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说要把轿车做大做强,结果呢?
2019-05-15 11:45

当初说要把轿车做大做强,结果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李清柯,头图来源:东方IC


我是很讨厌舆论绑架的。


比如,“一家自主品牌不干好轿车就是没出息的表现”就是相当讨厌的一种。


说不清是舆论的威力太过于凶猛,还是有的车企缺乏足够的定力,最近一两年的光景,一批又一批的轿车被“赶快上地”制造出来:


“基于这款轿车,我们已经完成了全战略谱系的搭建”;


“基于这款轿车,我们品牌正式从做大向做强转变”;


“基于这款轿车,我们完美实现了SUV+轿车双轨并行战略”。



就事实论事实,一家企业要谋发展谋未来,要分担经营风险,要充分利用平台化优势平摊研发制造成本,种种因素驱动之下,做轿车都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但你方才靠着市场红利在合资A级轿车的市场区间卖着SUV,一边说要实现品牌高端化,一边又在5-10万区间做轿车产品。


这样的动机,难道不是很互驳?


到底是借轿车市场的回暖趁机跑一波销量,还是要把品牌做尖做强,这件事很值得探讨。


动机决定结果。这种动机互驳之下,做出来的结果自然要离满意差个很远很远。


在这个血色惨淡的4月,一切都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


轿车销量榜前十中,自主品牌只有帝豪一款车入围。就算是算上前三十,也只是多了荣威I5。


而更尴尬的是,在轿车市场整体走低的情况下,日系品牌却来了波4.9%的上涨。


当初所谓做强做大的口号,在如今消费数据面前显得很是无力。



真正映出自主品牌轿车哀伤的,仍然是车市下跌的根本:当初的销量波动是消费总量变化的波动,如今的销量波动是经济结构变化的波动。


把这份哀伤加以细化一下,大概三点:


一个是四五线城市消费力的整体下降。楼价对消费力的挤占,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的瓶颈,再加上贸易摩擦对加工资源出口、生产制造的影响,四五线城市的钱袋自然紧缩。


这基本判定了自主品牌轿车潜在市场消费力的缺失。


一个是品牌力不足。遑论自主品牌在营销上、配置上如何发力,自主品牌轿车要突破合资品牌10万元以上的价格封锁,就是艰难得可以。


类似于SUV的跨级降维打击,在轿车市场上并不受用。有消费力的,不会选自主品牌轿车。


再一个就是自身产品力问题。除了帝豪十年如一日地修正、升级产品,以及荣威靠着智能互联网塑造起自身的科技属性,放眼望去,都很难有一款产品让你愿意放下合资品牌的信仰投入它的怀抱。


当下,靠着轿车做强做大是看不见了。但因为轿车陷入经营的困难,以及品牌瓶颈的,倒是不少。


说到底,还是动机的问题。


你做轿车之前,SUV市场是不是已经稳固地立起来?


你的SUV产品力,是不是已经溢出到迫使你不得不做轿车的地步?


你做轿车之前,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体系资源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


如果你立志要实现整体品牌的价值突破,市场竞争的重心是不是倾向于10万以上的轿车市场?


如果连这几个简单的问题都经不起拷问,我很有理由说那些品牌布局轿车就是为了迎合舆论以及自我虚荣心共同作用下的赶鸭子上架。



在2015~2017年,自主品牌靠着SUV市场红利实现一波市场收割的时候,最应该做的,应该是乘胜追击,把SUV产品做不到的地方进一步做好,把SUV市场需求未被满足的满足好,把自身距离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继续努力弥补。


虽然号称在JD POWER质量报告得了第一,号称8万级产品也用上了bose音响,但当中调查的样本量有多少,当中贴牌的做法又是否常见,市场里是有一套自己的说法的。


自主品牌产品实力的提升是无需争议的事实,但你自我感动、自我麻痹,继而急着要在产品矩阵、企业规模上全面赶超合资品牌,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你SUV产品的标杆都未立起来,就去急着去轿车市场套利,这就更加是你的不对了。


以上这番言论当然是正宗马后炮。要是按照2015年-2017年的车市走势继续向好下去,这批“快赶上”造出来的轿车自然能够被足够宽容的市场空间所接纳。


但人总该有警惕之心,料到这世间还有不测之风云。


过往自主品牌常常说要向韩系车开枪,如今的现实是,在轿车市场的终端层面,起亚的终端成交价已经下探到5万元以下。


你都不好说,这算是自主品牌向韩系品牌开枪,还是韩系品牌向自主品牌开枪。


“我们要通过轿车做强做大”跟“明年实现50%的增长”,基本是中国车市虚假繁荣的两大特征。


所以,尽管我不太喜欢哈弗声称要做“全球SUV领导者”的傲气,但我还是不得不敬佩它“SUV销量不做到全球第一,不生产轿车”的决心。


你甭管人家是如何变着花样压成本的,甭管它的SUV车型谱系有多复杂,我能看到一家中国车企要在细分领域跟合资品牌较真的执拗,而不是在轿车市场花式打马虎眼。


在4月销量来看,除了哈弗自身的补贴,有它自身这份执拗的功劳(比如F车系的成功上量)


放眼到整个第一季度,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窘况,基本宣告了只要市场不转好,这番轿车市场的突围赛基本能够判定为是失败的。



真正有趣的是,排除掉那些所谓品牌冲高的产品,价格越是接近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受外部下行的影响反而越小。比如吉利的博越,比如哈弗的F7。


所以,这场寒冬的启示意义或许是,战略的定力多一些,产品的执拗多一些,或许才能盼来光明。


最后,如果你像吉利一样耐得住寂寞,十年如一日地打磨帝豪,那我跟你说声对不起,我敬你是条汉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李清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