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衣服的“中码女生”
2019-05-07 21:00

买不到衣服的“中码女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子的人间博物馆(ID:museumofus),作者: 李子李子短信。头图来自:东方IC。



从统计学意义上说,我是一个普通人。


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医学意义上的健康体重,一周锻炼3次。长相不白不黑,扔到人堆里没有显眼地好看,但也不至于吓到别人。在国内,我穿中码,或者所谓165/84。在英国,我穿8码或者10码,也算是中码了(或者中偏小,毕竟西方人更高大,平均尺码更大)


但是——这似乎是常识——店里或者海报里模特身上的效果,我是怎么都不可能穿出来的。在一般的店里,也经常逛半天都买不到合身的衣服。衣服拿起来,在脑内勾勒的剪裁,总是会在身上走样。不敢在不熟悉的网店买衣服,那些“网红”身上穿的东西变成“买家秀”的时刻,总是会令人怀疑人生。


绝大部分女生,特别是受过国内“好女不过百”的所谓“熏陶”的人,都会将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一定是我不够瘦”。穿什么都好看,能驾驭不管是铅笔裤还是露胃装的所有款式,能昂首挺胸自信地走在大街上,一定是瘦子的专利。而当下所有的穿衣规则,都是为了两个字——“显瘦”。


毕竟,不管是网红还是模特,海报硬照上的品牌代言人还是朋友圈里的偶像,她们都是加小码人士。



但是,整套逻辑难道有点不对吗?——中码女生才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才对,凭什么就没法美美地做一个普通人了?


或许你看到这里会不屑,会说:“明明瘦子好看,你一个丑人买不到衣服瞎哔哔什么?商家当然要放模特照片了,不然卖不出去衣服的。”


真的吗?那我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能稍微改观一下。


从假人模特开始说起


在美国,从8码到12码的地段,被称为“永‘无’乡”(Neverland)。 8码以下,直到0码,都是“小码”瘦子们的地段,也是大部分模特儿所在的地方,其中尤以0和2最甚;而随着最近“大码时尚”的到来,14码以上被归到了大码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的专门照顾。


但是所谓“中码”却被集体忽视了。这是一部分什么人呢?答案是大部分普通人——美国人平均尺码为12。普通的店家卖出去的大部分衣服都是这些尺码。然而,大部分的品牌在设计的时候,都从来没有专门为中码考虑过。


原因很简单:一件衣服“打版”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样版,也就是 sample。而一般的 sample size,都是0或者2,有个别商家会考虑到6,再以上就没有了。


在所有的设计学院里,打版用的假人模特都是小号的。从设计学院学生,再到设计师,受到的大部分培训都是基于0码基础的(并不说全部,但去设计学院毕设日转转你就懂了)。你无法责怪某一个设计师,能够为“普通人设计”而匀出的资源本身就少得可怜。前一阵,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学生还联名请愿,让学校多采购一些大码的假人,不然专注于大码设计的学生都“无法进行实践操作”。


中码的衣服很少在打版的时候出现,也自然很少有模特能接到相应工作。既然没有这类所谓的“中码模特”,那么走秀的时候就更没必要做中码的衣服了,如此循环往复。



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拿着最小号作为样版,哪个款好看、哪个设计新潮、如何剪裁得体,都是围着“瘦”的人在进行的。而商店用于展示的假人模特也一样——人们早已习惯了它们细瘦的存在,直到“体像”成为政治话题的当下人们才回过神来。


2017年5月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利物浦商业街上的、针对30岁以下人群的高街时尚品牌做了的研究,结论丝毫不令人意外——100%用于陈列的假人模特反映的是“过瘦”的体型,BMI 小于18.5。(有趣的是,超瘦的男性假人只占了8%,而平均BMI在20~22之间——对于女性,时尚产业的双重标准可怕得吓人。)


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有人在推特上鞭笞英国品牌 Topshop 在门店里陈列的假人腿细到不真实,认为他们鼓励“并不健康的身体形象、引导人们过度追求瘦”,但是 Topshop 似乎对此也并不在意。在绝大多数商家的供应链中,“店里打版”的衣服、以及量产的模特假人,都只有最小号的选择,他们没有这个责任“考虑普通人的感受”、也没有责任承担商品陈列上的多余成本。(Topshop 在媒体上的回应是“瘦而直的模特更方便换陈列的时候穿脱衣服”……)


这也不奇怪,为什么普通人很难买到好看的衣服,而淘宝上的“买家秀”和“卖家秀”总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们对于“美”的感受就这样被无形地铆定,而当整个社会围着瘦子转的时候,普通人对于美的定义也被挟持了。整个时尚产业——从设计、到 T 台、再到品牌、市场和零售,很少真正考虑过“普通人”的真实需求,而是告诉他(她)们,“你们应该成为这样”“你们没成为这样,只是因为不够美、不够瘦”。


上图是在推特上引起争议的 Topshop 假人,左边的女生是8/10号,国内的中号。


为普通人“造梦”?


