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红红火火的Ins风吗?
2019-06-11 20:40

你见过红红火火的Ins风吗?

 题图来自:东方IC,本文来自公众号:清华大学清新时报(ID:qingxintimes),作者:潘小乐,黄官才华


这天早上,六点钟的闹铃竟然成功叫醒了刘冉迪。


但实际叫醒她的是小红书上一个名为“棉花糖与白日梦”的Ins风格艺术展——粉红椰林、云朵秋千、泡泡与柠檬球、白马与粉红气球……这让向来喜爱Ins风的冉迪顿感心驰神往。约上同为Ins风追逐者的闺蜜,搭好马卡龙色系的小清新服装——今天的刘冉迪是精致的Ins风网红少女。


刘冉迪的照片


这个展览并没有让冉迪感到失望——森系的天花板上树林,灯光梦幻的云朵秋千,镜面中的白色泡泡空间,充满童心的柠檬球海洋池,弥漫热带气息的粉红椰林……怀里捧着椰子汁,手中握着棉花糖,倚靠着木马或藏在丛林后,挤出甜美笑容或撅起嘴巴卖萌,置身于与自己审美高度契合的Ins风世界,冉迪图库里的照片数爆炸增长……




但距离生产出一张好看的Ins风滤镜还缺少最后一道工序——调色。智能补光+1档,亮度-20,对比度-100,锐化+100,饱和度+30,高光调节+100,暗部改善-10,颗粒+40,褪色+100,微微旋转角度,放大修边剪裁……原本光线角度各异、配色花样百出的图片在冉迪的巧手下经历了一场神奇的“全身变”:丝毫不腻的粉红色裹挟一颗灵动的少女心,偏冷色系的纯净背景映衬简洁淡雅的高级,严谨布置与自然生长相互碰撞,活泼前卫的时尚品味尽显无遗。


冉迪随即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一篇看展日记,上传了自己精心调整过色彩的图片。截止到当天晚23点,冉迪一共斩获了375个赞。


 “太精致的人生了吧!”评论区的网友这样感叹道。


从Instagram刮来的风


刘冉迪是当代年轻的ins风热爱者群体的代表。


Ins风指的是Instagram的滤镜风格。Instagram是一款移动端社交应用,供使用者上传照片,并基于照片建立微社区。用户在这里可以通过关注、评论、点赞等操作与其他用户互动。据去年6月的数据显示,Instagram的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大关,所上传的照片总数已超过500亿张。


实现“从零到正无穷”,Instagram只用了不到八年的时间。相较于国际影响力超强的Twitter、社交信息多元化个性化的Facebook、以跨平台通讯功能见长的WhatsApp、轻量级博客始祖Tumblr,为何Instagram可以脱颖而出呢?


它的一个重要的取胜秘密便是其高调的滤镜风格,即所谓“Ins风”。这种滤镜风格已然成为了当今网络博主的最爱——调低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色温,增加曝光度,营造出或复古冷淡或清新干净的气质。隐现复古光泽的亚光金属容器,谨慎避免鲜艳的水粉系列墙纸,表达淡然情绪的天然原木桌椅……有几何线条的规则感、主题配色的和谐感,亦有灯光符号的时尚感、物件组合的新鲜感——精致,成为Ins风的代名词。


Ins风并非是这种以后期调色为主的制图风格首创者,它的“祖先”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赫赫有名的Lomo风。Lomo是“Let Our Life be Magic and Open”的缩写。它原指苏联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一款对红、蓝、黄感光敏锐,色彩异常鲜艳的相机。现在的Lomo已经演变为一种态度和风格——快速捕捉,无需多想,心态开放,吸收事物和享受畅谈。光圈、快门、角度不再成为限制,哪怕拍出来的照片曝光过度、模糊不清,只要能吸人眼球,就算成功。


因此,相较于传统摄影技术对构图、光线的注重,Ins风照片更注重后期上的色调调整。借助这些滤镜,网红博主们发表的照片总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精致感、高级感和情调感。Emily Henderson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家居博主之一,在Ins上拥有70多万粉丝。她镜头下的居室有着大片的白墙和金属色的家具,大窗户搭配清新高级的色彩,在经典的美式风格中注入了南加州的阳光与海风。美国家居界把这样的风格称为“Emily Henderson Style”。


