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与它的中国信徒们
2019-04-15 20:28

牛油果与它的中国信徒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偏见实验室(ID:ThePrejudice),作者:袁雨薇


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牛油果了。


这种称为“绿色黄金”的水果二十多年前曾席卷了整个美国市场,现在它又占领了中国人的胃。


健康脂肪,轻奢食品,瘦身水果。这些词汇严丝合缝地贴合了现代中产的生活目标。


从第一粒牛油果进入中国至今,牛油果被贴上诸多标签的同时,也一步一步被推上了神坛。


这个神坛搭得有多高,在神坛下膜拜的信徒就会有多少。


碰壁的鳄梨


1994年,美国人每人每年购买的牛油果就达到了一磅以上,这是一场牛油果的大爆发。


这样的爆发并没有让牛油果一跃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水果,真正让它成为美国人必不可少的“食品伴侣”的是Hill&Knowlton策划下的牛油果酱公司食谱比赛。


这场比赛将牛油果与“超级碗”(号称“美国春晚”)捆绑起来,使美国人对“超级碗”的狂热延伸到了牛油果身上。


甚至在2015年,墨西哥牛油果公司还在超级碗上投放了半分钟的牛油果广告,这一举动让美国人对牛油果的迷恋到达巅峰。


让另一个半球人民疯狂的食物,却在进入中国伊始就碰了壁。


2005年,中国已经开放了墨西哥牛油果准入,可直到2008年,牛油果仍然不为人知,在大陆几乎没有市场的它,只能在香港及周边地区贩售。


彼时,牛油果的名字叫做“鳄梨”。


这个名字不讨喜、外表如同手雷、口感也不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水果,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就被很多人拒绝。


某牛油果经销商是最早在国内推销牛油果的水果经销商。其总裁当时充满顾虑,他仅在招待高级酒店的重要客户时才进少许的货,“中国人吃的水果,要么甜要么脆,要么像西瓜一样水分足,它基本不符合中国人吃水果的要素。”


其他生鲜电商的老板也曾认为,牛油果难以打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是“又贵又不太合口味。”


2008年,牛油果的平均价格是20元/粒,一粒牛油果的重量一般在100-200克。据农博网统计,当时中国居民消费最多的仁果类和瓜果类中的最贵种类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过是:花牛苹果8元/公斤、香梨6元/公斤、麒麟西瓜7.2元/公斤。相较之下,牛油果配得上“绿色黄金”的名字了。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昂贵的水果没有市场。一家叫做兰涛国际的水果分销商,就曾信誓旦旦地要打开牛油果的中国市场。


这一建议遭到公司许多销售经理的反对。


事实证明,这些反对的声音没有错。2010年,中国进口了2吨牛油果。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其销量也不过是每个月20箱左右,而且购买这些牛油果的大多数都是星级餐厅里的外国厨师。


货卖不出去。一些经销商当时的无奈操作是:“卖掉三分之一(牛油果),倒掉三分之二。”


外观上难登大雅之堂、口感一般、价格却像含了金子,中国人对牛油果欠缺好感。有人断言:牛油果要在中国打的这一场硬仗,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前景的。


被拯救的牛油果


2017年,中国进口了32100吨的牛油果。是2010年时的16000多倍。


这样的增长幅度简直令人咋舌。在这期间,中国的进口商们,为“鳄梨”取了另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又上得了台面的名字——“牛油果”。


改头换面之后,各个零售点和超市的牛油果旁,都挂上了一个标示牌,上面标注了牛油果的辨别方法、做法以及吃法。中国消费者难以辨别这种舶来品的成熟或者好坏与否,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牛油果到底属于蔬菜还是水果。就在几年前,北京高端超市BHG曾发生过一位顾客指着货架上的牛油果问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这是一颗手雷吗?”


