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孤独?
2019-06-05 09:36

我们为什么需要孤独?

原文来自Vox,中文版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造就(ID:xingshu100),翻译:何无鱼,封面:unsplash


孤独是一种流行病,未来几年它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40%的人表示有时会感到孤独。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独居者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不妨看看下面这张动态图表,它展示了美国在2060年之前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这是一次老龄化加剧的浪潮,但同时,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古稀之年,这或许也代表着他们将陷入一波灵魂不能承受其重的孤独浪潮。


图片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整个心理状态就建立在相互共存的基础之上。在社会关系的引导下, 我们加入团体、参与战争、争取社会地位、产生共鸣、施加惩罚、缔结婚姻以及结交朋友。人类以这种方式发展演进,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他人的陪伴,我们的内心是苦涩的。


“研究还表明,孤独会产生实实在在的生理影响。” 德国科隆大学心理学家麦科·卢曼(Maike Luhmann)说,“孤独者的血压会上升,而且可能形成永久性的高血压。之后,这些孤独者会出现更普遍的健康问题。最后,孤独会缩短他们的寿命。”


2015年,一份综合了70项研究的分析发现,孤独会让人们的死亡风险上升26%。该分析称,“社交孤立和孤独的致死风险不亚于那些已经得到确认的致死风险因素”,比如肥胖、药物滥用和精神疾病。“有人指出,孤独对寿命的影响就跟抽烟差不多。”卢曼说。


尽管孤独问题在老年人当中最为严重,但卢曼找到的新证据表明,它并没有放过年轻人。在我们的一生中,孤独感的自然起伏或许是可以预测的。


“人们的孤独感会在30岁左右时升高,然后在50岁左右时再次升高。”卢曼说,这是她对16,000名德国人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是之前未曾有过的发现。”


这不免令人沮丧,但我们也有很多理由怀抱希望。就像卢曼最近在电话中告诉我的,与别人保持联系,摆脱孤独,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做到。


以下就是我们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的对话,出于篇幅的缘故,我们对内容进行了删编:


孤独如何能变成一件好事


布莱恩·雷斯尼克(Brian Resnick):什么是孤独?


麦科·卢曼: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我们的生存非常依赖于社会关系。当我们没有这些社会关系时,大多数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并不是所有人,但大多数人都会如此。


有些人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独处,或者孤零零地生活在沙漠中,但他们可能对此并不介意。独处与感到孤独并不是一回事。孤独是指一个人希望拥有更多有意义的社会联系,可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多。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只需要1个重要的社会联系,这样他们就满足了。对其他人来说,这个数字可能是10个。在这方面,人和人真的很不一样。


正因为此,我们才不能把一个人拥有的朋友数量或者是否已婚,来作为评估其是否孤独的指标。从这些客观的东西中,我们无法看出一个人可能有多么孤独。



孤独会造成真实的伤害。脑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经历社交痛苦和遭受生理痛苦时,大脑中出现反应的区域是相同的。


雷斯尼克:你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孤独?


卢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询问:“你会经常感到孤独吗?”不过,使用“孤独”这个词语是有问题的,因为它让人感到难堪。即使有人确实感到孤独,他们可能也会羞于承认。我们在研究中询问的是更间接的问题,比如“你觉得自己跟别人有联系吗?”


雷斯尼克: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这有没有问题呢?


卢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感到孤独,这是完全正常的。而且,这不是什么坏事,实际上,它是一件好事。


雷斯尼克:真的吗?孤独如何能变成一件好事?


卢曼:只要我们接下来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与别人恢复联系——那么孤独就是一件好事。孤独感的出现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社会关系做点什么。这是我们的心理系统释放的一种信号,表明某个地方出了差错。


当孤独变成一种长期现象,它就是一件坏事。那时,孤独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你陷入孤独的状态越久,要想和别人恢复联系,就会变得越难。


孤独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雷斯尼克:那太不幸了。为什么陷入孤独的时间越长,和别人恢复联系就会变得越难?


卢曼:我们有一种很有趣的理论。


我们依赖别人获得安全感。当我们感到孤独时,我们会觉得有一种持续存在的威胁。那种威胁未必是真实的,但是在我们看来,事物都变得危险起来。



所以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身处正常的社会情境时,我们更有可能把别人视为一种威胁。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可能是客观中立的,但感到孤独的我们却会想,“这个人不喜欢我。”


雷斯尼克: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很难打破的循环。


卢曼:的确非常困难。所以说,如果我认为周围的人存在敌意,我自己就会变得不友好,其他人就会退避三舍。那么,我主观上的孤独就会变成客观上的孤独。


认识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打破这个循环的第一步。


雷斯尼克:有没有人从来不感到孤独?这样的人有问题吗?


卢曼:有些人可能从不会感到孤独,不管他们的境遇如何。我没听说过有针对这种人的任何研究,可能是因为那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同一个人进行追踪。


在自身需要和渴望得到的社会联系数量方面,人与人的确存在差异。


一个人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独处时感到孤独,而其他人则不会。此外,在渴望获得什么类型的社会关系方面,人和人之间也有着不同。对一些人来说,拥有恋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们单身,不管他们拥有多少朋友,他们还是会感到孤独。还有一些人并不这么看重恋爱关系,因此单身也不会让他们感到孤独。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孤独感可能会经历自然的起伏


雷斯尼克:在你最近针对16,000名德国人的研究中,你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孤独感的平均水平有高峰也有低谷。中年人的孤独感可能比大多数人认为的更常见。你能解释一下这种情况吗?


