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印度美食绝不只是一坨咖喱
2019-06-27 21:00

真正的印度美食绝不只是一坨咖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作者:小阿,制作/制图:大绿,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每种印度美食都体现着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甚至仅仅体现着每个家庭的喜好以及厨师的心情。”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小阿跟我们讲一讲印度的美食。


Photo by Lior Shapira on Unsplash


在印度的时候,我最喜欢去市场转悠。即使什么都不买,看看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市场就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气息。


印度色彩之丰富也特别集中的体现在市场上。单单就是香料摊,就足够让人流连忘返了。调味料的种类之多,简直就像一个大型的颜料盘。


Photo by Akhil Chandran on Unsplash


印度香料的历史有七千年之久。印度香料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历史。


在希腊罗马文明出现之后(约公元前8世纪)印度香料被运送到欧洲,成为贵如黄金、炙手可热的商品。


公元7世纪之后,统治了原来波斯帝国地区的阿拉伯人,控制着香料贸易。阿拉伯商人的香料贸易极大地传播了香料在世界范围的使用。


土耳其的香料摊:


Photo by Tom Hermans on Unsplash


大约公元8世纪时,伊斯兰也开始在印度大陆传播,香料的使用方法也转变为由多种调味料混合而成。印度现在流行的香料延续的就是这种混合香料的烹饪方法。


随着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发现了印度(于15世纪),葡萄牙人控制了一阵印度的香料贸易,但是很快这个获利颇丰的生意就易手于荷兰东印度公司。


之后,英国人统治印度时将固定化的混合香料传到世界市场,并命名为:咖喱


©wiki


印度烹饪中大量使用不同搭配的混合香料。每一个地区擅长和喜好的香料都不一样。


印度人自己并不称混合香料为咖喱,而是称为玛萨拉(Masala)玛萨拉的配料千变万化,绝对不可以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印度美食。


每种印度美食都体现着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甚至仅仅体现着每个家庭的喜好以及厨师的心情。


南印度


代表南印度美食的区域大约可以概括为: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卡纳塔卡邦(Karnataka),喀拉拉邦(Kerala),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和泰伦加纳邦(Telangana)


Thali是印度的套餐组合,一个圆盘子里放很多种类的食物,一次可以品尝多种口味:


©小阿


我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品尝到的Thali是素食套餐,色彩鲜艳、味道丰富:



©小阿


南印度潮湿多雨闷热的气候为这个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大米。南印度美食主要用到的调味料是芥菜籽、红辣椒、咖喱叶和食用油


根茎类的食物(例如土豆和萝卜)、椰子、芭蕉、酸角、姜、大蒜也经常用到。


而且,由于很多地区有海岸线,所以各种各样的鱼类也成为主要的食材。另外,据说南印度美食是全印度最辣的。


一份典型的喀拉拉邦美食:


©wiki


泰米尔纳德邦非素食套餐:


©wiki


泰米尔纳德邦素食套餐:


©wiki


Sambar是一种典型的南印度浓汤炖菜,有人把它翻译为南印酸豆汤。Sambar代表着一种配料、口味、制作方法,但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加入喜欢的食材或调整配料的配比。几乎可以说没有一道印度菜是固定不变的。


Sambar通常会从秋葵、萝卜、南瓜、土豆、番茄、茄子、绿辣椒或洋葱里选择三种及以上的食材,其中绿辣椒的用量很大。


Sambar会用到的主要食材:


©wiki


加入由烤扁豆、干红辣椒、胡芦籽、香菜籽、芝麻、咖喱叶混合磨成粉制成的调味料。


Sambar最后呈现的形态可能是浓汤的样子,也可能是炖蔬菜的样子。尽管南印度的素食者居多,也有一部分人并非素食者,Sambar汤汁还可以跟羊肉等一起炖。主食一定是白米饭或者白米糕。


Sambar配米饭:


©wiki


Sambar配米糕:


©wiki


西海岸


果阿(Goa)位于印度的西海岸,吹着来自阿拉伯海的热带海风。海鲜、各种肉类、椰奶构成了果阿美食的绝对主料。


果阿美食的口味主要受到印度教和葡萄牙长达451年殖民两方面的影响。


果阿咖喱鱼:


©wiki


实际上,印度食物中两个主要的材料:土豆和尖椒,最早是由葡萄牙殖民者引进到印度的。尖椒的使用在果阿食物中也特别的重头。


长期的殖民也使得当地很多人信仰了天主教,在烹饪方面也吸取了“天主教风格”。印度教传统食物的酸甜口味也保留了下来。而大莫卧儿王朝穆斯林传统的影响也为果阿美食留下烙印。


天主教风格的果阿甜点:


©wiki


果阿烹饪中对辣椒、草药、香料的使用非常夸张。比较典型的果阿主菜有:煎鱼、大虾辣汤、炖浓汤猪肉、红豆腊肠。甜品是“天主教风格”的蛋糕面包。


果阿煎鱼:


©Sakshar's Kitchen Art


听闻在禁止吃牛肉令颁布之后,水牛肉还是被允许在特定的市场销售和食用。图为小阿在果阿吃到的牛排:


©小阿


中印度


有人评论说中部印度(例如,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食物缺乏自己的特色,但是完全能够反映周边各邦的风格。


我在中印度认识了一种Q弹的奶豆腐Paneer。Paneer实际上在整个印度,乃至中亚都特别受欢迎。这种奶豆腐是在牛奶里加入柠檬汁提炼出的鲜奶酪。


软糯有韧性。味道非常清淡,形状和口感也几乎跟豆腐差不多,除了没有豆腐的豆香。这种食材也跟豆腐一样,可塑性非常高,煎炸烹炒炖配合任何食材都可以。


©wiki


Paneer这个词源自于波斯语。这种食物最早由阿富汗和伊朗(波斯)旅人、商人或入侵者带入了南亚大陆的西北部。南亚人民对奶制品本来就很青睐,Paneer也自然流传到整个南亚地区。


菠菜奶豆腐(Palak Paneer)是一道很常见的菜品。菠菜和蒜一起熬制成糊状,加入香料、姜黄粉、红辣椒粉和盐。香料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自行选择,辣椒粉也可以不加。


之后再加入Paneer熬制。最后淋上淡奶油。看起来很浓稠,但是味道很清爽。配上烙饼一起吃简直停不下来。



除了Paneer,印度也是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印度人对牛奶的喜爱根植于印度教传统,牛奶被认为具有净化一切的功效,既可以消除外在的污秽,又可以保持内心的纯净。


牛奶也用到对神的崇拜仪式中。最早期的婆罗门教其实允许吃牛肉。随着人们对预防疾病的考虑(还有一些宗教化的考虑),意识到喝牛奶比吃牛肉更加健康。



如果从非常务实的角度看,印度的天气确实不利于肉类的保存,新鲜牛奶则可以为人们带来足够的营养。


当然,实际情况是除了务实的考虑之外,这种风俗里也夹杂了很多宗教化了的因素,人们的精神总是比物质的身体需要更为复杂。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享用到的奶制品有Butter Milk,非常稀的奶味饮料,有点酸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大概类似于人们对于豆汁儿的态度。


左边是牛奶,右边是Butter Milk:


©wiki


还有人人都会喜爱的Lassi,其实就是酸奶,加入水果可以有很多种口味;还有Kheer,像西米露一样的甜品。


Lassi:


©wiki


Kheer:


©wiki


图为小阿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访问朋友家时所摄。虽然朋友家人也信仰印度教,但他们对于饮食抱有开放的态度,下面是朋友家人自己做的羊肚:


©小阿


朋友一家人为盛大的排灯节准备的点心。那款油炸卷卷有一点辣味在里面。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咸、鲜、甜、辣的风味:


©小阿


东北印度


东北印度与其他地区料理最为不同的特点是:没那么辣。关于饮食文化的历史描述中,提到东北印度的饮食习惯受到了中华料理和蒙古饮食的影响。


东北印度地区有很多种类的“部落”族群(现在都非常现代化,现代化程度甚至高于印度大陆的很多地区),都各自有特别的文化习俗,而并非印度教文化地区,这些特点也能够反映在饮食上。


那加兰邦的熏猪肉:



料理的主材是猪牛羊肉、鱼类。喜欢用的调味料是孜然籽、洋葱籽、芥末籽、茴香籽和胡芦巴籽(葫芦巴是一种味道刺鼻、提神醒脑的植物,又叫喷鼻苜蓿)混合后磨成的粉。


木瓜啊、竹子啊、香蕉粉啊也常常用到食物中,感觉有那么一丝丝像我们熟悉的云南菜或者东南亚风味。东北居民还很擅长自己酿酒。


那加兰邦的蒸鱼:



我自己特别喜欢的是Momo,一种非常家常的食物,感觉它完全等同于包子。馅料可以是猪肉,也可以是蔬菜、海鲜、豆类,或者也可以是甜味的。


©wiki


孟加拉地区(靠南的印度东北邦)还以甜点小吃闻名天下。光是看到这些甜点的样子就已经很馋。而且我个人发现越是食物比较辣的地区,甜点的味道越甜,大概是为了中和味觉吧。


Sandesh:



Cham-Cham:



印度美食实在是不同地区各有千秋,难以一一列举。


况且食材、配料、烹饪方法、饮品都包含着深深的人类交往的印记,甚至可以延伸到食物与全球贸易及人口流动。


几样简单的印度家常菜里已经体现出了文化不是刻板地、固定的,而更多的是流动的、融合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作者:小阿,制作/制图:大绿,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