哈尔滨的一所大型百货超市曾进行了一次推广,由墨西哥女郎给消费者上了一课——她当场示范牛油果的做法和吃法。那一天,牛油果卖了50箱。


某牛油果经销商甚至调配专人对牛油果的食谱进行了创新,用新的食谱来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和高端超市联合推出过一次“牛油果教育”:后者降价,前者当场示范贴在牛油果包装上的几种做法,之后由观众试吃。此后,这家超市的牛油果销量一直像开了挂一样。


短暂的促销活动,并不能保证牛油果的销量,它最关键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当时,中国的牛油果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每一项都增加了成本。牛油果从墨西哥运输到国内要25天,并且还需特殊储存,否则就会出斑发烂,耗损率也居高不下。一线城市的牛油果价格一直保持在12至16元/粒。


质量成为牛油果的另一个大问题,但很快有人找到了方法。


赵国璋是第一个催熟技术的尝试者,他是一家生鲜电商的老板。他认为,比起生的牛油果,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成熟之后的,与其让他们挑选,不如一条龙服务解决他们的烦恼。他引进了日本技术,利用气压,对生果进行催熟。这些牛油果的销售效果出人意料。


在对牛油果进行催熟后,牛油果的销量开始翻倍。


成本的降低也使市场上牛油果的价格飞速下降,生鲜电商网站的牛油果价格降到了7至10元/粒,实体商业超市的价格也降到了30元/公斤,牛油果渐渐进入了“可接受消费范围”。


此时,中国的电商产业高速发展,牛油果被电商行业进行了再包装,以“健康”作为卖点,辅以各种创新吃法和养生吃法,铺下了一条漫长的推销火线。


引爆这条火线的人,是中产阶级。


中产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


中国几乎累积了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


相关媒体统计,2000年,中国的城市中只有4%的家庭属于中产阶层,但截至2012年,这一比例窜升至68%。预计到2022年,中国中产阶层数量将增至6.3亿,占城市家庭总量的76%、全国总人口数量的45%。


这些数据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中,2008年中产阶级的家庭人均收入为16000元,2011年为21000元,而在智联招聘的《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中,我国新中产的年薪已达到10万至50万。


2010年,我国中产阶层在旅游娱乐上的消费占总消费的16%,如果说老中产还要为了16%的享乐型消费而犹豫不决的话,新中产已经后来居上地在考虑“如何彰显我的品位”、“让我觉得我的家庭生活更美好”这些情感和社会的幸福因素了。


中产阶级不仅有较高的经济资本来负担多种多样的消费活动,也有较高的文化资本来体味新的品味和生活方式,这一点,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更钟情于外国品牌。


有媒体做过统计,以购买电子产品来说,65%的中产阶层偏爱外国品牌;在饮食上,34%的中产阶层也偏爱外国食品及饮料。


中国的中产阶层迈向了更为西方式的生活,这种西方化生活也迅速成为了中产阶层的一种“身份标签”。牛油果作为当时西方中产的饮食宠儿,它第一时间博得了中国中产阶层的眼球。


在巩固与彰显身份标签的路上,如果说带有一丝小资情调的炸鸡和薯条已经不能继续满足中产阶级的消费理念,那么还有牛油果。


牛油果的神坛之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富足的美国人掀起过一场“干掉脂肪”的运动,当他们意识到肥胖代表着“不自律”与“贫穷”时,他们的中产身份遭到了质疑。


美国商人大肆宣扬牛油果的益处,指明它是不同于“坏脂肪”的不饱和脂肪,它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健康。被广为流传的牛油果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辅食。


数十年后,中国的中产阶层也开始向这一场运动看齐,他们变得热衷于谈论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如何摄入蔬果更营养。


中产健康主义者们接收了来自电商的健康营销,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对牛油果的好处大谈特谈,给他们的中产朋友上着课。


牛油果成为了“健康食谱”的代名词。它开始出现在各个餐厅,也被人拍照上传至社交网络。除了食用,牛油果也被以另一种方式消费着。牛油果被推上神坛之后,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牛油果了。


上海有一家专门以牛油果为主题的餐厅,老板吴家俊表示:人们会为了牛油果的健康与新奇买单,尤其是那些向西方生活方式看齐的中产们。


当然,对于被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的中国中产们来说,牛油果只是个开端。


“你和你的朋友也喜欢牛油果吗?”


我问了我的一个中产朋友。


“我觉得牛油果已经过气了。”她告诉我,“我现在的朋友们都比较喜欢波奇饭。”


波奇饭是最近流行的一种轻食快餐,很符合他们追求健康轻食的心态。


只不过,多数人仍然喜欢在里面混进牛油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偏见实验室(ID:ThePrejudice),作者:袁雨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