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概念股”荒诞史
2019-05-09 20:08

人造肉“概念股”荒诞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偏见实验室(ID:ThePrejudice),作者: 孔如也,标题图来自Unsplash


特朗普一条不怎么友善的推特,A股成了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纳斯达克一声钟响,大洋彼岸的中国人炒起了概念股。


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发生在5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千股跌停的潮水中,双塔食品、哈高科、维维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


这几只个股在这一天,有了一个新名字:“人造肉概念股”。


相同的是,它们在大豆蛋白领域都有布局,双塔食品主营业务包括豆类蛋白,哈高科主营业务包括大豆深加工,维维股份就厉害了,它的主营业务中跟大豆有关系的,是豆奶粉。


这一天,A股只要是做大豆产业的,都叫人造肉。


人造肉概念股之泽,甚至还惠及了农业股的逆势走强,如宏辉果蔬、金健米业、农发种业、登海种业等也纷纷头上飘红。


有识之士指出,A股绿叶丛中开出的几簇人造肉概念股红花,源于5月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更振奋人心的是,第一天,Beyond Meat的股价直接暴涨163%。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股IPO从未如此扬眉吐气过。



在马西兰西部家族农场的少年,徜徉于农间与家禽共处,让他产生了不吃家禽而生产肉类的想法,“我热爱清洁能源,并且始终被儿时‘为了吃肉就应该杀死动物吗?’这样的问题所困扰。”


这是擅长讲故事的Beyond Meat创始人兼CEO伊桑·布朗(Ethan Brown)在致股东信中提到自己经营人造肉的初衷。


2009年,Beyond Meat创立于美国的“创业圣地”加利福尼亚州。作为人造肉第一股的CEO,伊桑·布朗有着一个伟大的愿景:当人类纠结于吃肉或者不吃肉的时候,人造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新方向。在他所表达的观点中,肉类饮食往往对人类健康、环境、自然资源和动物造成巨大的伤害,而吃肉这一行为也与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息息相关。


“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食物解决方案。”


故事讲得好,话术又漂亮,资本市场的追逐,也从知名投资者的光环笼罩开始。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好莱坞影星“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还有可口可乐CFO凯茜·沃勒以及麦当劳前任首席执行官唐·汤普森,都“看好”他的人造肉,他们都是Beyond Meat的投资人。


在媒体的渲染下,摆在经营人造肉的Beyond Meat面前的,是一条敞亮的星光大道。


招股书中有一句话能与这个观点相互佐证:93%的Beyond汉堡顾客在同一时期也会购买动物蛋白产品。


换句话说,Beyond Meat的用户,非素食主义者占了绝大多数。这句话在招股书中,就有了另一层炫耀的意味,连非素食主义者都青睐人造肉,可以想象市场份额了吧?


Beyond Meat的销售额增长迅猛,2015年时,其销售额还是880万美元,到了2017年,就跃升至了3260万美元,2018年,这个数字是8790万美元。


有心人发现,“成就”了人造肉第一股的比尔·盖茨并非只“钟情”于Beyond Meat,在投资Beyond Meat之外,比尔·盖茨还投资了另一家同样做人造肉的公司Impossible Burger。


在Impossible Burger的投资名单里,还有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人——李嘉诚。


人造肉,朝阳产业。


被看好的人造肉具有广泛的市场,与口感脱不了干系。《福布斯》报道中,2013年,比尔·盖茨尝了一种Beyond Meat的不含肉类的“鸡肉玉米饼”,当即便表示:“我被震惊了,这肉不仅看起来像鸡肉,闻起来、尝起来的感觉也与真正的鸡肉无异。”


完全能够以假乱真的人造肉上了餐桌,纽约市Hell’s Kitchen附近的Bare burger餐厅里售卖的Beyond Burger人造牛肉汉堡,让很多人不辨真假。


然而,鉴别它是人造肉很简单,普通的牛肉汉堡售价是11.99美元,而人造牛肉汉堡的售价为12.95美元,更贵。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和销售额的增长成正比,Beyond Meat的亏损也年年攀高。2016年时,Beyond Meat亏损超过2500万美元,2017年,亏损3040万美元,临上市的前一年,这家公司都入不敷出,2018年,这个数字比2017年小幅下降了50万美元,相较于连年来的巨额亏损,50万美元只是杯水车薪。


该公司管理层曾表示,在寻求扩大营收的同时,预计短期内不会实现盈利。


上市当日,他们的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财务官David Lee发了一条推特:恭喜Beyond Meat成功上市!我们拥有着共同的使命,相信大众市场已经为我们两个做好了准备!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少有人关注,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的钟声敲响之后,其股权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猝不及防的变化,这家公司“前途无量”的列车上,不少原始股投资者已经纷纷跳车,包括比尔·盖茨。


此前,被媒体宣称为“比尔·盖茨投资过的企业”Beyond Meat,真的变成了比尔·盖茨投资“过”的企业。


人造肉的“信徒”们,在市场火热时,抛售了手中的股票。



伊桑·布朗曾经跟一个皮条客似的四处给美国加州当地的肉类买家逐个发邮件,邀请他们参加人造肉的试吃大会。几无例外,清一色的拒绝理由:“我不认为在肉类柜台放一个植物做成的肉饼会有任何吸引力。”


仅仅是在几天前,资本家就尝到了人造肉的甜头。


《每日经济新闻》曾援引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道,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将稳步增长,从2018年估计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64亿美元。英国《卫报》援引分析师的一句话更为夸张,预计未来5年,人造肉行业的规模将增至100亿美元。


