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秃头大军撑起的万亿生意
2019-04-19 08:20

秃头大军撑起的万亿生意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头图来自东方IC


本篇内容为虎嗅Pro会员专享。


28岁男青年鲁阳终于决定去植发,这离他第一次去某植发医院咨询已经过去三年。


犹豫不决的原因是对植发的可靠性存疑。这是一项“拆东墙补西墙”的微创手术,需要医生从头发生长比较好的部位挖取毛囊,移植到缺少头发的部位。医院的咨询师打出成活率高于95%的保票,说移植1000个毛囊单位(一单位有1-4个毛囊),最少也能有950个成活。但鲁阳查过资料,知道人头皮上的毛囊数量是一定的、不可再生的,被取走的位置之后也不会长出新的毛囊。


看着当初加的咨询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三年的植发案例,鲁阳又蠢蠢欲动起来,一方面他观察植发三年时间,判断这个技术应该已经足够成熟。更重要的是鲁阳处在成家的年纪,这让他对自己的形象更加在意起来。


整个手术持续5个小时,种植了2000个毛囊单位,花费2.4万元。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植发案例:男性;手术目的是为了美观,需求并不紧急;判断理性,决策时间长;客单高,动辄两三万。


这种消费特点使得植发出现一个迥异于整个医美行业的现象:中国民营医院莆田系占比高达八成,医美行业这个比例只高不低,门店数超过五家的九个大型连锁整形机构中,七家为莆田医院。而在植发这个医美细分领域,数得上名字的植发连锁专科医院,只有新生一家出自莆田系。“这是一个慢生意辛苦活,很难赚快钱,之前莆田医院不愿意进入。”一名植发医院创始人如此说道。


要从男人身上赚钱并不容易,植发在中国发展已经20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雍禾植发、碧莲盛相继完成战略融资。植发机构的数量也在猛增,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如今机构数量在1000家之上。与此同时,关于脱发尤其是程序员脱发的段子满天飞,你一定见过这张图:中关村地铁站和普通地铁站乘客对比。


近期虎嗅与数家连锁医院及其背后的投资方深入访谈,试图探讨四个问题:植发发展20年,为什么突然变得火热?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能诞生一个医疗巨头么?要成为一家巨头,需要跨过哪些坎儿?以及,创业者进入是否还有机会?


全文共约9000字,分上下两篇刊载。本文为上篇,文章很长,先列虎嗅精选的结论:


-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能够诞生一个医疗巨头,当前市场规模被低估。


-此前植发的主力人群是25岁到35岁的男性。目前出现年轻化、年长化、女性化的趋势,在这三个趋势里,年长化容易被忽视


-突然火爆原因有多个,其中两个比较有意思,一个是1984年到1994年之间出生的人现在是25岁到35岁,互联网主力已经成为植发的主力,于是造成舆论上的火热;另一个在医美行业高强度竞争背景下,整形医院以及资本在细分领域寻找机会。


-头部玩家要成为下一个爱尔眼科,必须克服医生资源短缺、营销成本激增这两大难点。


-创业者可以做到小而美,价格战是自寻死路。


一、发展20年的植发,为什么突然火爆?


植发不是个新技术。


1952年,纽约皮肤外科医生诺曼·奥伦特雷发现,从头皮侧面到秃顶部位的毛囊,其实能够像未移植过一样正常生长,这证明每一个毛囊都是独立的,不受其他同伴影响。所以,或许可以把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毛囊移植到脱发部位,来对抗秃顶。他在自己诊所里为人成功进行了植发手术。到1966年,全世界已经有1000多人接受了他开发的植发技术。


国内最早开展植发的是后来的整形美容大户伊美尔,1997年伊美尔北京健翔医院引入毛发移植技术,主要为整形做辅助作用。2004年前后科发源、雍禾植发、碧莲盛等植发专科连锁医院相继成立。


这不是个受医院欢迎的医疗项目。


一台植发手术的流程是,医生从后枕部挨个提取毛囊,放到培养容器中,然后再移植到缺发部位。通常需要移植2000到3000个毛囊单位,需要多名医护人员相互配合,用时动辄六七个小时。一个医生饱和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两台手术。植发手术技术含量不高,但耗时长、需要的人手多,是个体力活。


