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米其林
原创2019-06-29 09:00

不务正业米其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提米其林,可能第一个想起的是米其林星级餐厅。1900年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的指南,即《米其林红色宝典》 此后每年翻新推出的《米其林红色宝典》被“美食家”奉为至宝,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后来,它开始每年为法国乃至世界的餐馆评定星级。



当然,为旅客指南这看上去不务正业的额外投入,其实也是和米其林的主要业务有着密切相关性。从1889年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与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以来,如今的米其林在五大洲设立75家工厂,6个橡胶种植园,每年生产197000000条轮胎20000000份地图及旅游指南,在 2018 年米其林的时销售额达到了达220.28亿欧元。业务线营业利润达到27.75亿欧元,占销售额的12.6%,同比增长12.5%。


正是因为如此庞大的轮胎市场占比以及相当高的利润,如今的米其林,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做一家单纯的轮胎厂商,而是一家以轮胎业务为主要载体的出行公司。旅行指南是为出行服务,而除了通过用出行指南和餐厅评级为用户服务,米其林还一直在坚持做另外一件“不务正业”的活动。


从 1998 年开始,米其林开始举办“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这是全球唯一一项聚集了汽车和卡车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大学、能源供应商、研究机构、政治领袖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界人士的大型赛事。它原本是为政治和行业决策者提供事实资料而举办的活动,以清洁、安全、连接畅通和经济适用的移动性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思想与行动”智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有中国当年的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教授,都曾经出现在米其林这场挑战赛中。


从 2017 年开始,必比登挑战赛升级为米其林开拓前行峰会,当然,目的还是没变的,依然是聚合多方力量,通过交流,为未来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方向。



其实作为一个媒体人,参与国内各种打着“出行领域峰会”名号的活动并不少,但是活动形式确实非常单调的。经常就是找几个行业大佬上来做主题演讲,上来讲讲自己的公司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未来想要做什么,然后冠上改变世界的宏大愿景。要么就是多找几个大佬同时坐在台上,以圆桌形式讨论一个话题做话题圆桌,但无论是嘉宾提问还是圆桌参与者,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固定的剧本,以传播圆桌大佬的公司为主。参会体验极差。


而米其林 Movin On 峰会中,可能存在感最低的,就是米其林自己了。除了几场在活动中的简短发布会,米其林在这场峰会上做的并非单纯是为了自己的品牌传播,而是真正提供一个场合聚合行业精英,来探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整个会议的议题是这个画风的,来体验一下。


还是能明显看出和国内各类公关传播向大会区别的,对吧?


我自己也亲身体验了两场研讨会活动,每场研讨会都是一个相当大的空间展开,会场内有 10 张桌子,每张 10 人,参会者可以根据会议议程选择自己想要参与进来的研讨会,在开始之前来门口排队,门口的工作人员会给你分配一个桌子,在会议中除了有几个台上嘉宾会分享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每个议题中主持人都会给台下的参会者时间,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台上嘉宾也会走到台下,参与到整体的交流中去。



而国内出行大会主要坐在台下的媒体呢?在米其林 Movin On 峰会中,是坐在会场周围的,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为媒体搭建的峰会,参会者来自整个出行行业的各个部分,他们的交流才是会议的重点,因为他们作为出行领域的参与者亦或者是推动者,才是最有可能直接改变普通人出行体验的人。


做个直观对比,今年的 Movin On 峰会上,一共有来自 44 个国家的 5000 名参会者,有 95 位行业精英发表了主题演讲或者对话,共计 42 场研讨会覆盖 5 大话题,而参会媒体人数,只有 100 人左右。

这是一场真正让聪明人聚到一起,讨论“如何让出行变得更好”的大型交流会。


我参与的研讨会是关于如何让自动驾驶融入整个社会的话题。来自不同地区的台上嘉宾分别分享了下自己国家在让自动驾驶融入自己城市的努力方式后,台下的嘉宾开始讨论与交流。其实作为一个关注出行科技的媒体,这场研讨会对我个人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


大概在两三年前自动驾驶成为了一个全球热门概念,无论是大型科技公司,顶级汽车品牌亦或者是创业公司甚至是政府,都投入到了推进自动驾驶落地的研发和试验过程中,当时大量的公司对外表态,认为 2021 年开始就是 L4 级别全自动驾驶商用化落地的一个时间点,而民用及的自动驾驶也很快会走到我们身边。


但两三年过去了,到了 2019 年,似乎所有公司对于自动驾驶的态度又开始变得谨慎和保守了,自动驾驶的落地,要远比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优化要难得多。


自动驾驶车靠传感器来模拟人类感知,靠车载电脑来模拟人类大脑并最终做出控制无人车驾驶的行为,从行为逻辑上看上去并不是很难,但技术的真正落地,很多情况下并非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本质上,我们的交通是一个无序的系统,人与人之间,车与车之间都互相很难判断对方下一秒会出现在哪儿,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去走,而规范无序交通的方式,目前主要是靠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规则来规范的。


但目前无论是道路基础设施还是交通规则,所有的规定其实都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要么就得让无人驾驶车整个感知决策和控制的全部无限接近于人,才能无缝融入现有的交通体系,要么就是得整个交通系统都随着无人驾驶车的逐渐落地逐步调整,变得既适应人也适应机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的航班,无人驾驶的火车亦或者是无人驾驶的地铁,但无人车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系统中,依然还是很难融入且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因为无论是飞机地铁还是火车,他们所行驶的交通系统,都是相当单纯和简单的,但我们的城市道路,复杂程度是很难让现在的无人车应付的。


但是要实现这种无人驾驶和整个交通系统的融合,绝对不是任何一家大公司或者是某一个政府就能靠一己之力推动的,各个领域的从业者也需要融合合作,聚合每个人最擅长的领域,实现最终的目标。米其林 Movin On 峰会,其实就提供的是这种机会。



除了研讨会,在这次峰会的活动中,还有相当大的面积供申请参会并通过审核的创业公司来展示自家的技术和愿景。为的同样是让更多的投资方亦或者是从业者来看到这些小创业公司的新想法。


举个例子,这次参会中有一个做氢能源电池的公司,就是米其林和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佛吉亚在今年共同合资成立的,希望能通过两家的资源整合与资产互补,使合资公司能在短期内为所有应用领域提供一系列氢燃料电池系统。


其实从过往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路径来看,我们经常会高估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的技术可能,但与此同时,会低估未来 10 年可能会产生的技术变革,而这些技术变革,往往就是短期内的某一个灵感衍生出的技术,最终成长为一个行业或者整个世界都非常依赖的革命性改变。


如果这么来看,米其林的不务正业看上去就有了相当强的合理性,毕竟 1900 年时米其林创始人在做旅行指南时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个想法和行动会在接下来持续一百多年,米其林认证也成为了全球美食爱好者的一个必读参考书。而 Movin On 峰会提供的交流环境所碰撞出的新奇想法,可能也会在不远的未来展示出远超想象的力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