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5G,真着急
2019-04-17 21:19

5G,真着急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虎嗅精选组作品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一个不小心,5G就真的来了。


首尔时间4月2号,韩国运营商韩国电信(KT)突然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于5日推出世界最早的智能手机5G服务。听到这个消息的美国运营商Verizon吓了一大跳,因为他们早在3月中旬就宣布了自己的5G商用网络发布时间——4月11日,比韩国电信宣布的日期晚了快一周。


4月8号,韩国开通5G的正式活动上,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图自东方IC。


显然,韩国电信就是奔本属于Verizon的“全球首个商用5G网络”头衔而来的,情急之下,Verizon当了把“狼人(比狠人还狠一点)”,直接临时决定把发布会日期改到4月3号,并且在发布会开完之后马上上线5G网络。


但Verizon没想到的是,韩国人“比狼人还狼”,在韩国当地时间4月3日晚上的11点,硬是拉来了6位知名人士,其中包括2名韩国EXO成员、以及奥运花样滑冰金牌得主金妍儿。韩国电信直接把原定于4月5日开放的5G业务注册都省略了,直接把几台三星5G手机发到了他们手中。


最终按照韩国时间4月3号晚上11点计算,韩国电信还是抢在了Verizon的前面,摘下“全球第一”的桂冠,时间不多不少,刚好领先1小时。这样一幕堪比家庭肥皂剧的狗血剧情发生在5G商用化这个重要节点上,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头衔争夺战好不容易告一段落,事情再次发生了变化,只不过这次美国人和韩国人不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皆因他们同时成为了自己邀请来体验最新5G网络的记者们的吐槽对象。吐槽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信号覆盖范围太小,5G信号一点都不稳定,使用体验非常糟糕。


美国科技媒体Verizon记者在芝加哥实际测试5G网络(位于5G基站正下方),图自Verizon。


这也是为什分处地球两段体验两个5G网络的记者,几乎都在作者同样的事情:奔跑在偌大的的水泥森林里面寻找5G基站,一旦找到就直接站在5G基站的正下方,打死也不能进入任何建筑物或者是地下设施,趁手机上还在显示使用5G信号的瞬间,快速打开各种专业网络速度、延迟测试工具,最后把测试的成绩记录下来。


美国科技媒体CNET的记者Jessica Dolcourt甚至直接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5G网络并不是那颗,能够让你数据梦想成真的“银子弹”,甚至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是,它需要经历痛苦的成长,而我们同样需要经历那份痛苦。


她这段话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5G网络实在太不成熟了,实际使用体验完全跟不上,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大规模商用化的推广,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体验。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首批上线的美国和韩国5G网络分别由爱立信跟华为主导,虽然未来摩托罗拉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还可能会挤占掉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从目前的趋势上来看,前两家巨头还将大概率决定未来运营商在5G上的实际表现。


一边是实际商用5G的糟糕表现,一边却是整个“跃跃欲试”的各种势力,甚至包括国家在内:4月8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一场活动中表示,将携手私营公司投资超过30万亿韩元(约1761亿人民币),以便在2022年之前建立一个完善的5G环境。4天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在白宫表示:5G是美国必须取胜的竞争,美国要在无线工业投入2750亿美元建设5G网络。


截图自在线RSS订阅器


除了国家元首信誓旦旦的投资计划之外,各国的通信设备、终端制造商也早已行动起来。假如你搜索“首个+5G”关键词,足足有1500多篇文章,基本上覆盖了各种各样有用的场景。从电话到上网、从酒店到医院。


“着急”这两个字,跃然纸上。


中国的5G过热吗?


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图自东方IC


说了半天外国的事,我们不妨把视角先转回中国,关键是尝试回答上面这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实际上还可以拆成两个更小的问题:中国5G热么?过了么?


