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
2019-05-28 09:40

谁会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ID:gtjaresearch),作者: 国君新股研究团队,标题图来自东方IC


5月27日盘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6月5日召开科创板发审委第一次会议。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集微电子科技、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参与首次审议。


这标志着科创板相关工作正式进入新的阶段。


国泰君安新股研究团队在近期发布专题研究,通过对科创板回复问询情况的梳理与分析,试图找出首批企业即将花落谁家。


1. 谁在冲刺?


目前,111家受理企业中,已有34家进入多次问询和回复阶段,进入首批上市的概率较大。


5月以来受理企业节奏放缓,但问询回复企业增多,已有34家进入二轮或三轮问询回复阶段。


2019年3月底上交所开始接受科创板企业受理,从时间上看,3月受理企业28家,4月受理企业70家,5月受理企业13家,受理企业在4月份出现了申报的高峰,随后急速放缓。


截止5月24日,已经有111家企业受理,但进入5月份后科创板企业受理节奏放缓,而问询节奏加速,截至2019年5月24日,上交所公布了34家企业进入二轮或三轮问询,其中睿创微纳和微芯生物已进入第三轮回复阶段。


已进入交易所多轮问询的34家受理企业名单:


数据来源:上海交易所官网、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 两轮问询的同与不同


首轮问询注重全面性,平均每家问题超过40个。


根据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首轮审核问询后,如发现新的需要问询事项,或者发行人及其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的回复未能有针对性地回答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机构提出的审核问询,或者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仍未满足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规定要求的,交易所可在收到发行人首轮问询回复后十个工作日内,继续提出第二轮审核问询。


从目前情况看,一问之后申请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都普遍接受第二轮问询。一般情况下,首轮问询的问题数量相对多一点,目前平均每家40余个问题,其中每个问题中还包括多个问题点。


首轮问询一方面注重全面性,另一方面突出重点,所问询的问题,比较多的集中于与发行上市条件、发行人核心技术、发行人业务及经营模式、发行人独立持续经营能力等相关的重大事项上。


第二轮问询的提问方法与首轮问询也有所区别,更加精简扼要,更具整合性,从已披露的第二轮问询,问题数量较首轮问询显著减少到14个。


从内容上看,二轮问询的问题主要针对首轮问询回复就发行人科创属性和技术先进性、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中法律合规性及财务真实性、科创企业成长发展中特有的风险等重大事项,相关信息披露是否达到应有的充分、一致、可理解要求。


如果仍然不到位,交易所将要求发行人进一步说明或者充分披露,要求中介机构进一步核实。


根据《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审核问询可多轮次进行。第二轮问询回复后,如果交易所认为仍需继续问询的,将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多轮问询;不需要继续问询的,将按照规则和程序进入召开审核会议形成初步审核意见、上市委审议、证监会注册等后续环节。


科创板股票上市的五大关键流程:


资料来源:上交所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在审核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轮问询时间靠前的企业出现在首批上市企业的概率更大。目前进入二轮或三轮问询的34家企业均属于4月15日前受理的企业,可以看出交易所的问询大致在按受理时间顺序展开。


目前第一次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尚未召开,如果科创板按照预期在6月底或7月初推出,按首批30家的预估速度,那么交易所的问询节奏必然再次加速。


在目前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审核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已进入二轮或三轮问询的企业对于预判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具有前瞻意义。


3. 优等生如何优秀?


进入二三轮问询企业的基本面明显优于111家受理企业的整体情况:


1)多轮问询企业的营收规模和总资产中位数优于整体


从营业收入的角度看,进入二三轮问询的34家企业2018年的中位数在6亿附近,远高于整体企业4.71亿的中位数水平(由于平均值受个别规模较大企业影响,此处用中位数作比较)


同时在2018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来看,34家企业中位数也同样优于整体受理企业数据。类似特征还体现在总资产上,34家企业的总资产中位数9.19亿元也高于整体受理企业8.29亿的中位数。


2)虽然净利润规模相当,但多轮问询企业的净利润增速较好


从归母净利润的角度来看,进入二三轮问询的34家企业2018年归母净利润中位数分别为0.96亿,略高于全部受理企业,但34家多次问询企业的2018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81.98%,远高于整体受理企业54.55%。说明目前进入多轮问询的企业的盈利增速优于整体受理企业。


进入多轮问询企业的研发占比明显占优,科创特征更突出。进入二三轮问询的34家企业2018年研发费用占比平均值12.39%和中位数10.50%,都要明显优于整体受理企业的10.46%和12.39%,体现出了较好的研发导向,也更符合科创板高科技特征。


3)进入多轮问询企业的募资金额依然维持在单只10亿元附近


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的拟募集资金统计,多次问询企业披露的拟募资平均金额10.33亿元,与整体受理企业的9.73亿规模接近,基本持平。


进入多轮问询企业基本面数据优于整体受理企业:


数据来源:上海交易所官网、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ID:gtjaresearch),作者: 国君新股研究团队,标题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