4和一个拷贝ApoE2,那么,他们患AD的风险就接近中等水平,这表明,保护性ApoE2抵消了风险性ApoE4的一些作用,降低了患AD的风险,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图片来源:NIA/NIH


基于这些发现,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Ronald Crystal领导的团队想到了基因疗法。他们正在携带两个拷贝ApoE4基因的轻度至重度痴呆症患者中进行一项临床试验,调查如何让患者的大脑“充满”ApoE2基因。


从今年开始,将有15名年龄超过50岁的轻度至重度AD患者被注射携带ApoE2基因的病毒。基于在猴子中的测试,Crystal预计,病毒会将ApoE2基因传递到患者大脑的各个细胞中。此外,先前的小鼠实验表明,这种基因疗法使得小鼠大脑中积累的Aβ更少。


不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Kiran Musunuru教授认为,开展这项临床试验似乎是“风险很大的赌注”,但目前AD领域迫切需要任何疗法。此外,他表示,这项试验使用的其实是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因为它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降低健康人未来患病的风险”。


如果这种基因疗法能够减缓已患AD的病人的“脑损耗”,最终可能成为预防AD的有效方法。希望,不管是AD治疗还是预防,一切坚持,都非徒劳,终有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医药魔方Pro(ID:yiyaomofangpro),作者:曼话。


相关论文:

[1]Anthony J. Martorell et al. Multi-sensory Gamma Stimulation Ameliorates Alzheimer’s-Associated Pathology and ImprovesCognition. Cell(2019).

[2] Hannah F. Iaccarino et al. Gamma frequency entrainment attenuates amyloid load and modifies microglia. Nature(2016).

[3] Yang Shi et al. ApoE4 markedly exacerbates tau-mediated neurodegen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tauopathy. Nature(2017).


参考资料:

1# Alzheimer's disease

2# Brainwave stimulation may improve Alzheimer's symptoms

3# Howthe gut influences neurologic disease

4# Neural synchroniz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5# Doctorsplan to test a gene therapy that could prevent Alzheimer’s disease

6# GeneTherapy Treatment That Could Prevent Alzheimer’s Will Be Tested in Humans

7# 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发困局

8# 又一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III期失败!BACE靶点失败率超过80%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