第一部分的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热肯定是热。


在已经过去了的2018年,中国通信业发生了许多大事,尤其是5G相关的新闻,影响力早已超出通信圈,几乎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2018年国内的两大通信龙头中兴、华为先后遭遇了一系列冲击性的负面事件,而且这些负面事件,都与目前全球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虽然两家公司的事件中都有很多值得深入分析的细节,但在中国ICT(信息与通信)行业愈发加速崛起的节骨眼上,美国同时对两大龙头下手,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更不要提美国之后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盟友之中游说不要采用华为的产品等等。


美国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政治元素是实打实地存在着。鉴于目前美国在通信、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恶心是在所难免的了。这或许也是华为前一阵子下定决心正式起诉美国政府的其中一个原因,既然我们讲道理对方不听,那也只能让法律来直接给结果了。


但不管如何,美国这一系列操作首先激起的,是普通民众心中的爱国情怀,再加上当下特有的大批自媒体口诛笔伐的催化,彻底让“自主”、“芯片、“5G”几个词火了起来。



按道理来说,这种事件应该过一阵就平息了,但偏偏又赶上了2018年中下旬通信行业5G进展集中爆发的区间。


首先是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磋商之后,全球通信业总算在2018年6月拥有了第一版“可以用”的5G标准——3GPP R15。虽然严格来说,这一版标准本身就不完整,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侧重提升网速)、URLLC(超可靠低延迟,侧重提升延迟表现)、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侧重网络容量和切片)三大场景方向中,只涵盖了前两个。并且在一些关键的小应用场景标准,如车联网C-V2X、切片,整个行业仍未形成共识。


5G R15标准三大场景方向,图自“半导体行业观察”


但“巧”的是,eMBB这一R15标准中完成度最高的部分,是目前5G技术中,对4G来说最具有延续性和可解释性的,因为它跟4G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速度,对于设备的形态并没有直接产生新的要求。


于是乎早几年已经开始5G芯片研究的高通、华为,更是直接祭出了各自的5G手机解决方案。而最为高效的终端智能手机厂商,直接利用芯片巨头们的解决方案,很快转化出了一系列产品,最终在2019 MWC上形成了一波5G手机潮。


图自东方IC


快是快了,算不算过呢?今年1月17号,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了这样一个观点:


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人们现在的需要就是宽带,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5G有非常非常多的内涵,这些内涵的发生还需要更多需求的到来,还需要漫长的时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财富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个星期之后,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就在公开场合继续宣传突出华为的5G行业影响力。甚至通信圈子里面有小道消息称,就在任正非说完这一番话之后,手下的高管就跑来偷偷跟他通了气,从那之后任正非也就不再提之前说的不需要5G,反倒是频频站出来宣传华为在5G上面的产品和成绩。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图自视觉中国


成绩归成绩,相比任正非使用比喻的说法,有的业内人士更直接说出了目前5G商用的症结所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就公开向媒体表示:


5G网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资金。相关研究报告预计,5G网络累计投资将达2.3万亿元,投资规模约是4G的4倍。另外,在同等基站规模下,5G网络运营成本较4G也将实现数倍提升,其中电费支出将增长2倍以上。”在4G投资成本还未完全回收、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下,运营商将在5G网络建设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总结一下,一个是成本大幅提升,另外一个是盈利路径尚不清晰。没错,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在向来在通信技术迭代上相当激进的中国,今年三大运营商对外公布的总投资计划仍然只有300亿元左右的主要原因。


我们真的迫切需要5G吗?


