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主义
2019-05-19 08:35

孤立主义

Photo by Marco Krenn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公众号:骑行夜幕的统计客(ID:dknight2016),作者:骑行者


18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土地上,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领袖相继逝去,清朝的乾隆帝和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


巧合的是,这两个人都在离世的三年多前,交出了权力,一个逊位成了太上皇,另一个不再开启第三任总统任期,解甲归田。


乾隆六十年禅位嘉庆帝时,文治武功达到鼎盛,新疆、西藏尽收入版图,国库存银七千万两,先后八次减免粮赋,人口从乾隆初年的一亿四千万增长一倍有余至三万万。那时的清帝国仿佛晌午的烈日,即将西斜…...


美国建国的时候是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刚从大英帝国的“魔爪”中挣脱独立。在美洲的这片土地上,法国、西班牙、群雄环伺。建国之初,一穷二白,打赢了独立战争,也欠下了巨额外债。


1795年9月17日,华盛顿总统在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


1. 告别演说


......要珍惜公众信誉。保护信用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少借钱,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开支。


我们要避免债台高筑。


不但要避免乱花钱,还要在和平年代清偿战争所带来的债务。


不要把我们自己的债务随意推给后代来偿还。


政府想要清偿债务,就必须有财政收入;想要有财政收入,就必须征税;但不管什么税,都会引起纳税人的反感。


不应对任何国家有着永久的根深蒂固的厌恶,也不应对任何国家有狂热的依附。


如果国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各国之间厚此薄彼,那它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奴隶,要么是自己憎恶情绪的奴隶,要么是自己爱慕情绪的奴隶,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让国家背离自己的职责和利益。


同样,一个国家如果对另一个国家过分亲密,照样会产生大量弊端。同情自己喜欢的国家,就很容易产生两国有共同利益的幻觉,而两国压根就不存在共同利益。


这就给那些浮躁、腐败和被蒙骗了的公民(他们偏向喜欢的国家)提供了借口,使他们在背叛或牺牲自己国家利益时不但引不起公愤,甚至还受到欢迎。对野心、腐败和昏庸的顺从本是卑鄙的或愚蠢的,却被粉饰成有正义感、有责任感、顺应民意、热心公共事业而受到赞美。


我们要与一切国家保持和睦相处和自由交往。甚至连商业政策也应当平等、公平,既不向其他国家寻求特殊优惠,也不要把特殊优惠给予其他国家。


在与意向国家订立贸易协议时(要明确本国商人的权利,并能使政府给他们一定的支持),即便是根据现实条件和双方意愿对我们最优越的条款,也只能看作是暂时的,要根据变化随时修改或废止。


永远记住,一国向他国寻求无私的恩惠是愚蠢的,不管得到什么样的恩惠,它必须以付出某些独立性作为代价。


如果接受了某种恩惠,就把自己置于这样不利的境地,自己虽然为获得恩惠付出同样的代价,但对方仍认为回报不够,被对方指责为忘恩负义。


一个国家期待并指望另一个国家给予真正的恩惠是最大的错误。这是一种幻想,实践会让这种幻想化作泡影,就是最基本的自尊也会把这种幻想抛弃。


……


华盛顿本考虑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四年期满时就告老还乡。但在法国大革命中,他的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分别支持法国和英国,相争日益激烈,有可能会毁了这个年轻的国家。于是他多任了一届总统,并在告别词当中仍告诫议员们与外国只经商,不结盟


后世评价其孤立主义。


2. 孤立主义


尽管自华盛顿提出孤立主义外交原则之后,随着时代变迁,美国变得更具进攻性和扩张性,但其不介入欧洲事务,不与他国结盟,不为他国利益而只为自己利益服务的孤立主义宗旨则完全没有变化。美国所实施的就是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是欧洲衰弱的开始。美国最后一刻加入协约国,并和英国、法国一道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法国向德国索要巨额赔款用于战后重建,并开启了竞争性贬值的序幕。德国的赔款建立在美国的贷款之上。而英国正在尽全力回归金本位,不惜一切(本国人民的)代价,维护它老牌金融领导者的国际声誉。


美国再次选择了不合作,发完了战争财以后,抱着自己的黄金储备袖手旁观。德国只得拼命发钞,用一个危机取代另一个危机,用恶性通胀洗劫中产的财富解决政府入不敷出的困局,这也加速导致了纳粹的上台。


当时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四个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全凭银行家们的私人友谊得以维系。


1914年,美国在所有西方国家当中几乎是最后一个才建立中央银行。经过议会的多次阉割之后,成立的是一个包括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美联储体系。


本杰明·斯特朗,靠marry up成为美国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信孚银行的总裁,被他的贵人摩根银行的高级合伙人戴维森推举出任最大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第一任行长,事实上的美联储主席职务。


蒙塔古·诺曼,一个商业银行履历单薄,蓄着黄色胡须,外表妖里妖气,年轻时体弱多病,患有精神错乱的全身麻痹症,每天独自一个人在他的房子里沉湎于勃拉姆斯的音乐之中,并时常引用中国哲人老子名言的奇怪而孤独的人,在1915年加入英格兰银行,并在三年后就被选举为副行长,两年之后又成为这个当时全世界最大金融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并把持这个职位长达24年之久…...


