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基金的发展之路:离成熟资本运作还有多远?
2019-05-17 21:05

中国大学基金的发展之路:离成熟资本运作还有多远?

题图来自东方IC,来源:IT桔子(itjuzi521),作者:文飞翔


哈佛、耶鲁为代表的美国大学基金是 VC、PE 的重要金主,相比而言,中国大学基金在这块才刚刚开始。


这 2 年投资基金募资难,在和一些合伙人谈到金主来源的时候,提到比较多的包括:政府、银行、高校。在美国,大学基金尤其是名校基金是 VC、PE 非常青睐的 LP,它们可投资金多、周期长、专业程度高。


对比来看国内,这些年大学所获得的捐赠资金不断增多,但在规模、资本运作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有限的投资主要是委托理财,具体到 VC、PE 等另类资产,就微乎及微了。


虽然大学基金在风投领域的投资相比差距甚大,但也有持续摸索、加大投入的代表,这就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前不久清华大学 108 年校庆,“清华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的话题又被不断刷屏,这个距离我们并不知道,但在 VC、PE 投资领域,我们还是可以粗略计算的:



上图是美国大学捐赠基金截止到 2018 年的规模,对于哈佛、耶鲁来说,VC 风险投资的配置比例一般在 15%-20% 之间,我们取 18% 中位数,这样哈佛可配置 VC 领域的资金量为 68.94 亿美元、耶鲁可配置的资金为 52.92 亿美元。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7 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该基金会总资产 73 亿,其中流动资产接近 30 亿、长期股权投资 42.73 亿元,这个金额相当于哈佛、耶鲁的十分之一左右。


知道差距有多大,也就有了更清晰的追赶目标。如果有一天清华教育基金会的可投资规模也达到哈佛、耶鲁的体量,那对于国内的 VC、PE 而言,绝对是好消息。


IT 桔子日前结合自有数据库、工商信息,对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 VC、PE 领域的投资进行了盘点,如下图所示:



IT 桔子整理了过去 12 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 VC、PE 方面的投资,可以看到:


1)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了 27 家机构,披露的投资金额在 18.8 亿元左右,再加上几只没有披露的基金,保守估计金额有超过 20 亿元。对比国内一些市场化的母基金 FOF,这个投资量已经能排在 TOP10 了。


2)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 1994 年成立的,是我国第一家高校基金会;直到 2007 年才开始尝试风险投资,而且是自己控股的 “启迪创投”,后来启迪系成为整个清华系投资重要代表。


接下来 2008 年投资了 “科桥投资”,这个是北京国资委牵头发起的基金,算是投资了国企基金。真正的市场化基金投资是从 2010 年开始的,选择了弘毅投资、金额达到 1 亿元,不过占比只有 1%,在 100 亿元的大盘子里比重很低,大头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了 30 亿。不过这期弘毅基金的回报应该不错,标的包括苏宁电器、联想等。


清华大学集中投资基金是从 2015 年开始的,和双创热潮、基金浪潮是一致的,在 2015-2017 这 3 年里投资了 19 家机构、花了超过 15 亿元。


这其中的投资既有和清科做母基金、间接投资了 IDG、达晨、青松、普华、梅花、华盖、纪源、九合等十多家基金;也有投资高瓴、鼎晖、愉悦、红点、英诺等活跃的投资机构;此外还有积极参与产业或并购基金,比如华泰瑞联基金、华控基金、和君资本等,投资面应该是广撒网。


3)从投资业绩看,因为大多基金属于近些年新设立的基金、没有到清算阶段,我们很难知道回报,这也是为什么在基金会的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超过 58%。


在投资偏好,所投基金主要关注 TMT、医疗、文化、消费等新经济范畴,大多数基金都只投资了一期。除开 PE 阶段的鼎晖有投了 4 只基金、金额占比也是最高的。


基本上,清华教育基金会和其他上市公司、高净值客群一样,在投资金额及比重偏少数,但也有少数几只基金、清华成为最大 LP、占据的比重也比较大,包括了源渡创投、同渡资本、泰有基金、美锦投资,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基金的发起人基本来自清华系。


比如源渡创投的 3 位创始合伙人戴建春、王学峰、黄竖本科都在清华大学,其中黄竖还曾担任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硅谷分会主席;同渡资本的创始人吴蓉晖本科也毕业于清华大学;泰有基金也是由清华系为主的管理团队联合一批优秀企业家共同发起设立的。



事实上,在中国的投资人比例中,清华大学系的也一直是 TOP1。在 IT 桔子 2018 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投资人就读的院校中,清华大学系投资人数量达 407 位,占总数的 12.8%。


4)从投资架构及团队来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基金投资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项目管理部来进行的。在基金会的人员构成中,专职人员应该没有专门做这块的,不过在理事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华山资本创始人陈大同,这两位都是创业者出身、后来做了自己的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顾问的角色。


对比国外的大学基金会,组织架构及人才则非常专业,如同市场化的基金一样。比如耶鲁大学就有首席投资官 David F.Swensen,曾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后应恩师之邀于 1985 年出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至今 24 年;哈佛大学也在 1974 年成立了专门的哈佛管理公司,管理着哈佛的捐赠基金、养老金资产、运营资金等,同样从华尔街找寻明星投资人、基金经理们在内部管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地产基金等。


整体看下来,无论是从组织架构、专业团队,还是在资金规模、投资标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其他大学就有更长的路。


高校不是市场化组织,并不需要纯粹的业绩导向;但高校可以更好地与市场结合,除开产学研的人才培养外,在基金、资本方面也可以有更大的作为。正因为我们的差距太大、才让我们有了更大的进步动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