卢曼:首先,我们发现,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他们的孤独感平均水平出现了大幅上升。这并不奇怪,其他研究也发现过这一现象。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在这个年龄之前,成年人各阶段的孤独感水平也是有区别的。


人们的孤独感会在30岁左右时升高,然后在50岁左右时再次升高。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成年人的孤独感在40岁左右时处于较低水平,然后在65-75岁时再次回落。


这非常有趣,因为之前的研究并没有这样的发现。我们不太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之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把重点放在老年人身上,这也很自然,因为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比较高。


但是研究人员忽视了一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感到孤独。现在的研究似乎表明,在特定的时间或年龄段,人们感到孤独的现象更为常见。



图为从青春期到终老之间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孤独感分布图,实线为观察到的分布,虚线为经过多种共变量调整后的分布。


雷斯尼克:这是一项在特定时间点上展开的研究,孤独的影响有没有可能具有世代色彩,就是说,30岁这一代人的孤独感会更强?


卢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点,也是我们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局限。这些影响的确可能具有世代色彩。我们需要跨越多年以及覆盖数个世代的纵向数据,来弄清楚我们观察到的孤独感年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年龄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世代差异。


雷斯尼克:有没有可能这种模式仅存在于德国人身上?


卢曼:这种模式似乎是西方国家的人们所独有的。我们正在对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一种非常相似的模式。我们发现,老年人会感到非常孤独,而比较年轻的人也有孤独感水平升高的情况。这些结果表明,其中也许有规律可循。


雷斯尼克:我们为什么会在人生的特定阶段更容易感到孤独?


卢曼:就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而言,这个问题很难解释。


你可以想象一下, 那些30岁上下的人,他们刚刚有了第一个孩子,这可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孤独,因为他们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变少了。至于50岁左右的人为什么感到孤独,可能是因为孩子已经离巢,家里就剩下他们自己了。不过对于这两种说法,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科学证据来支持。


当我们把子女作为控制变量来加以分析,情况并没有改变。它能够解释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差异,但并没有改变这种模式。


我们还尝试了其他控制变量,比如收入、健康状况、独居还是与他人同住以及是否有工作。


所有这些都能用来解释孤独感的个体差异,但它们却不能解释为什么特定年龄段的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唯一能做出解释的是,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


雷斯尼克:这是不是有点像中年危机?


卢曼:也许吧,我们无法解释,这真的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雷斯尼克:我想,至少可以说,每个人都可能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遭到孤独感的袭扰。如果你感到孤独,你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感受的人。


在你的论文中,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推测,即人们的孤独感水平出现波动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孤独的评判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


卢曼:我们的思路是,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刚刚成年时,你要争取上进。你要找到一个伴侣,或许还要结婚、生子。与此同时,你还要找到一份工作,开始自己的事业——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这意味着,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某些社会关系在特定阶段也许会显得更加重要。


雷斯尼克:我很喜欢你论文里的这句话:“举例来说,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可能会因为只有两个好朋友而感到孤独,而一个80岁的老妇则可能因为还有两个好朋友而不会感到孤独。”


卢曼:我们确实提到了这种现象,但我们发现,实际上,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朋友数量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但我们还有希望:友谊很重要


雷斯尼克:避免孤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卢曼:总的来说,重要的是保持社会交往。这看起来似乎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就是如此,你拥有的朋友越多,和他们的联系越频繁,你就越不会感到孤独。


健康也是一大预测指标。


孤独与健康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健康状况也能影响到孤独感。当你身体不好、行走困难,连家门都出不了时,或者当你身体的其他功能受限时,你和别人的联系就会变少,就会更容易感到孤独。



朋友的数量,你与邻居交流的频率,这些事情在你人生各阶段的重要性其实是相等的。但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某些因素在特定阶段会更加重要。比如,相比退休之后,你是否有工作在青年和中年阶段就显得更加重要。


当有人健康状况不佳时,我们应该记住一点:健康很重要。不要忽略他们,要确保他们不会被遗忘。他们很容易陷入孤独,而我们或许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远离孤独。


雷斯尼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老年人,让他们更有效地对抗孤独?


卢曼:我们需要在多个层面上对抗孤独。


如果是一家人,我们可以观察老年人身上是否有感到孤独的迹象,并尽力去帮助他们。我们从研究中了解到,身体功能受限是老年人出现孤独感的常见原因。作为亲友,我们或许能提供非常实在的帮助,比如当祖母出行不便时,我们可以充当司机,带她去参加最喜欢的活动。


我认为,让大家普遍认识到孤独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在美国,很多人退休后会搬到南方养老,那里虽然阳光充足,但却和亲友相距甚远。不管是从身体还是心理角度来看,某些情况下,这样做或许并不明智。


我们首先要让每个人,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孤独感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而且它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雷斯尼克:从对孤独感的研究中,你认为我们最应该了解到的一点是什么?


卢曼:不管你年龄多大,结交朋友、同他们保持联系,始终都是一个好主意。这是你避免孤独的最佳对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