社交网络大爆炸的时代,个性化的风格往往能实现最大的传播。Ins风以其简约时尚、自然纯净却又略带复古温暖的特点脱颖而出,大肆占领个人主页、淘宝店铺,在家居装潢、文具设计等多个领域,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吸粉无数。不妨尝试点开淘宝搜索界面,输入关键词“ins风”,你将看到海量的相关搜索。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Ins风餐具、Ins风装饰、Ins风家居,你的手机屏幕大概会变成如下这样——



这种精致感的走红事实上反映的是一种“美学消费主义”心理。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写道,“摄影已变成体验某些事情、表面上参与某些事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摄影把经验本身变成一种参与方式——即使我们不能拥有现实,也可以拥有影像。借助Ins风的摄影风格,我们创造了一个有别于真实生活的世界。在这个用亮度和色调营造出的世界里,我们短暂地告别了现实,或是活得舒适体面,或是活得精彩潇洒,或是受到万人追捧,或是走在时尚前沿,成为了想象世界里“精致”的自己。


Ins风正用行动向受众担保“艺术本无门槛”。当摄影变身通俗文化,获得追捧便越发简单。按一次快门,换一种滤镜,发一条朋友圈,配一段文案,沾染一丝艺术气息,赚取一种优越感。金钱或许匮乏,生活通常平淡,但精神必须丰满,风格重在喜欢。在Ins风身上,看得到相交融的精致与简单、碰撞着的时尚与浪漫。


北欧风的继承与发展


“Ins风”的搜索结果往往会加个前缀变成“北欧Ins风”,从清新简约的Ins风家居中也不难看出北欧风格的影子。设计师关莹在《金融博览》上发表的文章中称:“了解了北欧风格似乎就能理解 Ins风了。”某种程度上,Ins风是北欧风的继承者。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寒冷而漫长的冬季、皑皑的白雪和丰富的木材资源为北欧设计风格带来了以白色为主色调、偏爱木质家具、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Ins风继承了北欧风的色调。浅色、纯色和冷色为主的色调通常表现为大面积的白色。家居博主Emily Henderson不仅将屋子墙面刷成白色,还将天花板、门框、窗框,甚至楼梯和扶手也都刷白。据说装修完成后,她把所有书脊是红色、橙色的书全部藏起来或者扔掉,只留了蓝色,白色,灰色和黑色的在书架上。


Ins风还保留了北欧风的家具风格。不同于美式宽大的实木家具和欧式繁复的装饰性细节,Ins风家具有着流畅的线条和精巧的体积——一张小桌子、一张小沙发就足够舒适实用。



透过表象,Ins风真正延续的是北欧风的精神内核:只吸引必要程度的目光,适度地呈现,可以在节制范围内练就更显优雅与简洁的美感。这一精神内核来源于“杨特定律”(Jante's Law),作为北欧人重要的生活观念与行为规范,它的十条戒律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要以为你很特别,不要以为你比别人优秀。”


Ins风在继承北欧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自己重装饰而非装修的性格。比起大兴土木的吊顶、灯带乃至大理石地面,Ins风主要靠金属色的收纳篮子、放首饰的盘子、花花草草、墙上的装饰画、香薰等来实现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年轻人改造出租屋或者装饰自己的卧室时会选择这种风格。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造和令人望而生畏的花销,满满地排一屋子小物件,美观又舒适。


照明是Ins风“装饰”性格的最好例证。小串灯是最具 Ins风的照明用品,它的用法多样,可挂在墙上、缠绕在隔板上,亦可装进玻璃容器里成为一个发光的装饰品。其中,特提亚台灯作为宜家家居(IKEA)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灯具之一,倍受Ins风追求者的喜爱。它的灯杆、灯头可调节,能轻松让光线投向需要位置。错落有致的光源是Ins风家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利用顶灯、台灯、落地灯、壁灯多个光源以形成风格。


火烈鸟与龟背竹的春天


Ins风之所以能脱离北欧风“另立门户”,与它在设计理念上的创新密切相关。首先是家具设计风格上的“网红气质”。不同于传统以木质为主的北欧风家具,Ins风带有浓厚的现代感和金属感。金色金属与白色搭配的家具是Ins风的心头好:金色的铁管椅子、金色桌腿白色桌面的梳妆台和茶几、金属收纳篮甚至金属灯罩的台灯,在 Ins风家饰中都非常流行。