1919年,一战结束,巴黎和谈的《凡尔赛条约》最终有两个国家没签字。中国代表愤而离席,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争取支持的西部行程中突遇中风,身体也因此垮了下来。年底,参议院以55票对39票否决了合约。


美国的国家情绪再次明显地转向不介入欧洲事务、不合作的孤立主义,在欧洲白跑一趟归来的纽约联储行长斯特朗旧病复发,开始了他漫长的假期。


3. 央行行长的私人俱乐部


1920年4月,斯特朗离开旧金山,到访日本、中国、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并于同年冬天到达马赛。在那里,斯特朗收到了一直在等着自己,刚擢升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的一封信:


“无论何时,只要您到了伦敦,请允许我提醒您,你的旅馆订在索普洛奇的坎普登喜尔西8号。只要提前一个小时通知,门房即可把您的房间准备好。”


这将是一段真正合作的开始。


这两个人同为无害的老单身汉,为彼此的健康问题和似乎已经包围他们的经济上的无政府状态(欧洲国家不想还美国的战争债,德国不想还法国的赔款)互相慰藉。他们的友谊也在这段时间大大加深。


很快,德意志银行行长沙赫特也加入了进来。


卑微的出身是年轻人野心的阶梯。


沙赫特,傲慢、顽固、刻薄、精力过人、不屈不挠。他在一个小银行担任行长时,幸运地招募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完成了一桩重大的并购,让他一跃进入了德国银行业的上流圈子,然后在德国爆发恶性通胀之后,成了出面收拾残局的代表人物。作为货币委员,他进入了内阁成员的序列。


希特勒上台后,沙赫特从德国央行行长,晋升为纳粹的经济部部长和军事经济总办,但在二战爆发前因与元首不合,辞去了职务。二战结束后,他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宣判无罪。73岁后一贫如洗的他开始了一段新生活,作为独立经济顾问,为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伊朗政府工作,一直活到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的前一年,享年93岁。


相比之下,斯特朗就活得太短了。1928年,他在美国陷入大萧条的前一年去世。1929开始的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联储群龙无首,行动迟缓,政府的税收政策又加剧了危机。


不过其实孤立早已开始。


可能像诺曼在1948年卸任英格兰银行行长,去世前所作的尖锐的自我评价那样,


“当我回首往事,现在看来好像是我们提供了那么多想法,做了那么多工作,制定了那么多计划,而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什么都没做,在国际上也没有产生任何好的效果。”


4.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一直奉行的孤立主义,中立原则。这让它直到日本空袭珍珠港后,从“新政”上台并连任四届,威尔逊总统后的又一个国际主义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才找到了说服国会和美国人民加入二战的“说辞”。


美国再一次大发战争财。


二战后,美国吸取了一战后混乱的20年的教训。凯恩斯的经济构想和美国财政部的怀特不谋而合。美英两个最主要国家的统一战线,让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西方经济世界接下来26年的秩序。


随着战后欧洲国家的重建,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接近一半,滑落向30%。西德、日本快速崛起。1945年后确立的固定汇率制度已日益无法反映各国经济实力之间的对比,美国为了避免黄金的不断流失,重归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


从1963年开始,美国的对外发展援助都同美国的出口联系到一起。只要有可能,海外防务性采购都直接找美国本土供应商,用美元而不是外币结算。


1965年3月,银行被要求“自愿”削减其海外贷款。20世纪60年代后五年,措施扩大到限制美国公司的海外投资。


然后是要求盟国更多地直接从美国进行军事采购,并对海外驻军提供预算支持。


对资本外流征税,并加强控制。这一时期美国的贸易项仍是顺差。但好景不长,也很快也被逆转。


1970年底,美国的新任财政部长由曾经的海军部部长康纳利担任。他曾是得克萨斯州的州长,肯尼迪遇刺的时候,和总统同坐在一辆车上,也中弹并受了重伤。


在1971年慕尼黑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年会上,康纳利在演讲中口吻苛刻和强硬地说:


“必须做点什么了,美国不能再独立包销整个金融和贸易体系,既然我们想要继续一个开放的体系,其他国家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和美国一起开放它们的市场,提供援助并分担防务开支。”