为什么业内人士也会给行业泼冷水?5G至今仍缺乏“杀手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通俗点说就是一个能够支撑起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场景。


跟前辈3G、4G不同,5G在设计之初就圈定了三个大的场景方向,虽然理论上5G将会成为自动驾驶、大规模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生事物的重要核心技术,但抛开这些或许仍需要数年才可以从想法转变为标准、再转变为技术和产品、最终进入应用阶段的新领域,5G当下的应用场景的确比较尴尬。


在今年年年初,巴塞罗那举办的MWC(移动通讯大会)上,通信行业的各大势力其实都展示了不少5G的应用Demo展示。这些展示大体可以分成三类。


MWC 2019上华为“5G+8K”展示,虎嗅拍摄。


第一类是突出5G传输速度,有的厂商直接将手机放在一个玻璃柜里面,然后打开一个测速APP,将速度展示给观众看。还有的厂商则更加“实际应用”一些,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手机连上了动辄50、60寸、4K甚至5K分辨率的大屏幕(分辨率比手机高),然后反过来利用手机的5G网络来播放网络上的超级高清内容。


第二类是突出5G的传输延迟低。跟晒速度的一样,这种展示中也有不少厂商直接展示的数字,“实际应用”版本也有,基本上一水都在展示云游戏概念。后者的实际工作方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网游,整个游戏的渲染过程全部放在云端,最终要做到用户在手机上操作,云端马上进行游戏画面的高质量渲染,游戏画面再回传到本地来。


MWC 2019 OPPO 5G云游戏展示,图自OPPO推特。


第三类是物联网,也是预料之中最令人失望的一类,但这也是预料之中的。目前整个通信行业的5G标准,都指望着各家公司在行业组织3GPP中一起来制定,以便直接形成标准。但目前最新的3GPP R15标准中,追求大连接容量的物联网部分其实还没有纳入到制定范围中来。厂商们连标准都没有参考的,自然也就做不出什么实际性的应用了。


真的是令人失望。只给参观者看数字那些“没良心鬼”就不提了,直接将手机连上电视这种操作,其实也是在偷懒。因为视频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人类最占存储空间的数据种类。可即便手机端已经成功跨越了视网膜屏幕、大尺寸屏幕、曲面屏、全面屏等一系列技术挑战,它的分辨率大小对于5G来说还是太小了,外接一个更大的屏幕似乎就顺利成章了。


可疑问在于:这些巨大而且高清的电视并不能够像手机那样方便移动,他们通常的上网方式还是有线、甚至是Wi-Fi。相比价格更低廉、数据传输更稳定的有线网络,实在很难让人相信手机给电视输出4K视频的场景能成为现实。


云游戏这一块同样存在些疑问。这一个东西早已经不是概念,硅谷GPU巨头英伟达早几年已经开发出了实用化的产品,并且运营至今,名叫GeForce Now。但从GeForce Now的经验来看,云游戏很可能并不适合智能终端来开展(有机会再另起一篇展开讲)。


韩国电信5G游戏直播应用,图自日经中文。


不过还得说韩国人有创意,在韩国电信这次发布5G商用网络之时,他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Demo:用5G看绝地求生游戏直播。但手机上会同时显示5个画面,其中4个会被手机直接缩放,挪到右边按顺序排列。用户还可以点开这些已经被缩小的画面,把它们切到左边放大观看。


这真的是一个“简洁而又高效”的演示,一次性就把需求扩大到原来的5倍。唯一的问题是,4个小画面被缩小之后,实际显示面积基本已经压缩到原来全屏的1/16,如此“浓缩”的显示,观看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最终统计下来,从一开始就各种设计,涵盖全新应用场景的5G,至今仍没有一个实际、可用的应用支撑,真正能看出区别的只有天天去跑测速软件,又或者是用手机下高清电影了。听起来,都挺科学的不是?