由于投入产出比不高,是个非必须项目,且主力客群男性决策理性,愿意开展这项业务的医院并不多。全国做植发的公立医院十个手指数得出来:南方医科大南方医院、北医三院、杭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九院……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民营医院机会,但科发源院长李兴东告诉虎嗅精选,即便到2013年,全国专科植发医院总数也不过60家左右。雍禾植发CEO张玉说:“过去几年,大家觉得植发是一个小细分领域,没人重视,做一个植发专科医院,不如做个整形医院。”


2017年,在植发进入中国的近20年,出现转折。


彼时中信产业基金试图打造一个关于毛发的产业链,相继或投资或收购了养发连锁丝域养发、英国健发品牌史云逊、香港植发品牌显赫植发,它又将目光放到大陆的植发领域,想投资控股一家大陆植发专科医院,将从固发到植发的产业链串联起来。


2017年9月,雍禾植发召开发布会宣布获得中信的数亿元注资,后者控股。这是资本第一次进入大陆植发领域。


3个月后,另一植发专科连锁医院碧莲盛宣布完成5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华盖资本。


有了资本加持,头部连锁医院开始快速扩张,医院数量扩张到30家以上。此外,一些医美机构纷纷增设植发科室,地方性非连锁专科植发医院数量猛增。


目前,植发行业出现这样一个格局:大型连锁医院有六家,雍禾植发、碧莲盛、科发源、新生、瑞丽诗、中德植发,业内人士估计他们能占市场份额的10%到20%;地方性非连锁专科植发医院,保守估计有1000家,凭借庞大数量能占市场份额大约30%以上,众多医美整容医院以及公立医院大约能占50%。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合伙人罗英告诉虎嗅精选,之所以近两年资本和行业开始关注植发,是因为在医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植发却表现出“风险很小,利润也不错,增长又非常快”的特点。


植发属于浅表皮的微创手术,毛囊处于皮下3-5mm的位置,植发整个过程涉及的深度是3-5毫米,不会触及重要神经和组织。技术已经成熟,鲜少出现伤亡等重大医疗纠纷。目前在网上能搜到的植发致死案例有两例,一例是在韩国,一例是在印度,国内并没有重大伤亡。


植发出现的纠纷主要是成活率高低,碧莲盛、雍禾植发、科发源给到虎嗅的退费率均为千分之几。


与此同时,虽然营销成本在增长,但植发依旧保持一个不错的利润率。头发护理社区平台好头发创始人老徐披露一组数据: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室利润率能到60%到70%,私立医院能有35%到40%,头部大型连锁医院营销费用高,但也能到20%左右。


而医美行业已经处在一个高强度竞争阶段,净利润一路走低,新三板上市公司丽都整形、华韩整形、荣恩医疗等机构,净利润均低于15%,最低者只有7%。


“可以说95%的医美机构,它的利润率比不过植发。”碧莲盛CEO刘争说道,在他看来,整容主力项目利润降低,植发这种边缘项目利润保持不错,这是近两年整形医院纷纷增加植发科室的主要原因。


资本追捧的第三个原因是需求的增长。近两年百度关于“植发”的搜索数量出现猛增,2017年比2015年的搜索数增长114%。


这有可支配收入提升带来的消费观念升级,2018年,中国国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614元。也有明星的示范效应。刘争认为,明星纷纷植发大大提高普通人对于植发的认识。国外足球明星鲁尼、C罗毫不避讳谈植发,引起媒体疯狂报道,国内杨幂等明星悄然回归的发际线成为吃瓜群众乐此不疲的讨论话题。


二、市场到底多大,能否容纳一个巨头企业?


