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占比仅3%,却勇闯科创板,你也配姓“科”?
2019-03-27 15:21

研发费占比仅3%,却勇闯科创板,你也配姓“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营报(ID:chinabusinessjournal),作者: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原标题为《科创板要姓“科”》


忽如一夜春风来,万众瞩目科创板。


热切期待,千呼万唤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官方网站上已经公布了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


这9家原来籍籍无名的中小企业,一下子被放到聚光灯下,如同抖音上的网红,尽管已经开了美颜滤镜,但还是被各种评头论足。群众的普遍反映是不如想象中的美艳,说好的凤姐,你想的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出现在你面前的却是纽约的励志姐。


其实,受理后这些企业还要经过审核问询、上市委会议、证监会注册等步骤。所以这9家企业未必都会成为首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大家也无需因为仅仅看过这9家企业的资料,就对科创板企业盖棺论定。也许真正的超级潜力股还排在后边,没来得及示人。


科创板姓“科”,这是其最明确的特征,通过科创板扶持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是设立科创板的核心目的。采用注册制,可以允许同股不同权等创新举措,都是为达成这一目的使用的手段。


这9家企业是不是真的姓“科”,公众暂且还是可以认真打量一下,看看这些企业是否能够担得起“科创板”这三个字的分量。


这9家企业中包括计算机、通讯类企业4家:宁波容百、和舰芯片、烟台睿创微纳、晶晨半导体;专用设备制造类企业3家:安瀚科技、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以及1家医药企业:武汉科前生物和1家化学原料企业江苏天奈。


从所属行业来看,这9家企业完全符合证监会提出的,科创板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


但在上交所表示中还强调,在拟上市企业引导上,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姓“科”,其实就是其中的三条标准:


一是,是否拥有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是否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三是,是否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


如果具体量化到企业经营数据中,客观的衡量标准也很容易找到:


第一,技术专利数量;


第二,研发经费营收占比;


第三,研发人员占比;


第四,企业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


如果这几条看起来和同行业企业比较相对惨淡,显然不是科创板的菜,这些企业也许会有很好的业绩,主板、创业板、中小板都会有他们的位置,就不要在科创板现眼了。


需要着重提醒的是,政府文件和民间认知中经常把“高科技行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混为一谈。


其实属于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并不等于科技型企业。有不少高技术行业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其实并不具有任何技术优势,只是购买现成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也有相当好的业绩和市场前景,但并没有核心技术。


相反,也有众多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舍得在技术上投入,可以说是真正的科技型企业。


从公开资料看,这9家企业中有的企业疑似属于前者,也就是身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技术行业、战略新兴产业,但并不是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并依靠核心技术获得营收的科技型企业。



比如9家企业中的“江苏北人”,乍一看是搞机器人研发生产的,细一看“公司主要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机器设备的原值538万元,公司固定资产原值7120万元,但81%是房屋建筑物,实质主要是1栋写字楼。内行人一下就会看明白,本质上这是一家销售公司。


其实,近些年来,各类产品经销商将自己美颜为“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十分流行。例如挖掘机经销商可以把自己称作是“土方挖掘自动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提供众多蓝翔技校高才生,不光出售或出租机器,还给甲方提供各种疑难土方挖掘方案和机器维护保养。


比起挖掘机,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和技术条件肯定更为复杂,因此这家公司还获得了机器人使用场景的一些专利技术。但这家“掌握着各种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专利,为公司在高端装备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公司”。2018年的研发费用投入“竟然”达到人民币1266.82 万元,研发经费营收占比只达到3%多一点。有媒体调查,截至2018年年报,江苏北人无形资产中,专利权与软件使用权合计的价值不足300万元。


这样的公司姓“科”吗?显然不是。


按照“十三五”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个目标的实现标志就是研发强度要达到2.5%。什么是研发投入强度呢?就是国家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这是判断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直观指标。2018年,中国的研发强度的数值是2.18%。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要达到2.5%的目标,这一意味着年均增速要保持在13.5%左右。显然,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科创板可以被当作为实现这一目标开辟的新战场。在两会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提到科创板,认为科创板和传统的股市对于企业的衡量标准应该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应该更多地考察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像以往对于生产型企业那样考察固定资产、盈利能力等。


科创板成为科技创新的新战场,第一是要让社会资金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燃料。以往的科技创新来源更多是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但是现在的社会资金可以通过科创板这个轨道进入到科技创新的领域。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承担一定的风险,同时又能分享科技创新的红利。


第二是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真正主体。以往的更多的创新主体不是企业,现在如果我们企业能够在科研的过程当中拿到钱,而不仅是在科研成功以后才能卖到钱。缩短这个时间差,对于科技创新也非常重要。


第三是要让市场成为科技创新的指挥棒。以前我们更多的科技创新的目标是由政府或者是相关的专家制定的,那么现在应该实现让市场来决定科技创新研究的方向,或者它是不是能够开辟一个新的产业,这样的一些指标,让市场来进行判断。


科创板要担当这样的重任,第一件要解决的就是,找到那些真正的科技型企业,让他们上市。而不是在券商的推动下,把各种急于套现的冒牌货弄进来。尽管,从业绩上来说,他们可能更靠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营报(ID:chinabusinessjournal),作者: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原标题为《科创板要姓“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