从预计的市场规模看,人们没有理由拒绝人造肉。另外两个不能拒绝的理由,则分别是关乎身体的健康以及站在一定的视角才会思考的人类生存环境这个社会话题。


华尔街的一些投资者认为,由于常年经受肥胖、高血压以及环境污染的困扰,从健康、动物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很多消费者都在寻求更多肉类替代品,人造肉市场的快速增长是板上钉钉的既定事实,它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投资风口。


站在环保主义者的角度,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如果世界上的牛组成一个国家,它将成为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人造肉,似乎也是“正义的化身”。


声音不止一个,牛津大学曾经发布过一篇《世界经济论坛关于替代肉类影响》的白皮书,指出实验室培育的人造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比畜牧业生产牛肉的方式少7%,其作者之一马尔科·斯普林曼(Marco Springmann)表示:“我们不得不审视,企业是否真的能够以合理的成本提供低碳排放的产品。”


在吃不吃肉以及吃不吃人造肉这一选择上,英敏特(Mintel)消费分析师做过一项调查,在英国,4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饮食的肉类需求“比以前少了”,在18~24岁的年轻人中,28%的人甚至认为,到2025年,他们的饮食“可能会基本不吃肉”。


在中国,人们对人造肉的反应如何?


YouGov Omnibus于2017年12月5日至12日收集了1007位中国人对于人造肉的看法,其中53%的成年人认为它们“可能不会接受”人造肉,26%的人“可能接受”,至于剩下的21%,他们表示还没有想好。对于人造肉技术的看法,50%的受访者赞同人造肉技术可以避免杀害动物,38%的受访者赞同人造肉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37%的受访者赞同人造肉技术对食品安全的贡献更大。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的症结所在。人造肉背后其实是传统畜牧业与新兴产业的博弈,讨好消费者的争论落点类似于“转基因食物有无害”。


目前来看,这种争论远不及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来得激烈,二者也远没有像支不支持转基因食物一样笼络一批死忠粉。


缠斗没有休止。


大约半个世纪以来,人造肉的厂商一直在试图劝说消费者放弃肉类,农场主们则举起了维护自己利益的镰刀,今年年初,美国畜牧业协会向美国农业部提交了一份15页的请愿书,要求政府重新定义肉类。


“在我看来,肉这个字应该是指来自活生生的动物的产品。”一位独立牧牛人协会主席希望能够这样定义肉这个字,而非人造肉公司也能随意“滥用”。


人造肉不是真的肉,几只人造肉概念股涨停当天,社交媒体对于人造肉的科普接憧而至。


“这玩意儿,早就有啊。”


“豆腐之类的加点色素香料什么的就叫人造肉了。”


“说白了就是大豆蛋白,我就是搞餐饮的,也没个啥。”



2013年,世界上第一块人造肉汉堡从荷兰的一个实验室问世。


这一块“人造肉”,成本高达32.5万美元。


为了纪念人造肉走向餐桌迈了一大步,人造牛肉汉堡的制作者波斯特在伦敦举办了一场“试吃会”,两位幸运者有幸尝到——奥地利美食家汉妮·鲁兹尔和美食专栏作家乔希·申瓦尔德。


鲁兹尔用叉子将一小块肉送入口中,咀嚼之后评价说:“没想到居然很香脆,一口咬下去,的确类似肉的口感。内部很多汁,我觉得它有真肉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没有真肉那么有嚼劲。”


申瓦尔德大概是觉得味道有缺,他希望多配上一些盐、辣椒、番茄酱和墨西哥胡椒等佐料。


制作者本人也坦言,他不认为这块牛排“十分完美”。除了卖相、口感,当然还有昂贵的花销。


直到现在,人造肉的成本问题都亟待解决。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李嘉诚2014年投资过的Modern Meadow,已经从一家做实验室肉的公司悄悄转型成了一家生物皮革制造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本问题的居高不下,也直接导致人造肉比肉更贵的事实。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人造肉饼价格为12-16美元一磅,美国牛肉碎的价格却只有8.95美元一磅。


目前已面世的人造肉,比真肉更贵的价格往往令人望而却步。比如在中国,人们会这样吐槽:“我们有普通猪肉,为什么还要吃这个?”


相比较中国人吃了几十年的大豆制品,大概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在讨论人造肉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时,有网友表示:“在中国恐怕炒不起来,这玩意儿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代表的是物资匮乏,可不是啥值得怀念的东西。”


就是这样一个“不值得怀念”的东西,成了比肉还贵但是还称之为“肉”的奢侈品。


在美国被一顿炒的人造肉,漂洋过海之后,中国股民们憋屈地发现,只有一些“概念股”。这一天,只要是大豆制品相关的,都被蜂拥而上。


股市的起起伏伏,一定时候是看命的。


所谓的“概念股”,曾去以色列人造肉初创企业Super Meat参观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朱毅有一句话,人造肉距离量产,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它充其量是人造肉这个概念而已。”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经历了连涨的四个交易日后,也在昨日成了黄花——IPO累计涨幅超过200%之后,Beyond Meat迎来回调,跌幅达8.74%。


这只“可能被高估”的人造肉第一股,破功了。


A股的股民们善于自嘲,在形容人造肉概念股这件事上,有这样一句话深得人心:A市本身就是绞肉机,个股全是“人造肉”概念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偏见实验室(ID:ThePrejudice),作者: 孔如也,标题图来自Unsplash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