所有人都会提到爱尔眼科。


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连锁眼科医院,起初并不是行业龙头,但自2009年登陆创业板后,在资本的加持下,爱尔眼科通过自建+收购的模式加快扩张步伐,业绩一路走高。年度营业收入从上市初的6.06亿元,飙升到2018年的80.15亿,股价翻了20倍,市值逼近800亿元。成为消费医疗里巨无霸般的存在。


所有人都想成为下一个爱尔眼科。


在决定引入资本之前,刘争前后接触过十几个投资机构,最后是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的一番话戳中了他,“许总举了爱尔眼科的例子,问我是想做一家有抱负、对社会有责任的公司,还是规模不大不小也行。”这让他意识到一个企业要实现它的壮志雄心必须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即便资本是要控股型投资。


在探讨如何成为下一个爱尔眼科前,我们先探讨植发及相关产业这个领域是否足够大,能否支撑起一家类似爱尔眼科这样8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一组行业内里半公开的数据,2018年全国植发手术大约做了50万台,手术金额超过100亿元。


如果考虑中国13亿人口规模,以及脱发率,按照脱发人数乘以客单价来算,这一市场的潜在规模要庞大的多。


罗英给虎嗅精选做了一笔比较粗略的估算:中国人口有13亿,保守估计男性有6亿人口,20岁到50岁之间的男性大概占一半,3亿人,这3亿人里面保守估计有5%的人适合植发,那就有1500万人。去年的手术数只占了整个市场的3%,这还没有算女性的需求。行业客单在2万到3万之间,如果按照2万来算,行业潜在规模有3000亿。


虎嗅精选尝试通过一些数据来佐证罗英的这一判断。


当前并没有对脱发人数的确切统计。日本旅游评论网站Trip Advisor曾在2011年对全球男性脱发问题展开了一番调查,随后公布了搞怪的“秃头地图”,地图显示,中国成年男性秃头率为19.04%在全球排21位,相当于在5个男性中有一名有脱发问题。


在国内,关于脱发人数更为权威的数据是来自2009年《中华皮肤科杂志》(皮肤性病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华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学会的创始专家团队发布了一份脱发入门科普,里面提到,我国男性脱发患病率为15.73%到19.75%,女性患病率为2.73%到4.69%。这一数据没有交代统计方法,但是在核心期刊中被多次引用,算是官方共识。


结合这些数据相互印证,可以得出中国大概20%的人有脱发问题。随着近几年生活压力的增强,这一比例只增不减。


好头发创始人老徐透露,按照国内某植发机构内部20万脱发人群的真实数据划分,真正脱发严重的人(医学界一般将脱发等级划分成七级,三级以上属于脱发严重人群)占总脱发人数的40%左右。


合理推算,中国13亿人口,大约有2.6亿有脱发困扰,三级以上严重脱发有1亿人。植发及相关产业应是一个万亿级的潜在市场。


带给行业另一个利好是,植发用户群体在扩大,出现年长化、年轻化、女性化的三个趋势。


此前植发的主力年龄在25岁到35岁的男性,这一群体处在求职和求偶关键期,对植发的需求最强。


依据科发源李兴东给到的数据,此前25岁到35岁用户占到科发源客户的70%,如今这一比例出现下降,大约能占到40%到50%。25岁以前,以及35岁以后的人群增加明显,能占到50%到60%。在他的感知中,尤其是35岁以后的人群,对形象也在意起来,他将原因归结为互联网普及带来的认知提高。


阿里健康医疗服务事业部植发类目负责人张亮,按照出生年份,给到另一组数据,2018年春节前夕在天猫上购买植发医疗服务的90后(20到29岁)占比超过57%,80后(30岁到39岁)占比约27%,“从我们看到的数据,植发消费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其中20多岁年轻人增速较快。”


除年纪的拓宽外,女性植发人数也在增多,雍禾植发CEO张玉介绍,10年前雍禾植发服务的客群超过95%为男性,而目前这一数字则为70%左右。出于对女性市场的看好,雍禾植发在去年试图收购一家连锁植发医院,专门做女性植发。这次收购最终并未谈拢,张玉决定专做一个品牌,主攻女性植发。


女性植发的需求主要在美化发际线以及美化眉毛,碧莲盛CEO刘争判断道:“从数量上说,女性市场跟男性市场几乎是一个平等的市场。我可以预言在这,三年后,两者基本打平。”


本文是植发案例的上篇,下篇我们详解了要成为一家巨头,需要跨过哪些坎儿?以及创业者进入是否还有机会?这两大问题。


本篇内容为虎嗅Pro会员专享。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