我想不带任何傲慢和冒犯非常明确地宣布:“美元不会贬值,黄金不会改变……”


当他那时的副手,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提醒他是否确定要把话说得那么死的时候,他用一句军人式的口吻结束了那天的讨论:


“那是我今天不可改变的离场,我不知道它今年夏天还是不是。”


1971年夏天,美国停止履行对外兑换黄金义务


1971年冬,美元贬值,黄金价格暴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73年,固定汇率体系垮台


5. 贸易保护


美国《1974年贸易法》制定了“超级301”条款,授权美国政府对国际收支盈余的贸易伙伴进行制裁,直至盈余消失。除此之外,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也是常见的两种对本国生产商保护的战术工具。


80年代中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达到了顶峰。1985年,针对日本启动301条款,并必须采取配额。1986年,保护主义者推动了一项政策,要求日本市场上20%的半导体芯片份额必须由美国提供。到了1987年4月份,美国制定了一项对日本电子产品更大范围的制裁措施。


美国还通过了《格普哈特修正案》,专门针对那些对美国有顺差的国家,要求其在限定范围内削减一定数量的顺差,否则就会报复。


1988年的《综合贸易和竞争法》要求美国总统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实施单方面的报复,对违反"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采取单边的制裁行动等。


6. 认同


2013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民意调查,询问美国人是否认为美国应该“在试图解决国际冲突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大约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问受访者:你认为美国应该准备在世界各地使用武力?还是应该抗拒使用武力?


这两项调查的结果都显示,只有34%的美国人表示想要看到美国在外交政策上更多参与外国事务,而超过六成的美国人主张袖手旁观的不干预主义。


英国退欧和特朗普当选,他们所代表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上升趋势,以及西方自由民主的受到侵蚀,不仅标志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衰落,更反映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衰落。


盖洛普的数据,在134个国家接受调查的人中,只有30%的人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对美国持赞成态度,比奥巴马总统任期以来下降近20个百分点。


2018年9月25日,联合国大会展开一般性辩论——



特朗普演讲开篇首先说,自己的政府在过去不到两年时间里取得的成就,超过了美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政府”。


引起会场哄笑声一片,特朗普腼腆地说道:“没想到会有这种反应,不过OK啦。”


“……就像我的政府展示的,美国永远会优先考虑本国的利益。


……美国由美国人掌控。我们拒绝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我们支持爱国主义。


全世界负责任的国家必须捍卫对主权的威胁!”


接下来,法国总统马克龙激情澎湃,上来拆台,强调加强多边主义才是21世纪唯一成功的方式。


1960年代,法国在戴高乐将军执掌下,试爆原子弹成功,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并退出北约。


少壮派的马克龙与70后的共和党保守派特朗普扳手腕延续到了这个世纪。


7. 国家主义


尼克松、福特和里根三任总统的高级顾问,曾三次参选总统的布坎南在他最新的一篇文章中说道:


自由贸易者创立了哪个伟大的国家?


自由贸易是衰落和消逝的政权所采取的政策。自从英国废除谷物法之后的半个世纪,展现的唯有自由贸易的愚蠢。


他们从19世纪中两倍于美国经济规模,衰落到19世纪末只有美国的一半,和德国相等。而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手中,采取和美国相同的制度。


而那些在近几个世纪成长为经济巨头的国家——英国在1850年之前,美国在1789和1914年间,日本在二战后,中国在近几十年,哪些是通过自由贸易?没有。全都实行经济国家主义。


狭义的全球化从20世纪开始,广义全球化的起点至多追溯到1945年,甚至是1991年柏林墙倒塌,前苏联崩溃后。孤立主义的历史则要长得多,也顽固得多。


201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210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近4000亿,美国的联邦政府债务突破22万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债1.1万亿,美国保持世界第一强国已近一个世纪,同时也是第一大债务国,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主,美国还在不断增加债务,还在不断减税,重启孤立主义,与中国大开贸易战。


看到今天的中国和美国,乾隆和华盛顿一定会既欣慰又感慨……


人终究是自私的,个体有大公无私,不能指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大公无私。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法家依法治国的观念却是如今世界不同阵营的主流,其正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


投资大家芒格最痛恨的也是会被钻空子的制度,因为会教唆人作恶,不如没有伪善,而只有严刑峻法和冷酷的事实。


孤立主义和全球化的冲突恐怕也是儒家和法家两千年冲突的沿袭。


儒家三巨头之一的荀子教出了法家集大成者的弟子——韩非子,这本身就是历史水火不合却又水乳交融的最好印证。


撕下伪善,才是本来面目。


本文来自公众号:骑行夜幕的统计客(ID:dknight2016),作者:骑行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