或许所谓“时装”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处境——这是一个给普通人“造梦”的地方。你可以买不起高级定制和限量款包包,但我可以给你供应享受这些奢侈的错觉,或者让你不断向更贵的东西看齐。同样,当时装和传媒、艺术接轨的时候,它的任务就是传播被定义的“美”,至于如何定义,与你无关。


曾经的假人模特也并不是很瘦的那类。它诞生于工业化“成衣”诞生的年代,曾经是设计师为普通人量体裁衣的工具,并且尽可能地向真实的人体形状靠拢。1970、80年代,超瘦的假人模特方才诞生并流行起来。这刚好也是时尚产业和“现代艺术”联姻的时刻,设计师忽然开始追捧线条简洁、抽象且与“真实”有一定距离的设计。始作俑者应该是 Ralph Pucci,他创造的假人模特现在已经作为陈列,收藏在纽约的设计艺术博物馆里。


而这种假人,也刚好与“瘦子一统天下”的时代大潮合流,并衍生了整个蓬勃发展的大众媒体以及消费产业。我们也曾经认为玛丽莲·梦露那样的丰盈好看,但上世纪 80 年代,瘦模忽然走红,刚好是大众媒体、现代化造星运动崛起的时代。电视、杂志和平面媒体的轰炸,让辛迪·克劳馥、凯特·莫斯这样的形象深入大众。


上图是 Kate Moss. 或许她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瘦,但瘦成为了她的一个标签。


而随之而来的,是成衣行业和“快时尚”席卷全球。“美”变成了一个可以量产成“爆款”的东西——但前提是你得瘦。“瘦”成了产业的核心,从衣服鞋包的设计、制造,到时装的市场、零售,再到媒体传播、健身、饮食和医药……除开真正肥胖有治疗需求的人,大量的普通人也趋之若鹜,整个社会中了“瘦”的魔怔。快时尚产业的经验是,想让便宜的衣服看起来高端、值价,那么就挂在超瘦的模特上。它制造了一种的虚幻联系,毕竟你看到的奢侈品,不是被模特穿在 T 台上,就是被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或者米兰达·可儿拿在手里。


时尚造的“梦”和“理想”,让许多人混淆了现实。暂且不提进食障碍在年轻女性中的高发,而是当我们谈到“胖”的时候,脑中浮现的究竟是什么(真正超重的人群?沙发土豆?);而我们在谈到“我有点胖”的时候,想到的又是什么(腰间有两公分靠挤才能现身的脂肪?)


当然,大码人士在近年来占据了一个生态位,然而时尚界的“大码”也并不“大”——前几年模特 Robyn Lawley 登上 《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的时候,人们惊呼终于有大码模特登场了!但是仔细看看这位穿12码的所谓“大码”,明明是有胸有腰曲线动人,真的很“大”吗?她只是离遥不可及的0号瘦子有点距离罢了。同样的,国内所谓的“微胖女神”,类似于刘亦菲、蒋欣、范冰冰,也都是普通人身材,根本和胖沾不上边啊。



总而言之,对于胖瘦的标准,特别是女性胖瘦的标准,是混乱而荒谬的。中码的普通人,说白了只是“长胖了的瘦子”而已。不管你是喜欢瘦,还是追求苗条;不管你愿意减肥,还是处于身材的挣扎中,你都需要明白一件事:现在对于胖瘦的标准,并不是“正常”的,而创造这一切的商业逻辑、产业链和文化资本,根本让普通人无法招架。


中码女生“买不到衣服”,一定不是她们(我们)的错。


舍弃“爆款”,追求“关怀”?


那么,事情有没有可能改观呢?难道真如商家所说,只有放超瘦的模特才能卖得出去衣服吗?实际上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在人们正在重建对于“个人”和“真实”的关注的当下,情况正在变化。


例如,英国肯特大学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一般尺寸模特”进行展示会提高销量。虽然 0 号模特看着光鲜亮丽,但消费者更乐见 6 号+的普通模特出现在宣传品上,也更愿意支持这样做的品牌。她们能够感到更亲近,且“如果一件衣服穿在普通人身上好看,那穿在我身上也错不了。”


剑桥大学也进行过一项研究,使用更丰满的内衣模特的品牌,会提升在女性顾客群体中的好感和形象。American Eagle 从2012年开始就标榜其内衣模特“真实”的形象以及“未经 photoshop 处理的照片”,而销量提升效果显著,年增长达到了两位数。


或许我们继续迷信“瘦”一字,然而更实际的购买数字或许是为瘦“祛魅”的第一步——毕竟,穿在自己身上的还是要最适合自己才对。


上图是 Universal Standard 的普通尺寸模特宣传照


英国老牌百货品牌 Selfridges 的内衣专柜则强调了“多元”,邀请了各种身材的模特进行展示——高、矮、胖、瘦,平胸的、丰满的,诚实地展示了内衣在“正常的女人”身上的样子,而不是曲线无瑕的模特。



这些事情的核心在于,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站在一个正常的视角,对于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关怀。我们都只是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做着普通的工作、或许和孩子过着普通的家庭生活,只是想穿着普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好看衣服。0 号的模特再光鲜亮丽,也代表不了我们的日常。今天瘦、明天马甲线、后天翘臀,或许都是“女人应该怎样怎样”的残忍要求。


让这个世界承认“普通”二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希望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注:对尺码问题,这里做一个简单解释,英码 4(美码 0,大致相当于国内 xxs)是大部分模特“打版”的码,当然也有用 6(美2,国内 xs) 的;英国女性平均英码 14,大致相当于国内的 L 或 XL;美国女性平均美码 12,相当于国内的 XL。由于欧美人体型方差比较大,无法用国内尺码的大中小号直接换算,在这里只是给读者一个简单的类比。


注2:虽然这篇文章谈的是女性的穿衣需求,但其实,对于男性身材的刻板印象,近年来也十分猖獗。身高必须要 175+,必须要健身,必须要显示男性气质……然而,一般男性就没有打扮得体的机会吗?一定要“男神”才行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子的人间博物馆(ID:museumofus),作者: 李子李子短信。头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