第二点创新是引入了火烈鸟、绿色热带植物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元素龟背竹根茎粗壮、生长在热带雨林,叶片硕大呈椭圆形,羽状深裂呈“龟甲”图案。小盆可放在矮柜上,大盆大叶可放在沙发旁,单片叶子直接插进花瓶里也是艺术感…… 这些元素为冰天雪地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带来了一股热带气息。在简约冷淡的北欧风里,热带风情如点睛之笔,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种与传统意义上的北欧极简冷淡风并不相符的设计已经成为了新生的Ins风潮流。在北京五道口的花开藤蔓重庆火锅店,穿过欧式田园风的白色拱门,走进通体粉红的建筑,可以看到粉墙上挂着粉紫色的霓虹灯。上到二楼,满墙的粉色小方块瓷砖让人产生了置身某豪华浴室的错觉。长手长脚的粉红豹,各式各样热带植物的叶子,巨型的火烈鸟……


事实上,Ins风是火烈鸟元素的第二春。1957 年,设计师Don Featherstone就突发奇想,把塑料火烈鸟作为园艺装饰推向市场,大获成功。当时一对塑料火烈鸟的售价仅为2.76美元,只要花10美元就可以获得的热带风情霎时间俘获了全美工薪阶层,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草坪上插火烈鸟装饰。由于过于流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火烈鸟元素被看做流行文化中的极品垃圾,成为了平庸、毫无审美、随大流的代表,象征着无脑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而如今火烈鸟元素搭载新生的Ins风潮流“重出江湖”,成为了“网红风”的必备元素,反映的也是时尚界的又一个轮回。只不过这一次,火烈鸟不再是廉价的平民装饰了,它代表着流行、年轻、反叛、消费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蔑视,以及怀旧。


火烈鸟与龟背竹形象在ins风中的大获成功,验证了潮流形成的真正秘密——元素化。只要使用两个代表性元素就可以摇身变为Ins风大潮中的一员,让热带风情这一陌生而又遥远的臆想变成了唾手可得的可复制易传播的美学和社会意象,人们也借此得到某种心照不宣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粉色的胜利


火烈鸟和粉红豹借Ins风重回时尚巅峰的背后,实际上也折射了粉色的再度流行。对粉色的热爱与这场Ins风浪潮并驾齐驱,甚至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场实实在在的“粉色风暴”。


2014年1月,以诺曼·哥本哈根为首的北欧设计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粉色作品,打响了粉色进军Ins风的第一炮,从此Ins风就被打上了深深的粉色烙印。2014年上映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从演员着装到道具布景都蒙着一层粉色。奇妙的是,这种色彩并没有让人觉得过分女性化,反而引起了更多男性对粉色的兴趣,成为了粉色中性化的契机。2015年12月,全球最权威的颜色研究机构Pantone将千禧粉家族里的粉晶确定为2016年的年度流行色。


《纽约时报》给近几年刮起的粉色旋风起了个名字——Millennial Pink(千禧粉),并称它是“俗气而真诚,摩登又怀旧的颜色。”


千禧粉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粉色,而是一系列粉色的总称。从茱萸粉到鲑鱼粉,加入了冷灰色调的粉色都称得上千禧粉。它们不同于芭比粉等亮粉色,而是更具有复古气息。另外,纯度的降低和更多灰调的加入,使千禧粉变得中性。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长大的千禧一代,半数以上都认为颜色和性别没有必然联系。Pantone的执行董事谈到2016年的流行色“粉晶”时表示,这种颜色代表“刚与柔的平衡”。“人们通过它既能表现出自己的坚强,又能反映自己可爱的一面。” Millennial Pink的胜利是千禧一代对自我个性的宣告,是对传统在某种程度上的反叛与解构。


2018年,一家名叫eMarketer的分析公司发布数据称,Instagram 的美国用户群体中有一半都属于千禧一代。如此看来,千禧粉占领Instagram,继而成为Ins风的一部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Ins风早已不仅仅是社交软件上的数十种滤镜风格了。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潮流,将看似对立风格的元素融为一体,融合了北欧的清冷和热带的激情;它是平民主义策略的一次成功实践,让人人都可以零成本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精致”世界;它向人们证明艺术是简单的、易得的、日常的、元素化的,而不是高深的、精英的、势利的、不真诚的。从那些被署名为“Ins风”的照片里,我们所窥见的,是这个时代对美和艺术的强烈渴求。


除刘冉迪照片外,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公众号:清华大学清新时报(ID:qingxintimes),作者:潘小乐,黄官才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