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星抗癌药出现严重副作用?不要慌!
2019-05-15 13:00

日本明星抗癌药出现严重副作用?不要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ID:checkpoint_1),作者:菠萝,标题图来自东方IC


这两天,“日本明星抗癌药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新闻突然上了热搜,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问我,到底怎么回事儿?用抗癌免疫药真的这么危险么?


这次新闻中提到的免疫药(O药)在中国很有名,是因为它是第一个在中国上市的PD-1抗体类抗癌免疫药。


这类药物被一些人称为“神药”,一方面因为作用谱比较广范,对多种癌症类型都可能起效,包括肺癌,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肾癌等。另一方面因为即使晚期的患者使用后都可能有较好疗效,实现长期生存。比如,O药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期,从过去不到5%提高到了16%,提升了近4倍。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但这次的新闻似乎给很多人浇了一瓢冷水,免疫药物的副作用真的这么强么?


我很理解大家焦虑的心情,但实话实说,这件事儿能上热搜我还是很意外的,因为行业内人士其实根本没有讨论这事儿,因为免疫疗法的这个副作用既不意外,也没那么严重。


说这件事儿不意外,是因为免疫疗法有副作用完全不是新闻。包括这次提到的脑部疾病:脑垂体炎,也是一种已知的免疫疗法副作用,不仅O药有,别的同类免疫药也可能出现。在O药的说明书,包括中国的说明书上,都已经标明了这个潜在副作用。这次日本只是把它单独增补进了“重要副作用”,提醒医生和患者格外注意。


说这件事儿没那么严重,是因为这种副作用发生的比例很低,出现严重症状的比例更低,据我了解,中国还没有报道免疫治疗带来严重脑垂体炎的案例。虽然日本新闻里说11人发病,可能还造成了1人死亡,但只要算一算有多少患者在用免疫药,有多少人获益,就知道这个收益风险比是可以接受的,没必要惊慌。


如果说大家从这次事件能有所积极收获,那应该是知道药物即使上市后,副作用也应该继续受到监管。


药物修改说明书,尤其是副作用部分,是很常见的举动。


药物的副作用有些比较常见,有些则较为罕见。常见的副作用通常只需要较少的用药人数就能发现,比如在临床试验中。相反,罕见副作用由于发生比例低,仅依靠临床试验还不够,还需要等药物上市后,随着使用人群显著扩大和用药时间增加才能确认。这就是为什么对上市后药物的监管依然不能松懈,对于副作用尤其要密切追踪。


当然,这次修改的脑垂体炎副作用,大家不能忽视。使用PD-1抑制剂的时候,无论进口药,还是国产药,大家都应该知道有各种副作用的可能,了解症状特点,如果出现,好及时处理。


借着这次新闻,也想再给大家强调一下免疫药物的副作用。


确实,相比化疗,甚至很多靶向药物而言,PD-1类免疫疗法的严重副作用比例是很低的,大家不用恐慌。但是药三分毒,和其他药物一样,免疫疗法也是有副作用的,我们不推荐大家盲目乱试。


PD-1抑制剂之所以起效,是因为它能比较特异而且强烈地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但这个过程中,难免也会激活一些不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伤害,这就产生了副作用。


免疫治疗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有个统一名称,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adverse events,缩写为irAE)


对PD-1抑制剂而言,这种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活跃造成的副作用可能出现在各种器官,尤其是皮肤,胃肠道,内分泌器官等。


                   

这么多副作用,看起来很吓人,但其实绝大多数免疫治疗的副作用都是比较轻的,属于1到2级,临床管理并不困难。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出现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简单总结一下:


  • 对上市药品副作用的监测和评估很重要,保护患者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 整体而言,PD-1类免疫药严重副作用比例很低,比化疗,甚至比不少靶向药都要好,无需恐慌。对被批准上市的适应症而言,免疫疗法的整体收益大于风险。


  • 免疫治疗并非万能神药,也并非绝对安全。它有自己独特的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控,所以不推荐盲目使用免疫疗法,而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方便及时识别和管理免疫副作用。


  • 不同免疫疗法副作用可能不同,所以大家应该遵循获批上市的适应症,不要盲目超适应症使用。


借着这次新闻,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免疫治疗的真相,包括副作用和风险管理,合理用药,取得最大的收益!


致敬生命!


参考文献:

1:Nivolumab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5; 373:1627-1639

2:Immune-Related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 Engl J Med 2018;378:158-168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药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ID:checkpoint_1),作者:菠萝,标题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