被炒作的5G,真的没有低谷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过热”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炒作。这就不得不提着名咨询机构Gartner那个经典的“技术成熟度曲线”。


在Gartner自己总结的这套规律中,大部分新技术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经历一轮从陡峭攀升到快速下跌的起伏,然后再重新缓慢攀升至平缓增长。这条偏离真实价值变化的曲线,实际上反应的是人们对于新技术的预期价值。


造成预期价值高涨的原因就很多了,媒体自身的猎奇倾向就是其一。新鲜玩意理所当然成为媒体们宣传报道的焦点,且再加上一些带有想象力的未来展望,有心无心地添材加火一番,渐渐掀起一股热潮。当街头巷尾都开始热议,在集群心理的影响下,泡沫也随之产生。


事实上,移动通讯技术本身也曾与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有过4次交集:其中2005、2010年4G曾两度出现在曲线上,分别位于萌芽期和顶端的过热期。而在2017和2018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都出现了5G的身影,两次都还处于萌芽期,但正在向过热期靠近。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5G假如再次出现在2019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大概率会),它的位置就应该处于过热期接近顶端的位置了。


唯一留有悬念的是,5G是否会像4G那样不经历“下滑期”,直接进入稳定的成熟期。就4G本身而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其热度和行业内投资成正相关关系。大规模热度的背后并不全是空气,实际进展很快就能追上宣传的热度。

高通V2X技术公开宣传资料


相比之下,被称为5G未来一大应用的车联网的处境却十分尴尬,一来行业其实从2017年的R14就开始建立基础标准,二来车联网场景中其实跟5G三个主要能力的拓展并不算强关联。它所需要的其实还是巨额的投入、持续的探索。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人类现在交通系统所使用的视觉信号系统,V2X网络所使用的实际上是无线电波中的数字信号。换言之,V2X和自动驾驶的未来大概率是“捆绑”在一起的,假如自动驾驶没有普及,V2X想要拓展起来应用也不太可能。


除了V2X以外,还有VR/AR(参见去年的虎嗅文章《是时候对AR彻底死心了》)、物联网等等被寄予众望的5G未来新应用场景,其实都仍需要5-10年以上的研究、探索、工业化等繁琐的程序。按这个节奏,很多现在被大家看好的应用方向已经(VR/AR),或者注定出现在“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低谷位置。


我们有必要为5G的未来担忧吗?


先说结论:对5G适度担忧,绝对是有必要的。


在上文中我们其实花了一大段来分析目前5G的应用情况,最终的确没能在现有展示的内容中找到“杀手应用”。但在人们普遍抱有这样一种看法:“通信技术只要负责不断进步就可以了,新的杀手应用自然会出现。”从经验上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


从爆发时间上看,3G、4G亮点移动通信技术之间的重合其实非常明显(两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实可以看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这个结论套用到之前的3G、4G,毫无疑问是绝对成立的。遥想当年3G发展初期,行业内对于3G最大的期望,其实是普及视频电话应用。但最终的结果是,火起来的是整个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服务,而不是什么还需要从运营商处付费使用的视频电话服务。


问题在于,经验终究无法预测未来。3G、4G时代基于经验可以“低估”,5G时代同样也有可能出现“高估”。


更可况3G、4G时代,移动通讯的兴旺并不只是归功于通信业本身。日益精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以ARM为代表的高能效处理器、iPhone指明的大屏幕智能机路线、安卓和iOS铺平的联网化数据平台和应用生态等等,都在历史中扮演了属于自己的重要角色。


这个时候我们再反过来看现在5G时代的前沿技术大背景:摩尔定律已经完全失效、视网膜屏占据手机正面比例最高接近94%、电池技术依旧稳定无突破、AR/VR等其他一批终端技术目前也没有大的进展。


要知道,理论上,5G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是可以去到4G时代20倍的。但除了连上5K电视看视频、又或者是在手机上5通道观看游戏直播这样略蛋疼需求,真的找不到什么4G满足不了,而必须要在5G网络上面来完成的需求。


这样的情形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终的选择其实就很明确了,既然4G已经够用,那么为什么还要换用5G?如果消费者们都不选用5G,那么运营商们又该置5G于何种地位?最终是否真的要等到消费者终端以外的市场,例如V2X和大容量的物联网需求来盘活5G?


这一系列疑问,都是对5G担忧的理由,同时也判断目前5G过热的重要依据。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